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情绪为音乐分段。
2.了解小提琴和口笛的音色。
3.了解作曲家俞逊发,激发学生对中国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难点:
1.让学生感受乐曲各段落不同的速度、旋律与表达的不同的情绪。
2、学生感受民族音乐,激发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
听赏法、引导法。
教具准备:
录音机、多媒体设备、演示文稿、Flash画面、磁带。
教学设计:
一、组织教学
播放《爱我中华》的歌曲,学生走进教室。
二、引入
知道我们刚才听的歌曲吗?
是啊,(唱)“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走进一个神秘的地方,去听听那里的音乐。
三、欣赏《苗岭的早晨》第一乐章
1.听的时候请你仔细思考,你想到了什么?你的感受是什么?多媒体展示苗岭风景画面(播放第一乐章音乐)。
2.谁能和大家交流一下,你听了这段音乐之后的感受。
(很美……鸟叫……仿佛来到……)鼓励多种见解。是啊,我们有一个美丽的家园,我们应该珍惜。
3.这么美的音乐它有什么特点呢?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一遍在听的时候,看老师的手有什么变化吗?学生随教师一起用右手走旋律。
感觉到什么了吗?(音拖的长……很优美抒情……)(节奏自由、宽松)。
4.谁知道这么美的音乐是来自哪个民族吗?(苗族)这首乐曲就叫《苗岭的早晨》。知道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鼓励学生随意说出自己知道的乐器)。
教师小结并用课件展示出乐器小提琴,进行简单介绍。
5.现在让我们伴着《苗岭的早晨》第二乐章的音乐走进苗族。多媒体放映有关苗族服饰、居住、歌舞图片。
6.匆匆走了一趟苗族,谁来说说你对苗族的印象?你还知道哪些呢?(个别交流)
7.看来同学们对苗族的了解还真不少,那么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具有苗族特色的歌曲,听……。多媒体播放苗族飞歌特点歌曲《小背篓》。
这首苗族歌曲给你带来的又是怎样一种感觉呢?(声音尖高……)。
8.这就是苗族的飞歌,它的音比较高、尖,节奏宽、自由(多媒体展示)。那么之前我们听的《苗岭的早晨》第一乐章的音乐和刚刚听的苗族姑娘唱的歌曲有类似吗?(有)所以它是一首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乐曲。
9.多媒体播放:让我们再欣赏一遍用口笛演奏的具有苗族飞歌特点的第一乐章。演示文稿展示乐器口笛,向学生简单介绍乐器口笛。拓展有关乐器的知识,开阔学生视野。
四、欣赏《苗岭的早晨》第二乐章
1.听赏第二乐章。
你感觉第二乐章音乐和第一乐章音乐有什么不同吗?(节奏快、欢快、热闹)是啊,第二乐章的音乐甚至使我们有点想动起来的感觉。
2.你想跳一跳苗族舞吗?
(1)多媒体图文介绍芦笙、木鼓、板凳等舞蹈。
(2)再次欣赏第二乐章,看老师表演的苗族舞:示范苗族舞的扭跨、踢腿、跳跃。
(3) 教学生表演苗族舞的几个动作并加入“拍一拍”。
(4)跳一跳。
在第二乐章的伴奏下,师生同舞,也可拍手表示感受。
五、听全曲
刚才我们一起走进了苗族,领略了苗族的风光,下面我们再来听一遍由小提琴演奏的《苗岭的早晨》,说说你的收获。
六、小结
课件出示“笛子”:同学们听过笛子演奏的《苗岭的早晨》吗?
请欣赏:苗族舞蹈《苗岭的早晨》它的伴奏音乐是用笛子演奏的,注意倾听和观赏哟!(学生听赏)
下课!
