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超声引导乳腺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超声引导乳腺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来源:好走旅游网


超声引导乳腺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乳腺微创旋切术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2012年4月~2014年12月外科收治的187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肿块均被准确、完全切除,平均切除时间为10min,皮肤切口约0.3~0.6cm,均在局麻下完成。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疤痕小、恢复快,发生局部血肿4例,皮下淤血6例,皮肤凹陷3例,皮肤破损1例,无1例感染。结论 超声引导乳腺微创旋切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美观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项值得推广的乳腺微创技术。

标签:超声引导;微创;乳腺肿瘤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女性对乳房外观的要求日益增高;随着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技术的普遍使用,乳腺小肿块的检出越来越多,对乳腺小肿块的定性和切除已成为当代乳腺外科的新难点[1]。超声引导下乳腺微创旋切术在兼得微创、美观和定位精准的情况下,使得乳腺疾病得到解决。我院于2011年引进该技术,现将我院2012年4月~2014年12月行乳腺微创旋切术的18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及体会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4月~2014年12月行乳腺微创旋切治疗的187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均为自愿选择该术式,年龄15~56岁,平均年龄36.5岁。术前均行乳腺相关临床体检、乳腺彩超检查,可触及者行穿刺细胞学检查,35岁以上者行钼靶X线摄片。其中33例为双乳单发,21例为双乳多发,50例为单乳多发,83例为单乳单发肿块。肿块直径约0.4~3.5cm,平均1.3cm。23例位于乳晕区,其余均位于乳房外周。22例为单纯囊性肿块,118例为单纯性实性肿块,其余为囊实性肿块均有。

1.2方法 仪器设备:超声仪采用迈瑞mindray便携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高频浅表探头L14-6,最高频率14MHZ,可同时显示多普勒频谱彩色血流。使用Encor乳腺微创旋切系统,由7G旋切刀、真空抽吸泵、控制器及相关软件组成。

麻醉和体位:患者均采取仰卧位,患者肩部略垫高。均采用局部浸润麻醉。0.1%利多卡因20mL加去甲肾上腺素2滴,在B超引导下,避开血管,用22G长针头将局麻药注射到病灶周围及穿刺刨道。

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术前B超常规检查,体表标记定位,常规消毒铺巾,无菌保护套包裹B超探头,涂无菌导声胶,对拟行旋切术的病灶进行超声定位确定进针点,连接旋切系统并质检,行局部浸润麻醉,于进针点切开皮肤约0.5cm,取约30°穿刺角度,将旋切刀插入病灶深面,超声确认取样槽位于肿块正下方,根据病灶大小调节刀槽长度,启动切割系统进行抽吸旋切,根据具体

情况,经过反复多方向旋切,直至病灶被完全切除。整个旋切过程是在实时超声检测下进行,最后用超声探测明确无残留后终止旋切,抽吸、挤压挤除瘤腔积血,加压包扎。标本送病理检查。

2结果

187例患者均为一次手术完成,均被准确、完全切除,平均切除时间为10min,皮肤切口约0.3~0.6cm。病理检查结果均为良性,其中98例纤维腺瘤,47例纤维腺病,38例囊性增生,4例导管内乳头状瘤。术后切口均愈合良好、疤痕小、恢复快,发生局部血肿4例,皮下淤血6例,皮肤凹陷3例,均未行特殊处理而自行消失;皮肤破损1例,予以缝合1针;无1例感染;56例获门诊随访,1例复发,经再次手术后未复发。

3讨论

麦默通(Mammotome)微创旋切系统发明于1994年,于1995年4月通过美国FDA认证,国外最早报道用于乳腺肿块的活检[2],后用于乳腺肿块的切除[3,4],该技术迅速在美国及欧洲国家得到应用。我院于2011年4月~2013年7月对187例良性乳腺肿块患者进行微创旋切治疗,对该技术的应用有如下体会。

