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3-2024年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 第4单元基础复习(知识梳理+检测)(部编版含答案)

来源:好走旅游网
部编版二上第四单元基础复习

【知识梳理】

第四单元基础知识梳理

一、易读错的字

尽(jìn)头 .庐(lú)山 .著(zhù)名 .日月潭(tán) .围绕(rào) .山沟(gōu) .二、易写错的字 炉:左边“火”的末笔是捺改点。 展:下边的捺脚略长。

每:“母”的竖折和横折钩相接于左上格,相交于右下格,两点都在竖中线上。 迹:先写“亦”,“辶”三笔写成。

楼:右下部的“女”第一笔是撇点,不要写成两笔。 依:右部“衣”的第五笔是撇。

照:下部的“灬\第一个点是左点,剩下的三个点都是右点。 南:下部里边不要多写横。 些:上部的“此”第二笔是横。 巨:第二笔是横折,不是竖折。 狗:部首是“犭”,不要写成“扌”。 迹:先写被包围的部分,后写“辶”。 展:被包围的部分里边不要多写撇。 披:右部的“皮”第一笔是“乛”。 收:右部是“攵”,不是“夂”。 三、一字组多词。

楼层(céng) .贫穷(qióng) .安徽省(shěng) .环境(jìng) .枝(zhī)叶 .味(wèi)道 .山川(chuān) .闻名(míng) .吸引(yǐn) .盛(shèng)开 .钉(dìng)在 .丰收(shōu) .瀑(pù)布 .景(jǐng)区 .形(xíng)状(zhuàng) ..名胜(shèng) .城(chéng)市 .依(yī)靠 .yī依:依靠 依然 依旧 cénɡ层:云层 高层 一层 zhào照:关照 照顾 照相 lú炉:香炉 炉火 电炉 yān烟:炊烟 烟雾 烟花 ɡuà挂:挂失 悬挂 挂图 chuān川:冰川 山川 平川 shǎn闪:闪电 闪光 闪亮 jìn尽:尽力 尽量 尽情 尽心 尽兴 nán南:南方 南面 南北 南瓜 南宋 jù巨:巨大 巨人 巨变 巨头 艰巨 lì丽:美丽 秀丽 壮丽 风和日丽 míng名:名人 人名 名气 名言 小名 shèng胜:胜利 好胜 得胜 完胜 决胜 fèn份:股份 年份 身份 备份 省份 四、多音字。 都 dōu(都好) 分 fēn(分手) fèn(水分) 五、同音字和形近字 依(依靠) 尽(尽头) 炉(炉子) 巨(巨大) 每(每个) 衣(衣服) 尺(尺子) 护(保护) 区(区别) 母(母亲) 川(山川) 闪(闪光) 狗(狗毛) 湾(台湾) 名(出名 州(广州) 门(大门) 拘(拘束) 弯(弯曲) 夕(夕阳) 胜(胜利) 迹(古迹) 央(央求) (亮丽) 份(年份) 生(人生) 过(过去) 英(英明) 前(前后) 分(分开) 展(展开) 现(现在) 披(披肩) 收(收支) 城(长城) 尸(尸体) 见(见闻) 波(电波) 故(故乡) 诚(诚实) 坡(高坡) 客(客人) 市(市长) 利(有利) 皮(皮毛) 各(各位) 柿(柿子) 梨(梨树) 六、重点词语

群山环绕 名胜古迹 点点灯光 树木茂盛 山清水秀 蒙蒙细雨 奇形怪状 五光十色 一动不动 隐隐约约 金光闪闪 风光秀丽

种 dū(都市) 好 hào(好客) zhònɡ(种葡萄) zhǒnɡ(种子) 盛 hǎo(好人) 干 gàn(干部) chéng(盛饭) shèng(茂盛) gān(葡萄干) 七、近义词

闻名—著名 秀丽—秀美 环绕—围绕 陡峭一陡峻 展现—展示 茂密—繁茂 热情—亲热 展现一展示 闻名一著名 秀丽一秀美 神奇一神秘 有名一著名 环绕一围绕 茂盛一茂密 清晰一清楚 热情一亲热 喜爱一喜欢 茂密一繁茂 奇形怪状—怪模怪样 隐隐约约—模模糊糊 五光十色一五颜六色 八、反义词

