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复习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变化,能列举二氧化碳的主要用途,体会物质性质
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3、通过复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加深对气体制备一般思路的认识。。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1、燃烧的条件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及应用
难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及应用 三、学习过程: (一)梳理知识,形成网络 学习活动一、 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 (1)燃烧:可燃物与 发生的一种 、 的剧烈的 。 ○1 ; (2)燃烧的条件: ○2 ; ○3达到燃烧所需的 (即 ) 注意: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有的燃烧不一定需要氧气,如: 2Mg + CO2 2MgO + C 2、灭火的方法 (1)原理:破坏 ,使燃烧反应停止。
○1清除 或使 与其他物质隔离; (2)灭火的方法: ○2隔绝 ; ○3使温度降低到 以下。
(1)增大 ; 3、促进燃烧的方法 (2)增大 。 4、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爆炸:可燃物在 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 而引起爆炸。 【跟踪训练1】
1、2008年6月中旬,奥运火炬在重庆境内进行传递,以表达重庆市民迎奥运的热烈心情。火
炬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1有可燃物○2有足够的氧气○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4使
用铝合金作外壳
A、○1○2 B、○2○3 C、○1○3 D、○1○2○4
2、为确保生命安全,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
A.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继续前进
B.厨房内管道煤气(主要成分是CO)泄漏,马上点火燃尽
C.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刻浇水灭火下列说法:
3、①呼吸作用、食物腐败、铁生锈都是缓慢氧化;②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氧
化反应;③急述的燃烧一定会引起爆炸;④自燃是由缓慢氧化引起的;⑤燃烧、自燃、缓慢
氧化的共同点都是氧化反应并放热。正确的是( )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①③⑤ D②④⑤ 4、灭火时常用措施的作用有以下三种:①使可燃物温度低于其着火点;②移开可燃物;③将
可燃物隔绝空气。将下列灭火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相应作用的标号填写在括号内。 ⑴草原着火时,常在燃烧的草场周围将草割除开出防火道( ) ⑵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盖灭( ) ⑶消防队员用冷水浇灭燃着的可燃物( ) ⑷将沙土铺撒在燃烧的化学药品上扑灭火焰( ) 学习活动二、化石燃料及其利用 1、化石燃料 三大化石燃料分别是 、 和 ,均为 再生的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有 元素;煤燃烧时会产生污染物:CO、SO2、NO2、粉
尘等,其中的 和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煤的综合利用时将煤隔绝空气加热,
可以使煤分解成焦炭、煤焦油、煤气等多种有用的物质,此过程为 变化(填“物理”
或“化学”)。 (2)石油的炼制:利用石油中各成分 不同,将他们分离,可得到汽油、柴油、煤油灯
不同的产品,此过程为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天然气主要成分是 (填名称),化学式为 ,具有 性,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新能源 正在利用和开发的新能源: 、 、 、 和 等。 【跟踪训练2】1、能源短缺和温室效应是当今人类面临的难题,新能源的开发和地球环境的保护是人类共同的目标。由此可见,最理想的能源是( ) A.天然气 B.氢气 C.酒精 D.汽油 2、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大多数是由于瓦斯爆炸所致。瓦斯中含有甲烷和一氧化碳等气体,当矿井中瓦斯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遇明火即燃烧爆炸。为避免灾难发生,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 ①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 ②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
③提高通风能力 ④将矿井中的氧气制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学习活动三 二氧化碳的循环
1、请在图中①-④线上补加箭头(其他箭头已画出),正确表示碳循环中的各种变化关系. 2、导致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持续升高的主要原因 3、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方法 、 【跟踪训练3】 1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要求发达国家限制CO2气体的排放量,以控制日☆不用稀硫酸与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因为 趋严重的温室效应。为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以下建议可行的是(填序号)_____ ☆不用纯净的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起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因为 ①开发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等新能源 4、 实验装置
5收集方法。因二氧化碳 水并能生成 ,故不宜用 收集。二氧化碳的密度②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比 ,所以常采用 收集。 ③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乱伐
6、 验满的方法: 2、对人类生存环境不会造成污染的是( )
7、 检验的方法:
A有些农民将秋后农作物的桔杆焚烧 B随意排放生活污水 C燃烧含硫量较高的煤
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学习活动四: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1、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 (2)
(3)
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 、
3、 二氧化碳的用途:(1) (2)
