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化脓性及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防治体会
1991~2010年收治急性化脓性及穿孔性阑尾炎患者164例中几种并发症的防治作一临床分析。本组164例化脓性及穿孔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并发症分类:切口感染23例(14.2%),粪瘘2例(1.2%),肠梗阻4例(2.4%),腹腔感染3例(1.8%),腹腔出血1例(0.6%),切口疝1例(0.6%)。
切口感染
原因:穿孔性阑尾炎切口感染率明显高于化脓性阑尾炎,切口感染多因手术时污染切口、存留血肿或异物(多为线头)所致
[1]
。
治疗:①充分引流。②如患者发热,可适当应用抗菌药物。③祛除各种异物及坏死组织。④创面清洁后可用蝶形胶布对拢伤口或用1-0丝线缝合创口,1周后拆线。⑤对长期经久不愈的切口感染应考虑有残端瘘或合并Crohn病、恶性肿瘤、结核等疾病。
预防:①手术前后针对需氧菌和厌氧菌的药物联合用药,平均使用2~4天
[2]
。②改进切口缝合,尽量减少异物,消灭死腔及血肿。③腹膜外翻
保护切口。④加强无菌无创操作,切断阑尾时小心不使切端污染附近组织和器械,彻底清除腹腔渗液
。
粪 瘘
本组2例粪瘘均系阑尾根部炎症较重,盲肠壁内水肿,强行包埋阑尾残端所致。切口3~5天出现红、肿、热、痛。切开后有粪样渗液,粪臭味。经换药治疗,12天左右均痊愈。治疗体会:①阑尾根部炎症较重或盲肠壁内水肿,阑尾残端无需包埋,仅需结扎阑尾根部,大网膜或附近脂肪组织覆盖残端即可。②引流管应选用质地柔软的,避免压迫肠管致肠管坏死。③操作轻柔,直视下手术,避免副损伤。④术中探查回盲部,排除回盲部其他疾患。
腹腔出血
本组1例腹腔出血患者系阑尾系膜结扎线脱落所致。术后当天腹腔引流管引出鲜血900ml,腹脹、脉搏增快。再次手术证实阑尾动脉出血,双重结扎阑尾系膜。术后患者恢复良好,7天后拆线出院。体会:①该患者肥胖,腹壁厚,切口小,阑尾位置高,术中暴露差。②结扎阑尾系膜时夹带较多脂肪。③未双重结扎或“∞”字缝扎阑尾系膜。
黏连性肠梗阻
病因:①阑尾炎症较重波及附近肠管引起纤维蛋白渗出形成感染性周围肠管粘连
[3]
。②术者操作粗糙,损伤肠管浆膜面或线头过长等原因引起肠
梗阻。③引流管太粗、太硬、放置时间过长所致。
治疗:本组4例患者3例保守治疗,1例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包括注意饮食规律及饮食卫生、避免疲劳、胃肠减压、补液及抗炎治疗。手术治疗选用肠粘连松解术,切除粘连带覆盖粗糙浆膜面。
预防:①操作时注意动作轻柔,减少不必要的损伤,阑尾残端尽量浆膜化。②处理好引流管对预防肠粘连及梗阻是有效的。
盆腔内感染
本组有3例盆腔内感染,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有便意感等直肠刺激症状。直肠前壁可触及肿块。3例患者均经给予经直肠引流,放置引流条,同时应用有效抗生素后痊愈。体会:①此3例患者有2例为阑尾穿孔但未放置引流管,1例放置引流管无液体流出,因此阑尾穿孔患者必须充分引流,且引流重点为盆腔,应保证引流通畅。②术中注意有无粪石脱落入腹腔。③如患者高热不退,腹痛加剧,多为腹腔脓肿形成,需手术清除脓肿病灶。
切口疝
该患者系老年男性,伴有慢性支气管炎,术后4个月于切口处膨出一可复性包块,给予腹带包扎保守治疗。体会:①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腹压增高,且营养状况较差,考虑腱膜和肌层愈合不良。②术前准备仓促,未予镇咳治疗,术后未系统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致使腹压增高因素未消除。
阑尾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患者年龄、营养状况、机体免疫力、伴随疾病、病程早晚、阑尾局部解剖变异及术者手术是否严格掌握处理原则及熟练程度有关。减少化脓性阑尾炎及穿孔性阑尾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应以预防为主。既严格掌握处理原则,完善麻醉准备,操作轻柔细嫩,减少损伤。切口不要求小,并用切开之腹膜保护好切口,吸净腹腔内的脓液,防止炎症扩散。系膜结扎或缝扎需牢靠。残端应行浆膜化处理。冲洗腹腔仅限阑尾局部,边冲边吸,防止因冲洗扩大炎症。放置引流管要注意其管的质地,不易太硬,腹内部分不应扭曲,注意引流物的性质、引流量。拔管前应先松动引流管,拔除少许如无异常阻力方可全部拔除。一般≤24小时。早期半卧位,下床活动。应用大量有效抗生素等。做到这些,可减少并发症发生。
参考文献
1 吕传高.穿孔性阑尾炎切除术后并发症防治体会.腹部外科,1998,4:159.
2 李殿.阑尾炎并发症治疗和预防综合报告.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4,5:299.
3 杨金镛,等.普通外科诊疗术后并发症及处理.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42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