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做好后进生工作的几点思考
教育教学是一个转化过程,转化的对象就是学生,尤其是后进生。班集体是学生每天生活的主要环境。良好的班风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是后进生性格得到矫正并不断进步的摇篮。创建良好的班风,使后进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开展互帮互学,使后进生学有人助;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后进生不断提供表现才能的舞台。以此督促他们不断进步。
标签:学生;后进生;素质教育
在一个由几十名学生组成的集体里,学生不可能在各个方面都好,也难免会出现一些学习、品德相对来讲比较弱的后进生,作为一个班的后进生对一个班集体而言,人数不多,但却是教师工作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是否做好转化后进生工作,是直接关系到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教师应及时发现他们身上的亮点,帮助后进生克服自卑心。
一、“知己知彼,百查不厌”——后进生转化的前提条件
教育教学是一个转化过程,转化的对象就是学生,尤其是后进生。要把后进生转化为优生,首先就应对后进生的情况作全面深入的调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充分了解该生的思想品德、学习情况、学习动机、学习习惯、行为习惯、生活习惯、家庭情况、性格爱好、为人处世和心理素质等等,还要充分认识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相信每个后进生都是暂时落后,通过他人的帮助和自身的努力是可以改头换面甚至成为先进的。要转化后进生,关键还在于统一好任课老师的思想认识,明确其具体的责任,制定各科后进生合适的转化计划。使各学科的老师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
二、帮后进生消除厌学心理,激活其乐学点
后进生的成绩差,有的是由于片面追求高分,学生的课业负担加重,客观对他们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努力了,可总是不尽人意,总是换来批评,从而产生厌学心理,表现为“对上学毫无兴趣,提起学习就头疼,厌恶逃避学习”。要排除这种心理障碍,首先,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其次,教师要针对后进生的实际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兼顾后进生,使后进生在课堂上“有饭吃”“有事做”, 给他们一个可以达到的目标,只要他们获得了一点成功都要鼓励,使他们能尝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学习中的快乐,成功的喜悦,同学们的赞扬促使他们去争取新的成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要下苦功夫学”,觉得乐在其中。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三、充分利用后进生的闪光点,使其树立自信心
后进生也有优点,只是因为他们缺点多,优点往往被老师所忽视。教师要努力挖掘他们潜在的闪光点,帮助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进步。后进生也希望与其他学生一样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尊重,渴望得到老师的鼓励和表扬,只是由于自己没有做好,在受到过多责怪后失去信心。班主任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长处,发掘其身上的潜能,充分肯定,别吝惜“好话”,这样更能使后进生重新找回自我,获取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不断激发对生活和学习的自信和热情,达到促进其他后进生进步的效果。
四、利用集体的力量,矫正后进生的不良性格
班集体是学生每天生活的主要环境。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精神生活的乐园,是后进生性格得到矫正并不断进步的摇篮。创建良好的班风,使后进生感到集体的温暖;开展互帮互学,使后进生学有人助;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后进生不断提供表现才能的舞台。让班干部或表现好的学生与后进生结成“一帮一”,在生活、学习、活动中让他们关心后进生并与他们同玩、同学、同乐。“一帮一”帮扶活动让优生不再歧视后进生,并因能帮助他人进步而产生成就感,同时也使后进因帮助他人进步而产生成就感,同时也使后进生因此得到同学的信任和帮助而心存感激和快乐,以此督促自己改过自新、不断进步。
五、为后进生打造良好的周边环境,是转变后进生不可缺少的外在条件
俗语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是指外部条件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影响。为此,班主任要做好后进生的工作,不能不为后进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身边环境。班级的后进生往往不是“单一”的存在,而是一个小群体。因此做好思想工作应从这一部分同学入手,而且要在班级学生中不能形成歧视后进生的风气,而是要鼓励班级学生都来共同关心后进生的成长进步。发现后进生的成绩和缺点如实反映,以便得到班主任和同学的及时鼓励和帮助,才能使后进生在充满爱心的良好环境下实现自身的转变。
再者,主要通过家访,使家长与班主任在对后进生的情感、态度,教育的方式、方法等方面都统一起来。经常互通情况,使家庭对后进生的影响同班级的正面影响一致化。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