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海南省农村污水治理专题报告-附件3

来源:好走旅游网
附件3:

海南省农村污水治理专项报告

.................................................................................................................. 3

一、 规划由来与目的 ......................................................................................................... 3 (一)规划由来 .................................................................................................................. 3 (二)规划目的 .................................................................................................................. 3 二、 规划编制依据 ............................................................................................................ 3 三、 指导思想与原则 ......................................................................................................... 4 (一)指导思想 .................................................................................................................. 4 (二)规划原则 .................................................................................................................. 5 四、规划期限 ..................................................................................................................... 5 五、规划范围 ..................................................................................................................... 5 六、规划内容 ..................................................................................................................... 5

..................................................................................................... 6

一、生态功能区划 ............................................................................................................ 6 二、区域村庄概况(表2-4)(2014年) ................................................................................. 8

.......................................................................................... 9

一、水环境基本状况 ......................................................................................................... 9 (一)地表水 ................................................................................................................... 9 (二)地下水 ................................................................................................................. 10

1

二、水环境治理情况 ....................................................................................................... 11 (一)污水治理情况 ....................................................................................................... 11 (二)主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 (表3-3) ................................................................... 11 (三)实施城市内河污染治理 ........................................................................................ 12 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 12 (一)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情况 ........................................................................................ 12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 13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13

.......................................................................................................... 13

一、规划目标 ................................................................................................................. 13

.............................................................................. 14

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基本原则 ..................................................................................... 14 二、海南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 ..................................................................................... 15 三、国外农村污水治理案例 ............................................................................................ 16 四、农村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组合模式 .............................................................................. 18 五、规划推荐农村污水处理组合模式 .............................................................................. 18 (一)厌氧池-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技术 ............................................................ 18 (二)厌氧池-氧化塘-生态渠技术 ................................................................................ 20 (三)厌氧池-(接触氧化)-人工湿地技术 .................................................................. 21 (四)地埋式微动力氧化沟技术 ................................................................................... 22 六、规划推荐农村污水处理技术 ................................................................................... 24 (一)生态型工艺 ........................................................................................................ 24

2

(二)生物型工艺 ........................................................................................................ 28 七、污水处理工艺选取 ................................................................................................. 32

.......................................................................... 33

一、污水治理模式比选 ................................................................................................... 33 (一)城镇集中型处理模式 ............................................................................................ 33 (二)相对集中型处理模式 ............................................................................................ 33 (三)村庄分散型处理模式 ............................................................................................ 34 (四)农户分散型处理模式 ............................................................................................ 34 二、海南省农村人口与污水量预测 ................................................................................. 34 三、海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规划 .......................................................................... 35 (一)纳入城镇集中治理规划 ........................................................................................ 35 (二)就地分散治理规划 ............................................................................................... 35 (三)不纳入近期治理规划的村庄 ................................................................................. 36 四、案例分析 ................................................................................................................. 36 五、化粪池改造工程 ....................................................................................................... 38 (一)化粪池存在问题和改造措施 ................................................................................. 38 (二)化粪池建设和管理 ............................................................................................... 39 六、污水收集系统规划 ................................................................................................... 40 七、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 ............................................................................................... 40 八、公厕污染控制措施 ................................................................................................... 42 九、农村生产污水处理 ................................................................................................... 43 (一)畜禽养殖污染控制措施 ........................................................................................ 43

3

(二)渔业养殖废水处理 ............................................................................................... 43 十、农村污水治理技术总路线 ........................................................................................ 44

........................................................................................ 45

一、投资估算指标与总投资 ............................................................................................ 45 二、效益分析 ................................................................................................................. 45 (一)经济效益 .............................................................................................................. 45 (二)社会效益 .............................................................................................................. 46 (三)环境效益 .............................................................................................................. 46

.......................................................................................................... 46

一、组织机构 ................................................................................................................. 47 二、实施管理 ................................................................................................................. 47 三、建设行动计划 .......................................................................................................... 47 四、运营维护 ................................................................................................................. 58 (一)运行维护内容 ....................................................................................................... 58 (二)运行费用方案 ....................................................................................................... 58



一、 规划由来与目的 (一)规划由来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会议、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4〕25号、《海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海南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意见

4

(2015-2020)》琼府办〔2015〕11号等为依据,持续推进我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奠定基础。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既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也是海南省新农村建设最急需、最迫切、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海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整治,大力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逐步解决农村的水环境污染问题。

(二)规划目的

编制海南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规划,旨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保障饮用水安全,着力解决影响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污水处理问题。结合海南省各地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研究制定保障措施,使我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有组织、有领导、有重点、有秩序地深入开展。本规划将作为海南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的主要依据,以解决海南省农村水环境污染问题,为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持续深入奠定扎实基础。

二、 规划编制依据

(1)政策法规资料

海南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施意见(2015-2020)(琼府办[2015]11号; 海南省美丽乡村建设指导意见(2014-2020);

海南省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琼建村 [2011]269号); 海南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琼建村[2011]270号); 海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

《海南省生活垃圾收运体系规划(2010-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主席令第87号);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1]29号); 《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国发[2000]38号);

号);

《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建设指标(修订稿)》(国家环保总局,[2007]195

(2)技术标准规范资料

《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5

《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 《

(CECS82

96)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 《农村生活污染控制技术规范》(HJ574-2010);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指南》(201311) 《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50445-2008;

(3)其它资料

各县市区相关规划;各市县的村庄规划等资料; 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

三、 指导思想与原则

(一)指导思想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致力于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把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与保护饮用水源相结合,统筹城乡资源,一体化改善全省水环境,建设农村生态文明。 (2)加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农村经济

(3)以生态功能区划为基础,以保障饮水安全为重点,以生活污染治理为抓手,改善农村生活方式,从整体上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4)结合海南省新农村建设的需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结构与空间布局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并满足将来建设与管理的需要。

(二)规划原则

(1)科学设计,统筹安排。以全省总体规划为先导,并与各类专项规划有机衔接,充分考虑城乡统筹发展布局、经济发展状况、环境功能区划、环境容量和人口分布等因素,科学规划并统筹安排全省范围内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 (2)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区域地形地貌、土壤、植被等环境背景条件,充分考虑不同流域及流域内部不同部位的环境容量和自净化能力,开创因地制宜、简单实用、管理方便的农村生活污水多元化处理模式。 (3)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实行统一规划,分步建设,近期和远期相结合。先行实施环境敏感和污染严重的区域,突出饮用水源和生态环境保护,改善水生

6

态环境。

(4)优先集中,兼顾分散。根据技术经济的合理性评价,有条件的村庄优先纳管集中处理,充分发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辐射效用,提高集中处理设施利用率。对不能纳入集中处理的村庄,因地制宜,采用适宜的技术措施,进行就地分散

(5)示范带动,逐步推进。按照先易后难,先环境敏感区后一般区域的次序,充分发挥示范项目的带动作用,积累经验,以点带面,梯度推进。 (6)政府推动,多元投入。加强政府调控和引导,抓好各项配套政策的制订和落实,优化资金配置,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

四、规划期限

2016年--2020年

五、规划范围

海南省农村,不包括三沙市。

六、规划内容

1

(2)规划推荐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 (3)确定相关技术指标,预测污水量; ((((((

7

4567810

))))))

选纳农

择农入村村生施

村城分生活、

生镇散活污运

活集就

污中地污

水处处水理管

处理理理

模规规源

式划划化

; ; ; ; ; ;

农农

村实

资投

资理

水营

处及

估机

算制

(9)效益分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11)规划保障措施。

第二章自然社会概况

一、生态功能区划

根据《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全省共划分为8个严格保护生态功能区,占生态功能区面积30%,12个控制性开发利用生态功能区,占生态功能区总面积的21%和18个资源开发利用生态功能区,占生态功能区总面积的49%。

表2-1 海南省严格保护的生态功能区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合计

表2-2 海南省控制性开发利用的生态功能区 序号 1 2 3 4 5 6 7 8 编号 I-1-1 I-2-2 I-2-5 I-2-7 I-3-1 I-3-2 I-4-1 I-4-3 名 称 临高沿海农业发展生态功能区 文昌海岸带防护生态功能区 文昌琼海海岸带养殖发展生态功能区 万宁海岸带防护与旅游业发展生态功能区 陵水沿海农业发展生态功能区 三亚旅游与城镇发展生态功能区 乐东东方西海岸农业发展生态功能区 昌江海岸带沙化控制生态功能区

编号 I-2-1 I-2-3 II-2-1 III-1-1 III-1-2 名 称 东寨港红树林保护生态功能区 文昌铜鼓岭-高隆湾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南渡江下游水源保护与蓄洪生态功能区 松涛水库水源保护生态功能区 霸王岭-黎母山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面积(km2) 257.02 345.14 818.86 689.39 3138.59 2280.65 1853.05 1411.09 10793.79 III-1-4 五指山-吊罗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III-1-6 马咀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区 III-1-8 尖峰岭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功能区 占生态功能区总面积30% 面积(km2) 623.35 783.49 500.40 721.01 572.99 926.61 980.92 695.49 8 9 10 11 12 合计 I-4-4 III-1-3 III-1-5 III-1-7 儋州沿海农业发展生态功能区 琼中山区农业发展生态功能区 五指山冲山镇城镇发展生态功能区 乐东抱由农业生态功能区 占生态功能区总面积21%

表2-3 海南省资源开发利用的生态功能区 396.66 1210.00 174.41 182.06 7767.39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合计

编号 I-1-2 I-1-3 I-2-4 I-2-6 I-4-2 I-4-5 II-1-1 II-1-2 II-1-2 名 称 澄迈临港工业发展生态功能区 海口城镇发展生态功能区 文昌文城-清澜城镇发展生态功能区 琼海城镇发展生态功能区 东方工业与城镇发展生态功能区 儋州与洋浦工业发展生态功能区 临高儋州平原农业发展生态功能区 儋州台地热带经济作物生态功能区 儋州台地热带经济作物生态功能区 面积(km2) 353.02 465.76 120.88 276.39 473.80 746.25 1099.37 2176.11 2304.25 2232.72 947.77 1244.23 1472.80 1055.59 755.48 449.08 1427.83 354.28 17955.61 II-2-3 定安屯昌台地农牧业发展生态功能区 II-3-1 II-3-2 文昌滨海平原农业发展生态功能区 东部台地热带经济作物生态功能区 II-3-3 琼海万宁台地农林业发展生态功能区 II-4-1 II-4-2 II-4-3 陵水保亭热带经济作物生态功能区 三亚热带观光农业发展生态功能区 乐东农林业发展生态功能区 II-5-1 东方昌江农牧业与工业发展生态功能区 II-5-2 白沙儋州丘陵农林业发展生态功能区 占生态功能区总面积49% 9

