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突发性耳聋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突发性耳聋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来源:好走旅游网
·88 ·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2015.Vo1.18 No.4 6结语 (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机制的初步研究[n中国骨伤, 2012,25(4):328—330. 腰椎旋转复位法的机制研究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除了从突出物和神经根位置变化、椎间隙和椎间盘内压改变 等角度分析外,还有学者结合现代科技成果从CT、MRI方面 进行分析,更有学者从血清IL一6、TNF— 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但目前研究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一是在临床上由于医者对 复位手法掌握的程度不一样,复位过程中所使用的力度方向、 大小、角度不一样,难以提出明确有效的量化指数,同时也难 以对腰椎旋转复位手法的安全范围和机制进行进一步深入的 [8]徐海涛,徐达传,李义凯.坐位旋转手法时退变腰椎间盘 内在应力和位移的有限元分析[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07。22(9):769—771. [9]张熙,董金海,贾慧军.腰椎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问盘突 出症112例[J].河北中医,2004,26(8):617—618. [10]王长青.骨盆牵引配合旋转复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症80例[J].湖南中医杂志,201 1,27(1):42—43. [1 1]何保宗.旋转复位手法治疗腰椎问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及 机理探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14(增刊):39--42. 研究。二是临床上多为旋转复位法结合其他疗法的研究,很 难严谨、科学的解释旋转复位法机理。 是在旋转复位法治 疗腰部疾病的研究中,临床报道多为经验总结或者以疗效观 [12]李达鹏.旋转复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及 机理探讨E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2):I13—114. [13]尹群党.侧隐窝阻滞配合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 突出60例临床观察[J].哈尔滨医药,2009,29(3):9一lO. [14]申明章,申颖峰.手法旋转复位配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 突出症[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6,14(增刊):25—26. [15]翁良波,连伟.腰椎旋转复位法加局封治疗腰椎小关节 察为主,重复性研究比较多,而作用机理的研究相对滞后,且 不够深人和系统。因此,我们应该在腰椎旋转复位法积累的丰 富经验的基础上,发挥其优势,进一步探讨出能阐明其作用机 理的理论依据,提高旋转复位法的治疗水平,使之更规范化、更 科学化,为以后该领域的研究提供科学的、权威的参考资料。 紊乱症40例[J].浙江中医杂志,2007,42(3):159. 参考文献 [16]雷征,常虹.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后关节错位[J].内蒙古 中医药,2004(6):21. [1]周诚恩,陆延,黄云鸿,等.脊柱旋转复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 突出症的系统评价[J].中国中医急症,2013,22(7):1132—1139. [2]徐海燕,乔峰,张艳华.旋转复位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17]冯卫星.改良旋转复位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 TNF--a和临床疗效的影响[D]威阳:陕西中医学院,2008. 症[J].中医临床研究,2005,2(9):88—90. [3]冯伟,冯天有,毕永民,等.借助3D—MRI扫描探讨脊柱 (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J]. 中国骨伤,2013,26(6):476—480. [4]袁海光,冯卫星,刘智斌.改良旋转复位法对腰椎间盘突 出症患者疼痛指数及血清IL一6的影响[J].中医药信息, 2011,28(1):4l一43. [18]周红海,敬胜伟.旋转复位法对单侧型k/s 椎间盘突出 症的影响[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13,21(1):15—21. [19]冯宇,高燕,冯天有.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腰椎问盘 突出症的临床和影像学疗效观察[J].中国骨伤, 2011。24(7):30—33. [20]谢冰,梁恒晔.韦氏整脊复合手法治疗腰间椎盘突出症 临床观察[J].广西中医药,2011,34(3):33—34. [21]李义凯,王国林,徐海涛.三种前屈角度下坐位旋转手法 对腰椎间盘作用的有限元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 2008,17(2):65—67. [5]李保军.旋转复位、冲击按压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 床疗效对比分析[J].江苏中医药,2011,43(11):60—61. [6]陈敏生.旋转复位和牵引与单纯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 症的观察[J].颈腰痛杂志,2008,29(3):283—284. [7]冯伟,冯天有,毕永民,等.