甜—苦 有趣—乏味 升起—降落 朦胧—清楚 清晰—模糊 热情—冷漠 有趣一乏味 升起一降落 陡峭一平缓 展开—收拢 茂密一枯萎 喜爱一讨厌 茂盛—稀疏 清晰—朦胧 有名一无名 热情一冷淡 展开一收拢 隐隐约约一清清楚楚 五光十色一暗淡无光 五光十色—黯淡无光 九、词语解释

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 五光十色:形容色彩光泽明亮鲜艳。 风光秀丽:风景清秀美丽。

中外闻名:在中国和外国都很有名气。 十、词语积累。

1.形容词搭配

(奇形怪状)的岩石 (翻滚)的云海 (金光闪闪)的雄鸡 (陡峭)的山峰 (绿色)的凉棚 (茂密)的枝叶 (热情好客)的老乡 翻滚的(波浪) 陡峭的(山峰) 陡峭的(山势) 陡峭的(石崖) 翻滚的(云海) 圆圆的(太阳) 圆圆的(苹果) 圆圆的(西瓜) 弯弯的(山路) 弯弯的(月亮) 弯弯的(小船) 茂密的(森林) 茂密的(竹林) 茂密的(枝叶) 流动的(空气) 流动的(溪水) 流动的(人口) 2.量词

一(层)楼 一(个)桃 一(座)山峰 一(只)猴子

一(只)胳膊 一(位)仙人 一(块)巨石 一(个)凉棚 一(串)葡萄 3.动词

(伸着)脖子 (起)名字 (摘)葡萄 (钉)木架子 (修)阴房 (搭起)凉棚 (蒸发)水分 4.出自古诗的五字成语:更上一层楼

类似的词语:庐山真面目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 家书抵万金 5“一~不~”式成语:一动不动

类似的词语:一病不起 一成不变 一蹶不振 一去不返 6.含有数字的成语五光十色

类似的词语:一清二白 三心二意 五花八门 七老八十 十全十美 7.表示颜色的词语。

白色:雪白 米白 奶白 粉白 红色:火红 桃红 枣红 樱桃红 黄色:土黄 鹅黄 金黄 橘黄 绿色:草绿 翠绿 墨绿 柠檬绿 十、句子积累。

1.诗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比喻句

(1)它好像从天上飞下来的一个大桃子,落在山顶的石盘上。 (2)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3)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4)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5)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十一、课文中心。

1.《登鹳雀楼》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

2.《望庐山瀑布》的作者是唐代诗人李白。这首诗通过描写庐山瀑布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

3.《黄山奇石》以“黄山奇石”的“奇”字贯串全文,详写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略写了“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

4.《日月潭》介绍了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名字由来以及日月潭的秀丽风光。 5.《葡萄沟》介绍了葡萄的品种多,葡萄干颜色艳、味道好,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喜爱。 十四、积累

日积月累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十五、素养与能力

1.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欣赏祖国风景名胜,激发学生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感情。遇到不懂的词句,先借着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推测意思,再查字典验证。学会边读边思考,学会独立阅读的习惯。

2.仿写句子,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3.《古诗二首》多元认字。朗读和背诵古诗,想象和感受古诗描述的画面。《黄山奇石》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意思。能用“像”说写句子。《日月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背诵积累相关片段。《葡萄沟》了解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和葡萄干是怎么制作的。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将句子说具体完整。

4.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识字。想象事物,用“像”说话,在语境中换词说一说词语的意思。弄清留言条应该注意的问题,按照格式写。了解颜色词的意义,并练习使用这些词语。正确朗读楹联诗句并背诵。利用插图及教师的讲解,了解楹联诗句大意。

单元课文知识梳理

第8课:《古诗两首》

1.课题解读

《登鹳雀楼》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之涣,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记述了作者登鹳雀楼的所见所思。前两句写了诗人登楼时的所见,后两句寓理于诗,写出了诗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道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

《望庐山瀑布》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运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写出了庐山瀑布的壮美,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体现了诗人浪漫的情怀。

