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pular Science 教育叙事 一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0年第3期 个普通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专业成长的行知行(七) 语文老师的夸奖——助跑语文路 徐晓思 (高邮市教育局教研室,江苏省215600) 摘要:本文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叙述了一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成长之路: 关键词:亲身经历;语文教师;成长之路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6—331 5(201 0)9—056—002 【前言】 有人说:前辈子杀猪,这辈子教书;前辈子杀人,这辈子教语 文。把教语文说得这么无奈和恐怖,尤其是当小学语文教师,更 是说得苦不堪言“难于上青天”。而我不是这样认为,教小学语文 是苦些,但苦中有乐,乐中有诗,诗中有爱——因为我喜爱语文, 喜爱当小学语文教师。这和我的语文老师的夸奖是分不开的。 【讲述】 我上一年级时,家里很穷,穷得买不起一支铅笔,我哥哥给 我个铅笔头子,写着歪歪斜斜的字。但没有过多久,我的语文作 业得到好多个红圈圈,让我非常高兴,每一次写字本一发下来, 先数一数老师为我打了多少个红圈子。这是老师给我无上的荣 光。同学们还相互地数着,像数着一枚枚闪着光芒的金币!学期 末,教我们语文的陈(女)老师送给我两支带橡皮头的高级铅笔 和一本方格本子,说是奖励给我的,我都不敢相信是真的,天下 还有这么大的好事?这是我童年得到的第一次奖励!这是一场 “及时雨”,我对语文的喜欢和依托之心开始萌芽。 到了小学将要毕业那年,听说升初中要考试,就写一篇作 文,可能是《记一个人》或《记一件事》,语文老师要我先写出来, 在全班念给同学们听。那时没有《作文选》这一类的图书杂志,老 师甚至把我的作文作为范文要大家背……这对我来说,是意想 不到的,简直是天方夜谭或神话,听着大家在背我的作文,心中 油然升起羞涩的兴奋。虽然后来取消了考试,说是贫下中农子女 直接入学,但我对语文和语文教师的亲切与日俱增。 教我初一语文的是个小年轻的“公办代课”老师,现在看来 水平属于一般化,读书没有什么语感,但那时我们都畏惧他。他 很重视学生读书,可能是我朗读语感比较好,经常叫我范读,在 课堂上领同学们读书,特别的一次是他要上公开课,学校的大扫 除都不让我干,叫我到一个隐蔽的地方练读课文……果真老师 开课获得成功,听课的领导、老师夸奖学生的书读得好,我的语 文老师很高兴。作为他“秘密武器”的我心里甜滋滋的。他是我热 爱语文,热衷小学语文教学的“星星之火”啊。 上高中,虽然还是“以学为主,兼学别样”,但还是没有学到 多少知识,还是“学工学农又学军”,参观、活动、写批判稿混日 子。有一天语文老师说,我们江苏江都的真武——也就是我们的 邻县出了大油田,“这是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旗帜,学习铁人王 进喜‘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精神取得的伟大胜 利。”学校将组织我们去参观学习,回来写一篇歌颂大好形势的 作文。我们打着红旗,唱着《大海航行靠舵手》、《三大纪律八项注 意》、《咱们工人有力量》……兴高采烈地徒步30公里,来到真武 油田,首先看到的是钻井架很高,好多等腰三角形在正四边形的 框架里从大到小架到顶尖,顶尖上的红旗在天空中飘拂翻腾。油 田的领导接待了我们,把我们带到钻井架下看钻机的钻头像锥 子朝地底下锥,机器的轰隆声震耳欲聋,只看到人的嘴在动,听 不到讲话声音;把我们带到出油的地方,石油(原油)像100oC的 黑墨水沸腾着流进很大的池子里(那时正建着还没有建成输油 管道),冷却的原油像凝固的河泥,乌亮乌亮的,看上去令人兴 奋;工人们带着像核桃壳子一样的帽子,站在井架上面工作的工 人看上去像一根尺(市尺)把长的小桩桩子……参观结束朝家 走,大家已是霜打的茄子,萎下来了,队伍稀稀拉拉地和扛着顺 一56 风旗的同学,像溃败下来的部队,走得东倒西歪……看好看,作 文难写。我的同学纷纷写了“革命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的作 文,自然口号不会少。我投机取巧,写了一首不长不短的诗,也就 是顺口溜,顶多算是打油诗,交上去了。我心里忐忑不安着,怕老 师说我偷懒,老师的作文评讲课开始了。没有想到老师开篇读的 第一篇作文就是我的诗。我想,果不其然,老师要拿我做反面例 子来评讲作文了。读完后,老师说:“这首诗写得——”我的心提 到喉咙眼了。“真情实感,形象生动,琅琅上口,流水般的流畅。” 这时我的心才放到原处,但内心的激动不亚于现在高考生冒险 写了一首诗而得了满分般的欣喜若狂。老师继续分析到:“‘三个 井架高又高,井架顶上红旗飘。’用朴素的语言,顺势自然道来, 却又暗含伟大的指引;‘钻机隆隆震大地,原油滚滚往上冒。’语 言十分贴切,写出了气势和动感,‘震大地’、‘往上冒’力的方向 相反又那么合情合理,活灵活现……像一首歌,一幅画!”一首诗 分析评讲下来,老师夸我的地方很多,我记不全了。说实话,我写 这诗是为了完成作文的,没有像老师想得这么好,这么深,这么 有诗意。那时我不懂诗,也没有真正学过诗,就学过毛主席的“春 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等几首诗词。我写的这首 参观游记诗,是我有生以来心血来潮写的第一首诗,那年好像是 1973年,快4O年了,我早忘得差不多了,只记得这四句。但老师 对我的夸奖一直回味在心头。这位老师叫戴永健,他是我热爱语 文、幸福地当好小学语文老师、永远不会审美疲劳的“恒力发动 机”。 