借助3D螺旋CT重建探讨脊柱 (编辑弓艳玲) 突发性耳聋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杨亚灵 ,桂雄斌 (1.广西中医药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1; 2.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南宁530023)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中西医;综述 中图分类号:R27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441(2015)04—0088—04 收稿日期:2015—07—28 基金项目: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编号:重2012028) 通信作者:桂雄斌 2015年第18卷第4期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89· 突发性耳聋是指突然发生的单侧或双侧感音神经性听力 损失,可伴有眩晕、耳鸣、恶心、呕吐等n],属耳鼻咽喉科疾病 中常见的一种急症,一般是单耳发病,也有双耳发病者,但较 少见。由于病因不明,再加上患者就诊不及时,以至于常常贻 误病情,部分患者就诊时就已全聋,从而失去了抢救的最佳时 照组50例,予丹参注射液、地塞米松、低分子右旋糖苷等治 疗,观察组50例,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应用前列地尔治疗,两 组均治疗14天后,结果对照组痊愈率为30.O%,总有效率为 82.0%,耳鸣恢复率为73.33%,观察组痊愈率为50.0%,总有 效率为94.O%,耳呜恢复率为92.86%,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 机。本文就近5年来中西医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相关文献综述 如下。 l西医病因病机 1.1发病机制 理论上来讲,听力的传导首先通过内耳1级 神经元将神经信号传递至脑桥的2级神经元,然后再传到大 脑的听觉中枢。传导通路中的任何部位出现病理生理的改变 均有可能引起听力的改变 。近年来的研究[3 表明,突发性 耳聋与血液流变学指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全血及血浆黏度 升高可致血流缓慢,使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缺氧损伤,从而激活 凝血系统内耳微血管血栓形成,这可能是突发性耳聋患者听 力障碍的又一影响因素…。还有研究发现:①血浆内皮素水 平增高和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减低在突发性耳聋的发生、发展 过程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②血浆内皮素水平增高程度和 血清一氧化氮水平减低程度与突聋的病情严重程度无关,对 判断其预后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5。 1.2西医病因 目前引起突发性耳聋的病因尚不明确,相 关学说有:微循环障碍学说、病毒感染学说、免疫学说、内耳积 水、过氧化因素以及精神心理因素等。其中微循环障碍以及 病毒感染学说最为重要。病毒感染及各种原因引起的耳蜗微 循环功能障碍都可以造成听觉器官功能损害,引起听力下降 。 2中医病因病机 暴聋的中医病因病机存在一定的争议。总体来说,暴聋 的病因病机多为肝、脾、肾气血亏虚,肾精不足或肝火上扰,痰 火与气血瘀阻耳窍所致。有的医家将暴聋进行分型论治,如 詹良琴等…将暴聋分为五种证型:外感风热型;气滞血瘀型; 痰火郁结型;肾精亏损型;脾胃虚弱型。分型论治取得较好的 疗效。赵永志l8 辨证分析了35例突发性耳聋患者,归纳出突 发性耳聋的临床证型为气滞血瘀型、肝火上炎型和风邪外犯 型。张慕然_9]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 医耳鼻咽喉科学》,对耳聋、耳鸣辨认标准主要分为以下四型: 肝火上扰型、痰火郁结型、气滞血瘀型、肾精亏损型。但较多 医家还是认为气滞血瘀为暴聋发生的中心环节,贯穿于暴聋 整个过程¨l ,西医认为突发性耳聋的发生主要与内耳微循环 障碍相关,也与中医气滞血瘀遥相呼应。 3西医治疗 3.1 西医药物治疗 西医发病机制主要与内耳微循环障碍 及病毒感染有关。治疗上主要以改善内耳微循环、减轻内耳 水肿等为主。 3.1.1改善微循环治疗刘焕娣h 应用前列地尔治疗突发 性耳聋患者,将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不良反应,说明前列地尔 治疗突发性耳聋可获理想的临床疗效,值得l临床应用和推广。 徐德权[12]将1 20例突发性耳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对照 组和实验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丹参、低分子右旋糖苷、三磷 酸腺苷、辅酶A、地塞米松、维生素B1、B12、利多卡因等常规 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丁咯地尔,7天为 1个疗程,两组均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总有 效率为96.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1%,实验组效果明显优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丁咯地尔具 有明显的扩张微血管、改善微循环功能,故能明显的提高突发 性耳聋患者的治疗效果。税磊_1纠将120例突发.陛耳聋患者随 机分为对照组60例70耳,观察组6O例68耳,两组患者同时 予以高压氧吸人治疗,观察组予以静脉输注500 ml的低分子 右旋糖苷,对照组予以舒血通注射液静滴,两组均治疗7—10 天后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有 效率为88.2%,对照组有效率为67.1%,观察组有效率显著高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崔云东…]将突发性 耳聋患者102例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 组51例,采用银杏叶制剂静脉滴注,实验组51例在对照组治 疗基础上加用长春西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以及 伴随疾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4.31%,耳鸣 有效率为75%,对照组总有效率56.62%,耳鸣有效率 52.94%,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尸如.05)。 