二、区域村庄概况(表2-4)(2014年)

县市 海口市 临高县 澄迈县 定安县 文昌市 儋州市 屯昌县 琼海市 昌江县 白沙县 琼中县 万宁市 东方市 乐东县 五指山 保亭县 陵水县 三亚市 合计 行政村(个) 249 154 177 110 255 218 104 187 71 74 99 197 190 172 59 60 107 83 — 农村人口 农村住户农村人均收入 (万人) 51.93 26.28 27.20 17.33 27.97 50.47 15.20 27.99 11.42 12.02 11.89 31.43 24.19 31.71 4.93 9.79 19.27 22.04 423.11 (万户) 12.98 6.57 6.8 4.33 6.99 12.62 3.8 7.0 2.86 3.0 2.97 7.86 6.05 7.93 1.23 2.45 4.82 5.51 — (元) 9155 7517 9186 8023 9203 8741 8005 9256 7818 6701 6478 8987 8545 7967 6650 6443 7368 9795 —

10

第三章现状调查与评价

一、水环境基本状况

(一)地表水

根据《2014海南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优良,主要指标参数见表。

表3-1 2014海南省主要地表水系水质状况表

水系名称 水质状况 干流和支流南溪河、南春河、腰仔河、南叉河、大塘河和南渡江 龙州河的所有监测河段水质均符合或优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水质达到优级;支流海甸溪华侨宾馆段因水体溶解氧偏低,水质为Ⅳ类,属轻度污染。 万泉河 干流和所有支流监测河段水质均符合或优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且以Ⅱ类水质为主,水质达到优级。 干流和所有支流监测河段水质均符合或优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水质达到优级。 水质符合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的河段占88.1%,Ⅳ类标准的河段占9.5%,Ⅴ类标准的河段占2.4%。 水质符合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的河段占86.7%,Ⅳ类标城市河段 准的河段占13.3%。Ⅳ类水质主要分布在海甸溪和文昌河的城市河段。 水质符合或优于地表水Ⅲ类标准的河段占75%,Ⅳ类标准入海河段 的河段占25%。Ⅳ类水质主要分布在海甸溪、文教河、文昌河、东山河和罗带河的入海河段。 18个主要大中型湖库中,松涛水库、大广坝水库、牛路岭水库等15个湖库水质符合或优于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占监测湖库 湖库总数的83.3%;湖山水库、石门水库和高坡岭水库水质仅符合Ⅳ类标准,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湖山水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其余湖库呈中营养状态。 饮用水源地 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总体达标率为99.4%,绝大部分饮

昌化江 中小河流 11

用水源地水质符合或优于国家Ⅲ类标准,满足国家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要求。 海南岛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占94.6%,97.1%的功能区水近岸海域水质 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管理目标要求。三、四类海水主要出现在海口秀英港和三亚河入海口近岸海域,主要受城市生活污水和港口废水影响,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无机氮和化学需氧量。 (二)地下水

根据《2014海南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全省地下水环境总体质量良好,主要指标参数见表。

表3-2 2014海南省地下水系水质状况表

评价指标 总体状况 全省的地下水水位变化主要表现为基本稳定状态。从区域分布看,大部分地区地下水水位主要表现为基本稳定状地下水水位 态,海口市区解放路一带、秀英区好俗村等地区地下水水位表现为上升状态,琼海市官塘地区、万宁市兴隆华侨农场地下水水位表现为下降状态。 海口市第2层承压水降落漏斗面积(陆地部分)为726 地下水降落漏斗 km2,比2013年减少39 km2,漏斗面积在经历了2008~2013年的持续缓慢扩大后,今年有所减少。 地下水水质 全省地下水水质总体上良好。 二、水环境治理情况

(一)污水治理情况

2014年全省废水排放总量为39351.0万吨,比上年增加8.8%,其中工业源、生活源、集中式治理设施废水排放量分别为7955.8万吨、31360.8万吨、34.4万吨,所占比例分别为20.2%、79.7%、0.1%。城市(镇)污水处理率为78%。废水污染物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19.6万吨,比上年增加1.2%,其中,工业源、农

12

业源、生活源、集中式治理设施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为1.1万吨、10.0万吨、8.4万吨、0.1万吨;氨氮排放量为2.3万吨,比上年增加1.3%,其中,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氨氮排放量分别为0.1万吨、0.9万吨、1.3万吨。

(二)主要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 (表3-3)

项目所属市县 项目名称 长流污水处理厂 海口 狮子岭 白沙门 桂林洋 鹿回头 三亚 红沙 亚龙湾 荔枝沟 五指山 琼海 五指山 嘉积 那大污水处儋州 理一厂 那大污水处理二厂 文昌 文城 万宁市 万宁 石梅湾 兴隆华侨旅游度假城 东方 定安 屯昌 澄迈 金江 设计规模(万吨/天) 15 1 30 3.5 1 8 1.5 1.5 2.8 10 1.5 工艺类型 氧化沟 BC/O 高负荷活性污泥法 BC/O BAF曝气生物滤池 生物接触氧化法 A2/O CAST 奥贝尔氧化沟 A2/O 1.5 微曝气氧化沟 循环活性污泥法(CAST) MSBR WT+FG A2/O A2/O 6 2.5 0.5 0.6 2.5 1.5 5 1.5 13

老城开发区 总计

10 107.4 氧化沟 (三)实施城市内河污染治理

《全省城镇内河(湖)水污染治理三年行动方案》(2015年09月)提出治理目标是,到2018年,城镇内河及流经城镇河段消除劣Ⅴ类水体、力争达到Ⅳ类及以上水质,内湖消除劣Ⅴ类水体,市县城镇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全省城镇内河(湖)水环境质量总体明显改善。

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与存在问题

(一)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情况

无序排放的农村生活污水成为污染村镇水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农村几乎没有完善的排水管网,且缺乏配套的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在水质、水量和排水方式有其自身的特点。

(1)水质特点:

农村污水水质浓度低,变化大;CODCr浓度分布在180.7~350.7mg/l之间,平均值为205mg/l;总氮浓度分布在40.9~120.8mg/l之间,平均值为62.5mg/l;总磷浓度分布在1.13~9.94mg/l之间,平均值为5.5mg/l。

(2)水量特性:

水量小,一般农村人口居住分散,人口数量相对少,产生污水量也小,变化范围大,一般在45L/(人·d)~110 L/(人·d)。农村污水排放量和居民生活规律相近,早晚比白天大,夜间排水量小,甚至可能断流,水量变化明显,污水排放呈不连续状态,具有变化幅度大的特点。

(3)排水体制特点:

很多农村尚无排水系统,雨水和污水均沿道路边沟或路面排至就近水体。有排水系统或管道的地区,除小部分经济条件较好的村镇实行雨污分流制外,大部分地区采用合流制排水。

(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自“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简称百千工程)实施以来,海南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环境的整治工作,特别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

14

理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突破口,全省范围内在不同区域,采用不同方式,开展不同程度的污水处理实验与示范工作,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海南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主要采用两种模式:一是地埋式无动力厌氧处理系统模式。二是人工湿地处理模式。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污水收集管网欠缺

由于缺乏系统规划、工程设计不合理及农村集体经济薄弱等原因,绝大多数村庄没有完善的污水管网。已建的农村污水处理工程由于管网不够完善,收集范围小,户接入面窄,导致污水收集率低。

(2建设资金不能保证

由于上级部门资金投入不足,基层配套资金不到位,导致工程建设无法完整实施,达不到设计标准,工程设施简陋、管网不全、污水收集和处理率较低。

(3)建设不够完善

由于改厕工程不彻底及家庭室内化粪池改造困难,农户化粪池没有按照标准建设,导致潜水污染较严重,为污水收集带来极大困难。

(4)乏长效管理机制

目前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缺乏系统管理程序,工程运行维护和管理出现空位。

第四章规划目标

一、规划目标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稳步推进生态市和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生活污水的收集处理率,实现海南省农村地区水环境的基本改善,全面解决饮用水源保护区和生态敏感区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问题,有效恢复农村河网的自净能力,重点水域的村庄污水实现达标排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居民生活质量。规划村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达到如下要求: — — — —

————

排污满污

水水足水体生处制收

态理实集

达行率

能雨达

区标

污到

要排分

求放流60%

; ; ; ;

15

——资源化率达到20%。

第五章海南农村污水处理技术比选

一、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基本原则

(1)集中优先的原则

靠近城区、镇区且满足城镇污水收集管网接入要求的村庄,农村生活污水宜优先纳入城镇污水管网收集系统,集中处理。

2

对人口规模较大、集聚程度较高、经济条件较好和重点旅游导向的村庄和村镇,宜通过铺设污水管道集中收集,采用生态处理、常规生物处理等无动力或微动力处理技术进行处理。对人口规模较小、居住较为分散、地形地貌复杂的村庄,宜

(3)经济实用的原则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工艺应选择技术成熟可靠,投资小,能耗低,运行维护

便4

且)

适资

合源农

村利

特用点

的的

技原术

。 则

充分利用村庄地形地势、水塘沟渠及闲置地,提倡采用生物组合处理技术,实现污染物的生物降解和氮、磷的生态去除,结合当地农业生产需要,回灌农田、经济林木等,加强生活污水消减和尾水的回收利用,满足循环经济和生态农业的需要。

二、海南农村生活污水排放标准

由于目前国内和海南省本地没有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本规划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1989年)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的要求,参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确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

16

表5-1 不同功能分区的污水排放标准

类型 I 水环境功能分区 水源保护区,国家自然保护区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II 护区、珍稀水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集中式生活饮用水产养殖区等渔III 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业水域及游泳区 护区、鱼虾类越冬场、控制性开发生态洄游通道、 一般工业用水区IV 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V

表5-2 基本控制项目最高允许排放浓度(日均值)(mg/L)

序号 基本控 制项目 化学需氧量(COD) A标准 一级标准 B标准 二级标准 三级标准 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资源开发生态功能区 三级标准 二级标准 功能区 一级B标准 严格保护生态功能区 生态功能分区 排放标准(建议) 一级A标准 严格保护生控制性开发态功能区 50 生态功能区 60 资源开发生态功能区 1 100 120① 17

2 生化需氧量(BOD5) 10 10 15 20 20 20 30 30 —— 60① 50 —— 3 悬浮物(SS) 4 总氮 (以N计) 氨氮(以N计)② 5 5(8) 0.5 8(15) 25(30) 1 6-9 3 —— 5 6 总磷(以P计) 7 pH 注:①下列情况按去除率指标执行:当进水COD大于350mg/L时,去除率应大于标。

