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广州市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论广州市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来源:好走旅游网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5卷第2期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VoI.25 No.2 2006年4月 Journal of PLA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Apr.2006 论广州市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张玉凤 (广东金融学院,广东广州510520) 摘 要 广州成功获得2010年亚运会的承办权,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如何客观评估广州市现有的体 育设施建设现状,根据亚运会的要求,结合广州的实际,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体现出人文亚运、科技亚 运、绿色亚运,就需要处理好眼前和长远的关系、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需要的关系,以及体育运营的可持 续发展。 关键词 广州;体育;设施;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300(2006)02-0016—03 1he Status of Sports Facilities in Guangzhou and Strategise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ZHANG Yu-feng (Guangdong Financial College,Guangzhou 510520,China) Abstract:It is both a chance and challenge for Guangzhou to host the 2010 Asina Gaines.In order to evaluate the status quo of the sports facilitise in Guangzhou,and to realize the pr0 of humannism,technological and green games and also tO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games and the realities in Guangzhou,we should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resent construction and further development,the relationship be— tween sports rqeuirement and the popular needs,and the snstainability of sports industry. Keywords:Guangzhou,sports,sports/adlities,status quo,development strategise 有体育用地面积2.72 m2(扣除高尔夫球场、跑马 广州市体育设施建设现状 场、航空运动机场等,只有1.42 nl )。全市共有公 共体育场馆210个,其中:东山区44个、荔湾区 1990年末,广州市(8区4县级市)各类体育 16个、越秀区10个、海珠区14个、黄埔区1个、 场地2 443个,占地面积426.35万mZ,人均占有 天河区56个、芳村区3个、白云区11个、番禺区 体育用地面积仅0.68 m2。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26个、花都区10个、增城市13个、从化市6个。 广州市经济迅速增长,广州市体育场地建设进入了 2002年,又有一批九运会场馆建成并投入使用。 一个新发展阶段。1995年末,广州市各类体育场 地4 382个,占地面积1 240.239万m2,人均占有 2广州市体育设施建设的优势 体育用地面积1.94 m2(扣除高尔夫球场、跑马场、 航空运动机场等,则只有1.23 m2)。从90年代中 2.1 拥有国内先进、数量较多的大型综合性体育 期起,广州市形成了一个全社会办体育、兴建体育 设施 场地的新局面。到2000年底,广州市(按10区2 为配合“三年一中变”和迎接九运会,广州市 县级市)各类体育场地6 666个,占地面积19, 按承办高水平单项世界性和全国综合性大型运动会 217,138 m2,建筑面积1,064,857 m2,人均占 的要求,共投资18.6亿元加快体育场馆建设和改 造。新建了广州体育馆、天河网球馆、黄埔区体育中 收稿日期:2006-02—22 作者简介:张玉风(1963一),女,广东省丰顺县人,广东金融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体育经济与社会。 ・16・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5卷 张玉风:论广州市体育设施建设现状及发展对策 第2期 心体育场、芳村区网球中心、花都区体育中心体育场 和游泳馆,由于这两块地居民密集,每块地单拆迁 等5座场馆,改造了天河体育中心等15个场馆设施 补偿费就需要1亿元左右,加上征地和建设费用, 设备。此外,广东省也在广州市新建了广东奥林匹 一两项工程约需5~6亿元。如此巨大的金额,单靠 克体育中心、广东国际划船中心和广东网球会馆等 区财政难以应付。白云区体育中心项目,已于 批一流的设施。 1996年在太和镇石湖村预留了地块,但由于资金 问题一直没有动工。 2.2 区(县级市)级大型体育设施已具规模 为迎接1987年六运会,广州市除兴建了天河 3.2 居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锻炼需求与身边社区体 体育中心外,还建设了荔湾区、海珠区、花都区、 番禺区、增城市体育馆及番禺区、从化市体育场等 一批区级体育设施,奠定了区级大型体育场馆的格 局和基础。其后,为承办2001年九运会,又新建 了黄埔区、从化市体育场、芳村区网球中心,改建 了增城体育场。2002年,东山区体育场迁建动工, 于当年上半年建成,天河区体育公园也建成。 2.3 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已初具规模 1996年,全国首条健身路径在天河体育中心 落成,这标志着广州市社区全民健身设施建设的正 式启动。到2001年,全市健身路径有140条。 2002年,市体育局和各区(县级市)政府加大资 金投入建设路径,建成248条,仅黄埔区政府就投 入400万元,建成了108个标准较高的体育健身景 点。目前,全市已建成健身路径388条。 一些大型体育场所也与时俱进,增设了亲民便 民利民的市民健身设施。