改善内耳微循环为突发性耳聋主要的治疗方法,应积极 应用。 3.1.2激素治疗激素可以减轻内耳水肿,对突发性耳聋有 冲击作用,包括全身和局部应用。甘文林等 5 治疗91例突 发性耳聋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治疗组53例,对照组 38例,予丹参注射液、利巴韦林、胞磷胆碱、三磷腺苷、辅酶 A、辅以高压氧治疗,治疗组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足量糖 皮质激素治疗,两组均治疗2个月,治疗组治愈率为47.2%, 总有效率为90.6%,对照组则分别为26.3%,73.7%,两组比较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尸<0.05)。李国 珍[】 将94例单耳发病的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 54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舒血宁治疗,治疗组在对照 组基础上加用甲基强龙,两组均采用用药5天,停药5天,再 用药5天的方法,治疗后比较,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 75.0%,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6%,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 计学意义(P<0.05),说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上加用激素可明 显提高疗效,局部应用糖皮质激素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有较 好的辅助作用。严共刚等 采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 难治性突发性耳聋,将6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和观察组,两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包括糖皮 质激素、能量合剂、扩血管药物及神经营养药物治疗,治疗10 ·90· Universitv of Chinese Medicine 2015,Vo1.18 No.4 天,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共 治疗8次,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为29.41%,对照组 3.3中西医结合治疗 3.3.1联合中药治疗 目前研究者对突发性耳聋辨证论治的 认识不尽相同,迄今尚未建立起统一的突发性耳聋基本证型 总有效率为8.82%,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O.05)。耿娟娟等 18]研究了116例老年性突发性耳聋患 者,根据意愿分为对照组40例,鼓室注射组76例,对照组予 血液循环改善剂、肌肉注射维生素B1、B12,口服甲钴胺、高压 分型,故治疗各异。翟性友等[ 分6型治疗突发性耳聋,将 128例突聋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60例采用纯西医治疗,予 低分子右旋糖酐、复方丹参针、能量合剂、神经营养药物治疗, 氧治疗等,治疗7天,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鼓室内注射 甲基泼尼松龙,2天1次,4次一个疗程,治疗1 ̄2个疗程,结 10天一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若无效,休息1周再行第二个 疗程治疗,治疗组68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按中医证型分型 果,治疗组总有效率68.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2.5%,治疗 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3.1.3溶栓抗凝治疗 另有医家认为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黏 论治,气滞血瘀者治以活血化瘀,行气开窍,方用桃红四物汤 和通气散加减;风邪外袭者治以祛风散邪,化瘀通窍,方以蔓 荆子散加减;痰火郁结者治以清火化痰,开郁通窍,以加味二 稠度增加,还可能形成栓子,故应用抗凝溶栓治疗对突发性耳 聋患者也有很好的疗效。陈黎黎等[】9 治疗中度以上的突发性 耳聋患耳57耳,常规用药组33耳,采用泼尼松、银杏达莫、前 列地尔等治疗,治疗组24耳,在常规用药组基础上加用巴曲 酶,均以7天为一疗程,治疗一个疗程后比较疗效,结果常规 用药组总有效率为33.3%,治疗组总有效率66.7%,明显优于 常规用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陈颖等[圳探讨东 菱迪芙治疗突发性耳聋对血液流变学及凝血机制的影响发现 治疗前凝血机制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区别,治疗后APTF无 显著区别, 、Tr、FIB有显著区别。Frr、r丌明显延长,FIB显 著下降,说明抗凝治疗可显著提高突发性耳聋的疗效。 3.1.4神经营养修复治疗许多研究表明,突发性耳聋患者 内耳的神经功能出现了障碍,故神经营养修复辅助治疗可改 善患者症状。鄢波等_2I]研究了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突 发性耳聋的疗效评价,将135例突聋患者作为对照组,予常 规药物治疗,即予强的松、金纳多及复方丹参等药物,将50 例突聋患者作为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鼠神 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治疗7天,对照组有效率为69.6%,治 疗组有效率为80%,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神经营 养治疗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张乐等 观察神经节苷脂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将 78例突发性耳聋患者按自愿分配分为神经节苷脂组和对 照组,对照组予前列地尔治疗,治疗组予神经节苷脂联合前 列地尔治疗,均治疗l4天,结果神经节苷脂组总有效率为 9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疗效有显著差异(P< 0.05)。