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音乐活动方案(3篇)

来源:好走旅游网

小学音乐活动方案

  教材分析:

  《大海》是一首表现无边无际的大海为主题的儿童歌曲。歌曲为3/4拍F大调,它借助其他它借助其他姊妹艺术融入画、音乐为一体,让学生欣赏各种形态“海”的画面时,在充满海的味的音乐声中画一画大海。通过歌曲对比学习体验歌曲的情感表现。

  教学目标:

  1、学会歌曲,并能基本掌握力度“f”,及渐强、渐弱的在歌曲中的表达。

  2、通过歌曲对比,让学生领悟不同歌曲的情感处理。

  3、通过学唱歌曲《大海》,学生能感悟词曲中蕴含的“美”。

  教学重难点:

  1、力度“f”,及渐强、渐弱的在歌曲中的表达。

  2、对学生进行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情感表达。

  教学对象:二年级学生

  教学准备:环境布置、多媒体、钢琴(电子琴)、录音机、打击乐器等

  教学过程:

  教学流程设计:环节与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媒体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音乐《大海》

  录音机/

  多媒体

  环境布置——大海;放音乐(《大海》)

  听音乐做动作(鱼)按位置坐好“U”

  有序安排,

  稳定情绪。

  二、新课导入

  听歌曲欣赏图画(或听录音机)

  录音机/

  多媒体

  播放内容

  聆听

  表述内容,

  融入角色。

  三、 新 课 开 展

  画海浪

  黑板

  音乐播放(《大海》);评价结果([奖] 贴鱼在船上)

  作画

  音美结合,

  兴致勃勃。

  欣赏多媒体中“海”图画(或听《大海》录音),进行歌曲学习

  录音机/多媒体

  聆听

  感受旋律,

  体验音乐。

  学唱《大海》旋律

  录音机/多媒体

  教师(听旋律)范唱

  学生用M、LA音哼唱旋律

  哼唱旋律,

  熟悉情感。

  力度“f”、渐强、渐弱歌曲处理

  黑板、力度记号

  突出力度记号;评价结果([奖]贴鱼在船上)

  摆放力度记号

  突出难点,

  便于掌握。

  创编动作——海浪

  录音机/多媒体、打击乐器

  示范个别动作;评价结果([奖]贴鱼在船上)

  创编动作

  自由发挥,

  气氛高涨。

  四、知识拓展

  聆听两歌曲,让学生表达情感:海浪:平静与怒(海啸)《黄河大合唱》、《大海啊,我的故乡》

  录音机/多媒体

  音乐播放《黄河大合唱》、《大海啊,我的故乡》

  对比歌曲,表达不同(动作表演)

  发展思维,

  拓展空间。

  发挥能动,

  欢乐课堂。

  五、小结

  比赛结果

  (船上有多少鱼)

  船上贴的鱼数

  表扬结果情况

  齐数结果

  共同参与,

  乐在其中。

  评价歌曲学习情况

  突出力度记号

  巩固知识

  六、结束课时

  音乐《大海》

  录音机

  放音乐(《大海》)

  边听音乐(《大海》)边做动作走出教室

  巩固歌曲,

  回味旋律。

小学音乐活动方案

  教材分析:《谁在叫》是一首儿童歌曲,歌曲描绘了小动物不同的叫声,生动形象,极富童趣。歌曲的节奏有规律地重复、变化着,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流畅上口。歌词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为什么小动物叫了?它们都在做什么?意在调动小朋友的想象力。同时也在教育同学细心观察事物,了解小动物之间的生态关系,维护动物,维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能够理解歌曲内容,有感情的演唱,生动地表示出小动物的各种形象,并能发挥同学的想象力,创编一些简单的歌词和动作。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歌词的创编,歌曲最后一句的休止符

  教学用具:钢琴、卡片、课件、动物头饰、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放一段音乐律动《数鸭子》)

  目的:增进师生感情,缓解同学的紧张情绪,同时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二、准备练习

  师:小朋友们,看来你们今天的心情不错嘛!让我们一起走进美妙的音乐乐园,好吗?

  生:好…….

