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七、讨论、心得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 掌握膨胀计法测定聚合反应速率的原理和方法。 2. 了解动力学实验数据的处理和计算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学号: 3090103075 日期: 2011.11.25 地点: 西溪七教409 课程名称: 化工专业实验 指导老师: 卜志扬 成绩: 实验名称:膨胀计法测定聚合反应速率 实验类型:高分子化学 同组: 陈玥晗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装 聚合动力学主要是研究聚合速率、分子量与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聚合温度等因素间的定量关系。 连锁聚合一般可分成三个基元反应:引发、增长、终止。若以引发剂引发,其反应式及动力学如下:
d2R 引发: I订 k•线
R•MM• Ri•2fkd[I]
k (1)
••p增长: MnMMn1
Rpkp[M•][M]
k (2)
••tp 终止: MmMn
Riki[M]2
(3)
式中I、M、R•、M•、P分别表示引发剂、单体、初级游离基或聚合物游离基及无活性聚合物。Ri、Rp、Rt、kd、kp、kt分别表示各步反应速率及速率常数。f表示引发效率。[ ]表示浓度。
聚合速率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单体消耗量或者聚合物生成量来表示,即聚合速度应等于单体消失速度,
Rd[M]。只有增长反应才消耗大量单体,因此也等于增长反应速率。在低转化率下,稳态条件成立,dtRf=Rt,则聚合反应速率为:
2fkd1212d[M]kp()[I]MK[I]12[M] dtkt式中K为聚合反应总速率常数。
(4)
单体转化为聚合物时,由于聚合物密度比单体密度大,体积将发生收缩。根据聚合时体积的变化,可
实验名称: 膨胀计法测定聚合反应速率 姓名: 沈继富 学号: 3090103075 P. 2 以计算反应转化率。
聚合速率的测定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类。
直接法有化学分析法、蒸发法、沉淀法。最常用的直接法是沉淀法,即在聚合过程中定期取样,加沉淀剂使聚合物沉淀,然后分离、精制、干燥、称重,求得聚合物量。
间接法是测定聚合过程中比容、粘度、折光率、介电常数、吸收光谱等物性的变化,间接求其聚合物的量。
膨胀计法的原理是利用聚合过程中体积收缩与转化率的线性关系。膨胀计是上部装有毛细管的特殊聚合器,如图2所示,体系的体积变化可直接从毛细管液面下降读出。根据下式计算转化率:
CV'100% V (5)
式中C为转化率。V’表示不同反应时间t时体系体积收缩数,从膨胀计的毛细管刻度读出;V表示该容量下单体100%转化为聚合物时体积收缩数。 VVMVPVMVMdM dP (6)
式中d为密度,下标M、P分别表示单体和聚合物。
本实验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在60℃下聚合。甲MMA在60℃的密度取dM0.8957g/cm3,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取dP1.179 g/cm3。 三、主要仪器设备 仪器:
仪器名称 膨胀计 烧杯 恒温水浴槽 量筒 玻棒 秒表
规格 定制加工 50ml 25 ml
数量 一套 一只 一套 一只 一根 一只
6060另备试管夹、橡皮筋、乳胶管、乳胶手套、铁旋塞、吸耳球等
试剂:
试剂名称
甲基丙烯酸甲酯(MMA) 过氧化二苯甲酰(BPO) 洗液 丙酮
规格
新鲜蒸馏,BP=100.5℃ 重结晶 自配 化学纯
用量 16ml 0.15g 500ml
实验名称: 膨胀计法测定聚合反应速率 姓名: 沈继富 学号: 3090103075 P. 3
图1 玻璃膨胀计示意图
四、实验操作与步骤
准确量取16ml MMA 和0.15g BPO,在50ml烧杯内混合均匀后,倒入膨胀计下部至半磨口处,插上毛细管,此时液面上升至毛细管(1/4~1/3)刻度处,检查膨胀计内有无气泡后,用橡皮筋固定膨胀计的毛细管与下部。
将装有反应物的膨胀计浸入60±0.5℃的恒温水浴中。由于热膨胀,毛细管内液面不断上升,当液面稳定不动时,可认为体系达到热平衡。记录时间及膨胀计的液面高度作为实验起点,观察液面变化。液面一开始下降表示反应开始,记时。随后,每隔5min读一次毛细管体积变化至实验结束。(一般做5点左右,点数太多,反应时间过长,体系粘度过大,使毛细管难以取下)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1. 诱导期:从到达热平衡至反应开始为止的时间为诱导期。时间为3min 29s。
t/min Vt/ml V'/ml C ln1 1C0 8.200 0 0 0 5 8.150 0.050 0.025 0.025 10 8.100 0.100 0.051 0.052 15 8.052 0.148 0.075 0.078 20 8.003 0.197 0.100 0.105 25 7.952 0.248 0.126 0.135 其中,CV'100%
V V'VV
0t VVVVVdM8.2008.2000.89571.970ml MPMMdP1.1792.