结论:神经节苷酯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突发性耳聋效 果显著,尤其是可明显提高重度突发性耳聋患者的治疗有 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3.2物理治疗周华容等[23 以单纯药物治疗、高压氧联合 常规药物治疗等作为对照治疗突发性耳聋,在常规药物治疗 基础上辅以声频共振治疗作为观察组,并以疗效为主要评价 目的的随机对照试验、回顾性或非随机对照试验,结果5个声 频共振辅助常规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研究资料具有同质性 (P>0.05)。合并效应量OR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统计学分 析,OR合并=3.17,其95%CI为2.12—4.74,菱形完全在垂直线 的右侧,合并效应量的检验(P<0.05)。结果得出声频共振辅助 常规药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 意义。 陈汤加减;肝火上扰者治以清肝泻火,开郁通窍,方以龙胆泻 肝汤加减;肾精亏虚者以补肾益精治本,兼以活血化瘀通络治 标,方以耳聋左慈丸加减;气血亏虚者治以补中益气,养血安 神,方以补中益气汤加减,结果:对照组治愈率为30%,显效 率为48.33%,治疗组治愈率为58.82%,显效率为85.29%,两 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付兴通等 研究82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 研究组,对照组41例,采用西医综合治疗,予改善内耳微循环 及神经营养药物、泼尼松及川芎嗪、能量合剂等,研究组41 例,分三型辨证论治,属肝火上炎者,治以清肝泻火、开郁通 窍,以龙胆泻肝汤加减;属气滞血瘀者,治以行气活血,化瘀通 窍,药用柴胡、川芎、香附、葛根、蝉蜕、丹参等,属痰火郁结者, 治以清热化痰、散瘀通窍,药用半夏、陈皮、泽泻、瓜蒌、黄芩、 夏枯草等。两组均予治疗3周后比较疗效,结果对照组总 有效率为82.9%,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6%,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5)。孙继周等[10 将103例突发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 对照组51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采用前列地尔注射液治 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通窍活血汤治疗,两组均治疗 30天后比较疗效,结果显示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53%,观察 组总有效率为81.35%,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尹英学 等[26 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疗效,将145例突发 性耳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75例,治疗组 70例,对照组予西医治疗,即扩血管药物前列地尔、糖皮质激 素地塞米松并联合高压氧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基础上, 同时经中医辨证将突聋分为气滞血瘀、痰火蕴结、肾精亏损三 型加以治疗。气滞血瘀型暴聋患者治宜活血化瘀,行气通窍, 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痰火蕴结型治宜清热化痰,散瘀通窍, 方用黄连导痰汤加减;肾精亏损型治宜滋养肝肾,平肝潜阳, 方用耳聋左慈丸加减,均治疗10天,对两组患者总有效率予 以比较,气滞血瘀型对照组总有效率为25.3%,治疗组为 2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O.05),而其余两型治疗组 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突 发性耳聋经中医辨证为气滞血瘀型在运用西药扩血管治疗基 础上再予以活血化瘀治疗与单纯运用西药扩血管治疗两者疗 效接近;但从痰、从虚辨证配合西药扩血管治疗的效果明显优 于单纯西药治疗。 3.3.2联合针灸治疗针灸治疗具有通经活络,行气化瘀的 作用,对暴聋的治疗起着一定的作用。梁建刚等E引将60例 2015年第18卷第4期 广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9l· 突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O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采用甲 强龙、前列地尔、神经节苷脂、银杏叶提取物等常规西药治疗, 治疗组在对照组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针灸辨证论治,取穴:局 [9]张慕然.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J].四川 中医,2012,30(5):l19. [10]孙继周,屈勇,朱颜.通窍活血方联合前列地尔注射液治 疗突发性耳聋临床研究[J].环球中医药,2014,7(1O): 758--761. 部取穴有听宫、听会、翳风、耳门四穴,远端取穴有外关、中渚、 阳陵泉、足临泣。且根据辨证随证加减,均治疗2个疗程,结 果:①两组突发性耳聋患者治疗后电测听改善均值比较:治疗 组27.55 ̄9.54,对照组22.64 ̄9.36,两组有显著性差异(火 [1 1]刘焕娣.前列地尔治疗突发性耳聋临床观察[J].中国现 代药物应用,2015,9(11):128—129. 