  师:现在,蓝兔姐姐给你们看一个画面(出示课件)

  2/4 1 3 4 ︱5 5 ‖

  小 猫 喵 喵

  上面写有音符和歌词,大家一起来念念歌词好吗?

  生:小猫喵喵

  师:读得真棒!原来是小花猫想给我们唱歌呢,你们想听吗?现在蓝兔姐姐扮演小猫唱给你们听好不好?

  师:唱……,你们也唱唱(生唱后),那你们还知道什么小动物,他们又是怎样叫的?(提问)

  生:同学唱,老师可用打击乐为其伴奏

  目的:为学歌曲和创编做铺垫。

  三、导入新课:

  师:你们真是个天才。那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想和小动物做好朋友吗?要和小动物交朋友就要了解他们,知道他们喜欢做些什么?同时,我们还要知道,小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大家都要维护它们,可不要随意伤害小动物哦!下面我们就来学一首歌曲(出示课件)——《谁在叫》,看看小动物们都喜欢做些什么。

  四、授新课:

  1.听范唱:

  师:认真听歌曲,找一找哪种小动物藏在歌曲中?看谁听得最仔细。

  2.生回答找到的小动物,它们的动作怎么做?:(小猫,小鸡,小鸭,小猪,小老鼠,小鱼,鸡妈妈),出示歌谱

  师:你们能模仿几种小动物的叫声吗?谁来试一试。(可个人,可集体)

  3.学唱歌曲前半局部:

  (1)听老师范唱

  师:你们模仿小动物的叫声真好听,蓝兔姐姐也想唱一唱,你们要是愿意可以小声的跟我唱一唱。(边唱边用打击乐伴奏)

  师:蓝兔姐姐唱得好听吗?你们也唱唱,我给你们伴奏,好不好?

  生:唱小动物叫声局部。

  (2)教唱“啦”局部

  师:现在,蓝兔姐姐给你们唱”啦”局部,你们区别一下两句有什么不一样?(师唱)

  生:有一句比较平,有一句象是下坡的感觉.

  师:那你们能用动作来平稳与下坡的感觉吗?(提问个人----全体)

  (3)同学选择各种不同的形式扮演歌曲前半局部.(做动作,演唱,打击乐伴奏)

  师:蓝兔姐姐这有一些打击乐器,我想请几为小朋友用这些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自由选择乐器),其余的小朋友边做动作边演唱前半局部。

  4. 听唱法学唱歌曲

  (1)师:扮演得太精彩了!下面我们再来听一听歌曲的后半局部,作一次小侦察兵,去侦察小动物的小秘密,看看他们都喜欢做些什么?(播放后局部音乐)

  师:解释歌词,让同学了解动物之间的生态关系.

  (2)师:你喜欢哪一句?我们一起来唱唱 (同学找到一句,跟钢琴学唱一句。)

  重点最后一句半拍休止的唱法,生断气连,象弹球一样。

  6.复听歌曲后半局部,生随音乐小声哼唱。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轻声地再随音乐跟唱一次,边唱边根据歌词简单地编上动作,看谁唱得好又编得好。(课件播放音乐后半局部)

  7.带领生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师生对唱、分组唱、领唱

  (师)同学们真认真,唱得真好,看到你们唱,蓝兔姐姐也有唱的激动了,这样吧,我和你们一起合作好不好?这歌谱上写有“领”字的地方让蓝兔姐姐唱,写有“齐”字的地方你们来唱,有信心唱好吗?

  生:有…(师生对唱)

  师:现在我建议这边的小动物你们来唱领唱局部,剩下的小朋友唱齐唱局部,并各自给自身的音乐编上动作。

  8.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小组上台进行扮演唱。

  五、创编简单的歌词:

  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我们熟悉的需要维护的小动物,比方我们熟悉的大熊猫,袋鼠等。在所有的动物中,你还熟悉哪些动物,他们的叫声是怎样的?我们也把他们编成歌词唱一唱好吗?