60%; BOD

大于

160mg/L

时,去除率应大于

50%。

②括号外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标,括号内数值为水温≤12℃时的控制指

三、国外农村污水治理案例

(1)澳大利亚“FILTER”污水处理及再利用系统

该系统利用污水灌溉达到污水处理的目的,能有效实现污染物去除和污水减量的双重目标,既可满足作物对水分与养分的需求,又可降低污水中的氮、磷、钾含量,避免污水直接排入水体后,导致水体富营养化。该系统对总磷(TP)、总氮(TN)、生物耗氧量(BOD5)和化学耗氧量(CODcr)的去除率分别能达到97%~99%、82%~86%、93%和75%~86%。

(2)土壤毛管渗滤系统

该系统将污水投配到土壤表面具有一定构造的渗滤沟中,污染物通过物理、化学、微生物的降解和植物的吸收利用得到处理和净化。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以色列、俄罗斯和西欧等国一直十分重视该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在工艺流程、净化方法和构筑设施等方面做到了定型化和系列化,并编制了相应的技术规范。该技术对悬浮物、有机物、氨氮、总磷和大肠杆菌的去除率均较高,一般可达70%~90%,而且基建投资少、运行费用低、维护简便,整个系统埋在地下,不会散发臭味,能保证冬季较稳定的运行,便于污水的就地处理和回用。因此,对于水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紧张、生活污水污染日趋严重的广大农村,该技术具有很强的技术和经济优势。

(3)人工湿地处理系统

18

该系统一般由人工基质(多为碎石)和生长在其上的沼生植物(芦苇、香蒲、灯心草和大麻等)组成,是一种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生态系统,利用各种植物、动物、微生物和土壤的共同作用,逐级过滤和吸收污水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该技术在欧洲、北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得到了广泛应用,其缺点是需要大量土地,并要解决土壤和水中的充分供氧问题及受气温和植物生长季节的影响等问题。

(4)生物膜技术

生物膜法是分散生活污水处理主要应用的一种人工处理技术,包括厌氧和好氧生物膜两种。厌氧或好氧微生物附着在载体表面,形成生物膜来吸附、降解污水中的污染物,达到净化目的。该方法设备简单、运行成本较低,处理效率高。反应器一般由填料(载体)、布水装置和排水系统三部分组成,采用的填料有无机类(陶粒、矿渣、活性炭等)和有机类(PVC、PP、塑料、纤维等)。目前,新型的生物膜反应器和固定化微生物技术也得到了广泛的研究。

(5) 稳定塘

该技术主要是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来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具有基建投资少、运转费用低、维护简单、便于操作、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和病原体以及无需污泥处理等优点。德国和法国分别有各类稳定塘3000座和2000座,而美国已有各类稳定塘上万座。美国的提出并发展了高效藻类塘,最大限度地利用了藻类产生的氧气,充分利用菌藻共生关系,对污染物进行高效处理。

(6)一体化集成装置处理技术

发展集预处理、二级处理和深度处理于一体的中小型污水处理一体化装置,是国内外污水分散处理发展的一种趋势。日本研究的一体化装置主要采用厌氧—好氧—二沉池组合工艺,兼具降解有机物和脱氮的功能,近年来开发的膜处理技术,可对BOD5进行深度处理。欧洲许多国家开发了以SBR、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生物转盘和滴滤池技术为主,结合化学除磷的小型污水处理集成装置。

四、农村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组合模式

综合国内外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表5-3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19

格栅、沉淀池等,现有常用三格式化工艺 粪池可作为本阶段处理单元 去除悬浮颗粒物(SS)和部处理分BOD5 效果 接触氧化、生物滤池、常用氧化塘、净工艺 化沼气池、人工湿地等。 大幅度去除污水中呈胶体和处理溶解态的效果 有机污染物质(以BOD和COD物质为主) 针对水源保护区,采用常用人工湿地等工艺 生物脱氮除磷技术。 进一步去除第二阶段未能降解的有处理机物和氮、效果 磷等能够导致水体富营养化的可溶性有机物。

五、规划推荐农村污水处理组合模式

(一)厌氧池-跌水充氧-接触氧化-人工湿地技术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居住相对集中且有闲置荒地、废弃河塘的村庄,尤其适合于有地势差、有乡村旅游产业基础或对氮磷去除要求较高的村庄,处理规模不宜超过150 吨/天。

2 、工艺流程

20

3 、技术简介

该组合工艺由厌氧池、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池和人工湿地三个处理单元串联组成,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负荷能力。核心技术——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技术,利用微型污水提升泵剩余扬程,一次提升污水将势能转化为动能,分级跌落,形成水幕及水滴自然充氧,无需曝气装置,在降低有机物的同时,去除氮、磷等污染物,能大幅度地降低污水生物处理能耗。

有地势差的村庄可利用自然地形落差进行跌水,无需水泵提升。厌氧池可利用现有三格式化粪池、净化沼气池改建,人工湿地可利用河塘、沟渠改建。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池可实现自动控制。

4 、 技术指标

工艺参数:厌氧池水力停留时间12-30小时,污泥清掏周期360 天;跌水充氧接触氧化池一般由5 个单池串联而成,每级跌水高度为0.5-1.2m;人工湿地水力负荷为0.24-0.30m3/m2⋅d。处理效果:COD、TN、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76%、84%。出水COD、TN、TP指标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B 标准。

5 、 投资估算

21

系统户均建设成本约为1800-2000元,设备运行成本仅为水泵提升消耗的电费,约为0.1-0.2 元/吨水。

6 、建设与运行管理

日常安排1 人不定期维护;厌氧池每年清掏1 次;高温季节,及时清理跌水板上形成的较厚生物膜,防止其堵塞跌水孔隙;秋冬季,及时清理跌水氧化池和人工湿地的树叶杂物,防止堵塞;及时清理湿地植物残体,防止二次污染。

(二)厌氧池-氧化塘-生态渠技术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拥有自然池塘或闲置沟渠且规模适中的村庄,处理规模不宜超过200t/d。

生活污水经过厌氧池和厌氧滤池,截流大部分有机物,并在厌氧发酵作用下,被分解成稳定的沉渣,厌氧滤池出水进入氧化塘,通过自然充氧补充溶解氧,氧化分解水中有机物;生态渠利用水生植物的生长,吸收氮磷,进一步降低有机物含量。

该工艺采用生物、生态结合技术,可利用村庄自然地形落差,因势而建,减少或不需动力消耗,厌氧池可利用三格化粪池改建,厌氧滤池可利用净化沼气池改建,氧化塘、生态渠可利用河塘、沟渠改建,生态渠通过种植经济类的水生植物(如水芹、空心菜等),可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

2.处理效果

常温下,出水水质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低温季节,出水水质可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标准。

3.投资估算

系统户均建设成本约为800-1000元(不含管网)。 4.运行管理

无设备运行费用。日常安排专人不定期维护,清理杂物,水生植物生长旺季和冬季及时收割,厌氧池和厌氧滤池每年清掏1次。

22

(三)厌氧池-(接触氧化)-人工湿地技术

1、适用范围

适用于以一产为主、经济条件有限和对氮磷去除要求不高的村庄。 2、工艺流程

3、技术简介

厌氧池-人工湿地技术利用原住户的化粪池作为一级厌氧池,通过多级厌氧池对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进行多级消化后进入人工湿地,污染物在人工湿地内经过滤、吸附、植物吸收及生物降解等作用得以去除。厌氧池-接触氧化-人工湿地技术是在厌氧池-人工湿地技术上进行的改进,通过在厌氧池后增加接触氧化工艺段,提高氮磷的去除率。厌氧池可利用现有三格式化粪池、净化沼气池改建。

23

该技术工艺简单,无动力损耗,维护管理方便。

4、技术指标

工艺参数:一级厌氧池(厌氧活性污泥)处理,水力停留时间约30 小时,二级厌氧池(厌氧挂膜)水力停留时间约20小时,污泥清掏周期360 天;接触氧化渠水力停留时间≥24h ;人工湿地水力停留时间≥24h ,水力负荷0.2 -0.6m3/m2·d。

处理效果:厌氧池-人工湿地技术COD、TP的平均去除率为75%和50%,对TN和氨氮的去除能力有限,处理出水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 -2002)的二级标准。改进后的厌氧池-接触氧化-人工湿地技术COD、氨氮和总磷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74%、63%和78%;整体出水水质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二级标准。

5、 投资估算

厌氧池-人工湿地系统户均建设成本约为800-1000元,厌氧池-接触氧化-人工湿地技术户均建设成本约为800-1100元,无设备运行费用。

6、建设与运行管理

运行维护:定期(每季度一次)对格栅井、接触氧化渠、人工湿地及相关沟渠进行清理与维护;并定期对人工湿地内杂草、病虫害以及植物残体进行清理,对人工湿地内的植物进行收割和换茬。

(四)地埋式微动力氧化沟技术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土地资源紧张、集聚程度较高、经济条件相对较好和有乡村旅游产业基础的村庄。

2 、工艺流程

3 、技术简介

该污水处理装置组合利用沉淀、厌氧水解、厌氧硝化、接触氧化等处理方法,进入处理设施后的污水,经过厌氧段水解、硝化,有机物浓度降低,再利用提升泵提升同时对好氧滤池进行射流充氧,氧化沟内空气由沿沟道分布的拔风管自然吸风提供。已建有三格式化粪池的村庄可根据化粪池的使用情况适当减小厌氧消化池的容积。

24

4、 技术指标

工艺参数:厌氧硝化池水力停留时间≥10小时;厌氧滤池水力停留时间≥16小时;好氧滤池水力停留时间≥5小时。

处理效果:COD和总磷的去除率分别为72%、74%,出水中的 COD、SS和总磷指标可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 一 级 B 标准;氨氮去除效果受射流充氧和氧化沟自然拔风效果的影响较大。

5、 投资估算

系统户均建设成本约为1800-2200元,设备运行成本仅为水泵提升消耗的电费,约为0.2-0.3 元/吨水。

6、建设与运行管理

该装置结构简单,施工管理方便,能耗低,全部埋入地下,不影响环境和景观。需定期对水泵、控制系统等进行检查与维护。

表5-4 规划推荐的农村污水处理组合模式比较 工艺名称 适用范围 适用于居住相对集中且有空闲地,厌氧池-跌水充氧尤其适合于有地-接触氧化-人工势落差或对氮磷湿地技术 去除要求较高的村庄,处理规模不宜超过150吨/天 适用于拥有自然厌氧池-氧化塘-生态渠技术 投资估算 系统户均建设成本约为1000-1200元(不含管网),设备运行费用主要是水泵提升消耗的电费,约为0.1-0.2元/吨水 处理效果 常温下,出水水质可达到一级B标准;低温季节,出水水质可达二级标准 常温下,出水水池塘或闲置沟渠系统户均建设成本约质可达到一级B且规模适中的村为800-1000元(不含标准;低温季庄,处理规模不宜管网),无设备运行费 节,出水水质可超过200吨/天 达到二级标准 出水可达二级厌氧池-(接触氧化)-人工湿地技术 适用于经济条件户均建设成本约为标准,增加接触一般和对氮磷去800-1000元(不含管氧化技术改善除有一定要求的网),无设备运行费氨氮的去除效村庄 用。 果,出水水质优于二级标准 25

