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年第4期 工作研究 农业机械化与农民增收关系研究 姚慧萍 (宝鸡市陈仓区农业机械技术推广服务中心,陕西宝鸡摘要: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 721 300) 由此可以看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机化发展的各项指标均 成正比增长,随着劳动力转移人数的增加,农民人均纯收入也随 之增加;同时,相互促进发展的农业机械化又可通过农机服务吸 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以及加快工业化、 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目前,我国许多生产领域农机化发 展还很薄弱,一些劳动强度大的生产环节亟待突破;区域发展很 不平衡,丘陵山区农机化严重滞后;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没有根本解决。我国农机化发展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并且刻不 容缓。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增加;农民收人;研究 1前言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 生产经营条件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农业生产创新过程。农业机 纳和接受更多的农民在农业内部再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转 移,拓宽增收渠道。 2.6农业机械化延伸了农业产业链条,从而增加了农民收入 以玉米和小麦生产为例,按照传统的生产模式,玉米、小麦 收获后,秸秆被当作废弃物随意处置,每年夏收期间因焚烧秸秆 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财物损失事件成为各级政府最伤脑筋的事。而 玉米、小麦秸秆捡拾打捆机、挤丝揉搓机和还田粉碎机的使用, 是这一产业链条得以延伸,玉米、小麦秸秆被作为一种新型资源 再次利用。玉米秸秆经粉碎还田增加了土壤肥力,经挤丝揉搓机 加T处理后成为极富营养的家畜饲料;小麦秸秆经捡拾打捆机收 集后成为价值不菲的造纸等原料。今年夏收期间,陈仓区投入秸 械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关系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农业生产效率的 高低。因此,农业机械化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息息相关。 2农业机械化对农民增收的意义 2.1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增效的重要前提 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物质基础和重要手段。党中央把农业 机械化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农业新发展的重要载体和 抓手,及时出台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加大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 支持力度, 使我国农机化程度空前提升。 2.2农业机械化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必由之路 秆捡拾打捆机73台其中联系外援机车2O台,主要在川道和塬区进 行大面积秸秆捡拾打捆,共捡拾秸秆2.1万t,使捡拾区秸秆焚烧问 题从根本上解决,而且与杨凌林德森板业等公司签订秸秆收购合 同,增加经济收入,另外,产业链条的延伸,势必产生一定的用 T需求,这一需求又为部分农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农民收 入。 我国人口占世界人口的22%,而耕地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的 7%。人口多而耕地少,要解决这个矛盾,就必须千方百计提高农 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因此,必须大力推广运用 土壤深耕、化肥深施、秸秆还田等先进技术,而这些技术的运用 3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3.1存在的问题 3.1 1农机化水平相列较低。如前所述,目前美国每千名农业劳 动者拥有拖拉机1 586台,而中国每千名农业劳动者仅拥有3台拖 拉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农业大国,如此的农业装备水平显然太 都离不开相关农业机械的支撑。农机化在我国粮食连年丰收、促 进农业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全国粮食生产再次超 过0.5万亿 ,实现“11连增”,这一成就的取得和农机化的大发 展息息相关。 低了,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生产的需要。我国的现状是,小麦 生产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而在玉米的生产过程中,播种基本 实现了机械化,但中后期的田间管理、收获等程序大多还是人工 劳动; 近几年,虽然政府部门通过机具购置补贴项目大力推广玉 米联合收获机械,但由于其价位高,补贴后的价格也在7—8万元 以上,对于农民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所以购买的人不多, 2 3农业机械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农民收入的多少,直接取决于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农业机械 化装备水平与农业劳动生产率有很大的关联。农业机械的广泛运 用,大幅度提高了人均作业规模。农业机械的广泛使用,使部分 农民成为农机专业户,每年从事季节性农机作业成为其收入的重 要部分。 2.4农业机械化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助推器 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 趋势。其优越性在于提高了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 到了玉米收获季节,多数农民为了抢收抢种,都采取人工提前收 割,既增加了劳动强度,又不利于玉米的后熟而降低了产量和品 质。 3.1.2农民对新机具、新技术认识不够。目前,仍有相当一部 分农民不能正确认识,他们认为机械进地作业会导致土壤板结严 重,给后续作业带来不便;对于玉米秸秆粉碎还田技术,认为还 田后秸秆支撑土壤,不利于保墒,因此对秸秆捡拾、粉碎还田等 率,既减轻了农民劳动强度,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又降低 了农业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产品产量和质量。 2.5农业机械化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农业机械化发 挥着重要作用。第一,农业机械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物质 前提和基础,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通过大 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弥补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出去后农业生产中 的有效农业劳动力空缺,并为农村非农化和城市化提供了充足的 技术有一定的抵触心理。对于玉米机械化免耕作业,也有待进一 步示范引导,这一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宝鸡市陈仓区某镇已示范推 广多年,其便捷的耕作管理模式,农作物良好的长势和产量都优 于传统作业模式,但敢于大胆尝试的农民还是少数。 3.1 3农业机械种类配置不平衡。