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桓仁满族自治县地处长白山脉,是生长野生人参盛产区,一县产量就占全国总产量的30%-40%。解放后,桓仁县人参事业飞速发展,无论是生产面积、产量、质量还是生产技术、加工工艺、品种,均遥居全国之首,被国内外称为“参乡”,也是我国最早的参乡。但是,目前我国人参生产也存在一定问题,人参产业扩大发展创新领域也出现了瓶颈之状。为此我县参农收入更是难以提高。到目前为止,桓仁县山参的种植面积达到50万亩,年产10万公斤。大部分仍是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种植户以原始状态出售,价格受市场影响较大,保证不了农民的稳定收入,也保证不了质量,限制了人参产业的发展。因此桓仁县大部分人参均以初加工原料进行出售,绝大多数作为药品和保健食品使用。
近几年,我国一直在人参药食不能同源的问题上争论不休,不但限制了人参精深产品的研发和销售,更加有碍人参产业利润发展空间。这点也正是我县人参产业受局限性的重要因素之一。相比入药的“高门槛”,人参进入食品领域的门槛相对较低,而未来人参食品前景广阔产品开发形势喜人。具业内人士统计,我县参农达数万人,县内经济产业多半依靠人参发展,为更好的提高参农生活质量,促进民生发展。建议我县做好争创人参药食同源发展县的准备工作。要解决这一问题,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与农户利益联结进行标准化种植
首先建议政府与企业共同携手介入,通过企业加农户的运作方式,形成产供销一体化、贸工农一条龙产业化生产模式,与种植户形成稳定的供销关系,保证农户的利益和种植积极性。桓仁人参以形美、质优、品种全的特点,震惊中外。桓仁人参,体美须强,紧皮细纹,婀娜多姿,色味纯正,有体、皮、纹、须、芦五彩全美之誉,经国家医药部门鉴定,桓仁人参有效成份的含量高于名噪国际市场的高丽参。农药、化肥的残留量,低于国有规定的标准,其质量可居全国之首。守着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发展桓仁人参食品业毕竟事倍功半。在发展绿色有机无污染的种植基地的同时,联合参农共同发展学习科学规范性种植,不但保证了原材料的供应,更加为参农创收增收。为发展研发精深加工人参食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强强结合成立人参食品研发小组
同时,政府应该与有经验、有实力、有规模的县内企业、合作社联合成立研发小组,共同研制开发人参食品。据悉,人参作为食品管理早已成为“国际惯例”,日本、德国、美国、东南亚等国都是如此。世界另外一个人参大国韩国,其自产的人参90%以上是作为食品消费的,从中国进口的人参初加工原料也是作为开发食品使用的,其开发人参食品有十几大类数百种,包括饮料、饼干、糖、茶、果酱、方便面等。韩国形成全民吃参的习惯,并把高丽参视为国宝。我国也在多年科学实验的支持下,卫生部终
于同意把吉林省作为人参“药食同源”的试点,允许开发人参食品。去年3月,经严格审查,吉林省公布了第一批25家试点企业对人参深加工及人参食品进行新产品研发。 “药食同源”试点在全国乃至世界引起较大反响。国内外一些大企业近年来纷纷进入吉林人参业,或并购当地医药企业,或斥巨资建设人参产业园区开发人参新产品,有的还把触角延伸到人参种植和物流领域。紫鑫药业、康美集团、修正药业、吉林森工、同仁堂等上市公司和大企业凭借实力,投入巨资发展人参业,还有一些“国”字号大企业也跃跃欲试。对此我县更加应该响应国家号召,顺应发展趋势,满足市场经济的同时,更为富民增收打基础。做好争创人参药食同源发展县的准备工作。
三、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人参产业质量
我县种植人参面积多,产量高对与技术方面应该给予重视,建议标准化种植,GAP管理。据业内专家表示,“人参入食”“人参食用不上火”“人参脱残”“人参生物发酵”等关键技术,是企业进入人参产业不可逾越的技术门槛,致力于发展中国人参产品的企业在人参技术层面的核心优势,必将成为人参产量大国向产业强国腾飞的利器。
四、扩大宣传人参药食同源新领域
为了我县更好的抓住人参产业价值回归的新契机,我县是应该全面准备,为国家出台的新政策添砖加瓦。同时更要广泛宣传人参加入食品的广泛性和安全性,让更多企业看到发展人参食品的新
领域。如果不实现药食同源,提升产业竞争力,中国人参产业将面临两个市场的同步萎缩。为此我国最早的参乡----桓仁,更要扬帆起航,同人参的发展大潮乘风而上。
以上是我的建议和看法,希望的我县领导的重视与认同,让我们为争创药食同源发展县,振兴人参食品产业,提高我参农平
均收入,促进民生发展。强县富民,为打造桓仁市做贡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