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1:10.19392/j. cnki. 1671-7341.201725015
新常态下高校“立德树人”的实现困境及路径探索
常茜恵莫莉张洁周晓翁勤晴
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宜宾644003
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环境下高校“立德树人”面临的困境,提出高校“立德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途径。 关键词!高校#立德树人#实现困境#路径探索**在第二十三次全国高等学校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指 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践行和培 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人教书育人全过程。**总书记 对促进青少年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论述,既是对高校“立德树 人”育人理念的要求,也是高校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治教育 的行动指南。
_、当前环境下高校“立德树人”面临的困境
《左传》中把“立德”视为“立功”和“立言”的前提和基础, 通过修养“德”来培养和锻造人才,深刻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对 道德的追求和对德育的重视。然而当今社会,受到社会转型对 价值观念冲击及“应试教育”的深刻影响,对人才的定义“唯学 习论”、“唯金钱论”、“唯权力论”的思想使得社会、学校、家庭、 个人一定程度上漠视了对学生德育的培养。
(一) 社会环境的影响
在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时期,时代交替给价值观带来了很大 冲击。社会中功利主义思想盛行,金钱、关系、背景等权势思想 严重弱化了德育的重要性,影响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期的大学 生的价值取向。造成了部分大学生特别是家庭条件优越的学 生急功近利、不思进取的思想,在某些缺乏监督和管理的情况 下作出道德失范行为。
(二) 学校教育方式的欠缺
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从小学到中学,大多数学校重成 绩,轻道德,以致很多学生成长过程中思想道德观念就有所缺 失。到了大学以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学生 只是被动的接受,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欠佳。
(三) 家庭教育的偏差
家庭教育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其他教育无可替代的作 用,父母早期给孩子树立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的行为习惯决 定着孩子性格特征、行为方式,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在教育 观念上,受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家庭把追求孩子的学 习成绩作为培养孩子成长成材的唯一目标,而忽视了诸如诚实 守信、遵章守纪、尊师重教等道德方面的培养。二、高校“立德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途径
(一) 发挥好教育职能,为“立德树人”提供思想保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渗透在学校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各环节,贯穿于大学生成长成才全方位、全过程。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课程教育与丰富的校园文化活 动相结合,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始 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理论导向和行动 指南,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如聘请 校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生作辅导报告和形势政策教育;开展 理论讲学、述学活动,举行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多种 形式的教育活动。组织学生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接 受革命传统文化的洗礼和熏陶,深化教育的效果。
(二) 发挥好管理职能,为“立德树人”提供制度保障
一方面加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组织领导,把“三贴近”作为18
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切人点,紧紧围绕人才培养这 个中心,通过不断建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规章制度,加 大统筹协调力度,不断提高思政工作队伍整体素质。另一方 面,要保证制度的贯彻执行力度,提高管理的成效。长期遵章 守纪氛围营造和习惯的养成,让学生逐渐从制度的管理内化为 自我的约束,从而达到“立德”的目的。
(三) 发挥好服务职能,为“立德树人”提供物质保障
有序开展“奖、助、勤、免、补、贷”工作。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各级政府和学校奖、助学金及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 困难补助、学费减免为主,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捐资助学为辅 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奖助学金 的评选工作,设立勤工助学固定岗位,组织学生勤工助学,发放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困难补助,减免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学 费;积极寻求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捐资助学,拓宽家庭经济困 难学生资助渠道。(四)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长
把心理健康教育和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联系在一 起,作为加强大学生政治思想工作和培养合格人才的重大举措 来抓。通过定期举办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讲座、建立学生心理 档案和心理疾患人群预警机制、培养一支专兼职思想、心理咨 询工作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帮助学生 形成正确的自我观念、角色意识和良好的心态,有助于他们形 成热情开朗、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五) 加强舆论阵地建设,引导青年学生健康发展
重视舆论阵地建设,以简报、网站、宣传橱窗等媒介为主体,把各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生动活泼地展现出来。把 创建文明学习坏境作为基础工作常抓不懈,营造环境育人氛 围,建立安全防范体系,在每个班建立学生信息员,报告可能发 生的重大事件。定期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进公寓、进社团、 进网络工作,建立宿舍区党团组织与学校职能部门、各学院党 支部联系制度,把学生在宿舍区的情况及时向学校反馈。避免 重大安全事故发事,维护校园稳定。
参考文献:
[1 ]金更兴.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路径和机制 [J].新西部,2013(11).
[2] 徐秦法.高校“立德树人”的实现路径探析[J].广西教
育,2011(11).
[3] 张鹏钊.立德树人的现途实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 育,2010(2).
[4 ]李继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地方本科院 校转型发展——学习贯彻**总书记关于促进青少年学生 全面健康成长的重要论述[J].广西教育c(职业与高等教育 版),2014(5).
[5]张思尧.大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研究[D].大连海事大 学,20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