  1.分小组讨论编创新歌词。

  师:像蓝兔姐姐,我知道青蛙和喜鹊并且喜欢它,我给你们编一段好不好?(青蛙呱呱,喜鹊喳喳,啦啦啦啦啦….)好听吗?请给点掌声鼓励一下吧,下面轮到你们了,我先给你们小组讨论几分钟,等会可要到你们扮演了,开始讨论吧。

  2.分小组扮演自身的歌,并对其进行评价(同学教师均可)

  3.老师放音乐伴奏,小朋友们边唱边扮演动作。第一段唱原词,第二段唱小组填创的歌词。

  六、小结:美育渗透

  同学们,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应该维护它、保护它,更不要去伤害它,它们是那样的可爱,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谁在叫》这首歌,从现在开始,维护动物,维护大自然,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用你们的歌声把我们的地球装扮得更加美丽!(播放《谁在叫》,全体同学边唱边离开教室)

小学音乐活动方案

  教学内容: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

  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电影《刘三姐》插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简单了解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

  3、了解壮族的风俗歌会“歌圩”。

  4、教育学生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增强民族意识。

  教学重、难点:

  1、用优美、委婉的歌声演唱歌曲《唱山歌》,感受壮族民歌风格特点。

  2、歌中一字多音唱词的准确、优美、委婉。

  教具准备:光盘、歌片、录音机、卡片(节奏火车、歌圩)、视唱卡片。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教师放《小螺号》音乐,师生律动表演进教室,相互问好。

  二、创设情境,了解故事,激发情趣

  1、师:俗话说,“桂林山水甲天下”。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广西桂林是一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对吧?

  生:对。

  师:广西人杰地灵,那儿不但山美水美,也有许多人才,在广西壮族有一位深受人们喜爱的民间歌手,你们知道她是谁吗?

  生:刘三姐。

  2、师:很好,刘三姐被称为广西壮族传说中的歌仙,美丽、聪明、活泼、可爱,她用歌声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的心声,所以人们十分喜爱她,也爱唱她的歌。那么她到底有多聪明,老师给你们放一段《刘三姐》的电影片断你们就知道了。

  3、(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姐妹与男青年对歌的场面。

  师:请同学们注意片中主要采用的演唱形式?

  什么水面翻筋斗? 鸭子水面翻筋斗,

  什么水面起高楼? 大船水面起高楼,

  什么水面撑阳伞? 荷叶水面撑阳伞,

  什么水面共白头? 鸳鸯水面共白头。

  什么结果抱娘颈? 木瓜结果抱娘颈,

  什么结果一条心? 香蕉结果一条心,

  什么结果包梳子? 柚子结果包梳子,

  什么结果披鱼鳞? 菠萝结果披鱼鳞。

  什么有嘴不讲话? 菩萨有嘴不讲话,

  什么无嘴闹喳喳? 铜锣无嘴闹喳喳,

  什么有脚不走路? 财主有脚不走路,

  什么无脚走天下? 铜钱无脚走天下。

  师: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出刘三姐……。

  生:聪明,有智慧。

  师:是的,所有的问题刘三姐都是毫不犹豫、对答如流。那么,片中采用什么演唱形式?

  生:对唱。

  师:很好,什么是对唱?

  生:对唱就是一问一答的演唱形式。(师表扬)

  4、师:广西壮族被称为歌海,他们不分男女老幼,随口就唱,唱的都是生活中身边的事情,他们用山歌作为感情交流的工具,爱歌就象爱自己的生命一样。

  但是,当时有个恶霸地主不让老百姓唱歌,刘三姐就提出了对歌比赛,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了斗争。老师也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片断,大家一起观赏。

  5、(大屏幕)放刘三姐带领众乡亲用歌声同财主进行斗争的片断。

  什么生来头戴冠? 中了状元头戴冠,

  大红锦袍身上穿。 大红锦袍身上穿。

  什么生来肚皮大? 莫公享福肚皮大,

  手脚不分背朝天。 见了皇上背朝天。

  丫鬟:老爷,头戴冠是大公鸡,肚皮大是老母猪呀!

  6、师:同学们都笑了,这段对歌的情绪怎样?

  生:风趣、幽默的,机智地骂了财主。

  生:滑稽的。

  师:很好,这是财主花了重金请来三位秀才与三姐对歌的场面,他们是秀才吗?