2.课文重点理解

(1)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理解:“白日”的意思是指傍晚落山时的太阳。“依”指依存、依靠。“尽”是消失的意思。“入海流”就是流入大海。这句话的意思是:傍晚的太阳依傍着山峦落下去了。滔滔的黄河水滚滚流入大海。

(2)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理解:这两句寓理于诗,写了作者的所思,这两句的意思是“若想看到更远的风景,需要登上更高的楼层。”表达了诗人广阔的胸襟与抱负。诗中的“千里”和“一层”为虚数,表示“更远”和“更高”。

(3)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理解:“香炉”指的是香炉峰,因为形状尖圆,像座香炉得名。“生”是升腾的意思。“紫烟”瀑布附近的水汽在阳光下呈现紫色。“遥看”是远远地看。这两句的意思是“太阳照在香炉峰上,峰顶云雾弥漫,呈现出一片紫色,好像燃起的紫烟,缭绕着香炉峰,远远望去,瀑布好像一条巨大的白丝带高挂在山川之间。”诗中的“生”字吧水汽冉冉升起的景象写得生动形象,“挂”字化动为静,写出了瀑布的壮丽。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理解:“飞流”形容山高水急。“直”形容瀑布直泻。“三千尺”指很高。“疑”是怀疑。“九天”指九重、九霄,形容很高。这两句的意思是“瀑布从很高的山峰直泻而下,让人以为是银河从九天倾斜下来。”诗中的“飞流”写出了瀑布凌空飞泻的样子,“直下”写出了崖壁陡峭,水流湍急,“三千尺”是虚数,夸张地写出山的陡峭和瀑布飞泻的壮景,而一个“疑”字直接点明这是作者的想象。

3.问题探究

(1)诗人登上鹳雀楼后看到了什么?在楼上又想到了什么?

登上鹳雀楼举目远望,看见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下沉,滔滔的黄河水朝着大海的方向汹涌奔流。

(2)“飞流直下三千尺”,一尺约等于0.33米。这瀑布真有那么长吗?诗人为什么这么写?

诗人这么写是因为看到眼前如此壮观的瀑布,心里充满了惊叹和赞美之情,因此用夸张的数字来赞美瀑布的恢弘。

(3)“疑是银河落九天”,这句写的好吗?好在哪里?

诗人运用了夸张、比喻的修辞手法,用“银河”比喻瀑布,用“九天”形容瀑布之高。描绘出瀑布从高处喷涌而出,一泻千里的宏大景象。

(4)庐山瀑布真的有“三千尺”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千尺”是虚数,并非实指。这是以夸张的手法写瀑布的气势宏大,使人自然联想到山的高大险峻。

4.课后拓展 (1)题西林壁

宋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理解: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

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2)望天门山

唐 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理解:天门山从中间断裂是楚江把它冲开,碧水向东浩然奔流到这里折回。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江面上一叶孤舟像从日边驶来。 (3)黄河是怎样的一条河呢?

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干流贯穿九个省、自治区,流

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全长5464公里, 流域面积75万平方公里,年径流量574亿立方米,平均径流深度79米。沿途汇集有35条主要支流,较大的支流在上游,有湟水、洮河,在中游有清水河、汾河、渭河、沁河,下游有伊河、洛河。

第9课:《黄山奇石》

1.课题解读

本课主要介绍了“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些奇石。一块块石头在作者笔下仿佛富有了生命,使人不禁赞美黄山的神奇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2.课文重点理解

(1)闻名中外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邯;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理解:这一段共有两句话,是写黄山的位置和景物特点。第一句话有两层意思:一是说黄山在国内外都很有名气;二是讲黄山的地理位置。第二句话也有两层意思:前半句是说黄山景色清秀美丽,非常奇妙;后半句讲特别是那些怪石,更有趣,后半句比前半句的意思更进了一层。

(2)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就是有趣的“猴子观海”。

理解:“云海”是说从飞机或高山上看下面的无数云层,就像海一样。“翻滚的云海”是说云海就像大海的波涛一样上下翻动。这是因为,高空气候变化异常,时常风起云涌,就会出现“翻滚的云海”。从“猴子的动作和姿态中可以看出这块巨石的有趣。

(3)远远望去,那巨石真像一位仙人站在高高的山峰上,伸着手臂指向前方。

理解:这是个比喻句,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仙人指路”这块石头的样子。 (4)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如“天狗望月”“狮子抢球”“仙女弹琴”。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

理解:先列举奇石的名字,再说还没有名字的奇石也很多,激起人们对黄山的向往,言有尽而意无穷。

3.问题探究

(1)黄山的景色有什么特点?哪个词语突出了怪石的特点? 黄山的景色秀丽神奇。“有趣”突出了怪石的特点。

(2)“在一座陡峭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一动不动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云海。”这句话中用了哪些表示动作的词语?有什么作用?