曲线方程为:y=0.0050x
所以由斜率0.0050可以求得反应速率R0.00500.895710000.0447mol/(Lmin)
100.12
实验名称: 膨胀计法测定聚合反应速率 姓名: 沈继富 学号: 3090103075 P. 4
3. 反应总速率常数:式(4)可重写为:
lnd[M]K[I]12dt积分,得: M[M]0K[I]12t [M]
(7)
ln1K[I]12t 1c (7a)
式中[M]0为起始单体浓度。 以ln112对t作图,其斜率为K[I]。在低转化率下,[I]可认为不变,即[I]等于引发剂起始浓度[I]0。则1c可得反应总速率常数K。
1/2
曲线方程为:y=0.0054x,所以由斜率0.0054可以得,K[I]=0.0054 在低转化率下认为[I]不变,即[I][I]00.150.0387mol/L 3242.231610 因此反应总速率常数K=0.0274L1/2mol1/2min1
51若已知BPO在60℃下的kd及引发MMA的引发效率(查得f60℃时kd1.1210s,f0.492),
实验名称: 膨胀计法测定聚合反应速率 姓名: 沈继富 学号: 3090103075 P. 5 而且Kkp(
2fkd1/2),则进一步可求得kpkt12=1.066L1/2mol1/2min1/2 kt
六、讨论及思考
1. 分析在实验过程中诱导期产生的原因。
答:在诱导期内,初级自由基被阻聚杂质所终止,无聚合物生成,聚合速率为零。产生诱导期的原因可能是体系纯度不够高,含有阻聚杂质。实验中可能是由称量过程中混入杂质,烧杯或膨胀计不干净等原因造成的。
2. 要做好本实验,应注意哪些问题?
(1)选择膨胀计时要注意磨口的配套。
(2)要明确诱导期的测量方法,在实验前了解开始计时的时间,避免实验产生错误。
(3)反应物加入膨胀计后,毛细管与反应器要耳朵对耳朵,对上后将磨口转动一下,橡皮筋一定要扎 紧,严格防止实验时水进入膨胀计。
(4)膨胀计需要完全插入恒温槽内,膨胀计内的最高液面应该在恒温槽液面以下 (5)实验点数不能取太多(5或6个点),反应时间不宜超过30min。
(6)反应结束马上取出样品,迅速使反应器与毛细管分离,以免膨胀计粘结;用丙酮将反应器与毛细
管清洗干净。
3. 反应如果改在65℃下进行,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若反应改在65℃下进行,则单体及聚合物的物性会发生相应改变,计算单体100%转化为聚合物时的体积收缩数时代入公式的密度值会发生变化。从而平衡常数发生变化。同时,BPO的kd及引发MMA的引发效率f也会随温度升高而变化,在处理实验数据进行计算时要查取65℃下的kd和引发效率值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
4. 查询60℃下MMA的,与本实验结果对比,分析误差产生原因。 kp=22020 L/mol·min; kt=5.58×108 L/mol·min 则kp/kt1/2=0.9322 L1/2mol1/2min1/2
由计算结果可知,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偏差比较小,但还是存在一定偏差。原因可能有:膨胀计加入恒温槽后,毛细管内液面一开始上升比较快,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减慢,接**衡时肉眼较难分辨,所以判断平衡的时间点较难把握,当液面开始下降的时刻判断也存在较大误差;肉眼读数的时候也存在误差;其次由于反应时间较短,在自由基聚合微观动力学中聚合度很大的假设不严格满足,聚合速率还受引发速率的影响。
5. 自由基反应动力学推导有哪些假定。
答:推导自由基反应动力学时,作了4个基本假定:链转移反应无影响、等活性、聚合度很大、稳态。 (1)链转移反应无影响:考虑链转移只使分子量降低,并不影响速率,故在推导动力学方程时暂忽略。 (2)等活性:作等活性假设,即链自由基的活性与链长基本无关,或链增长过程中各步增长反应速率
实验名称: 膨胀计法测定聚合反应速率 姓名: 沈继富 学号: 3090103075 P. 6 常数相等。
(3)聚合度很大:假定高分子聚合度很大,用于引发的单体远少于增长所消耗的单体,因此,聚合总 速率就等于链增长速率。
.
(4)稳态:作稳态假设,消去[M],经过一段聚合时间,引发速率与终止速率相等(Ri=Rt),构成动平 衡,自由基浓度基本不变。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