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当前大学生网络行为中的不道德现象

来源:好走旅游网
2014年第1O期 (总第130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TURE No.1n 2O14 Genera1.N0.130 【网络文化】 论当前大学生网络行为中的不道德现象 王爽 (哈尔滨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哈尔滨 ̄5oo25) 摘要:大学生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之中,其网络行为中的不道德现象时有发生。提升 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道德质量,家长要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以及现代科技的运用能力;要建设健康文明的网络环 境;坚持网络道德建设的外在客观条件与大学生自身的道德建设相结合,建立和健全网络管理监督体系。 关键词:信息化时代;大学生;网络道德 中圈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5409(2014)10-0139-03 一、大学生网络行为中不道德现象的表现形式 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上还处在形成之中,他们容易在网络行为中形成错误的观念。一些 大学生网络行为中不道德的现象时有发生,并对社会的发展和个体的进步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 第一,一些大学生痴迷于网络,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人际关系,导致了群体意识的淡薄。由于生活阅 历浅,自制力较差,一些大学生在上网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通宵达旦上网、痴迷于网络的现象。一些大学生 沉迷于网络游戏,一旦接触就一发不可收拾,甚至不能自拔。他们把自己当作网络游戏中的角色,逃避现 实生活,对现实的生活不负责任。t1]严重者日夜不停,废寝忘食,危害极大。在匿名登录的网络聊天中, 有些大学生随意倾诉在日常生活中对有些问题或者现象的不满,甚至轻易地向陌生人展现自己的内心情感 和想法而不考虑后果。一些在日常生活中不满情绪严重或者比较内向的大学生,很容易陷于网络聊天成瘾。 也有一些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色情。在网络世界中,色情信息无处不在,色情网页时常弹出,而大学生又 处在生理上成熟、对性具有强烈好奇心的年龄,于是很多大学生沉迷其中,浏览色情网站,进行色情聊天, 甚至在同学当中散播色情信息。不同于以往的面对面的交流,网络交流缺少了交流中的音容笑貌,只是把 语言转化成了数字和符号。人与人之间交流方式的改变,使人们之间情感交流减少,必然导致人际关系的 淡化,必然导致群体观念的淡化和群体意识的缺失。[2] 第二,一些大学生道德观念混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出现偏差。网络社会是一个由不同的国 家、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文化组成的复杂社会,不同的道德标准、道德要求和道德观念共存其中。然而, 网络世界中一些适合于别国的道德观念并不适合我国社会,反之亦然。大学生还未形成最终的道德观念, 在网络社会中,极易造成道德观念混乱,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偏差,从而表现出明显的利己主义, 以自我为中心。在网络交流中,通用的道德标准被忽视了,代之以利己主义的道德标准。有些大学生将自 己当作道德标准的制定者,在网络上标榜自己的道德观点和言论。只要自己的目的和心理得到满足,就将 传统的道德观念弃之于不顾。【3 第三,一些大学生喜欢浏览有害信息,容易出现撒谎、欺诈的网络行为。网络中充满着各种各样的信 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有些信息是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的,然而,有些信息却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 极为不利。一些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差,不能正确分辨网络信息,常常浏览一些有害的信息网站,如黄、 赌、毒网站。此外,有些大学生出于好奇心理,在网络上浏览邪教组织的信息,受其迷惑,不仅不去反对, 甚至加入其中。这些严重地影响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有些大 学生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利用网络世界的虚拟性,匿名或者冒充他人身份进行登录,在网络上散布虚假 信息,或者发表一些不道德言论甚至谣言。有些大学生甚至利用网恋进行欺骗,欺骗感情甚至钱财。也有 人利用他人身份进行敲诈勒索从事违法犯罪的活动。[4] 收稿日期:2014-06-24 作者简介:王爽(1991一),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 BIANJIANGJINGJI YUWENHUA囫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年第lO期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1tuIe No.10.2014 二、大学生网络行为中不道德现象的成因分析 大学生不道德网络行为产生的原因有很多,既有大学生自身的主观原因,也有家庭、学校以及整个社 会的客观原因。 第一,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健康程度是造成网络行为中不道德现象出现的重要的原因。大学阶段是大学 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过渡时期。大学时期,大学生的生理发展相对于心 理发展较为成熟,心理发展缺乏成熟的思想品质,行为缺乏自制力,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和感情用事, 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没有家长的监督和嘱托,没有老师的监督,与现实生活中的许多 不如意和压力相比较,网络世界如此自由,于是,他们在网络中畅所欲言,尽情发泄自己的情感,致使他 们沉迷于网络,缺乏现实世界中人与人的交流,使他们对他人冷漠,从而做出一些不道德的行为。在现实 生活中一些大学生容易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但是在网络社会中,大学生可以匿名登录各种各样的游戏以 及社区,人们彼此不明身份,因此,他们在网上的行为不会受到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角色的约束,不必为自 己的各种言行负责任。