我在读书期间还遇到几位好的语文老师,如上师范时的教 过我语文的任俊梅老师。她对我的夸奖,到了“家常便饭”的地 步。从名字夸起——字写得好,夸;造句造得好,夸;作文写得好, 夸;诗文发表了,夸……夸得我把语文当作我的亲人一样亲。 语文老师的夸奖,像一级级火箭,把我送上语文的天空—— 热爱语文,乐此不疲教语文,动脑筋、用心血浇灌我的语文教学。 我站在讲台上,就和语文切割不开了,就像鱼儿离不开水。 我曾在我的日记上写过这么几句话:“学校是我的家……语文是 我的她(当老婆对待)。”在我的宿舍墙上题上这样一句话:“发奋 捧书本,起来为苍生!”还在我的《3O岁生日自题》中写道:“至今 老酒不会喝,没有妻子不发愁。身上衣服件件旧,皮鞋不擦半点 油。破被一床书枕头,读书教书无所求……”现在说来好笑,可是 我当语文老师的真是写照。 我是一心想把语文教好的,每一篇课文有多少“味”,我会尽 量把“作料”放全了的。从备课开始,我会千方百计想尽办法穷尽 智慧的。教学《凡卡》一课,里面有“楦头”打凡卡的描写,我找到 一个皮匠家,借了一个(脚模型)楦头带到课堂上。那天正好有人 来听我课。课堂导入是这样的——“同学们好老师好”学生坐定 后,我面对讲台下面鸦雀无声里的几十双眼睛,拿出楦头在讲台 上一拍,像“惊堂木”啪的一声,课堂上的几十双眼睛亮而充满惊 奇。我问:“拍得响不响啊?”学生回答“响!”我又把楦头请几个 学生传递掂一掂,问沉不沉?学生都说,沉!这硬木疙瘩做的家伙 打在头上疼不疼啊?学生自然都说“疼”。我问谁愿意试试,学生 一个个摇头。我告诉小学生们,有一个叫凡卡的孩子学徒时经常 挨老板的打,老板、老板娘还用楦头打他,下面学课文《凡卡》,看 凡卡遭受怎样的折磨的……学生学得很投入,(下转第87页) 总第612期 课堂经纬 关于阅读教学 刘希元 (四川省岳池县响水小学校,四川省638300) 摘要:指导学生诵读优美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欣赏 品位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阅读教学;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4.1 一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06-331 5(201 0)3—087—001 在阅读教学中,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 要继续加强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本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指 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 导作用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 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 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 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具体要求是:1、美文 美读,要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 累语言材料。2、通过略读、速读的技能实践,通读课文,大体感知 课文内容,理清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3、通过精读、默读的技能 实践,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学习从多角度深入解 读课文,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同时,要在“三个维度”有效 结合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创设学习情境,贴近学 生生活实际,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展开个性化阅读。 二、转变教法。立足文本,鼓励学生与教材平等“对话” 语文课是要读书的。学好语文的关键是要善于读书。语文课 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 正学“语文”。在语文阅读课中,应注意以下对话:1、与文本对话: 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 些语言含义深刻?我是这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这些” 等等;2、与作者对话: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写 作意图是否体现得很清楚?”等等;3、与编者对话:如“为什么将 这一篇课文组织在这一单元?为什么要涉及这道题?‘研讨与练 习’与‘读一读,写一写’有什么区别?编者的意图是什么”等等。 课堂教学的顺序上,应遵循“先学后讲”的原则。课堂教学最 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学生带着在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中对课文的 初步理解与自己的感受走向教师,向教师求教,而不应该是教师 带着已经准备好的、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走向学生,把结果讲给 学生听。 