3.1病例的选择 目前一致公认的乳腺微创旋切手术适应证为:①直径≤3cm的乳房囊实性肿块的切除;②高度恶性可疑的乳腺实性肿块的诊断性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尤其适用于一些部位较深而肿块较小的患者;③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内微小钙化灶及异常阴影的活体组织病理学检查[5]。笔者认为,肿块位于乳晕下方易损伤乳管且将来有哺乳需求的患者,肿块过大不易切净易残留的患者,肿块太靠近乳腺边缘或肿块表浅紧贴皮肤者手术易损伤皮肤的患者,均不宜行此手术。

3.2切口的选择和旋切刀的定位 手术切口的选择关系到手术能否顺利进行、术后的美容效果及可能的二次手术[6]。笔者认为进针路径为沿乳头放射状,尽量避免损伤乳管,乳晕区进针一般较困难。旋切刀的定位尽量将刀槽位于肿块正下方,这需要手术医师与B超医师很好配合,保证旋切刀与彩超探头在同一平面,探头与刀槽间用”十字交叉法定位”[7]。如存在一定偏差时,可以通过推动乳房将肿块送入刀槽中[8],以避免反复穿刺加重腺体损伤。

3.3术中出血和术后血肿的预防 乳腺微创旋切术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局部血肿,通常情况下血肿并不严重,可自行吸收。麻醉时加用肾上腺素、穿刺时B超引导下避开血管、避免反复多次穿刺、避免盲目大范围旋切、避免穿刺过深损伤胸大肌、手术结束时抽吸挤压瘤腔内积血、术后术区及针道及时可靠的加压包扎等,均可有效预防术中出血及术后血肿。此外,如多发肿块,一次手术时,肿块切除间隔期应予助手协助压迫前面已行术区。术后血肿可予适当穿刺抽吸后再行加压包扎,可适当延长包扎时间。

3.4皮肤损伤的预防 皮肤损伤往往是因为病灶与皮肤较接近,皮下组织过

薄,刀头自下而上抽吸肿瘤时,将皮肤吸入刀头内造成切破皮肤。可采取以下方法预防:在病灶与皮肤间注入局麻药,使局部肿胀,皮肤隆起,拉开两者间距;旋切时可用左手协助提起局部皮肤;可旋转刀头,使其放置在病灶的侧边进行旋切;一旦发现皮肤破损,及时停止切割操作,重新调整刀头后再手术。

3.5超声引导乳腺微创旋切术以其创伤小、穿刺准、操作易、手术时间短、美观性好、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乳腺活检及病灶切除术中具有明显的优势,特别是对触诊不佳的小肿块病灶效果更佳,已成为乳腺小肿块的首选手术方式[9]。

参考文献:

[1]潘聪慧,陈述政,潘颖.Mammotome微创旋切术治疗≤1cm女性乳房肿块20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6,22(8):942-943.

[2]KLEM D,JACORS H K,JORGENSEN R,et al.Stereotactic breast biopsy in acommunity hospital setting[J].Am Surg,1999,65(8):736-741.

[3]Sittek H,Kessler M.Minimally invasive biopsy and preoperative marking of suspectmammary lesions[J].Gynakol Geburtshilfliche Rundsch,2004,44(2):70-84.

[4]Yamamoto D,Yamada M,Okugawa H,etc.Predicting invasion in mammographically detected microcalcifcation:a preliminary report[J].World SurgOncol,2004,2(1):6-9.

[5]唐中華,李允山.现代乳腺甲状腺外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228-236.

[6]王恩礼,张文夏,钟春嫦,等.麦默通乳腺微创活检术切口的选择[J].临床应用研究,2007,14(17):1335-1336

[7]龙泉伊,张海燕,马步云,等.Mammotome微创旋切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310例分析[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09,11(18):1168-1170

[8]王薇,耿中利,王进,等.687例乳腺良性肿瘤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及价值[J].复旦学报,2012,39(1):48-52.

[9]雷宪良,温杏花.超声引导乳腺微创旋切术的临床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3,20(3):270-27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