在这样的世界中,自律意识薄弱、自制能力差的学生比较容易出现不道德的网络行 为。同时,网络世界中有着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社会环境的思想和道德观念,随着网络的全球化, 这些不同的思想观念也逐渐传播开来。大学生在上网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接触到这些不同的思想观念,他 们根据自己的观点选择接受或者排斥。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没有完全形成,有些大学生对于 别国的思想观念和政治观点盲目崇拜,致使他们放弃了自己的信仰。此外,大学生对于高校的政治理论课 并不在意,大多数大学生都抱着考试拿学分的心态,平时上课并不认真对待,致使他们的政治理论水平低、 思想政治素质低。这样就更容易受到其他的思想观念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导致 网络行为中不良道德行为的产生。 第二,不良的家庭教育是造成大学生导致网络行为中不良道德现象的产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和成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些家长知识水平较低,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低, 他们对于孩子上网或者一味反对,或者不闻不问,放任自流,不能够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这两 者都是造成大学生的不良网络习惯和不良网络道德的重要原因。此外,父母离异对于孩子的影响是极大的。 在这种不完整家庭中,缺少一方的管教和关爱的孩子,其心理发展较完整家庭中的孩子更为敏感。他们把 日常生活中不能倾诉的情感和想法转移到网络中,寻找安慰。有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心理发展不健康,也极 易导致网络中的不道德行为以及违法犯罪的发生。 第三,学校一些教育教学技能的缺憾也是造成大学生网络行为中不良道德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学校 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是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成为道德品质高尚的人。然而,在我国当前的教育体制下,学 校往往更加注重学生的智力教育,而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比较忽视,家长也遵循“分数说明一切”的 观念,更加注重孩子在学习上得到的分数。同样地,对于网络技术,学校和家长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在这些 技术方面的成绩和能力,而对于网络道德的教育和关注就少之又少。这样,学生从小受到的网络道德的教 育就少,对这方面的意识就比较薄弱,到大学阶段 学校对于学生在思想网络方面的欠缺又没有及时有效 地进行指导和教育,致使学生网络道德素质低,不良网络行为频频出现。 第四,大学生网络道德的缺失,整个社会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 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 “人即使不像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样, 天生是政治动物,无论如何也天生是社会动物。”[6】人生活在社会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无时无刻不与 社会发生着联系。人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变化,社会的发展也对个人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大 学生作为社会的一分子,社会大环境对于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必然产生极大的影响。社会上对于大学生上网 场所的监管不力,有关部门责权不清晰、缺乏责任感,致使网吧等上网场所秩序混乱,违规开放,甚至有 些网吧对大学生提供色情游戏、赌博等服务。国家对于网络管理的法律制度不健全,有法不依问题也比较 严重。人们在网络中生活采取匿名形式参与各种活动、发表各种言论,对于这种形式下的不道德网络行为, 也很难找到具体人来负法律责任。而现实的法律法规中没有对于人们上网发表言论和网上行为的实名登记 的制度,这就使很多人钻法律的漏洞,匿名发表一些不良的言论,在网络中进行不道德的网络行为。加之 网络发展的速度快,新的问题不断产生,现实的法律法规完善速度跟不上,法律的制定和实施难以适应网 络发展的需要。 三、大学生网络行为中不道德现象的克服策略 大学生网络行为中不道德现象的产生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因此,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道德 进行建设也要从家庭、学校、整个社会以及大学生自身加以研究。 固BIANJIANGJING JJYUWENHUA 王爽:论当前大学生网络行为中的不道德现象 第一,家长要重视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以及现代科技的运用能力。现代社会中的家长应该提高自身的 知识水平和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提高运用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家长只有关注网络、了解网络,才能对 大学生上网保持一个正确的态度,才能对网络的正面和负面作用做出正确的判断,进而对大学生的网络行 为作出正确的指导。家长应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监督并给予指导,因为家长是学生最亲近的人,家庭 环境对于子女思想品德行为的影响特别突出,并且这一影喻具有普遍性、长久性、渗透性、针对性,以及 亲和性和权威性。家长作为大学生最直接的教育者,应该及时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动态,掌握大学生身心发 展的状态,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进行监督,对其网络行为中不道德现象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家 长也应与学校密切联系,积极配合,合力培养大学生正确、健康的网络道德。家长应定期与学校联系,了 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时刻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动态,了解孩子在网络中的行为,孩子的网络行为配合学校 进行教育和指导。