从宝鸡市陈仓区目前农机资源 配置状况来看,大部分是用于粮食生产的农业机械,而用于果蔬 生产、畜牧生产的机械太少,而现代农业不只是粮食生产的现代 化,也包括果、蔬、畜产业的现代化。因此,还要加大宣传与示 范推广力度,以促进设施果蔬种植和设施养殖业加快发展步伐, 劳动力,促使由农业机械替代的农业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 第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国家工业化和现代 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发展农机化是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 城镇转移的前提条件。第三,农业机械化不仅能够提高农业劳动 生产率,而且是农业实现现代化、规模化集约经营的物质支撑。 实现农业生产的全面机械化。 3.2应该采取的对策 3.2.1 推广经济实用的山区小型农业机械。迫(下转第65页) ·63·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8年第4期 工作研究 林业发展需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结合当地的气候。地势 条件,构建林业发展科技平台,进行技术交流与产品交易,进一 步提高林业的科技竞争力。以现代化林业示范基地为核心,为林 农提供科学样板,带动全国林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建立起高效 示范模式,提高技术人员的综合水平,提升林业推广的效率 】。 2.4保证资金及人力投入 作,弓l进先进的科学设备,加强对林业的综合开发与经营,尽快 形成系统的经营体系,为今后的林业工程建设立好标杆。林农在 示范_T作的影响与熏陶下,更加积极的投入到科学林业建设活动 当中,使林业技术推广能够起到辐射性的带动作用,为更多的林 农提供技术服务【3】。 3结语 想要从真正意义上改善林业生态环境,还需要大量的资金 投入,对此,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加强资金方面的建设,地方政 府要充分发挥自身职能,加强对林业的投入,一方面降低林业税 收,另一方面加大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建立林业援助基金,为我 国林业建设提供更加充沛的基金。银行方面可允许私人企业给林 农贷款,配套林业无息贷款制度,为林业建设提供多项筹资渠 道。林农方面也需要发挥主观能动陛,有效的解决资金问题。如 此一来,政府、社会与林农间相互协作,为林业发展提供充足资 金的同时,也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切实的实现了对林业技术 的运用。 综上所述,想要建立系统的林业建设体系,就需要加强林 业技术的推广,目前,我国在林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 题,对此,政府应加强对林业科技的重视,构建系统的林业技术 研究与发展网络,构建专业化推广团队,引导林农正确的生产与 经营,从而进一步提升我国林业的社会与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瑞文.浅析林业技术推广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 策[J].种子科技,2017,35(10):32,36. [2] 李俊卿.林业技术推广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J].农技服务,2017,34(9):103. [3] 刘影.浅谈林业技术推广在林业生态建设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J].农民致富之友,2017,(7):227. 2.5搞好林业示范区建设工作 林业建设具有周期长、见效慢的特点,但其对于社会乃至 生态的影响却不容忽视。相关技术推广点应做好林业技术示范工 (I-接第63页) 切需要适合山区作业的小型农业机械普及,以改变传统耕作方 式,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益。2009年以来,陈仓区利 用农机购置补贴项目,已向西山农民推广经济适用的微耕机等小 型农业机械,大大减轻了山区群众的劳动强度,但仍然远远不能 满足山区农业生产需求,所以还得下大功夫推广经济适用的小型 农业机械。 “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力气百身汗”的局面,果蔬生产、畜牧 生产机械化程度比较低。因而,在农机具购置补贴工作中,要充 分利用农机具购置补贴的导向作用,大力推广玉米收获机械、果 蔬采摘机、机动植保机、挤奶机等农民急需的机械,推进农业生 产的全程机械化。 4结论 3.2.2发挥示范作用,带动群众使用新机具。在新机具推广过程 中,建立对比试验田,按照试验要求规范,得出真实数据,用对 比数据说服广大农民群众。建立示范田,实施规模使用,利用示 实现农民持续增收是当前农业和农村重点工作之一。而农 民的收入主要包括:农业收入、企业打工收入、多种经营收入等 方面。农业机械使用,保证了农艺规范要求落实到位,增强了农 作物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了土地产出比,增加了农民农业 收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高了农民劳动生产率,让农民有更多 的业余时间,出外打工,从事第二、三产业,拓展了农民就业渠 道,增加了农民收入。 范田的效应, 增强农民使用新机具、新技术的信心。一点带面, 进行大面积推广。 3.2.3发挥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导向作用,改善农机装备结构。 2005年至2017年,陈仓区实施农机具购置补贴政策,共争取农机 购置补贴资金9 687万元,共补贴农机具28 915台,在一定程度上 优化了农机装备结构,但是,与发展中的现代农业建设需要还有 差距,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发展不平衡,例如玉米收获机械化程 度相当低, “三秋”期间,收获玉米作业,农民依然没有扭转 参考文献 [1]王占国.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问题研究[J].农机科技推广, 2009,81(1):9—12. (上接第42页) 况,更好的实现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以及农业资源的现代化管理, 使整个农业生产变得更高效、科学。 3结语 农业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景[J].中国农业信息,2015,24(8):99—101. [2]王德珍.“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J].农技服务, 2016,20(2):87—88.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互联网为农业技术推广提供了重要的契 机。相关的技术人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根据地理位置、气候 [1] 陈雪花,王艳华.农技推广中应用“互联网+”的作用及发展前 变化等,及时的进行分析、调整。还可以通过建立农业技术推广 网络化推广平台,借助于云技术的支持,提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 水平。另外,在环境监控、污染控制、提升农业综合效益等各个 方面,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研究, 使互联网的重要作用能充分发挥出来,使之在农业技术及农业推 广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建设我国现代化农业服务,提升我国 [3] 于爱华,刘爱军.“移动互联网+”农技推广模式研究文献综述 [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3):127—131. [4] 缑建芳,卜晓冬,刘爱莲,等.农业科技信息化服务在山西农业 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J].中国农业信息,2014,(5):288. ·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