“抱、蹲、望。这些动词抓住了“猴子”的动作,把“猴子观海”这块奇石描绘得活灵活现,突出了它“有趣”的特点。

(3)“金鸡叫天都”有怎样的特点?

“金鸡叫天都”由几块巨石组成,形状像啼叫的雄鸡,当太阳升起时,金光闪闪的,这都说明了它的神奇、有趣。

(4)从“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中,你知道了什么?

我知道了黄山的奇石还有很多,且形状很有趣。黄山的奇石真是太吸引人了! 4.课后拓展

(1)黄山奇石到底“奇”在哪儿呢?

通过课文和文中的插图,我们可以了解到黄山有许多奇形怪状的岩石,像课文中重点描写的“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和“金鸡叫天都”都是以它的形状怪异而出名,确实富有情趣,与众不同。

(2)黄山

黄山,是我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在安徽省南部,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有山峰72座。最高峰莲花峰,海拔1800多米。相传黄山因轩辕黄帝在山上炼丹而得名。

黄山自古以来就是游览胜地。它兼有泰山的雄伟,华山的峻峭,庐山的飞瀑,衡山的烟云,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于世,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

第10课:《日月潭》

1.课题解读

本文主要介绍我国宝岛台湾的日月潭,那里风景秀丽,景色宜人,表达了作者对宝岛台湾、对祖国山河的喜爱、赞美之情。

2.课文重点解读

(1)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理解: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让没有去过日月潭的人在脑海中对日月潭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明白日月潭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特点起的。朗读时语速可以稍慢一些。

(2)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句解介绍清晨的日月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理解:介绍潭因薄雾而呈现出的朦胧美。

(3)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理解:写了中午太阳高照时日月潭的清晰美。朗读这句话时音调要稍高,以突出晴天时日月潭的艳丽之美。

(4)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理解:把雨中的日月潭比作童话中的仙境,写出了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神秘之美。

(5)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理解:“风光秀丽”一词总体概括了日月潭的景色特点,“许许多多”说明来日月潭游玩的人很多。

3.问题探究

(1)“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从这句话中我们能知道什么?

我们可以知道日月潭风景如画,周围名胜古迹众多,从而可以看出日月潭有悠久的历史。

(2)清晨的日月潭是怎样的?

清晨的日月潭,在薄雾的笼罩下,晨星和灯光相互映照,有一种朦胧美。 (3)写日月潭晴天和雨天的景色时,作者是抓住哪两个方面的特点来展开描写的?

作者分别抓住了“清晰(晴天)和“朦胧(雨天)”的特点来描写日月潭。

(4)你觉得日月潭美在哪儿?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日月潭周围的环境美: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日月潭的形状美: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日月潭清晨的景色美,晴天和雨天的中午,又各有各的美丽所在。

(1)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第3自然段) (2)中午,太阳高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第4自然段) 4.课外拓展

(1)知道在台湾还有哪些风景优美的地方吗?你能介绍给大家听吗? 我国东南部的一个省,我国第一大岛。台湾自古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省总面积约为3.6万平方公里。人口2000多万。台湾岛上三分之二为山地,山脉纵贯南北,玉山及阿里山在山脉的西侧,日月潭就是这两座山之间断裂盆地积水形成的。那里除了日月潭,还有阿里山等著名风景区。

台湾地理位置优越,物产丰富,是祖国的宝岛。 (2)运用叠词描写景物

学方法:叠词是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指含有重叠的字的词。它的恰当运用,能和谐音律,表达丰富的思想内容。叠词具有描绘的作用,可以把人或事物的形态逼真地描写出来,使所描绘的自然景物或人物的特征更加形象。本文在介绍日月潭的美丽景色时,用了很多叠词,如“点点灯光、蒙蒙细雨、隐隐约约”等。通过这些词语,我们清楚地了解到了日月潭的形状和宛如仙境的湖光山色。

