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教学设计

来源:好走旅游网
教学设计案例精选 第二章 多样的世界气候 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1)

课改实验区 韩英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气温和降水是重要的气候要素,因此教材将此作为本章第一节的内容。“世界的气温”部分,教材首先利用“世界年平均气温”图和三个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然后,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四个方面来分析世界气温差异。

气温垂直递减率,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需要学生记住,可以让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加深记忆。教学时要向学生说明,气温的垂直递减是指同一地点而言的。

要求学生掌握的技能是能够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据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教材在课后习题中安排了这个练习,可以利用课堂时间当堂完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

降水的分布规律;

(2) 利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分析

气温和降水变化规律。

(3) 了解引起世界气温和降水地区差异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回顾中国的气候,使学生明确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2) 利用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引导学生比较气温和降水的差异;

(3) 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对比一月、七月

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气候的影响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气候现象的技能,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方法,科学地解释气候现象。

重点与难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法,演示法,讲述法,问题法 教 具:世界气温、降水分布图,多媒体,地球仪 二、教学流程整体架构 世界气温 学生根据提示问题,读图总结归纳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世界气温的影响因素

绘制气温曲线

学生实际动手 教师讲解,学生实际练习 如何阅读气温曲线图

三、教与学的过程 (导入新课)

叙述:每天晚上7点整,大家一般都收看电视台权威新闻节目-新闻联播。在新闻联播之后,会有一个观众都比较关注的节目? 学生回答。

提问:那我们是否听说过有气候预报呢?根据大家以前学习的中国地理知识,谁来解释一下天气和气候的区别?

学生:思考回答。天气时短时间、易变的大气状况,而气候是长时间的、较为稳定的大气状况。

过渡:衡量气候的两个重要因素是什么呢?每天我们会说今天天气热不热?指得是?如果说今天会不会下雨?这说的是?气候的两个重要因素是气温和降水。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内容就是世界的气温和降水。首先我们来分析世界气温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讲授新课)

叙述:今天我们的学习方式是“问题式学习”方法(播放幻灯片)。 播放幻灯片:问题式学习方法。

叙述:问题式学习方法也就是老师精心准备了一些问题,同学们能够阅读相关资料,逐个击破各个问题,就达到了本堂课的学习任务。请大家打开课本23页,阅读图B。大家看到这幅图上又有一些红色的曲线。

学生读图。

叙述:这些红色的曲线代表的是等温线,何谓等温线,等温线就是把是将气温相同的地点连结起来的曲线,等温线之间的间隔根据需要而定。这幅图上等温线之间间隔为?

学生回答:10提问:世界气温分布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侧有什么规律?学生:思考回答。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总结:好这是世界气温分不的第一个规律。 追问:气温分布呈现这种规律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思考回答。有的同学能想到是热量分布不均匀。继续提醒导致热量均匀的原因,学生基本可以想到是太阳辐射。

总结:地面或的辐射的主要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而太阳辐射在各个纬度范围是分布不均的。太阳直射点范围内得到的能量多,而非太阳直射点,得到的太阳辐射要少。请大家看如下实验。

演示:手电筒垂直射到桌面和斜射到桌面上,桌面受光面积有差异。解释辐射在各个纬度分布不均匀的原因。

提问:读地图册P12,P13页。1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吗?7月份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等温线与纬线平行吗?南、北半球的等温线哪一个比较平直?为什么?课件上打出这些问题。 学生读图,思考。总结是由于陆地和海洋的差异。如果不是很准确,可以给与提示在北半球图上,同一纬度位置,海洋和陆地的温度值相同吗?

总结:海洋和陆地的不同影响了气温的分布。夏天,大家度假都喜欢

区海边还是内陆? 学生:海边。

提问:夏天感觉海边凉快。请阅读课本24页,海洋和陆地的性质差异是如何影响气温分布的?

学生:阅读课本。海洋和陆地性质差异,主要是组成海洋和陆地的物质的差异影响气温分布。

提问:读地图册P12,13页同一纬度,非洲南端东海岸与西海岸的气温哪个高?原因是什么? 播放课件:问题展示

学生:读图思考。东海岸的气温高于西海岸。学生可能总结不出来。 提示:请看大屏幕,补充有关洋流小资料。

播放课件:洋流小资料。洋流的概念,及根据冷暖差异对洋流的分类。 提问:同学们根据上述提示,猜想影响非洲东海与西海岸气温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暖流和寒流的差异。暖流流经的地区,温度升高,寒流则相反。 提问:为什么有如下的景象发生?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播放课件:图片和古诗。