教材分析:《谁在叫》是一首儿童歌曲,歌曲描绘了小动物不同的叫声,生动形象,极富童趣。歌曲的节奏有规律地重复、变化着,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流畅上口。歌词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为什么小动物叫了?它们都在做什么?意在调动小朋友的想象力。同时也在教育同学细心观察事物,了解小动物之间的生态关系,维护动物,维护我们的家园---地球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能够理解歌曲内容,有感情的演唱,生动地表示出小动物的各种形象,并能发挥同学的想象力,创编一些简单的歌词和动作。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歌词的创编,歌曲最后一句的休止符
教学用具:钢琴、卡片、课件、动物头饰、打击乐器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放一段音乐律动《数鸭子》)
目的:增进师生感情,缓解同学的紧张情绪,同时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二、准备练习
师:小朋友们,看来你们今天的心情不错嘛!让我们一起走进美妙的音乐乐园,好吗?
生:好…….
师:现在,蓝兔姐姐给你们看一个画面(出示课件)
2/4 1 3 4 ︱5 5 ‖
小 猫 喵 喵
上面写有音符和歌词,大家一起来念念歌词好吗?
生:小猫喵喵
师:读得真棒!原来是小花猫想给我们唱歌呢,你们想听吗?现在蓝兔姐姐扮演小猫唱给你们听好不好?
师:唱……,你们也唱唱(生唱后),那你们还知道什么小动物,他们又是怎样叫的?(提问)
生:同学唱,老师可用打击乐为其伴奏
目的:为学歌曲和创编做铺垫。
三、导入新课:
师:你们真是个天才。那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想和小动物做好朋友吗?要和小动物交朋友就要了解他们,知道他们喜欢做些什么?同时,我们还要知道,小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大家都要维护它们,可不要随意伤害小动物哦!下面我们就来学一首歌曲(出示课件)——《谁在叫》,看看小动物们都喜欢做些什么。
四、授新课:
1.听范唱:
师:认真听歌曲,找一找哪种小动物藏在歌曲中?看谁听得最仔细。
2.生回答找到的小动物,它们的动作怎么做?:(小猫,小鸡,小鸭,小猪,小老鼠,小鱼,鸡妈妈),出示歌谱
师:你们能模仿几种小动物的叫声吗?谁来试一试。(可个人,可集体)
3.学唱歌曲前半局部:
(1)听老师范唱
师:你们模仿小动物的叫声真好听,蓝兔姐姐也想唱一唱,你们要是愿意可以小声的跟我唱一唱。(边唱边用打击乐伴奏)
师:蓝兔姐姐唱得好听吗?你们也唱唱,我给你们伴奏,好不好?
生:唱小动物叫声局部。
(2)教唱“啦”局部
师:现在,蓝兔姐姐给你们唱”啦”局部,你们区别一下两句有什么不一样?(师唱)
生:有一句比较平,有一句象是下坡的感觉.
师:那你们能用动作来平稳与下坡的感觉吗?(提问个人----全体)
(3)同学选择各种不同的形式扮演歌曲前半局部.(做动作,演唱,打击乐伴奏)
师:蓝兔姐姐这有一些打击乐器,我想请几为小朋友用这些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自由选择乐器),其余的小朋友边做动作边演唱前半局部。
4. 听唱法学唱歌曲
(1)师:扮演得太精彩了!下面我们再来听一听歌曲的后半局部,作一次小侦察兵,去侦察小动物的小秘密,看看他们都喜欢做些什么?(播放后局部音乐)
师:解释歌词,让同学了解动物之间的生态关系.
(2)师:你喜欢哪一句?我们一起来唱唱 (同学找到一句,跟钢琴学唱一句。)
重点最后一句半拍休止的唱法,生断气连,象弹球一样。
6.复听歌曲后半局部,生随音乐小声哼唱。
师:下面请小朋友们轻声地再随音乐跟唱一次,边唱边根据歌词简单地编上动作,看谁唱得好又编得好。(课件播放音乐后半局部)
7.带领生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师生对唱、分组唱、领唱
(师)同学们真认真,唱得真好,看到你们唱,蓝兔姐姐也有唱的激动了,这样吧,我和你们一起合作好不好?这歌谱上写有“领”字的地方让蓝兔姐姐唱,写有“齐”字的地方你们来唱,有信心唱好吗?