系统户均建设成本约用于土地资源紧为1000—1200元,不地埋式微动力氧张、集聚程度高、含(管网),设备运行化沟技术 经济条件相对较费用主要是水泵提升好的村庄 消耗的电费,约为0.2—0.3元/吨水 出水中的COD、SS和总磷指标可达到一

六、规划推荐农村污水处理技术

(一)生态型工艺

(1)稳定塘处理技术

1.工艺简介

单户或联户居民的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进入人稳定塘,污染物在塘内通过长时间停留,其有机物通过不同细菌的分解代谢作用后被降解,从而使污水得以净化。

2.适用范围

该工艺适合于有可利用废弃坑塘和低洼沼泽地,单户或多户联合的生活污水的处理及回用。

3.场地条件

只有附近有坑塘洼地、河滩或盐碱地等可以利用时,采用稳定塘技术才是合理的。经验估算认为:只有每亩地价在1万元以下,稳定塘基建费用才低于传统二级生物处理工艺。

4.设计参数

好氧塘工艺的设计参数宜参照表5-5的取值范围。

表5-5 好氧塘工艺的设计参数

26

设计参数 人工湿地类型 好氧塘 兼性塘 厌氧塘 5.防渗要求

BOD5负荷[kg/(104m2.d)] 40~120 10~100 300~2000 水深(m) 1~1.5 1.2~2.5 3~5 水力停留时间(d) 10-40 7~180 1~6 厌氧塘必须作防渗设计,塘底平整压实后,采用膨润土的防渗方式。 6.植被要求

可在稳定塘选择种植耐污能力较强的水生生物,可以起到除藻的作用,提高出水水质,如水葫芦等。

7.维护要求

稳定塘工艺的维护要求如表5-6所示:

表5-6 稳定塘的维护要求

维护环节 稳定塘 水泵等设备 种植作物 出水水质 (

2

湿

维护内容 清淤 排检 修理 监测 维护频率 3月1次 1月1次 1季1次 夏季、冬季各一次 1.工艺简介

单户或联户居民的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进入人工湿地,污染物通过湿地基质的过滤吸附、湿地植物根系的吸收、好氧与厌氧微生物菌群的分解作用被去除,从而使污水得以净化。

2.适用范围

该工艺适合于有可利用空闲地的单户或多户联合的生活污水的处理及回用。 3.场地条件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应尽量选择自然坡度为0%-5%、经济价值不高的荒地,

27

但应避免为地势低洼处等汛期易被淹没的区域。同时场地区域的土壤需满足如下要求;若不满足,可通过人工改造的方法达到要求。

(1)土壤类型:壤土或砂壤土; (2)土层厚度:20cm-40cm; 4.设计参数

人工湿地工艺的设计参数宜参照表5-7的取值范围。

表5-7 人工湿地工艺的设计参数

设计参数 人工湿地类型 表面流人工湿地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 垂直流人工湿地 5.防渗要求

人工湿地基底与池体四周经平整压实后,采用混凝土的防渗方式。 6.填料要求

宜选用沸石、粉煤灰和钢渣等一种或多种填料的组合,另有效粒径比例不宜小于80%。

7.植被要求

宜选用根系发达、观赏价值高、适生性较强的植物,如美人蕉等;种植时间宜为三、四月份或越冬期。

8.维护要求

人工湿地工艺的维护要求如表5-8所示:

表5-8 人工湿地的维护要求

维护环节 化粪池 水泵等设备 种植作物 出水水质 维护内容 清淤 排检 修理 监测

CODCr负荷[g/(m2.d)] ≤6.6 ≤44 ≤66 水力负荷[m3/(m2.d)] ≤0.1 ≤0.2 ≤0.3 水力停留时间(h) 4-8 2-4 2-3 维护频率 3月1次 1月1次 1季1次 夏季、冬季各一次 28

(3)土壤渗滤技术

1.工艺简介

农村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流入各土壤渗滤管中,在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的综合净化功能作用下,使水与污染物分离。

2.适用范围

该工艺适合于地下水位较低、有可利用空闲地的单户或多户联合的生活污水处理及回用。

3.场地条件

场地应避免为地势低洼处等汛期易被淹没的区域,且土层厚度大于1.0m。 4.设计参数

土壤渗滤工艺的设计参数宜参照表5-9的取值范围。

表5-9 土壤渗滤工艺的设计参数

设计参数 取值范围 5.防渗要求

土壤渗滤系统基底与池体四周平整压实后,采用混凝土的防渗方式。 6.填料要求

土壤渗滤床体深度宜为1.2m-1.5m,且填料要求如表5-10所示。

表5-10 土壤渗滤工艺的填料要求

序号 1 2 土层 回填土层 人工土厚度 备注 质地宜为松软粘土-壤土,渗透系数宜为0.025cm/h-0.35cm/h;土壤条件不符合要求时,需对土壤进行改良。 可适当添加钢渣、粉煤灰、沸石等吸氮除磷的填

水力停留时间(h) 3-5 CODCr负荷[g/(m2.d)] 3.5-9.6 水力负荷[m3/(m2.d)] 0.03-0.07 30-40cm 70-80cm 29

层 3 沙滤层 20-30cm 料,保证氮磷的去除率;不得有垃圾、石块等杂物。 达到防止管网堵塞的目的。 注:土层顺序1-2-3为由上至下。 7.植被要求

宜选用生物量较大、观赏价值高、适生性较强的浅根植物,如麦冬等;终止时间宜为三、四月份或越冬期。

8.维护要求

土壤渗滤工艺的维护要求如表5-11所示:

表5-11 土壤渗滤的维护要求

维护环节 化粪池 种植作物 填料 水泵等设备 出水水质

维护内容 清淤 修理 更换 排检 监测 维护频率 3月1次 1季1次 5年1次 1月1次 夏季、冬季各一次 (二)生物型工艺

(1)生物滤池 1.工艺简介

农村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和格栅等预处理去除较大悬浮物后,进入生物滤池,通过滤料的截留以及填料表面生物膜的氧化作用净化污水。

2.适用范围

该工艺适用于有可利用空闲地的农村居民集聚点,以及农村宾馆、农家乐的生活污水处理。

3.设计参数

30

生物滤池工艺的主要设计参数宜参照表5-12的取值范围。

表5-12生物滤池工艺的设计参数

设计参数 取值范围 4.防渗要求

生物滤池工艺主体应采用混凝土构筑物进行防渗。 5.填料要求

填料宜选用火山岩、粉煤灰和钢渣等多种填料的组合,保证对磷的吸附去除能力,并且不带来的新的污染。

6.维护要求

生物滤池工艺的维护要求如表5-13所示。

表5-13生物滤池工艺的维护要求

维护环节 化粪池 高位水箱、布水系统 滤料 水泵等设备 出水水质 (2)接触氧化 1.工艺简介

农村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进入生物接触氧化池,利用填料上附着的微生物实现污染物的去除。

2.适用范围

该工艺适合于对农村新社区,以及农村宾馆、农家乐的生活污水处理。 3.设计参数

31

BOD5负荷[g/(m填料.d)] 料.d)] <1080 3-6 3水力负荷[m3/(m3填维护内容 清淤 排检 更换 排检 监测 维护频率 3月1次 1周1次 5年1次 1月1次 夏季、冬季各一次 接触氧化工艺的主要设计参数宜参照表5-14的取值范围

表5-14 接触氧化工艺的设计参数

设计参数 取值范1000-1800 围 4.防渗要求

接触氧化工艺主体推荐采用一体化构筑体,亦可采用混凝土构筑物的防渗方式。

5.填料要求

填料要求为质量轻、强度好,抗氧化腐蚀性强,并且不带来新的污染。 6.维护要求

接触氧化工艺的维护要求如表5-15所示

表5-15 接触氧化工艺的维护要求

维护环节 化粪池 水泵等设备 出水水质 (3)一体化膜法A2/O 1.工艺简介

一体化膜法A2/O设备是一种集成化、模块化的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主要由厌氧生物滤池、接触氧化池构成。生活污水进入设备后,通过厌氧生物滤池的反硝化作用,接触氧化池的有机物氧化作用与硝化作用,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2.适用范围

该工艺适合用地紧张的农村新社区,以及农村宾馆、农家乐的生活污水处理。

维护内容 清淤 排检 监测 维护频率 3月1次 1月1次 夏季、冬季各一次 2-4 4-12 CODCr负荷[g/(m3填料.d)] 水力负荷[m3/(m3填料.d)] 水力停留时间(h) 32

3.设计参数

一体化膜法A2/O工艺的设计参数宜参照表5-16的取值范围。

表5-16 一体化膜法A2/O工艺的设计参数 停留时间(h) 设计参数 取值范围 厌氧 1-2 缺氧 1-3 好氧 6-14 BOD5负荷 [g/(m3填料.d)] 200-400 水力负荷 [m3/(m3填料.d)] 0.5-1.5 4.防渗要求

一体化膜法A2/O工艺主体宜采用一体化构筑体,亦可采用混凝土构筑物的防渗方式。

5.维护要求

一体化膜法A2/O工艺的维护要求如表5-17所示。

表5-17一体化膜法A2/O工艺的维护要求

维护环节 化粪池 池体 水泵等设备 出水水质 (4)MBR(膜生物处理) 1.工艺简介

农村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进入膜生物反应器,反应器内维持较高的污泥浓缩,大部分有机物被高效降解利用,有机氮和氨氮被转化为硝酸铵,利用微生物反硝化最终得以去除,同时利用膜分离设备将反应池中的活性污泥和大分子有机物截留住,达到较好的水质净化效果。

2.工艺适用范围

该工艺适合于对用地紧张的农村新社区,以及农村宾馆、农家乐的生活污水

维护内容 清淤 清淤 排检 监测 维护频率 3月1次 3月1次 1月1次 夏季、冬季各一次 33

处理。

3.设计参数

MBR工艺的设计参数宜参照表5-18的取值范围

表5-18 MBR工艺的设计参数

设计参数 取值范围 2-10 15-20 0.05-0.15 3-10 >30 停留时间(h) 膜通量 [L/(m2.h)] 污泥符合[kgBOD5/(kgMLSS.d)] 污泥浓泥龄缩(g/L) (d) 4.防渗要求