学生思考:解释古诗饱含的含义,并总结影响因素。

总结:主要指的地形也就是海拔的差异。随着海拔的升高,温度在不断的降低。看课本26页,大家阅读第一自然段。试计算:四川成都

峨眉山高峰金顶海拔3099米,请计算金顶与海平面的温差是多少? 学生计算。

总结:经过分析我们概括了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如下 气温分布规律 以赤道为中心,向两极递减。 同一纬度,夏天陆地高于海洋, 冬天,陆地低于海洋

影响因素 太阳辐射

海陆性质差异 洋流 海拔

课堂练习:根据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月份 月平均气温(℃)月份

月平均气温 (℃)

111722

2

128

23

3

149

21

4

5

16

171114

10 18

6

201212

绘制方法: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各月平均气温。 如何读气温曲线图:最高月气温-最低月气温=年较差 一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较差 读图四步骤: 夏季气温热还是凉爽? 冬季气温冷还是温和? 温差较大还是较小? 平均气温较高还是较低? 学生:绘制,并分析。

本堂课小结:气温是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们重点分析了气温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并掌握了如何从气温曲线图获取一地的气温变化规律,从而获得气候变化的规律。 四、课后总结

中国地理的气候部分学习,为世界气候的学习打下了一定的基础。在学习多样的世界气候时,可以积极利用前面所学习知识。如导入环节天气和气候的区别。世界气温分布规律主要是以读图为基础,而影响因素分析是依赖前面所学习一部分地球运动知识基础。读图分析是这堂课的主要特点。

第一节 世界的气温和降水(2)

课改实验区

韩英

一、教学设计思想 教材分析:

气温和降水是重要的气候要素,因此教材将此作为本章第一节的内容。“世界降水”部分的知识结构和编写思路与“世界气温”大体相同。也是先通过读“世界年降水量”图和完成思考题来了解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而后,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四个方面分析世界降水的地区差异。降水的空间分布主要受让学生了解洋流对降水的影响。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的影响,这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上都有反映;降水的地区差异还考虑洋流、地形对降水的影响。为此教材简单介绍了山地迎风坡和背风坡降水的差异,也以“阅读”资料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洋流对降水的影响。

降水的季节变化一般用降水量柱状图来表示。利用降水资料,绘制降水量柱状图,并能读图说出降水的规律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教材归纳降水的季节差异表现为四种类型:全年多雨型、全年少雨型、夏季多雨型和冬季多雨型。在实际教学中,利用不同地区的降水资料来绘制降水量柱状图,从而分析降水的四种季节类型差异,可以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4)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

降水的分布规律;

(5) 利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并分析

气温和降水变化规律。

(6) 了解引起世界气温和降水地区差异的因素。 过程与方法:

(4) 通过回顾中国的气候,使学生明确天气和气候的概念; (5) 利用世界主要城市的天气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引导学生比较气温和降水的差异;

(6) 指导学生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降水分布图,对比一月、七月

气温和降水分布图,分析影响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资料分析气候现象的技能,使学生了解自然地理理论知识的学习与研究方法,科学地解释气候现象。

重点与难点:世界气温和降水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利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分析气温的变化规律。

教学方法:讨论法,读图法,演示法,讲述法,问题法 教 具:世界气温、降水分布图,多媒体,地球仪 二、教学流程整体架构

三、教与学的过程 (导入新课)

大家关心天气一般除了关心气温外还关心哪一个要素呢?如今天气温有多高,降水概率有多大等等。那么什么是叫降水呢?降雨与降

水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降水包括降雨、降雪、冰雹等形式。 (讲授新课)

叙述:降水包括了固态和液态水。降水和气温一样是气候的一个重要要素。我们沿用学习气温的方法来学习降水。首先,大家阅读课本27页图L,总结世界降水分布规律。

播放课件:课件对比世界气温分布规律,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递减,降水分布规律由学生总结。

学生:阅读课本,思考降水分布的规律。降水也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讲解:大家总结不错。下面对照第二气温分布第二个特点,总结降水分布特点。

播放课件:显示降水分布的第一个特点,气温分布第二个特点,同一纬度,在海洋和陆地上的差异。提示降水分布规律从沿海和内陆地区来比较。

学生:阅读课本,思考。沿海地区的降水大与内陆地区。 叙述:降水分布基本上是这些特点。

播放课件:显示降水的第二个特点,由沿海向内陆,降水量在递减。 叙述:影响气温的因素有四个。那影响降水的因素有哪些呢?影响降水的因素与气温的影响因素是否相同,具体是如何影响的?请同学们就降水的两个分布规律来分析。

学生:思考分析。学生基本可以总结出赤道地区海水广布,空气中水汽含量多。沿海地区水汽比较多,内陆水汽难以到达。

追问:海洋面积广布,还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海水才能转化为水汽?为什么水汽难以到达内陆?