记方法:常见的叠词有ABB式,AAB式、AABB式、AABC式等形式,如白花花、绿油油、飘飘然、团团转、平平安安、明明白白、哈哈大笑、息息相关等。

用方法:用几句话描写一处景物,注意恰当运用叠词。

示例在白雪皑皑的大兴安岭,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落叶松,偶尔有雪花窸窸窣窣地从树上飘落,那是小松鼠蹦蹦跳跳在树梢间弹落了树上的雪花。

第11课:《葡萄沟》

1.课题解读

本文主要介绍了新疆吐鲁番的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盛产水果,其中葡萄

最惹人喜爱。葡萄沟的葡萄种类多、颜色美、味道甜、产量高,这里生产的葡萄干也非常有名。

2.课文重点解读

(1)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那里出产水果。五月有杏子,七八月有香梨、蜜桃、沙果,到了八九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理解:介绍葡萄沟的地理位置,按时间顺序写了葡萄沟出产的不同水果,反映出葡萄沟生产水果。“到了七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突出了本文要描写的重点,引出下文。

(2)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理解:“一大串一大串”强调葡萄多,串大,产量高。“五光十色”写出了葡萄的颜色多、色泽鲜艳。

(3)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理解:“准会”“吃个够”把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描绘得淋漓尽致,突出了维吾尔族人民非常欢迎客人的到来。

(4)收下的葡萄有的运到城市去,有的运到阴房里制成葡萄干。 理解:既交代葡萄的销路,又引出下文对如何制成葡萄干的介绍。 3.问题探究

(1)从文中哪些词语可以体会到葡萄的数量多色泽鲜艳?

从“一大串一大串”可体会到葡萄的数量之多,从“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可体会到葡萄颜色多、色泽鲜艳。

(2)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心地方?

因为葡萄沟出产的水果种类多;葡萄沟的葡萄特别好吃,葡萄干非常有名;维吾尔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

(3)你喜欢葡萄沟吗?说说理由。

喜欢。因为这里出产的水果种类多;这里的葡萄特别好吃,这里的葡萄干颜色味道甜;这里的吾尔族老乡热情好客。

(4)你们发现课文的结尾有什么特点了吗?

结尾用“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句话总结了全文,表达了作者对葡萄沟的

赞美之情。这是一个总结性的结尾,点明了主题,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4.课外拓展 (1)葡萄沟

葡萄沟,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东北角,是火焰山西侧的一个峡谷。车进峡谷,只见两山夹峙,中间是草木芳菲的沟壑,宛如一道绿色的画廊。吐鲁番人在谷底筑了鹅卵石和水泥板砌成的河渠,长流不息的河水浇灌着整个葡萄沟。

葡萄沟约七八千米长,是名符其实的“葡萄王国”。别说那田地里连绵不绝的葡萄园,就连宅前屋后、渠旁路边都栽满了葡萄。这里的葡萄品种繁多,有马奶子、红葡萄、黑葡萄、无核白、比夹干、琐琐等。有的色如翡翠,有的艳如玛瑙;有的小似珍珠,有的大似橄榄;有的皮薄汁多味美,有的肉脆汁浓味酸甜。其中的名贵者,莫过于无核白葡萄,简称“无核白”,因其无核白如玉,晶莹透明而得名,葡萄粒小、汁多、味甜。在国际葡萄市场被誉为“绿珍珠”。

理解:葡萄沟确实是一个好地方,一个令人喜爱、令人向往的地方。 (2)实践活动。

①请你和父母一起搜集有关新疆的资料,然后根据这些资料说说你所知道的新疆,比如新疆的人、新疆的物产、新疆的自然风光、新疆的风俗习惯等。

②搜集一些关于自己家乡的资料(风景、特产、著名人物、生产和建设成就等),和小伙伴交流交流。

语文园地

1.识字加油站

(1)认真读一读,从这张火车票上,你能认识哪些汉字?