  生:不是,是蠢才。

  师:是的,是蠢才。知识来源于生活,他们死读书本,没有生活知识,结果丑态百出,刘三姐凭自己的聪明才智,带领众乡亲战胜了老财主。生:财主为什么不让老百姓唱歌?

  师:这要从故事的开头说起:

  广西壮族歌手刘三姐被恶霸地主陷害落水,沿江漂流,幸被一老渔夫救起收留。三姐的哥哥刘二沿江寻找,好不容易才找到她。于是刘二兄妹与老渔夫一家住在一起,靠采茶、打猎为生。恶霸地主莫怀仁企图霸占茶山,他禁止姑娘们上山采茶,还妄想禁歌。三姐提出和莫怀仁对歌,如他能取胜,就可以禁歌。莫怀仁为赢得胜利,以重金请来三名秀才来对歌。结果大家也看到了,聪明的刘三姐凭自己的智慧把三名酸秀才斗得狼狈不堪。同学们,莫怀仁能善罢甘休吗?

  生:不能。

  师:是的,莫怀仁不甘心失败,又令爪牙把三姐抢到家里进行威逼利诱,三姐毫不屈服。老渔夫之子阿牛夜闯莫府,救出三姐。阿牛和三姐在生活中萌生了真挚的感情,他们用山歌表达了内心的情感,迁居到新的地方,开始了新的生活。

  师:故事讲完了,老师要问你们,刘三姐是哪个民族的?

  生:广西壮族的。

  师:很好。

  三、学唱歌曲:

  1、导入:

  师:在这部影片中,还有一首动听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唱一唱?

  生:想。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片,放录音范唱)

  师:我们一起听录音范唱,注意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听录音)。

  师:谁来说说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生:中速、优美地、婉转地。

  生:委婉动听地。

  生:甜美柔和地。

  师:你们说的都非常正确,这首歌曲由我国作曲家雷振邦,根据广西壮族民间音乐素材创作的,《刘三姐》影片一上映,这首歌象插上了翅膀,立即传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人们喜欢刘三姐,更喜欢她唱的这首歌。

  3、再听,轻声随唱:

  师:我们再来听一遍这首歌曲,轻声随着唱一唱,注意观察:与我们以往学的歌曲记谱有什么不同?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生:(听后回答)以前一首歌中只有一个拍号,而这首歌中有两种拍号。师:你观察得非常仔细,(结合歌曲讲解)在这首歌曲中,四二拍与四三拍交替出现,叫作“变换拍子” 。

  生:(齐说)变换拍子。

  师:感觉哪儿挺难唱的、非常有特点的?

  生:老师,这首歌中的“哎”特别长。

  师:很好,这首歌的特点就是一字多音,旋律起伏,这也是难点之处。

  4、难点解决:(1、2、3、4、依次出示)

  师:下面老师带领同学们乘上节奏火车进入“节奏城”,把这些难点一一解决了。

  1) 师:这首歌中只有一小节3/4拍,按2/4的划拍方法,注意突出强拍。

  生:(略)

  师:唱时注意附点的韵味。

  生:(视唱)

  2) 师:(出示卡片)歌中还有一处 “哎” ,老师也把它提出来,大家对照一下,有何不同?

  生:旋律一样,节奏变化。

  师:很好,大家划拍唱一唱。

  生:(略,并把歌曲的第一乐句完整唱一遍)

  师:这一旋律在影片中多次出现,这首歌曲算是一首主题歌。

  3) 师:歌中还有一处易混淆,(出示卡片)老师也把它提炼出来了。 生:(划拍视唱)。

  师:结束处的“弯又多” 前面加上“罗” 在歌曲中是弱起,我们来视唱一下。

  生:(略)

  5、随录音完整演唱歌曲:(放录音)

  师:现在我们随录音来演唱这首歌曲,注意气息的控制。

  生:随录音演唱歌曲。

  6、视唱曲谱:

  1)划拍视唱。注意变换拍子略突出强拍。

  2)随教师的伴奏视唱。(一人指谱)

  7、唱词,歌曲处理:

  1) 教师弹琴,学生演唱。

  2)歌词分析:师:现在我们来看歌词:前两句可看出:老百姓爱唱山歌,随口就唱,漫山遍野有唱就有对的,“歌海”嘛。后两句:山歌都是从老百姓心底流淌出来的,多得象春江水数不清。“滩险”实际是暗喻,比喻当时的恶霸势力,江水遇到礁石总会流淌过去,在这里指刘三姐与众乡亲一定能战胜恶霸势力,这两句应自豪地演唱。明白了吗?