学生一:如果温度高水面蒸发会旺盛。有利于形成降水。 学生二:水汽在输送过程中可能碰到了障碍物。 追问:障碍物主要是什么? 学生:山地

叙述:好,我们引出影响降水分布的另外一个因素:地形。请大家看大屏幕,在山地地区经常有的降水类型。 播发课件:地形雨课件。

提问:为什么在迎着风的一侧能形成雨,而在背风的一侧降水少呢? 学生:思考。

叙述:迎风坡一侧,气流随着坡而抬升,在抬升过程中,温度降低,空气中含有的水汽过多可能凝结,形成降水。在背风坡一侧,气流在下降过程中,温度升高,水汽不易凝结。不容易形成降水。 提问:看课本27页图L,非洲东西海岸降水量差异的原因?非洲东西海岸气温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读图。思考。学生总结是洋流。

叙述:总结了影响世界降水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大家可以结合气温分布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对比理解。 学生:比较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过渡:用来反映一个地区降水量,我们通常用降水量柱状图,也就是条形统计图来表示。请看大屏幕上给出的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前后

桌四个同学一个小组,每位成员负责一个地区的降水量柱状图。小组成员做好后可以对比看看彼此之间有什么差异。我们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降水量,单位是毫米。小组成员的竖坐标的单位长度差最好在20以内。

播放课件:首先是指做好的降水量柱状图范例,然后是四个地区多年平均降水量资料。

学生:以小组形式绘制降水量柱状图。 降水资料: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新加坡 198.0 1.0 171.0 141.0 158.0 140.0 145.0 143.0 177.0 167.0 252.0 304.0 雅典 56.9 46.7 40.7 30.8 22.7 10.6 5.8 6.0 13.9 52.6 58.3 69.1 山西 3 6 9 26 29 71 176 182 49 19 6 2 非洲比尔马 0.0 0.1 0.0 0.0 0.0 0.0 1.7 2.2 7.1 1.0 0.2 0.0 叙述:如何阅读降水量柱状图。步骤:

降水量较多还是较少?分配平不平均?那些月份降水多?那些月份降水少?

学生:小组讨论,组成成员四幅图。回答。基本能总结出,新加坡地区全年降水都多,雅典冬季降水多,山西降水夏季多,非洲比尔马全年降水都很少,有的月份甚至无降水。

叙述:我们把这四幅图,反映的降水在一年当中分配的情况概述为降水的季节差异,请看课本28页最后一段话,划出降水的季节差异类型。这四种类型就是我们在根据降水柱状图总结降水规律的常用语言和方法。

拓展:根据实际生活经验,我们生活的地区,属于哪一种降水类型呢? 学生:夏季多雨型。

本堂课小结:气温和降水分布的全球差异导致了世界气候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正是多样的气候,导致了世界各地多样的风土人情。下一节课我们将来探讨在多样世界气候环境下,丰富多彩的风土人情。 四、课后总结

降水的学习过程基本沿袭了气温的学习方法,主要式讲授和分析为主,课堂显得升起比较少。在课堂上可以穿插一些有关降水地区分布和季节差异类型的景观图片,或者学校气象园测量降水的实地图片。或者对比降水多和降水少的地区反差图片。这样课堂气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程度会更高一点,达到和谐的师生互动。

