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降低输电线路跳闸率

来源:好走旅游网


降低输电线路跳闸率

降低输电线路跳闸率

一、现状分析

1.1 输电线路发展情况

近几年电网建设飞速发展,输电线路同步增长,公司产权的输电线路从60条增加到74条,总长度从552km增长到665km,增加了113km,极大的完善了网架建设,逐渐实现了所有变电站的双电源供电(见图1)。

图1近5年线路增长折线图

输电线路的增长对输电运检班带来的运维压力也越来越大,工作班人数也增长到9人。为保障供电可靠性,如何减少输电线路跳闸次数成为现在班组工作的重点。

1.2 输电线路跳闸率指标分析

在输电运检班班组对标中,输电线路跳闸率也是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

输电线路跳闸率定义:输电线路跳闸率=35千伏及以上跳闸总次数/35千伏及以上线路长度。

输电线路跳闸率评价方法:完成值≤0.55,A1段;0.55<完成值≤0.7,A2段;0.7<完成值≤0.85,B1 段;0.85<完成值≤1,B2段;1<完成值≤1.15为,C1 段;1.15<完成值≤1.3,C2段;1.3<完成值≤1.45,D1 段;1.45<完成值≤1.6,D2段;1.6<完成值≤1.75,E1段,1.75<完成值,E2段。

现35千伏及以上线路长度为655.877km,按照公式计算,如果跳闸次数3次跳闸率为3/655.887×100%=0.46,即位于A1段;如果跳闸次数4次跳闸率为

4/655.887×100%=0.61,位于A2段。为提升输电线路运检工作质量、降低输电线路跳闸次数,确保输电运检班班组对标位于A1段位,小组决定进行本次活动。

二、工具选择

2.1 原因分析

针对输电线路跳闸影响因素的问题,运用头脑风暴法进行了分析,对造成这一结果的

各种原因反复进行了讨论研究,经汇总归类,绘制了鱼骨图(见图2)。

图2 影响输电线路跳闸因素鱼骨图

2.2 要因确认

表1 影响输电线路跳闸末端因素收集表

通过绘制鱼骨图,小组成员收集末端因素,并对收集到的末端因素进行了要因确认,确认了8个要因,通过归纳分为了两类:可控因素、不可控因素。

可控因素:巡视人员责任心、巡视人员素质、巡视方法不科学3个要因。

不可控因素:外力破坏、线路本体缺陷、突发恶劣天气、树阻放电、鸟害跳闸5个要因。

其中可控因素可通过班组大讲堂、技术培训大讲堂等系统培训来提高巡视人员的责任心和技术水平,改进巡视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对于不可控因素,为了进行针对性分析,小组成员将近5年跳闸次数及情况进行了统

计(见图3)。

图3 近5年输电线路跳闸统计柱状图

近几年,输电运检班对线路本体缺陷都能及时发现和消除、线下超高树木也能及时发现和清理,故未发生因线路本体缺陷和树阻放电跳闸。但鸟害、恶劣天气、外力破坏3个因素仍造成了输电线路跳闸。因此线路维护工作的重中之重主要围绕防鸟害、应对突发恶劣天气、防外力破坏三方面。

三、改进计划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人们对野生动物保护意识的增强,鸟类活动更加频繁。当鸟类在线路上排便、筑巢、飞行、鸟啄等活动时,引起输电设备损坏造成线路跳闸、故障停运,统称鸟害。外力破坏是指人们有意或无意造成的线路部件的非正常状态,主要有损坏线路设备、蓄意制造事故、盗窃线路器材、工作疏忽大意或不清楚电力知识引起的故障,如树木砍伐、建筑施工、采石爆破、车辆冲撞、漂浮物、钓鱼放风筝等。输电线路杆塔点多、

面广、线长,长期暴露在自然之中,极易受到受突发恶劣天气影响。小组讨论了如何通过人为调控来削弱三种因素对输电线路的影响,绘制了对策表(见表2)。

表2 对策表

四、对策实施

4.1 防鸟害

4.1.1总结了管辖范围内鸟类栖息、迁徙等活动规律,分析鸟害发生的时间、地理环境特点,绘制了鸟害分布区域图(见图4)。

图4 鸟害分布区域饼状图

从鸟害分布图看,发生鸟害事件的杆塔大多处在农田里,附近有河流、湖泊、池塘、水库,这种地形非常适合鸟类生存。鸟粪类故障一般发生在夜间、凌晨或傍晚,鸟巢类故障大多发生在凌晨或白天。