(3) (4) 分别体现了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质? 【跟踪训练4】
1、下列操作或用途中,既跟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有关,又跟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
A.用二氧化碳制干冰 B.将二氧化碳用来做肥料 C.二氧化碳可使石灰浆变硬 D.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
2、下列有关C02的实验中,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实验是( )
3、 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相似.若将一充满SO2 的试管倒置在 盛水的烧杯中(如右图所示),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若要证明SO2和水发生了反应,可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 观察到溶液 。 【学习活动五】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 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首先选择反应物,根据 和
选择气体的发生装置;根据 和 选择气体的收集装置,最后回顾整
个体系是否符合 的要求。
2、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
(写出化学方程式): 3、 注意事项:
8、 实验步骤:
① 组装仪器:顺序 。
②检查气密性:
③装药品:先装 后装 。
④收集气体:收集时,导管应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
原因:便于将集气瓶底部的空气排除。 ⑤拆卸仪器:顺序 9、 如何进行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 【跟踪训练5】 1、实验室制取CO2有以下步骤: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③向分液漏斗中加入稀盐酸 ④按要求连接好仪器和装置 ⑤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 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
A.③②①④⑥⑤ B.④③②①⑤⑥ C.①③②④⑥⑤ D.④②①③⑥⑤
2、实验室用双氧水催化分解制氧气和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二氧化碳相比较,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反应都不需要加热②反应原理都是分解反应③前者可用排水法收集,后者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④所用药品的状态相同都为固体和液体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N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但少量的NO在人体内却有益于扩张血管、增加记忆力功能.已知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密度比空气大,易与O2反应生成NO2.请你从下列集气方法中选择收集方法( ) 2
A. B.
C. D.
(二)典例剖析: 某学校化学
学
习
小
组
设
计
出
右
图
所
示
装
置
,
并进行白磷燃烧实验。
(1) 当烧杯内的水受热,温度计显示30℃时,
(2) 打开活塞, 在盛有水的试管中有气泡均匀逸出,白磷未燃烧,关闭活
塞。锥形瓶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白磷未燃烧的原因是 。
(2)随着水温升高,温度计显示45℃时,再次打开活塞,白磷在水里燃烧。常言道,水火不
相容。水能灭火的原因是 。而本实验中白磷
在水里还能够燃烧的原因是 。
(3)本实验装置的A部分还可以用于制取的气体是 ,收集方法是 ;
化学方程式是 。
(4)右图是某同学设计的验证CO2化学性质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装置B在初中化学中常用来检验CO2气体,是因为CO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为 。
实验过程中,在C处可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______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 三、回顾反思: 四、学能展示:
1、小欧在纸叠的小船中加人适量的水,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纸船安然无恙。纸船没有燃烧原因是( )
A.不是可燃物 B.没有与氧气接触. C.没有达到着火点 D.水能灭火 2、野炊时,小李发现煮饭的火焰很小,他就将木柴架空了一些,他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 A.降低木柴的着火点 B. 升高木柴的温度 C. 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D. 方便加入木柴
3、为确保生命安全,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正确的是( )
A.进入深洞,燃着的火把熄灭后继续前进
B.厨房内管道煤气(主要成分是CO)泄漏,马上点火燃尽 C.桌面上酒精灯内酒精洒出,着火燃烧,立即用湿抹布扑灭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刻浇水灭火
4、某同学用塑料瓶设计了制取并检验CO2性质的简易装置(如右图),拉动铜丝,把布袋浸入醋酸后有气泡产生。则下面叙述错误..
的是( ) A.湿润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B.生成的气体也可以使干燥的紫色石蕊试纸变红色
C.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D.所用材料体现了资源利用意识 5、如图所示装置有多种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用排空气法收集CO2,则CO2气体应从装置的 端通入(填A或B,下同).
(2)若用排空气法收集H2,则H2应从 端通入.
(3)若用排水法收集O2,先将瓶内装满水,然后O2从 端通入;
(4)若用水将装置中的O2排出,进行实验,那么水应从 端通入. 能力升华 在农村,每年冬季因燃烧煤取暖而造成煤气中毒的事故屡见不鲜。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决定对家庭使用煤炉取暖产生的尾气的成分进行探究。他们根据碳的化学性质猜测:尾气的主要成分可能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在收集尾气后,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请回答: ⑴为证明尾气中有二氧化碳,他们应先将收集到的气体通过装置_______; ⑵为确定尾气中是否含有一氧化碳,将尾气通入装置D前,应先将气体通过装置_______,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实验中要两次用到装置__________,它们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⑷经实验探究,他们证实了自己的猜想,据此,你对家庭燃煤取暖有哪些建议?
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