气温和降水教案 湘教版 [阅读3879次] 【我要加入收藏】 所在小组:初中地理教案 发表时间:2007-04-29 10:18:51 发 布 者:admin 主题标签:气温 降水 教案 湘教版 地理 初中 气温和降水 教材阐明: 这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课本第四章《世界的气候》中的第二节《气温和降水》 教学目标: 1,了解气温的观测. 2,学会将数字处理加工成图像的基本方法,并学会读气温曲线,根据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颁图,说出世界气温的颁规律. 4,学习利用图表分析地理问题,训练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的学习方法. 5,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善于观察,敢于发现的品质. 6,认识到学科间知识的迁移. 教学辅助手段: 学生随堂练习资料,温度计,试验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26日,我们到了省气象台参观,工程师给我们介绍说:测量空气的温度一般有地表温度,地面温度,地下温度,高空温度等,通常我们所说的温度指的是1.5米高度的空气温度,正好与人的鼻子一般高,使人容易觉察,用摄氏度(℃)表示.大气的冷热程度可用温度计测得. (课件<>展示:《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 师:请读出一天中8时,14时,20时和2时的气温是多少摄氏度 从以下图表中你能观察出时间与气温的关系吗 你会使用数学<>方法计算气温平均值吗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 [学生从图表中观察出时间与气温的关系,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帮助;使用数学<>方法计算气温平均值,体现了地理和数学<>的学科结合,通过对气温记录的计算,使学生认识到学科间知识的迁移.] 师:还能用什么办法更直观地看到气温变化规律 生:(动手做一做,可边讨论边作图.) 师:(实物投影展示学生的作图.) 27 31 26 24 气温℃ 20时 14时 8进 2时 时间 师与生一同总结中气温曲线图,更能直观地表达气温与时间的关系. 师:你能根据气温曲线图推断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妯现的时间吗 学生读图----观察----发现----回答. (1,一天中的气温是不断变化的;2,最高所温出现在14时,最低气温出现在2时.) [学生探究设计气温与时间的表示方法,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 师:(学法指导)刚才的观察与发现只能是\"假设\结论是否正确还有待于我们去验证. (多媒介课件<>展示思维程序:观察-----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教师布置研究性的作业:通过阅查资料等方式,证明刚才的结论是否正确. [主学生了解假设的结论还需要验证才能成立,验证的方法很多,如:实验法,文献资料法等.] 二,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师:下面我们就来研究探讨一下,在同一时间不同地方气温颁的规律. (布置练习:图中是一陆地上各地测得的多年气温值.你在什么办法使这些数据变得非常直观地反映,并能看清气温的分布状况.) 学生边讨论边完成. [通过变换思维活动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好奇与求知欲.] 师:1,请对比等高线,给你扬画的线下定义. 2,人们为什么使用等温线 学生回忆,讨论,对比.(1,在地图上,把气温相同的各点连接起来的线叫等温线;2,较直观地描述了气温在窨上的颂,有得于人们的研究.) [通过对比,使学生发现事物之间的联系.] 师:出示课件<>《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引导读图: 1,这是一张什么图 2,这张图与我们以往见过的图有什么不同 学生主导图思考,讨论,回答.(1,这是《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2,从图例,温线等方面描述.) 师:请在《世界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分别描绘南北半球的0度等温线,你在图中发现气温分布有什么规律 学生通过描绘产生感知. [注意:1,先不加引导,不过早学生思维,倡导学生探究发现;2,在探究发现的诸多结论中再注重引导学生归纳概括.] 师:气温从低纬到高纬变化有规律吗 学生分小组讨论.(会有很多发现,如:1,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2,气温低度结帐度高;3,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等温线更为平直;同纬度陆地和海洋气温不一样,等等.) 教师引导得出结论:世界气温从低度纬度向两极逐渐降低.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回答问题,在学习中学会发现,学会学习.] 师:同纬度陆地与海洋气温为什么不同 学生分组实验《沙土与水热容量测定》,即将沙土与水分别放在同在的烧杯里,同样的洒精加热,同样的时间,观察温度计温度升高的变化快慢. [学生通过实验去发现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从而促进思考.] 师:夏天,我们到海滨浴场或江边去游泳,中午去和晚上去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播放课件<>:夏天,海水浴场的景象.] 学生结合亲身经历,回答(中午,沙滩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度;晚上,沙滩气温低度,海洋气温高.) 师:大家都有这种经历,但哪位同学思考过为什么 学生结合实验回答. [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去感知,同时真善美学生多部\"为什么\"的探究意识.] 教师指导读图,提问:北半球同纬度的和海洋,7月份哪里的气温高 为什么 (疏导学生读图,得出结论:陆地气温高.原因:……..) 师:为什么南半球等温线更为平直 学生得出结论: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海水性质单一,因此等温线平直. [真善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 教师指导读图,提问北京与悉尼相比,1月份哪个地方气温高,7月份哪个地方气温高,为什么 学生读图,讨论,回答:1月份悉尼气温高,7月份北京气温高.因为南北半球季节相反. [培养学生对比分析的能力] 三,小结 1,知识小结. 师:这节课你们学到了哪些知识 生:(小组讨论,形成知识提要,在班内展示讲解.) 2,思维程序小结. 师:这是我们接触的第一张表示规律的地图,请你回忆我们认识这张图的过程. 3,总结读图程序.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回忆,总结. [真善美学生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同时进行学习方法指导.] 四,板书设计: 第二节 气温和降水 一,气温:指空气的温度(℃) 怎样测定气温 二,世界气温的分布 1,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 2,一月份平均气温分布. 3,七月份平均气温分布. 琼山府城中学 蒙绪江 2002年10月28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