理解:通过这张火车票,我们能认识许多汉字。

如:昌(chāng) 铺(pū) 调(diào) 硬(yìng) 卧(wò) 限(xiàn) 乘(chéng) 售(shòu)

(2)你从这张火车票上了解了哪些信息?

理解:这是一张南昌站通往北京西站的火车票。从火车票上我们可以了解的信息有:票价是317.5元,属于新空调硬卧,座次是07车011号下铺,发车时间是2016年09月04日19:35。通过这张火车票,我们能认识许多汉字。

2.字词句运用。

(1)下面的事物像什么?看谁想得妙,说得多。 柳条 云朵 枫叶 鞋 椅子 路灯 胡子

点拨:认真读读这些词语,边读边想它们的形状,由它们的形状展开联想,想象一下它们分别像什么,试着说一说。

参考答案:柳条像小姑娘的辫子,像优雅的舞者,像一条条绿色的丝带。 云朵像羊群,像奔马,像大蘑菇。 枫叶像蝴蝶,像火焰,像云霞。 鞋像山洞,像元宝。

椅子像小写字母h,像坐着的妈妈的怀抱。 路灯像树上的橘子,像夜空中的星辰。 胡子像大毛刷,像玉米须。

(2)你能说出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吗? ①八路军隐蔽在山里,敌人很难发现。 ..②去还是不去?小明拿不定主意,感到很烦恼。 ..③那美丽如画的山水,怎能不令人流连忘返? ....

点拨:本题是结合语境理解词语,这是我们最常用的理解词语的方法。 参考答案:“隐蔽”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八路军借助大山来遮掩自己;“烦恼”

在句子中的意思是小明不知道是去好还是不去好,感到烦闷苦恼;“流连忘返”的意思是景色太美,让人留恋,舍不得离去。

3.写话

(1)学写留言条

理解:留言条一般包括四部分:称呼(写给谁的)、正文(要说的事情)、署名(写留言条的人)和日期(写留言条时的时间)。写留言条时要注意用简短的话把这四部分交代清楚,且格式正确:称呼要顶格写,正文段前空两字,名字和日期都要单独占一行,并且右对齐。

(2)从下面选择一种情况,写一张留言条。 ①去办公室还书,老师不在。

②去小芳家里,通知她明天九点到学校参加书法小组的活动,但是她家里没有人。

方法引路

自己从两种情况中选择其中一种,假设你是当事人,写一张留言条。写完后,与同学交流,看看谁写得更明白,更合适。

杰作阅读 示例一: 老师:

我来还书,刚好您不在办公室。我把书放在您的办公桌上了,请您看到后收好。谢谢您!

您的学生:××

×年×月日

示例二: 小芳:

明天九点书法小组有活动,请你准时到学校参加。

××

×年×月×日

4.我的发现

白色——雪白 米白 奶白 红色——火红 桃红 枣红 黄色——土黄 鹅黄 金黄 绿色——草绿 翠绿 墨绿

理解:这四组都是表示颜色的词,我们认真读一读这些词语,不难发现:在表示颜色的字前加上一个合适的字可以区分近似的颜色。如:在“红”字前面分别加上“火”“桃”“枣”这些事物,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红色。我们可以先圈一圈表示事物的词,再说一说。在此基础上,可就班级中的事物用合适的表示颜色的词来说一说。

5.积累运用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 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

理解:这些都是描写山水风光的楹联。我们可以先反复朗读,再借助资料想想句子的意思,边读边背,注意积累

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有山水的地方都像图画、文章一样美。多形容一个地方风景优美,令人赞叹。这里的“文章”不是指文字作品,而是形容水色之美,说它有着错杂的花纹和色彩。

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一群骏马在塞北的草原上纵情奔驰;杏花在春雨中悄然绽放,把春天的江南装点得更加温婉、秀丽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清风明月这样悠然的自然景色原本是无价的,可遇而不可求;眼前的流水与远处的山峦相映成趣,本为无情之物,但在

诗人眼里,它们都是有感情的。

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大雾弥漫,看不清远处的山峰;水天一色,天水相接。

6.我爱阅读 画家乡

原文略

理解:短文讲述了生活在海边、山里、平原、草原和城市里的五个小朋友用画画的形式介绍自己家乡的故事。涛涛画的是海,山山画的是山,平平画的是平原,青青画的是草原,京京画的是城市。幅幅优美的画面,不仅能让孩子们感受祖国的美丽与家乡的可爱,更激发了他们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

