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课时 准确数 近似数
学校: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写出下列各数的近似数
398 897 9800 397 1021 5999 二、找出相应的近似数
577、980、603、967、9800、589、9789、608、9788
近似数是600的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似数是1000的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似数是10000的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比较下列各数的大小,并说明你的比较方法
1、 899与923 297与1000 3578与789 1003与999 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28□3 >2867 7□00>7240 646 > 6□2 □49 > 413 □21 > 201 4293 > 4□63 15+7< □+7 20-20÷5 > □-20÷5 四、找规律,填一填。
(1)596、597、( )、 ( )、( ) (2)1720、1730、( )、( )、( ) (3)5000、5100、( )、( )、( ) (4)1360、2360、( )、( )、5360、( ) (5)2130、3240、( )、( )、6570、( ) (6)9999、8888、( ) 、( ) 、5555、( )
答案:
一、400 900 1000 400 1000 6000
二、接近600的数是:577 603 589 608 接近1000的数是:980 967
接近10000的数是:9800 9789 10000
三、1. 899<923 297<1000 3578>789 1003>999 2. 9 3 3 5 3 1 20
四、(1)598,599,600(2)1740,1750,1760(3)5200,5300,5400(4)3360,4360,6360(5) 4350 5460 7680 (6)7777 6666 4444
7、《唯一的听众》通过记叙一个被称为音乐白痴的人在老人真诚地帮助下,成长为一位小提琴手的故事,告诉我们真诚、持久、热情的关怀和鼓励,会帮助一个人树立起信心,表达了我对老人的敬佩和感激之情。其主要情节可概括为:家中拉琴遭冷遇——林中拉琴受鼓励——回家拉琴有信心——得知实情倍感激——舞台演奏更自信。
8、《海市》描写了戈壁滩上的旋风、海市、丝路花雨、彩虹四种奇景。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从自然景观中获得的人生感悟,告诉人们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实现理想。
9、《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叙述了深圳特区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奇迹般地发展成世界瞩目的现代化城市,通过今昔对比,讴歌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城市建设、人民生活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抒发了诗人对家乡变化的惊喜,对中国改革开放以后变化的赞叹之情。
这就是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改革开放给他们插上翅膀,似春燕在田野上飞起,传递着新的信息,描画着美好春光。
10、《我喜欢》是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作者通过描述自己喜欢的景物与事物,表达了热爱大自然,热爱美好生活的豁达、独特、乐观的人生态度。作者喜欢的景物有冬天的阳光、窄窄的山径、夏日的永昼、秋风里摇曳的芒草、梦和梦里奇异的感受、平整油亮的秧田、花、读信、看书……
11、《楼兰之死》:“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描写汉朝与匈奴争夺楼兰之战的著名诗篇。本文结尾巧妙地与题目和开头相照应,不但给读者留下了极深的印象,而且使文章结构完整,主题更加鲜明突出,让我们认识到保护环境、保护生态环境已是人类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2、《唱脸谱》活灵活现地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脸谱文化,热情洋溢地赞美了脸谱这种具有独特魅力的艺术形式,也流露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13、《一个苹果》讲述了抗美援朝时期,八位志愿军战士在防炮洞中,尽管干渴得厉害,却舍不得吃完一个苹果的事情,歌颂了志愿军战士互相关怀体贴的阶级友情。
14、《推敲》和《千锤百炼为一“绿”》赞美了古人严谨治学、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告诉我们要想写出好的作品,必须反复推敲的道理。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千古名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个“绿”字描绘出了江南春风的气韵,使情和景和谐融合。
15、《水和生命》是一篇说明文,作者介绍了关于水的常识:水在人体中的作用及喝水的意义,说明没有水就没有生命。
16、《浪淘沙》的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这首诗向我们描绘了海上的变迁,告诉世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在不断的变化中的。《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宋朝诗人苏轼,诗人把西湖比做西施,无论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扮,总能令人倾倒,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热爱与赞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