MBR工艺主体推荐采用一体化构筑体,亦可采用混凝土构筑物的防渗方式。 5.维护要求

MBR工艺的维护要求如表5-19所示。

表5-19 MBR工艺的维护要求

维护环节 化粪池 池体 膜组件 水泵等设备 出水水质

维护内容 清淤 清淤 化学清洗 排检 监测 维护频率 3月1次 3月1次 6月1次 1月1次 夏季、冬季各一次 七、污水处理工艺选取

污水处理设施工艺应参照相关规范因地制宜选择处理技术与工艺。 1.处理规模大于10m3/d,宜采用生物型处理工艺,可选择生物滤池、接触氧化、一体化膜法A2/O(厌氧-缺氧-好氧法)、MBR(膜生物反应器)等四种生物型处理工艺中的一种处理工艺。

34

2.处理规模小于5m3/d。宜采用生态型处理工艺,选择人工湿地和土地渗滤等生态型处理工艺的一种处理工艺。

3.重要生态功能区,水源保护区等重点区域处理规模大于10m3/d。推荐采用“生物型工艺+生态型工艺”, 即“生物型工艺”为核心处理环节、“生态型工艺”为深度处理环节的组合式工艺。

第六章海南省农村污水治理模式规划

一、污水治理模式比选

海南省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地域发展不平衡,不同地域间农村差别较大,加之农村地区长期以来形成的居住方式、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宜采用多元化的污水处理模式,主要包括城镇集中、相对集中、村庄分散和农户分散型四种污水处理模式。

(一)城镇集中型处理模式

将距离市政污水管网较近(一般5公里以内)、且具备施工条件的农村生活污水接入市政管网统一处理,即村庄内所有农户污水经污水管道集中收集后,统一接入邻近市政污水管网,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该模式具有投资省、施工周期短、见效快、统一管理方便等特点。不仅节省农村地区污水处理设施的投资,且交由城镇污水处理厂一并处理,具有良好的污水处理效果以及运行管理保障。

(二)相对集中型处理模式

主要针对相对集中居住的村镇、集居区或人口较多的自然村,建设配套管网收集系统,将农户产生的污水进行集中收集,统一建设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该模式具有施工简便、节约费用和易于维护等特点。

35

(三)村庄分散型处理模式

将农户污水按照分区进行收集,以邻近村庄联合为一个区域,每个区域污水单独处理。采用中小型污水处理设备或生态处理等形式处理农村污水。该处理模式具有布局灵活、施工简单、管理方便、出水水质有保障等特点。

(四)农户分散型处理模式

将农户污水进行联户或独户收集后单独处理,该处理模式具有布局灵活、节约管网铺设成本、施工简单等特点,适用于农户居住分散、地形条件复杂、施工难度较大、污水不易集中收集的村庄。

二、海南省农村人口与污水量预测

依据《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项目建设与投资指南》(201311),再结合海南省村庄卫生设施水平、排水系统完善程度等因素确定海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排放量标准。

表6-1 2020年农村居民污水量预测 区域 沿海 内地山区 污水定额量 (升/人·日) 120 90 随着海南省城市化率的逐步提高,农村人口呈逐渐下降趋势。

依据各县市区规划期人口规模及农村居民平均生活污水排放量标准,农村人口及污水量预测如表6-2所示。海南省2015年农村人口规模为423.11万人,污水量46.63万吨/日;在规划期内,随着农村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海南省农村人口规模在2020年将减少到401.3万人,污水量将达到44.23万吨/日左右。

表6-2 2020年海南省各县市农村人口及污水量预测 县市区 海口市 临高县 澄迈县 定安县 文昌市 人口(万人) 49.3 24.9 25.8 16.5 26.6

污水量(万吨/天) 5.57 2.82 2.92 1.62 3.00 36

儋州市 屯昌县 琼海市 昌江县 白沙县 琼中县 万宁市 东方市 乐东县 五指山 保亭县 陵水县 三亚市 合计 47.8 14.5 26.6 10.8 11.4 11.3 29.8 22.9 30.1 4.6 9.3 18.3 20.9 401.3 5.42 1.42 3.00 1.20 1.29 1.11 3.37 2.26 3.44 0.46 0.91 2..06 2.36 44.23 三、海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规划

依据海南省各县市区农村所处的生态功能区位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及地形地貌,并结合各地的排污规划,制订海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规划。分为分散式处理和集中式处理。

(一)纳入城镇集中治理规划

将城镇边缘5公里以内农村地区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纳入城镇污水厂统一处理,不但降低处理设施的投资,而且具有良好的污水处理效果以及运行管理保障。符合下列环境和条件的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拟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式处理需满足以下条件:

(1)毗邻已建污水处理厂或拟建污水处理厂的镇、村; (2)地方政府已纳入集中处理规划; (3)地方财政承受能力强; (4)地势平坦,易于施工。

(二)就地分散治理规划

农村生活污水分散治理应根据村庄人口,地形地貌,地质和生态分布等情况,

37

采用不同的分散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农户分散型处理模式、村庄分散型处理模式、相对集中型处理模式。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的行政村需满足以下条件:

(1)对饮用水源影响较大的行政村;

(2)位于生态保护区内、或开展农家乐,旅游或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的行政村;

(3)生活污水对农村环境影响严重,村民迫切要求治理的行政村; (4)纳入海南省近期环境综合整治的行政村。

(三)不纳入近期治理规划的村庄

不纳入近期治理规划的行政村主要包括:规划期内拟拆迁的行政村;不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山区村庄,常住人口少于180人或村内常住户数少于60户的行政村。

不纳入近期治理规划的行政村居住分散,人口规模小,外出人口较多,村庄空置化和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

该类型村庄农户各自设置三级化粪池,化粪池应做防渗处理,对污水进行简单处理。

四、案例分析

以万宁市和乐镇新田村为例,进行污水治理规划。 (1)新田村现状概况

新田村位于万宁市和乐镇中部,西临后安镇,与和乐镇区仅一河之隔,距离万宁市区约11公里。全村土地面积约329.79公顷。

全村高程主要为9.1-19.3米,地势有一定的起伏。村庄居民点处于其中的平原地带,坡度多在4%以下。

龙头湾河从村域东北经过,村内河流长度约1.6公里,水质良好;村域南部有一条河流经过,其它为池塘。农业种植主要为农田、林地和园地。

(2)新田村人口分布

新田村共6个自然村,分为6个居民点。2012年底,村域总人口为3650人,总户数为895户,村庄外来人口和外出打工人员较少。

表6-7 新田村现状人口及户数一览表 序号 1 村庄名称 新泽村 人口(人) 1500 户数(户) 480 38

2 3 4 5 6 7

溪北村 新泽坡村 排塘村 陈官田村 军田村 合计 600 400 450 450 250 3650 150 55 90 65 55 895 (3)新田村排水现状

现状排水体制为雨污合流,少数主要村路两侧设有排水明沟,沟渠断面窄小,排水能力有限,其它则多为自流、漫流排至低洼地,严重影响村庄内部卫生环境。

(4)《万宁市和乐镇总体规划》(2011—2030)污水工程规划摘要 根据万宁市总体规划,万城镇周围的大茂、长丰、后安、和乐等镇合用一座污水处理厂,位于礼纪和东澳两镇之间,污水会合处理排放。其余各镇的污水,无合建污水处理厂的条件,分别修建污水处理厂。具体位置位于和乐镇新田村西南侧4.5公里处,如图所示:

图6-2 和乐镇域规划污水处理厂位置图

(5)新田村污水治理规划

根据《万宁市和乐镇总体规划》(2011—2030),在和乐镇新田村西南侧4.5公里处规划建设一座污水处理厂。新田村包括新泽村,溪北村,新泽坡村,排塘村,陈官田村,军田村6个自然村,各村聚集度很高,相距最远的新泽村和新泽

39

坡村之间距离也只有600米左右,且村庄居民点处于其中的平原地带,坡度多在4%以下。故可以纳入城镇集中治理规划,集中收集污水就近纳入和乐镇规划污水干管,排入规划四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排放。具体规划图如下。

图6-3 新田村污水治理规划图

五、化粪池改造工程

(一)化粪池存在问题和改造措施

随着海南省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不断推进,改厕工程发展迅速,化粪池在各县市区农村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目前海南省农村中的化粪池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化粪池防渗处理不达标,大量污水直接渗入地下。

(2)部分农村化粪池普遍建在房屋下面,既危害了村民健康,也导致了化粪池改造的困难。

(3)没有合理清掏,影响了其处理效果。沉积物长期堆积,必然减少化粪池有效容积,降低污水停留时间,无法达到预期处理效果。

40

(4)部分化粪池不是标准三格池,甚至只有一格,给后续污水处理带来很大不稳定性。

在本次规划中,实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行政村,村内居民的单户化粪池要全部进行改造,居民的厨房污水、卫生间污水及其他生活污水要求全部统一接出,污水收集率达到80%以上。化粪池改造应采用以下措施:

(1)建议废弃室内化粪池,并用砂石进行填埋。

(2)距污水干管或处理设施较近,且符合地形坡度要求的住户,其卫生间污水直接纳入污水管网。

(3)距污水干管或处理设施较远,或地形坡度较小的住户,建议新建联户共用化粪池,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再纳入污水管网。

(4)村内公厕化粪池,以及户外小型化粪池,要做防渗处理,并便于清掏。

(二)化粪池建设和管理

(1)改建三格式化粪池

对原来仅为一格或二格的化粪池可在原粪池旁分别增加二格或一格砖砌式化粪池,并按要求加装过粪管;对原不规范的三格式化粪池应按要求进行整修,对有渗漏的应重新建造。

(2)新建采用一体式玻璃钢化粪池

按照用户或业主自愿选择原则,可以采用一体式玻璃钢化粪池进行建造,容量大小以适合使用人口数参照。

(3)建造技术要点

(一)防渗漏。粪池完工后先将粪池盖盖好,再回填土并分层夯实,对土质较差的地方,可在回填土内掺入30%的黄泥加石灰,要对称均匀。进行防渗试验即在新建三格池加满水24小时,观察水位,下降不超过10毫米为合格,超过10毫米时表明有渗漏,可使用含有防水粉的水泥浆抹面1~2次。