问题设计

1.山山的家乡有怎样的特点? 2.青青的家乡有怎样的特点? 3.他们为什么能画出这么美的画? 参考答案

1.山很高,水很清,房前屋后都是又高又大的树,树林里有蘑菇。 2.那儿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草原,草原上的草又绿又密,羊群在草原上走来走去。

3.因为他们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家乡的一草一木。

单元高频考点

1.背诵《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

2.《黄山奇石》第2-5自然段常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

3.《日月潭》常以阅读理解的形式考查对日月潭不同时间的景物特点的把握。 4.《葡萄沟》第2自然段常以填空题的形式考查;第4自然段常以问答题的

形式考查。

【单元检测】

一、基础检测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尽.(jìn)头 楼层.(chéng) 山川.(chuān) 瀑.(pù)布 B.闻名.(míng) 景.(jǐng)区 著.(zhù)名 安徽省.(shěn) C.日月潭.(tán) 吸引.(yǐn) 环境.(jìng) 盛.(shèng)开 D.枝.(zī)叶 钉.(dìng)在 城.(chéng)市 山沟.(gōu) 2.读拼音,写词语。

lóu céng yī kào jìn qíng zhào bàn

shān dǐng zhǎn xiàn zhī yè zuò wèi

3.给生字组多词。

楼( )( )( ) 巨( )( )( )胜( )( )( ) 南( )( )( )4.补充词语,并选词填空。

5.照样子,写一写。

黄色(土色)(金色)(橙色) 白色( )( )( 绿色( )( )( ) 蓝色( )( )( 【答案】 1.C

2.楼层 依靠 尽情 照办 山顶 展现 枝叶 座位

) ) 3.大楼 高楼 楼顶 巨人 巨大 巨型 胜利 胜出 获胜 南方 南边 南部

4.山环 胜 迹 灯光 树木 清 秀 细雨 (1)群山环绕 (2)蒙蒙细雨 (3)山清水秀 (4)名胜古迹

5.奶白 雪白 米白 草绿 碧绿 墨绿 天蓝 瓦蓝 海蓝 二、积累运用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 )灯光 一( )葡萄 一( )掌声 一( )笑脸 一( )彩虹 一( )立交桥 2.按要求,写句子。

(1)滔滔的黄河水向大海流去。(根据意思写诗句)(2分)

(2)真是 名不虚传 奇石 黄山 的(连词成句,并加上标点符号)(3分)

(3)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凉棚。(用“茂密的、绿色的”扩写句子)(3分)

(4)看图写比喻句。

3.根据本单元学过的内容填空。

(1)湖中央有个美丽的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北边像 ,叫日潭;南边像 ,叫月潭。

(2)在一座 的山峰上,有一只“猴子”。它两只胳膊抱着腿, 地蹲在山头,望着翻滚的 。这就是有趣的“ ”。

(3) 皆图画, 不文章。

(4)《登鹳雀楼》的作者是 代著名诗人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夕阳西下,黄河奔流的景象,还告诉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 的道理。(4分)

(5)写留言条,应该先写是 ,

再写 ,最后写 和 。

4.看图,并发挥想象写一写。

你们看,画中的景色真美!天 ,漂浮着 。柏油马路 ,山向远方,一辆辆汽车 。路两边的小草 ,花儿 ,树儿 。看着这样的美景,我真想 。

【答案】

1.片 串 阵 张 道 座 2.(1)黄河入海流。

(2)黄山的奇石真是名不虚传。

(3)茂窑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 (4)示例:跑得像马儿一样快 3.(1)圆圆的太阳 弯弯的月亮

(2)陡峭 一动不动 云海 猴子观海 (3)有山 无水 (4)唐 王之涣 看得远

(5)留给谁的 有什么事 自己的名字 时间 4.蓝蓝的 朵朵白云 又宽又长 来来往往 又嫩又绿 五颜六色 郁郁葱葱 去画里走一走,看一看 三、课内阅读

(一)(2021·聊城百草园·二年级期末)课内阅读。

葡萄沟(节选)

