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加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加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 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来源:好走旅游网
加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河南农业职业学院 摘刘源 要:目前,河南省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存在着规模小、实力薄弱、经营业务层次低、未形成农民为主体的创办人结构、运行机制尚待 进一步规范等问题。近年来,中央和地方都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改革发展工作,但是在产业化经营过程中也存在着制约其发展 的三大“瓶颈”,如何更好地提升和增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服务功能,让其扎根农村,更好地服务农民、繁荣农村经济,仍然是需要 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瓶颈;改革;改造;流通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是指在市场 见,与庞大的农村组织网络体系相比, 没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合作社的经 经济条件下,广大农民群众为提高组 河南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总体发展 营中,相当多的合作社存在着合作社 织化程度,共同组建的一种“自我管 水平仍旧很低,人社农户数量非常有 经理独揽大权、广大社员被排斥在合 理、自我服务、自我受益”的新型经 限,远远不能像发达国家以及一些发 作社实际决策层以外的问题。 济合作组织。事实证明,农民专业合 展中国家那样成为农户生产经营体系 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解决了在 作组织在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产权制度上的“瓶颈” 加快全省农业现代化、农村全面小康 ㈢经营业务 欠1氐,产业 广 产权不明是造成社企不分、责权 建设步伐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经营业务看,目前绝大多数合 不明的症结所在。针对目前社有企业 但是,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 作经济组织集中在种植业和畜牧业。 的不同情况,在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过 也有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暴露 而就种植业内部而言,农民合作经济 程中,要根据各地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出了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少数农 组织主要集中在蔬菜以及除主要粮食 发展实际,坚持“民办、民管、民收 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更是陷入了为农 品种之外的其他品种的种植上。 益”的原则,因地制宜,循序渐进地 服务职能弱化、综合竞争能力下降的 (三)未形成农民为主体的创办人 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产权改革工作。 因境。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想全 结构 (一)积极实施《农民专业合作 面广泛地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稳固 目前,较为普遍的一个现象是, 社法》 保持在“三农”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非农民领办人在合作社的股权结构中 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 确立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优势,就必 占据绝对控股地位,个别大股东的股 作社法》的宣传力度,组织专家就农 须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着力克服 本在合作社总股本中占据80%乃至90% 民合作组织活动的开展、责任和意义 在产权制度改革、基层组织改造和现 以上的情况并非特例。这种产权结构 进行培训,加强规范引导和监管力度, 代流通产业发展方面所存在的三大 与严格意义上的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 让合作组织步入依法运作程序。没有 “瓶颈”的制约。 产权制度安排有着较大的距离。 法律保障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得不到 一、河南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 (四)组织运行杌.制尚待i 步规范 发展壮大的。只有在法律的规范下才 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由发展初 能使合作社的活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 ㈠规榜驯、,实力薄弱,稳定性较差 期的简单的技术、信息、劳动的松散 经济的要求,只有在法律的保护下, 截至201 1年6月底,在全国工商部 合作逐步向经济实体转变,农民合作 合作社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保障,事 门登记的农民合作社达到44.6万家,合 经济组织自身的制度建设也开始走向 业才能健康发展,它的社会经济功能 作社成员达到857.1万户,出资总额达 正轨。2007年,河南省4 110个合作组 才能得到较大体现。 到5 733亿元。据农业部门统计,全国 织中,约有533个按《登记条例》进行 建立年度考核制度,采取暗访、 合作社实有入社成员3 570万户,占全 了登记。登记的合作组织通常有比较 座谈、评议档案资料等多种形式,对 国农户总数的14.3%。截至2011年9月 规范的合作社章程、完善的内部管理 合作组织活动开展情况、效益产出等 底,河南省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农 组织体系,以及定期召开会议等。但 方面进行全面考核,及时整改不良现 民专业合作社达32 709家,较2010年底 是从全省总体水平看,农民合作经济 象。对监管过程中发现的部分空壳合 的26 596家增长了23o/, ̄;实有入社农户 组织有效的运行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 作组织,要责令整改,取消其政策扶 175万左右,约占全省农户总数的8.5%。 起来。大多数合作社对于合作社章程 持资金,确保扶持资金用在最需要的 辐射带动非成员农户257万左右。可 是合作社的“宪法”、根本大法这一点 地方。应建立相关部门联席会议制度, 河南农业2012年第7期(下) 专家论坛 ZHUAN屈 UrⅣ Ⅳ 定期通报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情况、 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研究出台解 决办法和措施,形成共同支持农民专 业合作社发展的强大合力。 (二)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制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实行成员 专业合作社信息服务网络,24小时开 (二)建立多层次批发市场,实现 通,及时为专业合作社提供农业产前、 产中、产后以及农畜产品需求信息, 帮助合作社及时把握市场。 ㈢提高农民专业合作技术服务水平 生产大户与供应商的对接 根据产业发展需要,按照“谁建 设,谁受益”的原则,统筹规划,在 农产品主要集散地,根据当地实际经 大会、理事会和监事会制度,明确职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应引进推广新 优良品种、高新技术,搞好技术培训 指导,制定生产技术规范,实施标准 化生产以及申报农产品无公害基地、 济、交通能力,按照经济合理、畅通 高效的原则,整合系统土地、仓库、 责和权力,完善内部决策机制,保证 合作组织内部运作的公开、公平。积 铁路专用线等资源,建立区域性农产 品物流园(基地)。对已有的农产品批 极探索在理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 制及现代化有关先进管理经验的应用, 使合作社真正实现企业化、市场化的 经营。合作组织要严格遵守《章程》 规定,认真履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程序,确保合作 组织成员的主人翁地位和经济利益。 (三)健全财务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 无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大小, 必须健全财务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 实行民主理财,定期公布财务收支账 目。并要完善利益分配机制,建立契 约约束机制,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与成 员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产供销合同、 利润返还合同等,以此明确双方的责 权利,形成“利益均沾、风险共担” 的利益共同体,真正做到联办、联心、 联利,既保护农户利益,又能促进农 民专业合作组织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让合作组织与成员真正形成一个紧密 型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四)建立健全监督约束机制和风 险保障机制 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推行 社会监督与内部监督相结合的监督约 束方式,严防集体财产流失和浪费。 指导合作组织增强风险意识,不断强 化风险保障措施,努力提高自身化解 各种风险的能力。 (五)建立健全产权联结机制 指导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依据 法律界定,从资本构成、产权界定、 持股人应有的权利与承担的义务、资 本分红等方面规范合作组织的产权, 逐步形成以产权为纽带、以利益为关 联、以机制为保障的紧密型经济联合体。 三、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解决了基 层组织改造方面的“瓶颈” (一)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服 务平台 政府部门要投资建立专门的农民 绿色食品认证、注册商标等,实施品 牌化经营战略,加快农畜产品商品化 的步伐,不断提高农民专业合作社以 法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在 千变万化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三)积极向规模化、现代化迈进 农民专业合作应引导农民实现大 联合,组建大集团,适应大流通,朝 着经营组织的规模化、经营方式的一 体化、经营流向的外向化、经营手段 的现代化迈进。 (四)注重打造品牌,增强市场 竞争力 一方面要提高原有品牌的科技含 量,做大做强这些龙头企业;另一方 面应该注重开发“名、特、优、新” 农产品及加工品,特别要大力开发名 牌产品和特色产品,通过创建品牌, 不断增强合作社的竞争能力。 (五)推广经验,促进增收 抓好示范,总结推广成功经验, 积极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示范社建 设。要以点带面,推动各类合作组织 蓬勃发展,以带动和联合农民,促进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解决了在 现代流通产业方面的“瓶颈” (一)构建“双向流通”网络,实 现农户与商场、超市对接 “农超对接”,实现合作社直采、 原产地直供,减少了农产品流通环节, 降低了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了农产 品质量安全水平,在建立农产品现代 流通体制、增加农民收入和促进城乡 统筹协调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现实效果明显。 加大“农超对接”工作力度,同 时通过组织展销展示会等多种活动, 推进合作社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大型商业企业以及农产品批发市场进 行有效而稳定的对接。 发市场,要全面改造升级,严格按照 “绿色市场”统一的标准和环保要求, 大力完善硬件设施,搞好市场配套设 施,优化经营环境。 (三)开展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实 现农产品供应与流通的对接 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以把分 散的、小规模的农户有效地组织起来, 通过领办、参办、联办等方式,依托 当地特色产业,与农民共同兴办农民 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进而提高农民进 人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四)大力发展农产品经纪人,补 充人才缺口 据统计分析,河南省合作经济组 织的主要负责人绝大多数是经纪人或 种养殖能手,但是这些农村能人与发 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所需要的合作社 企业家是有很大差异的。对于合作社 企业家来讲,他们不仅具有经营管理 才能,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丰富的合 作知识,他们知道如何设计利益分配 机制,如何管理合作社。而反观河南 省的农民合作组织中的带头人及会员 的综合素质普遍不高,市场经济意识 和适应能力不强,而且技术、管理、 经营以及市场开发等方面的管理人员 极度匮乏。 (五)打造农产品市场产业链,提升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流通产业现代化水平 当今市场经济的竞争,不仅仅是 企业间的竞争,也是产业链间的竞争。 合作经济组织要在参与农业产业化经 营中发挥更大作用,就必须高度重视 产业链、业务链的拉长和做粗。这样 既能减少风险,提高成功率,又能充 分发挥原来的产业基础优势,降低成 本。 (基金项目:河南省软科学研究计 划项目“河南省农民合作组织与农业发 展研究”,编号:1 12400410037) (责任编辑朱巧英) 河南农业2012年第7期(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