生:有…(师生对唱)
师:现在我建议这边的小动物你们来唱领唱局部,剩下的小朋友唱齐唱局部,并各自给自身的音乐编上动作。
8.模仿小动物的动作,小组上台进行扮演唱。
五、创编简单的歌词:
在我们身边还有许多我们熟悉的需要维护的小动物,比方我们熟悉的大熊猫,袋鼠等。在所有的动物中,你还熟悉哪些动物,他们的叫声是怎样的?我们也把他们编成歌词唱一唱好吗?
1.分小组讨论编创新歌词。
师:像蓝兔姐姐,我知道青蛙和喜鹊并且喜欢它,我给你们编一段好不好?(青蛙呱呱,喜鹊喳喳,啦啦啦啦啦….)好听吗?请给点掌声鼓励一下吧,下面轮到你们了,我先给你们小组讨论几分钟,等会可要到你们扮演了,开始讨论吧。
2.分小组扮演自身的歌,并对其进行评价(同学教师均可)
3.老师放音乐伴奏,小朋友们边唱边扮演动作。第一段唱原词,第二段唱小组填创的歌词。
六、小结:美育渗透
同学们,动物是我们人类的朋友,我们每一个小朋友都应该维护它、保护它,更不要去伤害它,它们是那样的可爱,希望同学们通过学习《谁在叫》这首歌,从现在开始,维护动物,维护大自然,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用你们的歌声把我们的地球装扮得更加美丽!(播放《谁在叫》,全体同学边唱边离开教室)
教学内容:
1、学习歌曲《月亮田》
2、听赏歌曲《金孔雀与凤尾竹》
3、学唱歌曲《太阳》
4、学唱歌曲《我的家在日喀则》
教学目标:
1、山沟沟带给人太多的遐想,清凉的山风,清澈的小溪和青绿的高山……本单元通过学唱歌曲和听赏音乐,让学生通过各种艺术形式表现山沟沟的秀美,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2、学会用自豪、骄傲和优美的感情演唱歌曲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歌曲《月亮田》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1、师创设歌曲情境——描述广西龙胜梯田的优美景色,并引出“月亮田”
2、师放音乐《月亮田》,让学生初步体验音乐意境
3、提问:听到音乐你会想到什么,你的眼前浮现了一个什么样的画面
5、跟读歌词
6、师简要介绍歌曲中的:“龙脊梯田”
7、师范唱,生仔细听
8、学唱歌谱:掌握歌曲中的半音:55#45|的音高位置,
9、生跟音乐默唱——轻声唱
10、师再次描述“月亮田”的优美景色,指导学生用自然、甜美的各声演唱歌曲
11、生跟琴完整唱
12、跟师做简单的壮族舞蹈动作
13、跟音乐带动作表演
14、跟音乐表演唱
15、师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复习歌曲《月亮田》
三、新课导入:
1、猜谜语:有一种小动物他照的照片总是黑白的?(大熊猫)它可是我们国家的国宝!今天我们就要到大熊猫的老家四川去看一看,听一听那的民歌《太阳》。
四、师范唱
生听老师范唱,说说太阳能带给我们什么?
五、感受歌曲
1、跟音乐拍手
2、按四四拍的节奏拍手
六、读歌词
1、师带读
2、教生字
3、生读
七、学唱
1、默唱
2、轻声唱
3、师指导
4、生有感情的唱
5、分组唱
6、变换速度唱
游戏:试一试,用稍快的速度演唱歌曲《太阳》,看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用中速唱歌曲有赞美的感情,用稍快的速度演唱歌曲有中愉快,欢乐的感情,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速度演唱
7、歌曲表演展示,师生共同参与评价
八、小结——下课
第三课时
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二、新课导入:
1、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知道的民族,以及表演一个民族舞蹈,请其他小朋友猜他表演的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2、师穿上藏族服装,跟音乐跳藏族舞蹈——请小朋友猜,这个舞蹈是哪个民族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师介绍藏族服饰特点,引出甩袖,和藏族舞蹈基本步伐——请小朋友跟着老师一起做动作
三、学唱歌曲
1、放录音感受旋律,提问:你能听的出这个小朋友的家在哪里吗?