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要是这时候你到葡萄沟去,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准会摘下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

1.这段话共有 句。

2.选文中画线的句子是把 比作 。 3.用“ ”画出描写葡萄颜色的词。(5分)

4.选文中写葡萄长得好的词有 。 5.“要是这时候”指的是 。 【答案】 1.4

2.茂密的枝叶 绿色的凉棚 3.画出:红、白、紫、淡绿 4.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5.葡萄成熟的时候

(二)(2021·聊城鼎顺小学·二年级期末)课内阅读。

日月潭(节选) 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天边的 和山上的 ,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中午,太阳高照,整个日月潭的美景和周围的建筑,都清晰地 在眼前。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 ,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1.选择词语把选文补充完整。(填序号) ①披上轻纱 ②展现 ③点点灯光 ④晨星

2.这两个自然段描写的是日月潭 和 下雨时候的美丽景色。清晨和下雨时,日月潭都呈现出()美。(填序号)

①韵律 ②色彩 ③朦胧 ④音乐

3.如果你去日月潭游玩,欣赏了那里的景色,你会这样赞美日月潭: 。

【答案】

1.④ ③ ② ① 2.清晨 中午 ③

3.示例:日月潭真不愧是台湾岛上的一颗明珠啊! 四、拓展提升

(一)(2021·聊城英才小学·二年级专题练习)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是指万里长城、桂林山水、北京故宫、杭州西湖、苏州园林、安徽黄山、长江三峡、台湾日月潭、承德避暑山庄、西安秦兵

马俑十个风景名胜区。

材料二

1.下面不属于中国十大名胜古迹的是( )。 ①杭州西湖 ②玉山 ③长江三峡 ④苏州园林 2.图二中的情景是为了( )。

①说明石狮子会说话 ②谴责旅游中不文明的现象 ③表现石狮子雕刻得生动 ④告诉人们石狮子很凶 3.我们应如何做到文明出游?

【答案】 1.② 2.②

3.示例:维护环境卫生,保护文物古迹,遵守公共秩序。 (二)(2021·聊城澜庭小学·二年级专题练习)开心阅读。

绝句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1.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描写的是 (季节)的景色。

2.根据古诗内容填空。(选一选,填序号) 沐浴着春光,多么秀丽,春风送来 的芳香。

衔着湿泥忙筑巢,暖和的 上睡着成双成对的鸳鸯。

A.沙滩 B. 江山 C. 花草 D. 燕子

3.诗人向人们展示了一幅色彩鲜明、生机勃勃的画面。下面横线上应该填写什么景物?请选一选。

迟日对春风,江山对 ,泥融对 ,燕子对 。 A.鸳鸯 B.花草 C.沙暖

4.阅读古诗,想象故事描绘的画面,然后画下来。

【答案】 1.春天 2.BCDA 3.B C A 4.略

(三)(2021·聊城阳光小学·二年级专题练习)开心阅读。

我爱秋季的西湖

杭州的西湖四季风景不同,但我独爱秋季。

秋季的西湖,是一派成熟的景色。岸边十里飘香的桂花呀,真让人流连忘返;......湖面上,荷叶像害羞的小女孩,都低下了脑袋,躲藏了起来,她们在提醒和等着人们去采那根下的莲藕呢。这时人们会划着轻快的小船,哼着悠闲的小曲,轻轻地采下莲藕。那一只只莲藕呀,白白胖胖的,像一个个一丝不挂的小胖娃,让人爱不释手。你要是从筐子里随便拣上一只,洗洗干净咬上口,脆生生的,那味儿一直能甜到你心里。

1.读短文,选一选。

①悠闲的 ②害羞的 ③轻快的

( )小船 ( )小女孩 ( )小曲 2.联系上下文,说说“流连忘返”这个词语的意思。

3.作者最喜欢秋季西湖的景色,为什么呢?在正确说法的后面打“√”。 (1)秋季的西湖到处是火红的枫叶,很美。( ) (2)秋季的西湖硕果累累,一派丰收的景象。( ) (3)秋季的西湖桂花香、莲藕熟,一派成熟的景色。( ) 【答案】 1.③②①

2.秋季西湖的桂花飘香,让人不想离去。 3.(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