[ 第二,整顿和治理社会环境,建设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整个社会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整顿社会环 境,使其有利于大学生身心发展。在网络中要加强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宣传,把中华 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 学发展观结合起来,使大学生在网络中接触积极健康的信息,接触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起到正面作用的信 息,从而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同时,要大力加强和完善网络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法律法规是规范人 们行为的重要手段,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对于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网络社会中不 断出现的新问题,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也应不断更新,以保证有法可依,即运用法律的强制性规范大学生 的网络行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同时,高校也应该在校园网上宣传网络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宣传积极向上的思想,宣传社会上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健康的校园网络环境。[8】此 外,高校还应加强制度建设,建立校园网络监管机制,制定校园网络管理制度,大学生知道什么样的网络 行为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使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有规可循。 第三,坚持网络道德建设的外在客观条件与大学生自身的道德建设相结合。大学生只有从自身出发才 能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网络道德水平。大学生应注意加强自身的自律意识。 “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 律。” [9】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具有极大的自由性。要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水平, 必须依靠大学生自身的自律意识。大学生只有严格要求自己,自觉增强对网络信息的识别能力,自觉抵抗 网络中的不良信息和不健康的网络环境,才能真正地规范自己的网络行为。大学生应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 素质,把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以及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与时俱进,坚持用马克思主义 的理论观点指导实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第四,建立、健全网络管理监督体系。政府应该设立专门机构和人员对网络进行监督和管理,通过完 整的网络监督体系对人们的网络行为进行及时监督。政府相关机构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针对网上的 不良网站和行为研制有针对性的网络手段并进行遏制。与此同时,应加强对执法人员的监督,加强执法人 员的责任心和办事能力。在全社会形成一个强效的监督管理体系,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安全的上网环境,避 免不健康的网络环境对大学生身心造成的不良影响。[10]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 务,无论大学生自身还是家庭、学校和整个社会都要坚持不懈的加以重视。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既要从大 学生自身主观出发,又要从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客观出发。只有多种措施并举,才能有效地预防大学生不 良网络道德的形成,才能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才能保证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I]陈璐,张剑宇.虚拟社区背景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现状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2(21). [2]曾秋菊.关于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基于郑州六所高校的问卷调查[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高教版, 2009(9). [3]郑景献.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02(5). [4]赵苍丽.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与改进措施[J].江苏高教,2012(1). [5]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63. [7]张楠.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的范式创新[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 [8]单丹丹.大学生网络道德滑坡与德育应对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2).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5. [1O]魏雷东.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研究EJ].思想教育研究,2011(1). [责任编辑:冒洁生] BIANJIANGJINGJIYUWENHUA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