2、简介“日喀则”——在藏语中是“美丽的家园“
3、引导学生读好“就在日喀则啊”——用自豪喜悦、骄傲自豪的心情读
4、歌词接龙游戏
5、示范读“啊嗦啊嗦马里拉”(带动作读)
6、完整的读歌词
7、揭题《我的家在日喀则》
8、师范唱,想想,你听了这首歌曲以后心情怎样?
9、轻声唱,——(跟录音),师指导唱好
10、跟琴声自己唱——师指导演唱音色
11、全体完整的演唱歌曲
12、歌曲表演——带上之前学的舞蹈动作
四、创编歌词
1、师示范唱
2、请学生说说自己的家乡
3、跟身边小朋友唱
4、创编表演、展示
五、小结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观看傣族“泼水节”的录象,引导学生观察傣族的服装、竹楼、热带雨林中的凤尾竹
三、初听音乐《金孔雀与凤尾竹》
1、想一想,乐曲是人演唱的还是用乐器演奏的?
2、你知道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吗?你觉得这个声音有什么特点?
四、介绍乐器——葫芦丝
五、复听乐曲《金孔雀与凤尾竹》
1、让学生随着音乐模仿演奏葫芦丝
2、你听了音乐,你想到了什么?
六、再次聆听《金孔雀与凤尾竹》
1、让学生在听到欢快的音乐时创编一个表示高兴的动作。
2、随着音乐摆动。
七、创编活动
1、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2、展示
教学内容:
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本地区主要戏种的历史发展、主要特点和代表性剧目,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对中国戏剧艺术的关注,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1)播放三段唱段,请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剧种?
京剧《红灯记》选段、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越剧《红楼梦》选段。
(2)哪一个戏种是流行于我们地区的?
(3)你都知道哪些有关越剧的知识?
2.新授部分
(1)介绍越剧发展历史及行当:小生、花旦、老旦、丑角。
(2)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边欣赏边完成课后问题。
(3)欣赏《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4)总结越剧的音乐风格特点:清悠婉丽。
3.演员介绍:尹桂芳
4.拓展性作业模拟演唱,积极体验、大胆表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报花名》。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评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的剧目。欣赏《报花名》进一步感受评剧演唱特点,通过欣赏、模唱感受评剧艺术的深厚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剧种类、相关知识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并交流评剧的有关内容:发展历史、艺术特点、音乐特点、代表剧目、优秀演员。
3.欣赏《报花名》:简单了解《花为媒》的剧情,感受音乐风格,介绍演唱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花木兰》。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河北梆子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欣赏《花木兰》,进一步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对比欣赏豫剧《花木兰》,学习了解豫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种以及相关知识等有关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
3.了解豫剧的有关知识:发展历史、艺术特点、音乐特点、代表剧目、优秀演员。
4.欣赏《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简单了解《花木兰》的剧情,感受音乐风格。
5.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并了解河北梆子这种艺术形式。
6.背诵古诗《木兰辞》
7.拓展性欣赏:民族管弦乐交响诗《花木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看大戏》。
教学目标:
学习歌曲《看大戏》,设计歌曲的念白节奏,正确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感受豫剧的唱腔风格。
2.学习歌曲《看大戏》
(1)初听:体会乐曲的情绪,感受乐曲的风格。
(2)哼唱歌曲旋律:注意过门、变化音以及拖腔的正确演唱。
(3)学生自主设计念白的节奏。
(4)完整演唱歌曲。
3.欣赏教师提供的音响材料
4.总结本单元的学习情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