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元智能理论与中学英语阅读教学
1.关于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教授曾在《智力的结构》一书中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他认为,智力是在一种文化环境中解决问题并创造一定价值的能力,是一整套使人们能够在生活中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是人们在发现难题或寻求解决难题的方法时不断积累新知识的能力;智力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天生固有的认知能力,很容易通过智力试卷测定的能力。” 多元智能理论倡导学校和教师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不同的选择机会;该理论认为,如果学生缺少开发智能的机会,不管其具有多大的生理潜能,都不可能发展出相应的智能。基于这一认识,笔者试图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创设开放式学习方式,提供多渠道获取信息的机会,为学习者开启智慧、充分发挥自己的智能优势,使阅读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
2.多元智能理论与阅读教学
2.1阅读教学三阶段
在多元智能与阅读教学的整合过程中,笔者仍然按照读前阶段(pre-reading)、 阅读阶段(reading)和读后阶段(post-reading)实施课堂阅读活动。读前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中心思想、文章的背景,使他们对篇章有比较深刻的第一印象;阅读阶段引导学生采用预测、扫读、跳读等技能进行阅读,帮助他们根据自身的智能趋向有效地获取信息,提高语言监控能力,改善阅读策略,对疑难段落进行再编码;读后阶段开展形式多样的检测活动,获取反馈信息,以检查学生是否把握住文章的意义。
2.2 阅读教学案例
鉴于学习者的学习风格各异,但又能更好地理解同一篇阅读材料,笔者根据学生的智能倾向设计不同的阅读任务,以扬其所长。具体活动是围绕同一篇文章进行的,四个学习小组必须在同一时间段完成不同的任务,然后汇报各自的成果,以达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目的。下面以高中的一篇经典人物传记阅读课(Madame Curie)为例,阐述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阅读教学方法。
读前阶段:在处理本课时,要求学生课前浏览某英语报刊中描述居里夫人生
平的文章,让他们了解背景知识,对故事的主人公有感性的认识。完成了这一共性任务后,请第一组的学生谈谈他们自己心目中的居里夫人;让第二组学生解释居里夫人成功的秘诀,说明女性成功者所要解决的问题。其余同学的任务是倾听,但允许发表自己的见解。
阅读阶段:学生有10分钟阅读课文与思考的时间,不同学习小组有不同的任务要求。分别是:第一小组学生侧重阅读文中的居里夫人及镭的故事部分;第二小组的学生运用跳读技巧,罗列居里夫人一生的大事及其顺序;第三小组的学生阅读居里夫人在巴黎的生活及他们夫妇发现镭的段落,并预测或想象镭对他们夫妇一生的影响;让第四小组的学生扫读全文并归纳段落大意。
读后阶段:读后阶段可以采用双人或四人小组合作活动的方式,有20分钟的活动时间。第一小组的任务是口头表达居里夫人及镭的故事。他们能说会道,你一言我一语地把故事描述得有声有色。当描述居里夫人的生活时,一些学生上台勾画了“蜘蛛图”图表,使得阐述的内容更加清晰,且有条理性。如图所示:
第二小组的任务是列出居里夫人的生平时间表。他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任务,并派两位代表在黑板上列表,理顺课文的时间脉络,为其他组学生提供参考信息。例如:
Nov.7, 1867—— Marie Curie was born in Poland
1891——Marie arrived in Paris and studied there.
1893—— She took a first-class degree in physics
1895——She married Pierre Curie.
1902—— The Curies found pure radium.
1903——Marie received her doctor’s degree for her study on radioactive matter.
1904——The Curies were given the Nobel Prize for Physics.
1906——Pierre died in a road accident.
1911——Marie received a second Nobel Prize.
1933—— Marie died in Paris.
第三小组的学生自由组成合作小组,根据课文中的图例及他们的想象表演他们喜欢的话剧,他们有的选择Madame’s life in Paris的话题,有的选择How the Curies found radium的话题,为了不影响其他小组的活动,笔者允许他们到教室外作表演准备。
第四小组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他们各自总结段落大意后才与他人商议,有的学生概括段落大意后,用“系列事件链”列出文章的脉络,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图所示:
显然,依照多元学习风格而进行的阅读活动,学生能够从自身的多元智能出发,找到了各自的切入点。阅读课堂活动动静结合、丰富多彩。既有安静阅读的时间,又有交流互动与展示的机会。在学生活动之后,教师就学生的阅读情况及活动的表现进行总结,包括肯定各个学生的努力,评价各组的出色表演,侧重赞赏学生在思维与阅读过程中所形成的默契及他们活动的成功。本案例是请自我认识智能组的学生依照时间列表、系列事件链等信息概括文本的内容与大意,他们概括的内容如下:
Madame Curie was born in Poland. As a young woman, she took interest in physics. However, women were not admitted to universities at that time, so she went to Paris and studied there. She took a first-class degree in physics. In 1895 she married Pierre Curie. They discovered pure radium and were given the Nobel Prize for Physics. Unfortunately, Pierre died in a road accident, which made her very sad. She was determined to go on working. Soon after that, she was given a second Nobel Prize. The radium with which she had worked for many years had caused blindness and she died from a disease of the blood at 66.
Today she is admired as a scientist. What’s more, she is remembered for her determination and courage, her willingness to share her knowledge and her devotion to human beings.
本课阅读教学不强调面面俱到,而是以学生运用多元智能理解篇章为目的,让所有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掌握文本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学习压力,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兴趣。
3.讨论
3.1 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阅读是积极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是被动地吸收教师所教的内容,而是发挥各自的长处,积极地建构意义,创建自身的知识结构。实践证明,阅读教学是否具有针对性与教学效果直接相关。第二语言学习中学生的个体学习方式不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不同智能倾向的学生提高智力、完成阅读任务,培养与自己学习风格相适宜的策略。
3.2 更新教学观念,灵活处理教材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学习,学习方式不可避免地成为教学的一面镜子,因而学习者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教学方式,这要求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效果。这客观上促进教师改变教与学的观念,在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与多元智能相应的多元选择,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活动朝着有利于发展多元智能的方向进行。
实施多元智能理论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认真备课,具体分析教材,设计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活动。就Madame Curie阅读课而言,不仅要分析阅读的题材(写个人生平的)、文章的特色(主要以记叙的形式,按时间顺序),而且要寻找与多元智能相结合的切入点,分析学生的智能特点,以便设计按时间或内容列表,角色扮演,讲故事,总结段落大意等活动,以发展多元智能,确保完成教学任务。在课堂训练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传授方法与策略,帮助学生从多角度了解自己的智力程度,发展自己的潜力。
教无定法,教亦有道。然而,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并不意味着抛弃传统教学中的一切活动。多元智能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可操作的框架,但是该理论是关于人类智慧的建构,它没有规定任何现成的教学步骤,且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教学内容也千变万化,不可能采用某种固定的模式。在基础教育中协调好外语教学与智力开发的关系是当前课程改革中一个新课题。应当认识到,多元智能的“他山之石”虽然“可以攻玉”,但该理论在我国英语课堂教学的实践需要进一步探索,如何使之“本土化”有待于更深入的研究。
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不是个别教师的教学行为,它需要全体教师的参与和集体的协作,以创造我们自己的多元智能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
[参考文献]
[1] 坎贝尔,《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英语新课程标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02年版。
[3] 黄远振《新课程英语教与学》,福建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