(二)粪池的上沿要高出地面100毫米,防止雨水流入化粪池。

(三)庭院生活污水、粪便污水应分管道收集排放,尤其是厨房间的污水、卫生间的沐浴水、洗衣机水等不能直接排入三格式化粪池的第一格和第二格。如果农户还要用化粪池第三格水进行施肥的,那么其他污水也不能排入第三格内。

(4)维护和日常管理

(一)新建厕所要加强使用管理,达到干净、清洁要求。

(二)正式启用时应先在第一格池内注水,水位以高出过粪管下端口为宜。 (三)使用中要控制用水量,以每人每天6~8升为宜。

41

(四)半年至一年、或在使用中发现第三池出现粪皮时要及时清理,在粪池内取出的粪渣须经堆肥法或化学法处理后再作肥料,第三池取出的粪水可直接用作肥料,也可以直接纳入污水管网再行处理。

(五)砖砌式化粪池保持化粪池盖板的密封性,二种化粪池均应定期检查过粪管是否堵塞。在清渣或取粪水时,不得在池边点灯,明火、吸烟等,以防发酵产生的沼气遇火爆炸。取粪渣时也要先放出气体,注意个人防护,防止沼气吸入过多,发生中毒。

六、污水收集系统规划

1.污水排放:生活污水收集后原则上就近排入污水收集管网,在管网未覆盖地区则排入就地处理系统。

2.雨污分流:工程在设计中需坚持雨污分流原则,特别注意阳台洗涤废水、卫生间洗浴废水等易遗漏废水的收集。

3.预处理:厕所污水需经过化粪池预处理,如遇有餐饮服务、食堂等功能的建筑时需额外设置隔油池。

4.管道:管道宜采用UPVC(加筋管)、PE等优质管材(环刚度≥8KN/㎡),禁止使用混凝土管(无筋管),限制使用钢筋混凝土平口管、企口管,管道施工宜采用开挖施工辅以局部拖拉施工。

七、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后进行回用,不仅节约水资源,还将改善居住环境卫生,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利用污水灌溉是将污水处理与农业用水结合起来的一种污水处理方式,同时又是一种开源节流的灌溉方式。 农田灌溉水质指标要求如下:

表6-8 农田灌溉用水水质基本控制项目标准值

作物种类 序号 项目类别 水作 1 2 五日生化需氧量/(mg/L) ≤ 化学需氧量/(mg/L) ≤

旱作 100 200 蔬菜 40,15 100,60 60 150 42 3 4 5 6 7 8 9 10 1l 12 13 14 15 16 悬浮物/(mg/L) ≤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mg/L) ≤ 水温/℃ ≤ pH 全盐量/(mg/L) ≤ 氯化物/(mg/L) ≤ 硫化物/(mg/L) ≤ 总汞/(mg/L) ≤ 镉/(mg/L) ≤ 总砷/(mg/L) ≤ 铬(六价)/(mg/L) ≤ 铅/(mg/L) ≤ 粪大肠菌群数/(个/100mL) ≤ 蛔虫卵数/(个/L) ≤ a、加工、烹调及去皮蔬菜。 b、生食类蔬菜、瓜类和草本水果。 80 5 25 5.5~8.5 100 8 60,15 5 1000(非盐碱土地区),2000(盐碱土地区) 350 1 0.001 O.01 O.05 O.1 O.2 4000 2 4000 2000,1000 2,l 0.1 O.05 c、具有一定的水利灌排设施,能保证一定的排水和地下水径流条件的地区,或有一定淡水资源能满足冲洗土体中盐分的地区,农田灌溉水质全盐量指标可以适当放宽。

43

八、公厕污染控制措施

1、农村公厕宜采用非水冲卫生厕所,如粪尿分集式厕所,双翁漏斗式厕所。厕所建造可参照《农村户厕卫生标准》(GB19379),或直接采用设备化成品。

图6-4 粪尿分集式厕所

粪尿分集式厕所使用应符合以下要求:

(1)覆盖物建议使用草木灰,锯末,碎干树叶等湿度<20%的有机物,用量为粪便量的2~3倍;

(2)储粪池静置时间不得低于3个月,采用移动式储粪箱,数量不得少于2个,粪便需进行二次堆肥;

(3)粪便与尿液最终处理应与农业无害化利用相结合,如粪便堆肥产品,尿液农业利用等。粪便堆肥农用标准应符合《粪便无害化卫生标准》(GB7959)。

2、采用水冲式厕所,在有污水处理设施的农村应接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达标排放;无污水处理设施的农村,污水处理可采用净化沼气池,三格化粪池等方式处理。

九、农村生产污水处理

(一)畜禽养殖污染控制措施

44

畜禽养殖场宜采用干清粪工艺。

图6-5 干清粪养殖场示意图

畜禽养殖场应建立排水系统,并实行雨污分流。 干清粪工艺粪便处理宜采用以下工艺模式:

图6-6 干清粪工艺图

(二)渔业养殖废水处理

渔业养殖过程中投放的饲料和鱼类排泄物形成的污染物对水体、沉积物等造成严重污染,水产养殖中使用的各类化学药品和抗生素的残留物也污染了水域环境 ,使一些生物栖息地遭到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同时水体污染反过来制约水产养殖的发展。

针对农村养殖废水,可以采用以下工程治理措施:

45

(1)机械过滤:由于养殖废水中的剩余残饵和养殖生物排泄物等大部分以悬浮态大颗粒形式存在,因此采用物理过滤法去除是最为快捷、经济的方法。常用的过滤设备有机械过滤器、压力过滤器、沙滤器等。在实际处理工程中,机械过滤器(微滤机)是应用较多、过滤效果较好的方式。沸石过滤器兼有过滤与吸附功能,不仅可以去除悬浮物,同时又可以通过吸附作用有效去除重金属、氨氮等溶解态污染物。

(2)泡沫分离法

泡沫分离根据表面吸附的原理,利用通气鼓泡在液相中形成的气泡为载体对液相中的溶质或颗粒进行分离,因此又称泡沫吸附分离。其原理是向被处理水体中通入空气,使水中的表面活性物质被微小气泡吸着,并随气泡一起上浮到水面形成泡沫,然后分离水面泡沫,从而达到去除废水中溶解态和悬浮态污染物的目的。由于泡沫分离技术不仅可以将蛋白质等有机物在未被矿化成氨化物和其他有毒物质前就已被去除,避免了有毒物质在水体中积累,而且可向养殖水体提供所必需的溶解氧,对维护养殖水体生态环境有良好作用。

十、农村污水治理技术总路线

图6-7 污水治理总路线图

46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效益分析

一、投资估算指标与总投资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资金投入主要在化粪池改造和管网铺设,其中管网投资所占比重最大,而污水处理设施的投入所占比重较小。农村生活污水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的行政村主要位于城市郊区,分散式处理的行政村主要位于山区和偏远区域,所以分散式处理的行政村其管网投资要大于集中式处理的行政村。对于纳入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的行政村,除了铺设污水干管投资,还应包括城镇污水处理厂扩容投资。经过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并汲取周边地区成功的经验,确定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各项投资估算指标。

表7-1 海南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投资指标 处理方式 污水处理设施 (元/户) 1200~2400 1200~2400 管网投资 (元/户) 4800~7200 7200~10800 化粪池改造 3600~4800 3600~6000 (元/户) 总投资 9600~14400 12000~19200 集中式 分散式 依据表7.1.1及各县市区农村常住户数,估算得海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总投资额为180亿元。

二、效益分析

农村生活污水不仅是地表水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构成饮用水安全的隐患。因此,加强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与资源化设施建设,可避免因生活污水直接排放而引起的农村水体、土壤和农产品污染,确保集中式饮用水源安全和农民身心健康,是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村庄整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因此,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对于改善民生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其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非常显著。

(一)经济效益

(1)生活污水的妥善处置,是保证经济建设、工农业生产正常运行,保障人民健康和造福子孙后代的必要条件之一。

(2)可减少因污染而造成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下降而引起的各种费用。

47

(3)根据建设部有关精神,制定污水处理收费标准,收取污水处理费用。

(二)社会效益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改善海南省农村水环境质量具有重要作用,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1)有利于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可大大减少点源污染,有助于实现污染物总量控制目标,促进节能减排。 (2)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通过农村污水处理,改变农村人居环境,将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3)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发展

本规划的实施,将使海南省农村水环境质量得以改善,居民生存的基本条件得到强有力保障,对于社会稳定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三)环境效益

(1)规划实施后,海南省生态敏感区内的农村生活污水得到全面治理,可以改善水源保护区的环境质量,减少污染物排放量,保障饮用水源的水质安全。

(2)农村生活污水有效处理,有利于农村水环境质量的提高,为规划范围内水环境达标奠定基础。

(3)农村生活污水通过处理,并达标排放后,能够大量消减污染物排放量:其中CODcr消减24706.70吨/年、BOD5消减14599.2吨/年、SS消减28170.55吨/年。

总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是保护农村水资源和区域生态平衡的前提。规划实施后,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不再污染水体,饮用水源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农村人居环境将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

第八章组织实施

当前,国内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处于发展阶段,因此为实现海南省农村生活污水的有效治理,实现农村地区水环境治理目标,应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投资、运营、管理的崭新模式,破解资金短缺、管理缺位、污水处理运行效率低等难题。 海南省应以政府为主导,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技术

48

方法,在总结现有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健全组织管理机构,完善建设及验收标准,创新运营管理模式,加快海南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进程,提高海南省农村地区污水收集与处理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质量。

一、组织机构

为切实加强领导,成立由政府主导的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各县(市、区)也要建立相应工作机构,落实专人负责此项工作。

二、实施管理

通过施工,在规定的场所、工期、费用、质量范围内,按设计要求高效率地实现工程项目目标。根据《建筑法》,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第一章第三条,建设单位、勘察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工程监理单位依法对建设工程的质量负责。项目办在规划期内要做好总的实施管理,保证整个项目按计划圆满 工

完管

以成下

。 :

(1)分步推进,突出重点

污染严重,对水质影响最大,对环境质量要求高(如旅游景点)的行政村应集中力量重点治理,对在积累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步推进海南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2)依靠专家,技术支持

结合《海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的总体目标,按照规划指标的要求,保质保量的完成工程任务,邀请新农村建设、环境工程设计和施工监理等方面的专家,进行技术把关和咨询服务。

(3)政府组织,资金保障

在省农村污水处理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省农村污水项目办组织实施,在政府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明确各县市相关部门的职责与分工,整合省政府各部门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资金,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地方政府配套资金足额到位,确保各项建设工程顺利实施。

三、建设行动计划

1.海南省“十三五”重点乡村污水治理名录(1000个)如下:

