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电科 郭丽娜 020242009005
本次研究课题为《学习的效率与时间段的关系》,鉴于在12节同学们刚刚起床再加上用餐完毕,很容易疲倦犯困,56节为正常午休时间,也容易疲劳等一系列问题,为了探究一天中各个时间段到底更适合学习哪种科目,我们实行了这一研究课题。这个研究通过对同学们在一天中各个时间段对于不同学科的学习效率的检测数据,整理分析,得到在一天中某个时间段更适合学习什么类型的科目,从而为学生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计划提供良好的借鉴,同时也为学校安排课程表提供了较为有价值的参考。
研究中,各位同学明确分工。分管材料收集,参与测试,数据整理汇总等工作。各位同学积极配合,认真完成任务,使得研究圆满结束。
就本次研究而言,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研究样本过小,参与测试的同学少,结论不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部分同学做测试时状态不佳,没有反映出真实的学习效率水平;此研究影响力小,即使得出准确的结论,也很难真正被学校或者同学们广泛的采纳等。
通过本次课题的研究,我还深深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 研究性学习是一项庞大的工程,单凭一人之力是无论如何也无法完成的。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合作,是整个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努力。这让我们深有体会,在这次研究性学习中,我们也看到了合作的巨大力量。一开始大家都忙着各自分头寻找相关资料,没有分配任务,开会讨论,等到组内开会召集时,才发现,不是有的资料没找到,就是同样的资料找了好几份。组员们在这种情况下并没有互相埋怨,而是赶快聚到一起开会商议补救之策。我们将任务分割成几份,派给组员,大家同时工作但侧重点不同。比如,两位同学负责收集测试资料,一份理科,一份文科。其他同学负责参与测试以及组织更多人员参与测试,组长同学则负责收集各位同学的测试结果数据,并且整理,总结规律,变换成图表以ppt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如果有的组员提前完成任务,也会热心主动的帮助别的组员。正是因为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利益为主。在四个人之间,合作的关系依然紧密,如果查找到与其它组员要找的有关的资料,大家都会拿出来共享,正是由于这样,虽然研究任务很重,我们却也没有耽误很多学习时间。团队的精神在每个人心中,合作为了共同的目标。
从一定角度看来,从学习、及社会生活中去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去探索、发现和体验。同时,学会对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和判断,去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完美人格。以往的教育主要以应试教育为主,它的表面性,片面性局部性和机械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而研究性学习具有学习内容的综合性与开放性,学习主体的参与性与自主性。学习过程的创造性与多样性 ,学习评价的多元性与社会性等特点,而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和特点恰恰可以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民主的,自由的,宽松的,向上的学习氛围,这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完美人格的塑造。所以,对我们来说,参与研究性学习对我们的好处还是很大的。研究性学习转变了我们的学习观念,和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以我的小组而言吧,说它简单,最终成果只是一个简单的结果。但是,真是搞起来,要多方面考虑,还要收集有关资料,再加以运用,这自然会遇到许多麻烦,它给我们很大创新空间和实践机会,转变我们对学习和生活缺少独立思考新发现的一些依赖观念,改变我们“死读书”的学习方式,创造另一种学习的风气,营造更优的学习环境。这对学习科学文化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良好机会。同时,研究性学习也促进同学们学会交流,学会合作。这个我在学习研究中有切身的体会,像哪个同学有何特长、爱好,对事情处理的态度,协作能力如何,这都很容易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
总之,研究性学习使我认识到团队的力量以及重要性,同时锻炼了我们解决实际,自主学习,社会交往等各方面问题的能力,受益匪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