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如何开发PLC的一体化课程

来源:好走旅游网
浅谈如何开发PLC的一体化课程

作者:黄丽萍

来源:《职业·下旬刊》 2012年第13期

摘要:现在的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新时代对教学的要求,一体化教育模式是必然的趋势,作为职业院校更是需要走在一体化改革的前沿。PLC课程是高职院校的机电专业和自动化专业的必要专业课程,该课程在专业科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掌握PLC对学生的就业起着关键的作用,也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该课程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技能培养非常关键,因此对PLC教学方式进行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十分必要。

关键词:一体化 可编程控制器 职业教育

PLC是可编程控制器的简称,是在继电控制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工业控制设备,PLC是集合电气控制技术、工业控制网络系统和PLC控制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只注重让学生掌握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原理、功能应用、程序设计方法和编程技巧方面的知识,忽略了PLC的应用知识,如PLC的安装调试和通信方面的内容,而这些是构成PLC应用技能的关键内容。当代社会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最重要的任务是为青年人走入“工作世界”奠定基础,而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规律。因此一体化教改呼之欲出,笔者在此根据实践,就如何开展PLC的一体化课程展开阐述。

一、一体化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步骤

一体化课程面向的是学生的工作岗位,因此课程应该从工作环境中来。课程开发的原则和步骤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整体化的职业分析、典型工作任务的确定、学习情境与工作页设计。

1.职业分析和调查

职业分析要了解行业、企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调研本专业的技能人才数量、等级需求状况以及岗位工作内容和职责等。对照国家职业标准,分析各等级技能人才综合职业能力要求,撰写调研报告,以此定位本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与层次,一般这部分内容由职业资格研究部门提供参考。

2.典型工作任务的确立

典型工作任务的确立由实践专家研讨会提炼决定,实践专家研讨会的成员应该包括课程开发专家、骨干教师、行业企业专家。实践专家研讨会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来进行整体化的职业分析和课程体系分析。它的目的一是以典型工作任务的形式描述职业工作,二是为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计提供实证基础,典型工作任务应该能对职业工作进行全面的描述,从而确定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提炼典型工作任务时,要从几个方面考虑,见右表。

3.学习情境和工作页的设计

学习的情境是学习和工作任务的载体,学习的任务来源于企业的生产或服务等实践中,是能够建立起学习和工作直接联系的学历任务,它需要体现工作环境所要求的技能,但不一定是真正工作任务的忠实再现。在设计的学习情境中,学生面向的是工作岗位对应的工作任务,要求掌握工程实施过程中所要求的相关综合技能,要和未来的工作岗位充分对接。要根据每一个教学情境来设计工作页,每个工作承担该情境中的一个任务。对不同培养阶段的学生的教学设计应有不同的原则,相应的学习任务的难易程度以及知识的承载量应该有所不同。

以初级工为例:

一是学习任务的选取。紧密贴近学习者的日常生活,目的是激发学习者的兴趣,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的技术含量不高但规范性要求较高的小任务。

二是教学活动策划。活动要求具体化,短时间作为学习单位,教师演示,学习者模仿并反复训练,教师做好过程指导和纠正,并设计及时的多次成果展示。

三是教学实施过程。注意以学习者动手和规范操作为主,作业时间短小不能冗长,教师及时讲评。

四是教学效果评价。学习者输出可视化的图形或实物,教师对学习者多表扬鼓励,找准学习者的能力提升点,关注能力增长点,注重评判其规范操作性和安全意识。

二、一体化课程实施的条件与效果

一体化课程的顺利进行除了有合适的课程,还需要其他一体化课程资源支持,内容应包括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学习环境建设等,这些是一体化课程实施的条件和支撑。一体化教改是新时期对职业教育提出的要求,是适应时代发展的新的突破。笔者学院在一体化教改方面不余余力、坚定决心,从师资培养到硬件建设都走在技校的前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2]黄景荣.技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广东: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江西技师学院)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