4.1.2加强了鸟巢清理的力度,特别在春、秋两季重点检查线路附近内有水库、鱼塘的杆塔,及鸟类栖息活动频繁区,加强巡视频次,发现鸟巢,第一时间进行清理。****年,输电运检班清理鸟巢1853个(如图5),有效的降低了鸟类在输电线路的活动频率。

图5 清理鸟巢数量月份分布柱状图

从清理鸟巢月份分布图看,每年的3至5月为鸟类活动的频繁时期,且在将其鸟巢破坏后,短时间内会再次筑巢,因此在此时段内进行专项防鸟巡视消缺尤为重要。

4.1.3对已发现杆塔上有鸟巢区段及鸟类栖息活动频繁区,因地制宜绝缘子串正上方补充安装防鸟刺、超声波驱鸟装置、采用大盘径绝缘子、加装防鸟粪档板等有效的防鸟害措施。对防鸟设施安装数量不足、安装位置不当的进行补装,打开角度不足的进行修复,防鸟刺锈蚀、损坏失效的及时更换。

图6 近3年安装防鸟设施条形图

今年储备了超声波驱鸟器的项目,预计远期在804基杆塔上安装超声波驱鸟器。

4.2 应对突发恶劣天气

表3 输电线路大修项目明细表

20%

46%

27%

7%

防风维修

防雷维修

防雨雪维修

其他维修

如表3所示,针对输电线路的防风水平、防雷水平、抗雨雪水平对薄弱的线路进行了维修,更换了电杆12基、拉线400套、避雷线50.8km ,绝缘子900套、接地装置487套、避雷器78台。资金划分见图7。

图7 输电线路维修资金分布饼状图

通过维修项目提高输电线路的强度,是提高输电线路应对突发恶劣天气的主要手段。 4.3防外力破坏 4.3.1 健全防外破机制

构建输电线路防外破工作五个机制,切实落实防外破工作责任(见图8)。

图8 输电线路防外破工作机制

4.3.2加强防外破宣传培训

****年输电运检班开展电力设施保护宣传253次,其中广场集中宣传10次,发放宣传材料500余份(卡片、挂历、宣传单、宣传手册等),修补或新安装警示标识标识463面;排查输电线路通道外破隐患387处,修剪树木8864棵,砍伐树木4415棵,制止危险施工38次,回收焚烧反光膜7970公斤。

4.3.3进行反光膜等漂浮物专项治理

一是根据果农采摘及农作物收割进度,随时清理线路防护区两侧500米范围内反光膜、塑料薄膜、废弃磁带、编织袋等异物,有条件的就地销毁或掩埋。

图9 近年回收反光膜数量柱状图

二是对****镇等高度集中的苹果园反光膜进行有偿回收,并对果农进行宣传教育,提高电力事故危害性的认识,营造保护电力设施的有利氛围。

三是对废品收购站、废旧塑料加工厂回收的塑料布、磁带等废旧物品及可重复使用的反光膜、塑料大棚,做好宣传教育和特巡检查。

五、效果分析

对策实施后,输电线路跳闸次数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外力破坏跳闸、鸟害跳闸、恶劣天气跳闸次数都同步下降(见图10、图11、图12)。

图10 近5年外力破坏跳闸柱状图

图11 近5年鸟害跳闸柱状图

图12 近5年恶劣天气跳闸柱状图

通过公式计算,输电线路的跳闸率在2015年、****年均成功的控制在0.55以下,位于班组对标A1段位,如图13所示。

本次活动通过使用质量管理工具分析输电线路跳闸的影响因素,从众多“末端因素”中找到了真正的“要因”,形象直观、准确地发现了鸟害、突发恶劣天气、外力破坏对跳闸率的影响。然后进行了深入的“要因分析”,制定了正确的“要因对策”,最后通过扎实的“对策实施”取得了活动的预期效果,同时对班组建设及班组对标工作起到了很大的辅助作用。我们今后会更多的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方方面面进行分析,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