三、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 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 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 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 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 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 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 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 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 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思考,通过比较 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 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 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 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灵活运用。 应注意的是:在研讨、创新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 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 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能无 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一概予以肯定或否定。 四、注重诵读 指导学生诵读优美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 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 和审美情趣。诵读内容宜参照课标及教材推荐的篇目做出量的 规定和质的选择。 五、指导学生学会制订阅读计划 广泛开展课外阅读,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7-9年 级),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有条件的学校应尽可能每周开设 节阅读课,同时指导学生利用图书馆(室)、网络搜集自己需要 的信息和资料。 一(上接第56页)听课的老师听得津 勒 味。当学生把凡卡写信的内 容单独抽出来读,联想到楦头把凡卡打得昏死过去,学生情不自禁, 充满同情,个个为之动容……我上课喜欢朗读和朗诵或演讲、相声、 评话式的赏读课文。我教《景阳冈》一课,用扬州评话式范读导人,像 王少棠评话 盹 虎 殳 书,学生^情^境,兴趣盎然。教《卖火柴 的小女孩》一课,我用口技模拟寒风嗖嗖,拉着二胡配乐情境朗读,把 学生带入寒冷、雪花飘飘的冰天雪地里,小女孩孤独地走着……童话 世界中。教学((,J、桂花》_J课时,我为了更加立体地朗读课文,晚上备 课时,我反复练习周总理和小佳花的对话,到了夜深人静时候,熟睡 收音机里传出来的,其实是我使仿的。后来他说像极了…… 也许语文老师不需要去模仿秀式的朗读,也不需要演员式 的表演,也不需要像我这么费心劳碌去设计。但我的骨血里有我 语文老师的夸奖助推着我这么去做,去精致,去完美,直抵语文 的元红。听过我课的老师见了面回忆起我的课堂,还津津乐道。 【后语】 我说我的语文老师对我的夸奖和我的快乐,并不是说小学语 文老师不幸苦。正如我开篇所讲的,我深切地知道,小学语文老师的 苦楚很多,特别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在偏僻水乡村小学教语文, 没有专业报刊杂志,没有参考书,学校没有图书室共查阅资料,没有 网路资源,也没有经费提供去外地学习,文革时期高中毕业的我,除 了会读毛主席语录,文化水平是“丑媳妇难见公婆”,自己独立备课 如上刀山。语文老师自己作文写不起来,怎么教学生写作文?学生的 作文更是把头都改大了,还是有错字病句没有改出来,上级领导特 我们浑身抖得像筛糠。他上过师塾,是老学究式的,咬文嚼字功夫了 得。他批评人来,不是飞流直下就是大雨倾盆。这且不谈,他在我的 学生作文批改里发现了一个“天大”的错误——我删改学生不通的 语句时,红笔扛到了“毛主席”三个字上了,他把我的学生作文本推 到我的面前,我吓得魂不附体。那是1975年,无疑要被打成现行反 革命的。好在他是被打成反革命刚摘掉牌子不久,没有给我扣帽子, 撕掉那一页,要我以后注意就是了。想想后怕,但没有动摇我当好一 个小学语文老师意念。 我当语文老师,常常以苦为乐。多亏我的语文老师对我的夸 奖,在我的教学生涯中,助跑我的语文之路。 了弟弟,迷迷糊糊地伸手关他的收音机开关,他以为周 总理的声音是 别是那中心校陆校长检查工作,最喜欢查看作文。看他来学校检查, 我的学生常常回忆我和我的语文课,说得眉飞色舞,说一生难 忘。我想也是的,因为我就是这样追求的。我爱这样,我想这样, 这样做觉得幸福,有味。我要让学生有语文人生,让语文伴随学 生成长;我还借语文课夸奖、激励、启蒙学生,使我的学生因为 我、因为语文快乐一生!我也因为语文和教语文快乐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