0.05);②两组暴聋患者听力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 86.67%,对照组总有效率60%,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 [12]徐德权.盐酸丁咯地尔在突发性耳聋中的临床应用分析 [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5,2(10):1847. 治疗4周后,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③两组突发性 [13]税磊.低分子右旋糖昔治疗特发性突聋临床疗效分析 耳聋患者不同时期听力疗效的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均大于 对照组,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 针刺治疗突发性耳聋有一定优势,通过局部取穴及远端 辨证取穴沟通表里,活血通络,值得推广。 4结语 通过以上研究发现,中医辨证方面突发性耳聋以气滞血 瘀型为主,与西医微循环障碍一致。西医多应用扩血管、改善 循环的药物治疗,中医多应用活血化瘀药物治疗,针灸治疗也 缘于此。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取得较好的疗效,但同时也存 在许多问题,如因病因及发病机制不明无法统一确切治疗方 案。总的来说,突发性耳聋的病因认识及治疗方法仍在摸索 当中,应尽量更全面的认识突聋,探讨更合理的中西医结合治 疗方案,加强临床设计的科学严谨陛及中药的实验研究,以进 一步提高中西医治疗突发性耳聋的水平。 参考文献 【I J Mandal M,Mandal A,Das S,et a1.Clinical implications of matrixmetallopmteinase8[J].MolCellBiochem,2003,252(1/ 2):305. [2]李慧,徐永强.突发性耳聋的发病机制及MR的应用[J]. 安徽医学,2013;17(5):863—865. [3]尹英学,包财进,杨照勇.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临 床疗效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21(23):122— 123. [4]郭向东,张治成,李莹.突发性耳聋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相 关指标的临床分析[J]_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2010,9 (4):37—38. [5]王树辉,任基浩,卢永德.突聋患者血浆内皮素和血清一 氧化氮的测定[J].中国医师杂志,2005,7(4):449_451. [6]纪洪涛.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24例疗效观察[J]. 社区中医药,2014,30(26):91—93. [7]詹良琴,杨星,陈敏,等.辨证治疗突发性耳聋35例疗效 分析[J].按摩与康复医学:中旬刊,2012,3(7):174—175. [8]赵永志.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35例[J].中国中医 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lo(16):41. [J].当代医学,2013,19(4):8. [14]崔云东.长春西汀治疗51例突发性耳聋的疗效[J].中国 保健营养,2012,23(1):1497. [15]甘文林,周艳艳,梁海生.地塞米松治疗突发性耳聋91 例临床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13,20(20):29. [16]李国珍.甲基强龙联合舒血宁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 察[J].现代实用医学,2015,27(5):669—670. [17]严共刚,韩正理,李嫒媛.鼓室内注射地塞米松治疗难治 性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J].海峡药学,2015,27(5): 109-1 10. [18]耿娟娟,段燕,赵翠青.鼓室注射类固醇激素治疗突发性 耳聋的疗效研究[J].临床与实践,2015,13(11):28—3O. [19]陈黎黎,陈鸿雁,胡国华.巴曲酶治疗中度以上突发性耳 聋的疗效观察[J].重庆医学,2015,44(16):2189—2193. [20]陈颖,高闵,茅华英.东菱迪芙治疗突发性耳聋对血液流 变学及凝血机制的影响[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4,24 (8):1116—1122. [21]鄢波,何政,张学军.鼠神经生长因子辅助治疗突发性聋 的疗效评价[J].江西医药,2015,50(8):743—745. [22]张乐,朱富高,孙美红.神经节苷酯联合前列地尔治疗突 发性耳聋疗效观察[J].山东大学耳鼻喉眼学报,2012,26 (4):12—14. [23]周华容,刘涛,刘锐越.声频共振辅助治疗突发性耳聋的 meta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3,3(17):76. [24]翟性友,陶学勇,董亚斌.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疗 效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l,29(7):1701. [25]付兴通,马仲平.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疗 效观察[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1):26—27. [26]尹英学,包财进,杨照勇.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临 床疗效分析[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lO(18):122. [27]梁建刚,张婉容,蔡伟伟.中西医结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 临床观察[Jj.中医耳鼻喉科学研究杂志,2012,11(2): 36. (编辑弓艳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