  生:明白了。

  8、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师:现在你们把自己当成民间传说中的歌仙,再来演唱一遍歌曲。

  生:(随老师优美的钢琴伴奏演唱歌曲)。

  9、设计演唱形式:

  师:唱得非常好,但老师听了,感觉还不解渴,我们刚才的演唱形式是……。

  生:齐唱。

  师:我们能否变换一下演唱方法?小组讨论一下,设计成什么形式。

  生:讨论并演唱:

  1) 男女生接力唱,最后一个“罗湾又多”齐唱。

  2)领唱与齐唱。

  3)创设情境,领唱在江面,齐唱在岸边。

  师:(鼓掌)你们的演唱,仿佛把老师带到了山清水秀的广西桂林——刘三姐的故乡。

  四、知识拓展

  壮族风俗歌会“歌圩”简介:

  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有许多民族音乐活动,(出示卡片)最的是传统的风俗歌会“歌圩”。大家齐读……。

  生:(齐读)壮族风俗歌会“歌圩”。

  师:“圩”是“集会”的意思;“歌圩”就是赛歌、唱歌的集会。你们想不想了解有关方面的知识?

  生:想。

  师:下面老师请几位同学给大家介绍一下,大家边听,边观看老师给大家搜集的图片——壮乡风情(大屏幕)。

  生1:壮族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文山壮族自治州等地。壮族地区有“歌海”之称,男女老幼都用唱山歌来表达情意。“歌圩”是壮族历史悠久的风俗歌会。

  生2:“歌圩”活动,有着许多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流行的是“赛歌选婿”的故事。传说在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位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生

  3:歌圩,是壮族民间传统文化活动,也是男女青年进行社交的场所。在壮语中被称作“窝墩”“窝岩”,意为“出野外玩耍”。由于这种活动互相酬唱,彼此对歌,所以古代人称之为“墩圩”。

  生4:据古代文献的记载,歌圩早在宋代就已经流行,到了明代歌圩又有了发展,并定期在固定地点举行。壮族歌圩有大有小,各地不一。不过,农历三月三最为隆重。搭彩棚、摆歌台、抛彩球、择佳偶,别有风情。生5:在歌圩上,各村屯的男女青年,各自三五成群,寻找别村的青年,集体对唱山歌。通常由男青年主动先唱“游览歌”,观察物色对手;遇有比较合适的对象,便唱“见面歌”和“邀请歌”;得到女方答应,就唱“询问歌”;彼此互相了解,便唱“爱慕歌”;分别时则唱“送别歌”。歌词随编随唱,比喻贴切,亲切感人,青年男女经过对歌后接触,建立一定感情,相约下次歌圩再会。

  生6:歌圩上,除对歌外,还举行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有精彩的抛绣球、有趣的碰红蛋、热闹的放花炮,以及演出群众喜闻乐见的壮戏等。

  师: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就介绍到这里,同学们可回去搜集相关资料,下课再交流。

  五、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电影《刘三姐》的故事梗概,学唱了优美的歌曲……

  生:《唱山歌》。

  师:还简单了解了壮族风俗歌会……

  生:“歌圩”。

  师:大家都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民歌很多。我们今天只是学习了壮族民歌海洋中的几滴水,希望同学们今后更多地了解我们的民歌,学唱我们的民歌,让它代代相传下去!最后,我们以优美的歌声演唱《唱山歌》结束本课。

  生:随教师钢琴伴奏有感情地演唱(领唱与齐唱)。五、板书设计:中速、优美地、婉转地、委婉动听地、甜美柔和地。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