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容上的相同之处
从1980至今,我国教育部就道德教育这门课程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以引导德育发展的方向。这些文件大致可以分为两类:旧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在2002年《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这一文件以前,所颁布的各种文件,有称之为大纲的,也有称作课程标准的,这些文件都属于旧的教学大纲。在2002年至2011年国家颁布的6个有关德育的文件就被称作新课程标准。已经有很多学者对旧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比较,例如华中科技大学陈回花的《1980年来中学德育课程标准(或大纲)的比较研究》,就清晰的比较了2002年的新课程标准与先前的旧教学大纲之间的异同,这里就不多做介绍了。
有关课程标准的比较,我将重点放在了新课程标准之间的比较,将2002年和2003年颁布的3个文件和2011年颁布的3个文件进行比较分析,从课程标准的文本出发,以发现其中的异同。
相同之处:这六个文件都属于新课程标准的范畴,文件的理念是相似的,都试图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更多的关注学生生活当中会遇到的各种状况;文件中的内容也有相似之处,2011年的多是在2003版本的基础之上加以改动,德育内容变化不大,尤其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课程内容,多是都是相同的;另外,借鉴姜莹颖同学的观点,这6个文件都包含了政治性,只是将政治目的隐藏了起来,通过教导学生的行为,最终达到政治的目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