49

表8-1 海南省“十三五”重点乡村污水治理名录表

市县 乡镇 灵山镇 演丰镇 三江镇 大坡镇 大致坡镇 府城镇 红旗镇 云龙镇 三门坡镇 旧州镇 城西镇 龙塘镇 海口市 龙泉镇 (220) 龙桥镇 遵谭镇 新坡镇 村庄名称与类型 富道村、仲恺村、道郡村 林市村、星辉村、桃源村、后塘村、山尾头村、明堂村、禄尾村、长宁头村 溪头村、群前田村 多谷屯村、田心村 大东村、美篆村 金花村、攀丹村、谭谢村 本立村、云雁村、龙前村、南畴湖村、那尧村 长泰村、坡仑村 仁山村、文德头村、昌文村、龙连村、加乐湖村、龙鳞村、大水村 包道村、堆插村、雅秀村 苍东村 儒昌村、玉仙村、富道村 市井村、大叠村 儒关村、道贡村 东谭村、涌谭村 梁沙村、文山村、南坡仔村、斌腾村 石山村委会:儒才、儒秀、美新、风调、玉敦、玉库、荣堂、儒府、吉安、昌谭、玉堂、好秀、群枋、北铺;岭西村委会:美贯、春腾、美岳(含美岳上、美岳下)、扬欢、新香、荣成;施茶村委会:美社、儒黄、春藏、博抚、施茶、美富、国群、官石山镇 良、吴洪;和平村委会:美傲、杨府、文甲、文风;道堂村委会:儒星、儒宗、儒来、儒穴、三卿、龙群、博昌、道堂;杨佳村委会:兴隆、儒豪、上祝、荣阳、龙抚、玉荣、昌甘、昌平、扬花;安仁村委会:美党、石岩、玉喜、桐梧、安仁;建新村委会:阳南、儒洪、儒群、浩昌、日连、儒符、美玉、美本、儒昌、昌道;福安村委会:美城、玉安、美福、 50

数量 3 8 2 2 2 4 5 2 5 3 1 3 2 2 2 4 90 道崖、群俊;道育村委会:道育、永和、用畔、美月、美朗;美岭村委会:美龙(含坡来、玉豹、玉连、国道、国太、永丰、蓬春、成美)、用昆、典读、新民、仁学 永兴村委会:儒行、儒劳、日道、洪王、洪王新、儒博、扬耀(含扬耀南、扬耀北)、博任;永秀村委会:太平、苍英、美豪、道心、博昌;永德村委会:儒吴、儒东、儒扬、儒王、儒张、儒唐、纯雅、陈安、美梅、美宁、唐休;美东村委会:美孝、儒谭、美秋、美柳、(含美柳前、美柳后)、陈球、王邑、美赫、学富、昌道;建中村委会:儒成、永兴镇 儒吴、美朗、扬楠、昌儒、儒凡、儒道、儒利、儒冲、吴洽;建群村委会:儒料、昌甘、昌坦、美党、儒林、扬参、昌日、美梅(含美梅、美梅新);雷虎村委会:三元、儒本、儒钟、儒秋、儒任、博学、昌钗、永群、美秋、叨仙、雷虎;罗经村委会:龙安、罗经、美德、松村、美熙、美目、儒林、儒云(含儒云内、儒云外)、美品、洪武、本用、黄里、永乐 桂林洋农场 崖州区 迈德村 梅联村、梅西村、梅东村、保平村、大旦村、镇海村、盐灶村、南山村、水南村 1 82 9 育才生态杨厚村、冰邦村、三内村、三道村、抱安村、保文保育区 三亚市 (58) 天涯区 一村、保文二村、保文三村、南来村、雅亮村 文门上村、文门下村、永日村、布埔村、塔岭村、加赛村、道德村、竹珠村、台楼村一村、台楼村二村、市仔村、水蛟村上乙村、水饺村下乙村、黄猄四村、官坝一村、官坝二村、红新村、鹅仔村、回辉上村、槟榔村 吉阳区 封塘村、三罗村、落笔村8个村小组、高园村、榆红村4、5、6、7、8村小组、上抱坡村、上廖村

10 20 18 51

海棠湾区 龙楼镇 翁田镇 抱罗镇 会文镇 铺前镇 东路镇 湾坡村(5个美丽风情村) 洪福村、淇水村、春桃村、赤土村、老幼村 明月村委会龙头村、湖心村、大贺村 金玉堆 湖丰村委会十八行村 林梧村委会中台村、赤坡村、青龙村 葫芦村委会、蛟塘村委会、永丰村委会、葫芦村、名人山村 排港村、文湖村、鳌头村、美柳村、韩家宅村、鳌头林村 培龙村委会美竹村、立新村委会溪边村、水吼村委会水吼村 罗民村委会达里西村、达里中村、下溪村委会南排田村 文堆村、金坡村、白茅行政村 潭牛村委会天赐村 新苑上村一、二、三组;头苑下村一、二、三组;头苑中村一、二组、符家宅村 东群村委会白土村、古路园村、庆龄村 宝梅村 育英富春一、二、三村、联星八角村、甘村山潮村、东风大村村 大杨村委会大杨村、蓬莱村委会后田园村 官塘片区北仍村、军屯村委会文山园村、礼都村委会上村、礼都村委会中村、礼都村委会下村、1 5 3 1 1 3 5 东阁镇 6 文昌市 (48) 文教镇 3 锦山镇 冯坡镇 潭牛镇 文城镇 昌洒镇 公坡镇 重兴镇 蓬莱镇 3 3 1 4 3 1 4 2 嘉积镇 琼海市 (62) 阳江镇 参古村委会加道村、龙寿村委会后排岭村、龙寿村委会补祖岭村、乐城村委会、大礼村委会大园文化古村 上科村委会金盘村、利试考村委会利试考下村、红色村委会土地岭村、江南村委会白水磉村 夏坡村委会夏坡村、大雅村委会苞场村、西河村委会第五村、南轩村委会西边园村

10 3 万泉镇 4 52

大路镇 大路村委会亭子坡村、青天村委会莲塘村、堆头村委会、蔗园坡村委会文坡村 鱼良村委会上村一村、鱼良村委会上村二村、鱼良村委会下村一村、鱼良村委会下村二村 大锡村委会大埇村、大锡村委会加昌村、书斋4 塔洋镇 4 中原镇 村委会石头一村、书斋村委会石头二村、书斋村委会石头三村、山仙杏园村 6 龙江镇 中洞村委会黄土村、博文村委会文渊村、滨滩村委会南望沟村、龙江村委会莲塘村 长坡村委会大头岭村、伍园村委会茂山园村、4 长坡镇 孟文村委会文屯村、良玖村委会鸡甬村、长山园村委会文一村 5 彬村山华侨经济区 石壁镇 会山镇 五队印尼村、十九队金屯中心 赤坡村委会、石壁村委会丰前岭村 沐塘村委会加脑村、大火村委会南界村 旧县村委会灶坡上村、北埇村委会三才圆村、2 2 2 潭门镇 北埇村委会四方圆村、福田村委会东村、金鸡村委会金鸡村、多姆村委会多姆村、墨香村委会龙献村、苏区村委会东风村 朝烈村委会美雅村、朝烈村委会南强村、朝烈8 博鳌镇 村委会大路坡村、朝烈村委会朝烈村、朝烈村委会岭头村、莫村村委会留客村、北山村委会北山十村、乐城村 8 龙滚镇 万城镇 北大镇 文渊村委会文渊村、福塘村 永范村委会、联山村委会、东方村、扶峰村 中兴村委会竹埇村、坚西村委会禄马田、上边园、花丛村、加独田 桥南村委会、高龙村委会 排溪村委会、山根村委会、大石岭村委会、荔枝坎村 大洲村委会大坡村、内田村、四方坡村、大洲3 4 5 2 4 15 万宁市 (56) 南桥镇 山根镇 长丰镇 53

村、古坡村、新民村、上来田村、山条村、边肚村委会文通村、边肚村、高头村、明星村、新群村、下沟村、高郎村 东奥镇 东澳村委会东澳村、集斗村委会南道村、龙保村委会龙保新村、集丰村 三星村委会老黄村、红群村委会洪井园村、竹林村委会下深湾村、贡举村 头村三曲溪、二村龙马沟 联光旧州城、红石太子墓、袁水市场 港上村、港下村、罗万村委会古石园村、好古村、大山村、六连村 曲冲村委会、茶山村委会、曙光村委会、后安村委会 毛岸苗村、番茅村 军民村、什贺村、新村 毛栈村委会方满村,什保村、石绿村、牙胡村 毛招村,毛运村,方满村, 方龙村、水满上村、水满新村、初保村、方龙村、新村 四必村、赤坎上村、赤坎下村、旦场村、英显村 雅龙村、长田村、立新村、良任村、芭蕉村 报白村、马龙村、玉道村、俄龙村月大村 三家村、水东村、酸梅村、官田村、岭村、乐安村、红草村 苗村、南浪上村、南浪下村、冲南村、广坝村、土新村、万丁村 江边营村、江边村、那文村、白查新村、白查老村、布温村、新明村 新村、上通天村、下通天村、部道村、那斗村 南港村、老方村、下园村、田头村、田头新村、利章村、桥南村

4 礼纪镇 三更罗镇 大茂镇 和乐镇 4 2 3 6 后安镇 通什镇 南圣镇 五指山毛阳镇 市(17) 畅好乡 水满乡 4 2 3 3 3 6 四更镇 天安乡 大田镇 三家镇 东方市 (59) 东河镇 5 5 5 7 7 江边乡 新龙镇 板桥镇 7 5 7 54

感城镇 八所镇 陀头村、凤停村、入学村、感城村、生旺村 上红兴村、下红兴村、北黎村、那悦村、塘马园村、十所村 侨南文明生态村连片示范区(杨屋、叶屋、丰收、侨光、深田、洗脚水等6个村庄)、石屋村 鹿母湾村 灵春连片示范区(何宅、许坊、洪宅、桥口等4个村庄) 红山村、武教村、上麦草村、海雅村、苗村 老市村(抱舍古圩) 盐丁村 泊潮老村、雪茄风情小镇、光村 山竹沟村委会、片石村委会、牙营村委会、水富村委会、保突村委会、水头村委会、保梅村委会 叉河村、老羊田村、排岸村、老宏村、坎头村、唐村、老羊地村、老烈村 昌农村、昌化社区、小寨上村、小寨下村、先南村、咸田村、杨柳村 白沙村、沙渔村、塘兴村、五联永安村、五大老村、新港 峨港棉花场村、道隆村、白石村、长塘村、纳凤村、峨港村、乌烈村 才地村、波兰沟村、椰子村、五丰村、高地村、三拉村、万善村、南岭二队 重合村、宝山村、万顶村、苗圃村、保湾新村、保营村、苗村、田头村 三派村、椰子村、俄力村、南方村、大炎新村、大炎老村、浪沦村、钱铁村、洪水村 龙贤村、溪尾村、加利村、洋通村、群儒村、先光村、布佛村 松梅村、松明村、武吉村、坤龙村、光吉村、武郎村 5 6 那大镇 兰洋镇 儋州市 中和镇 (22) 南丰镇 东城镇 峨蔓镇 光村镇 石碌镇 7 1 4 5 1 1 3 7 叉河镇 8 昌化镇 7 昌江县 (61) 海尾镇 6 乌烈镇 8 十月田镇 8 七叉镇 8 王下乡 9 临高县 (71) 和舍镇 7 南宝镇 6 55

