1、方法:
(1)黑盒测试:是对程序需求方面的测试
(2)白盒测试:是对程序内部逻辑结构的测试
(3)灰盒测试:在黑盒测试中使用白盒测试的手段
2、方向:
(1)功能测试:根据产品业务需求、产品行业特征、模拟用户操作方式来测试一个产品的特性以确定它们是否满足用户需求。
(2)性能测试:关注于产品整体的多用户并发下的稳定性和健壮性。
(3)阶段测试:
(4)对象
(5)状态
(6)冒烟测试(测试前的测试)、回归测试、α测试(内测)、β测试(公测)
(1)用例编号:唯一的
(2)用例名称:言简意赅,概括
(3)前置条件:执行这个用例之前,软件必须要满足的条件
(4)优先级:执行这条用例的时间要求紧急的等级
(5)重要级:这个被测的功能在系统里面的重要级别
(6)测试数据
(7)测试步骤
(8)预期结果
(9)实际结果
3.测试执行阶段
(1)预期结果和实际结果做对比,如果一样则通过,如果不一样则有问题
(2)提交BUG
(3)回归测试:在版本2 上检查版本一上发现的问题有没有被解决
4. 测试总结阶段
(1)遍写测试报告
对工作的总结
对BUG的分析:(测试、开发、软件开发、等级、解决时间、每个版本、状态)
对被测试软件的评估
例:发送红包时:
发送成功:用户输入符合要求的金额,发送成功
发送失败:用户什么都不输入,不能发送成功
用户输入超出范围的值,不能发送成功
用户输入非数字的值,不能发送成功
编号、BUG的名称、BUG的优先级、BUG的严重级别、BUG的复现步骤(预期结果、实际结果)、附件(截图\日志\视频、目的是为BUG佐证)
3. BUG的生命周期:就是一个BUG被发现到这个BUG被关闭的过程。
生命周期中缺陷状态:新建-->指派-->已解决-->待验-->关闭
发现BUG-->提交BUG-->指派BUG-->研发确认BUG-->研发去修复BUG-->回归验证BUG-->是否通过验证-->关闭BUG
如果待验的BUG在验证时没有解决好,我们需要重新打开--指派—已解决—待验,循环这个过程。
中间其他状态:拒绝、延期等
4. BUG的状态:
新建、打开、已确认、已解决、拒绝、重新打开、关闭、延期处理、重复BUG
5. BUG的等级
软件结构:B\S、C\S
2. WEB测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