天河体育中心十几年来增 设了网球、保龄球、羽毛球、乒乓球、体育舞蹈、 拳击、健美健身等场所。2002年又增设了24个篮 球场,成为全市最大市民篮球活动阵地,而天河体 育中心也成了全市最大的全民健身活动场所。荔湾 区体育馆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在馆内空间加层,上 层设羽毛球、下层设乒乓球和健身等项目。芳村区 和黄埔区体育中心也通过引资,建成羽毛球馆、网 球馆等设施,满足广大市民不断增长的体育锻炼需 求。 3广州市体育设施建设的劣势 3.1 个别区级大型体育设施仍为空白 越秀区是广州的老城区,市委、市人大和市政 府所在地,也是广州市传统中轴线上的重要区域, 具有历史人文地位高,居民相对密集等特点,但自 从中央公园游泳场拆除后,该区至今仍无区属体育 场馆,这主要是建设资金困难造成的。市规划局已 在一德路、朝天路划拨了两块地给越秀区建体育馆 育设施相对缺乏的矛盾仍较突出 广州市体育场馆数量和人均体育场地以及人均 公共体育场地面积,虽然都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 但居民身边体育锻炼场所却较为缺乏。广州市虽然 建了全国首条健身路径,但目前的数量却比不上北 京、上海、南京等城市,特别是市民身边社区健身 设施网络未能健全。 3.3 公共体育场馆功能单一。配套落后 目前,广州市大部分公共体育场馆大都是计划 经济的产物,在设计、经营管理上明显落后。主要 表现为:功能单一,自我造血和自我发展能力差, 与广州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市的目标极不相称,与广 州市民健身、娱乐需求极不适应。而国内众多新建 的体育场馆都能根据市场经济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 的物质文化需求而设计建造,按照以体为主,多种 经营的方针,集体育、娱乐、饮食、商业等多功能 于一体,“以副养体”,以其附属配套设施的利用和 经营收入来养护体育设施。 4广州市体育设施建设发展对策 4.1 广州市体育设施建设发展计划 根据2010年人口规划控制目标,拟建设一批 群众锻炼和承办大型国际、国内赛事的体育场馆, 在“十年一大变”期间兴建10个大型体育场馆; 改造现有的场馆设施,使其设备设施不断更新完 善;按照社区建制或不同规模级别居住区的体育设 施规范指标,大力兴建社区体育设施,完善广州市 社区体育设施网络。力争全市体育场馆数量从现在 的6 700多个达到8 000个;人均体育设施用地面 积高于国家标准。 4.2做好规划工作 做好广州市体育设施布局规划工作,特别是要 与规划、民政、市政园林等部门协调做好社区体育 设施的布局规划工作。 4.3 改造现有场馆设施 ・ 17・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第25卷 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报 第2期 为提高天河体育中心文化体育品位,使之成为 收管理办法》规定,对住宅小区配套体育设施验收 广州市中轴线上一个最大的体育文化公园、全民健 工作,须邀体育部门参与。不按建设合同建设配套 身公园。拟投资500万元在天河体育中心西大门旁 体育设施的,有关部门不予验收,从而保证配套设 闲置草地上,建设占地约1 750 m2半下沉式体育 施建设的落实。 文化大广场。下沉部分建筑供体育舞蹈培训;舞台 4.9 应允许公共体育场馆设置配套服务项目设施 可供文艺表演及篮球、羽毛球、体操等体育项目表 为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改 演或比赛(该项目近期争取立项审批)。另计划将 变体育场馆功能的落后状况,以达到场馆自我造 各区现有体育场馆进行改造,使之成为多功能活动 场所。 4.4 制定社区体育设施指标。大力兴建社区体育 设施 根据人口规模,按一定比例大力兴建社区体育 设施,为人民群众创造便利条件投身体育锻炼中, 使人均体育设施占地面积高于国家标准。 4.5 着力构建“一水一山”健身带 “一水”是指珠江两岸,从沙面至珠江新城; “一山”是指白云山市区部分周边处。以这两个区 域为重点,做好健身带以及体育广场的规划和建 设。 4.6 将公共体育设施列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各级政府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场法》规 定,把公共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 划。按照“两个适宜”和现代化中心城市建设目 标,广州市社区或居住区级、小区级、组团级公共 体育设施面积、标准,应略高于国家有关规定的平 均水平。 4.7 要给予政策优惠扶持 公共体育设施是“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 质”的重要载体,属于社会公共产品。新建的非营 利性体育场馆及其配套建设项目和全民健身运动设 施建设项目,在选址、立项、建设、开放管理等方 面,政府应给予优惠并采用划拨方式提供用地使用 权。 4.8 加强住宅区配套体育设施建设的协调工作 对不签定体育配套设施建设合同的,建议国土 房管部门不批准用地,规划部门不予批准报建。按 照1998年底颁布实施的《广州市住宅小区综合验 ・ 18・ 血、自我发展的效果,应允许原有公共体育场馆可 利用不超过体育建筑总面积的25%,作为配套服 务设施,适当设置餐饮、休闲、娱乐、体育用品展 示等服务设施。 4.10 加大旧城区体育设施建设力度 建议规划部门对旧城区新建的高层楼房,应硬 性规定留有一至二层作为体育健身、文化活动的场 所。 4.11 做好资金筹措 争取市财政支持,发挥区(县级市)财政积极 性,按一定比例投入建设资金;充分发挥体育彩票 公益金的作用,加大对体育场馆建设投入的力度; 引入外资,鼓励社会、企业和个人投资体育场馆建 设。尝试实行经营目标责任制、承包制、经营合作 制,甚至由企业来经营管理,把体育场馆的建设、 管理、经营推向市场,使体育场馆逐步从事业型向 经营型转变,吸引建设资金,增加经营创收,以减 轻市财政的负担。 参考文献 [1]张大超,彭金洲,张瑞红.中外现代体育场馆管理体制的比较 [J].体育学刊,2004,(3):82--83 [2]陈融.体育设施与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0o [3]石振国.关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体育场馆建设可持续发展战略 的思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3):32~34 [4]任海,王庆伟,韩晓东.国外大众体育[M].北京:北京体 育大学出版社,20o3:138 [5]熊茂湘.体育环境导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o3:92 [6]吴超林,杨晓生.体育产业经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 版社,2004:24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