皇桐镇 文贤村、美梅村、富雄村、古风村、亲仁村、居仁村、 林银村、头星村、头南村、发豪村、奇地村、新瑞6 临城镇 村、渡头村、头板村、龙豪村、昌拱村、文昌村、罗万村、美盛村、文谭村、美榔村 15 新盈镇 乌岳村、洋所村、和贵村、乐春村、头咀村、南堂村、彩桥村、仓米村、昆社村、龙安村 美伴村、头国村、礼堂村、加六村、美略村、龙来村、洋大村、乐豪村 头神村、龙武村、文谭村、抱利村、南二村、洋堂村、博郎村、风雅村、和舍村 龙楼村、黄龙上村、青龙村、群道村、抱才村、黄龙村、东里村、隆道村、调楼村、博贤村 山塘村、南老村、石坡村委会冯七坡村、榕仔10 博厚镇 8 多文镇 9 调楼镇 10 南坤镇 美鹤园村、新村、加乐村、岭肚三排坡村、新风下岭园村 8 新兴镇 加太坡村、南旧村、土尾岭村、南福村、石硖村、金昌圆村、田边山村 郭石村、咸六村、乐处村、岭尾村、石佳村、水井坡村、加赖坡村、佳塘埇村、鹿寨村、南典村 周寨村、枫木村、田曲坡、村马朗、村加买村、大孝坡村、高朗村 乌石坡村、坡心村、美华村、青梯村、南东村、村仔村、从良村 琼凯村、木赖村、罗案村、加东岭村、冯宅村、新村坡村、木色村、加总村 南田村、双冠岭村、南煕村、仁孝下村、仁孝上村、寮山村、老园村、南阳村 溪运村、千秋山村、后久长村、湾头仔村、茶山外村、黎珠园村、龙出坡村、龙水村 保优村、木棉村、阜途村、打翁村 邦溪村、力秀村、大米村、芭蕉村 7 南吕镇 屯昌县 (63) 乌坡镇 坡心镇 10 7 7 枫木镇 8 西昌镇 8 屯城镇 白沙县 七坊镇 (30) 邦溪镇 8 4 4 56

打安镇 牙叉镇 元门乡 阜龙乡 青松乡 金波乡 新竹镇 岭口镇 富文镇 雷鸣镇 定安县 龙门镇 (42) 龙湖镇 翰林镇 龙河镇 黄竹镇 地宝村、打安村、福妥村 儋州村、什奋村、坡类一队、坡类二队 高峰村、方什村、南训村、向民新村 天堂村、新村、可任村、那查村、红岭村 打贺村、打松老村、南也村、牙佬村 红春村、玉花村 加京村、卜效村、新序村 三加村、三堆村、下山村、深水郎村、沐朗村、岭腰村九锡山村、皇坡村 九所村、西村、李坡村、坡仔村 龙舟村、六坡村、仙坡村、龙梅村 何梅村、排里园村 高林村 大村朗村、旧市城村、后岭村、棉堆村、石山村、龙梅村 天池村、石盘村、佳塘村、碌林村、南引村 白塘村、奇石村、井底村、叶田村、边头村、沙塘村、莲塘村、官塘村、问头村、罗古村 美朗村、杨坤村、大美村、高山朗村、加巨坡3 4 4 5 4 2 3 8 3 4 1 1 6 5 10 金江镇 村、大拉村、塘北中村、山内坡村、面前坡村、梅山村、加潭村、合福村 13 老城镇 大丰镇 福山镇 罗驿村、沙吉村、美文村、石<石矍>村 大丰村、美玉村、美桃村 文唐村、华雄村、敦茶村、白堂村、侯臣村、永边村、文榜村、长安村 道伦村、道僚村、国泰村、儒良村 库村、加莲村、江湾村、仙儒村、西上村 永跃村、长福村、龙楼村、彩云村、后坡村、侍郎村、南轩村 王美丰村、德润上村、坡村、文坡山村 坡僚村、山架村、排坡村 好保村、加陋村、冲文村、加楚村

4 3 8 4 5 7 4 3 4 澄迈县 (57) 桥头镇 瑞溪镇 永发镇 加乐镇 文儒镇 中兴镇 57

仁兴镇 利国镇 九所镇 千家镇 尖峰镇 万冲镇 黄流镇 佛罗镇 新村镇 椰林镇 隆广镇 陵水县 (28) 三才镇 本号镇 光坡镇 提蒙乡 群英乡 英州镇 水井村、发美村 槐脚村 九所村委会第八村小组、乐罗村、抱旺村、乐二村、镜湖村、新庄村、西山岭村 龙旺村、山道村、老邢田村、扎灶村、只娥村 牛泥头村、 山道村、岭头村 友谊村 赤命村、黄西村、佛老村、怀卷村、 黄流村、东孔村 丰塘村、新坡村 南湾村、疍家渔村、九所村、长坡村 城内村、老何村 北风坡村、甘塘村 大园村、岭仔村 白水岭苗村、首都村、祖关村、打鹿村 武山村、牛岭、米甬村、妙景村 提蒙村、羊头龙村、老庆园村、花丛村 群英村、光国村、祖空村 赤岭村、龙门村、土福湾村 南昌村、什春村、毛位村委会番根、什茂、南2 1 7 5 3 1 6 2 4 2 2 2 4 4 4 3 3 乐东县 (25) 毛感镇 乓、什开、石轮、什盛村、南好千龙村、南好番千村、宋家坪村、蒙子垭村 12 六弓乡 加茂镇 田圮村、岸节村、会具上村、新村、大底村 半弓村委会田岸村、石建村委会送妹上村、送妹下村 大本村委会番应村、番道村、什龙村委会番慢村 毛政村、什厚苗村 庆训村、庆帮村 毛感村、南一村 什进村、甘什上村、什道村、亚拾园村 新坡村、大平上村、竹朗村、湾岭村、大边村、

5 3 保亭县 (33) 响水镇 新政镇 南林乡 毛感乡 三道镇 3 2 2 2 4 3 琼中县 湾岭镇 58

(34) 黎母山镇 红毛镇 吊罗山乡 上安乡 南久村 番总村、高利村、新林市村 什寒村、坎茂村、龙简村、什裕村 新安村、大丛新村 南流村、作雅村、招咱村、朝东村、仕阶村、抄方村、作茅村 林田村、长兴新村、什介村、加峒二村、留汕坡村 上水村、南茂村 崩坎村、槟榔园村、长流水村、加钗村 烟园村、冲村、深联村、营珠村 永兴居委会 15队 福田村 红园队 东方红村、解放村、保国村、从共村、抗美村、宝塔村、志强村 透滩村 十八队 二十四队 3 4 2 7 和平镇 中平镇 营根镇 长征镇 三沙市 永兴岛 乌石农场 红明农场 农垦 总局 (13) 东岭农场 保国农场 红华农场 东昌农场 白沙农场

5 2 4 2 1 1 1 1 7 1 1 1 2.以点带面,梯度推进

(1)污染严重,对环境质量要求高(如旅游景点)的行政村应集中力量重点治理,在积累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分步推进海南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

(2)地方财政实力较强的市县可率先全面铺开,全面实践。在成功统筹,有序推进的基础上,再向全省铺开。

3.紧抓工期,保质保量

为保证整项工作在计划期内保质保量完成,现编制工期计划表如下:

表8-2 工期计划表 时间(年) 2016 2017 村庄完成个数(个) 200 250

完成率 20% 25% 59

2018 2019 2020 250 200 100 25% 20% 10% 四、运营维护

(一)运行维护内容

生活污水设施竣工验收后,要加强后期的运行维护管理。上级主管部门定期检查,并根据运营情况适当补助部分维护经费,农村生活污水运行管理的主要工作内容包括:

(1)日常检查

①查看污水水量、水质是否存在异常; ②查看管网线路、处理池是否异常; ③查看微动力设备供电、运转是否正常; ④检查污水管网埋设标志是否损坏; ⑤检查管网是否存在堵塞、渗漏现象; ⑥检查人工湿地植物长势是否正常。 (2)定期维护

①清理处理池内难分解的悬浮物; ②清理处理池内沉积物; ③人工湿地植物的季节性管理; ④微动力设备维修、更换; ⑤更换生化填料; ⑥管网和处理池维修。

(二)运行费用方案

(1)运行费用预测

根据各区域村庄的差异性,每个行政村的运行管理费用预计在12800-14700元/年,暂时按照平均每村13500元/年考虑,其中水泵维修更换、填料更换、系统维修约占35%。

表8-3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运行费用估算 序号 项目名称 月度成本(元)

年度成本(元) 备注 60

1 2 3 4 5 6 总计

人员工资 电 费 水泵维修、更换 填料更换 系统维修 杂 项 500-600 150 6000-7200 1人兼职 1800 550W,每天6度 1000-1500 2-3年更换一次 800-1000 3000 200 12800-14700 零星工具、用具 (2)运行费用来源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运营管理将遵循“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新农村建设方针,农村生活污水项目将享受与城市公共设施相同的条件,运行费用主要由政府承担,同时适当考虑村集体经济水平。拟采用的方案如下:

全部费用由村集体经济承担:适用于人均集体经济收入超过500元/年的村庄,年集体经济总收入至少达到24万元,运行费用占村集体经济总收入的比例小于5%。

村集体经济与政府共同承担:适用于人均集体经济收入在300~500元/年的村庄,村庄承担运行费用中的人员工资、电费、杂项等费用,政府承担水泵维修更换、填料更换、系统维修费用。

全部费用由政府承担:适用于人均集体经济收入小于300元/年的村庄,政府费用通过两部分支付,一部分在年初直接向项目村拨付,用于支付运行费用中的人员工资、电费、杂项等费用;另一部分由地方财政统筹建立维修基金,用于支付水泵维修更换、填料更换、系统维修费用。

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