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鲍菇桑枝栽培技术
摘要总结了杏鲍菇桑枝栽培技术,包括栽培季节、菌株选择、菌袋制作、菇棚搭建、出菇管理、采收管理等方面内容,以为杏鲍菇的高产优质栽培提供参考。
关键词杏鲍菇;桑枝;栽培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商务部“东桑西移”项目在宜宾市的实施,桑园面积不断扩大,现达到2.67万hm2,可伐桑枝约28万t作普通燃料所用。随着新农村和沼气工程的建设,桑枝被遗弃野外,成为农村的污染物。如何使废弃的桑枝变废为宝,提高农民收入,是众多学者研究的方向。利用桑枝条栽培食用菌是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的新模式,既能实现废弃桑枝的综合利用,降低农户生产成本,又为食用菌栽培原料开辟了新来源[1],还增加了蚕业的附加值,拉长蚕业产业链,实现蚕菌双赢,达到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笔者在珙县砥硐镇成功进行了桑枝栽培杏鲍菇试验,杏鲍菇属于中温偏低的菌类,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6~35 ℃,最适温度为23~25 ℃,出菇最适温度为10~18 ℃,25 ℃以上子实体发黄,连续3 d超过25 ℃,子实体萎蔫死亡。现将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栽培季节
根据当地气候和地理环境进行选择,从制袋接种到出菇约50 d。四川一般在9—11月制袋,11月至翌3月出菇。高海拔地区因气温较低,可将制袋期提前至8月中旬。
2菌株选择
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生物率转化高、商品性状高、适宜当地气候的优良菌株。
3菌袋制作
3.1培养料配制
桑枝屑74%、棉籽壳15%、玉米芯10%、石灰1%。培养料含水量65%,各原料必须新鲜,无霉烂,无虫蛀[2]。
3.2装袋灭菌
菌袋采用23 cm×44 cm聚乙烯,每袋装料约2.5 kg。装料要均匀、松紧一致,松处易使菌丝断裂,紧处则通气性不好,会使发菌不匀,出菇不齐,难以统一管理。采用常压灭菌,温度升至100 ℃,维持12 h,中间不能降温。
3.3接种
菌袋灭菌完后搬至接种室自然冷却,待料袋冷却至28 ℃以下时可进行接种。接种前用气雾消毒剂进行熏蒸消毒,30 min后接种[3]。一般750 mL菌种可接20~25袋菌袋。
3.4菌袋培养
培养室应预先用石灰或0.1%高锰酸钾消毒。培养室应干燥、通风,温度最好控制在20~23 ℃,空气湿度保持在60%~70%。每天通风2~3次,每次30 min。接种后的菌袋移入培养室,置培养架上3~5层高或地上4~5层高,不可过高。当气温高于30 ℃时室内应采取地面浇水、墙体及空中喷水等方式来降温,冬季发菌则相反,应尽量使室温升高并维持稳定。菌丝在培养过程中,料温会逐渐升高,要随时检查料温,当温度达到25 ℃时及时翻堆[4]。接种5 d后要检查菌丝是否吃料或有无感染杂菌等情况,有杂菌感染的菌袋要及时淘汰。此外,培养室需进行避光处理,黑暗条件下更适宜菌丝的生长,同时也是预防虫害的有效措施之一。接种后约35 d,菌丝长满菌袋。
4菇棚搭建
场地要求通风向阳,坐北朝南,排灌方便,地面平整。菇棚用竹片搭成弯弓形或者用木头钢管搭成房屋形,再用塑料薄膜盖好,不能漏水也不能积水。菇棚四周再围上遮阳网,顶部盖上草帘。菇棚内搭床架,床架高1.5~1.8 m,宽1 m,每架搭5~6层菇床,层高30 cm。菇床一定要稳固,不能摇晃。
5出菇管理
良好的出菇管理是取得优质、高产的关键。菌丝长满袋10 d后达生理成熟期,此时应把菌袋搬入出菇房。撕去袋口报纸,去除袋口的老菌皮和老接种块,露出料面,空气湿度调至95%,并少量通风。大约10 d后,料口出现白色点状原基,原基数量不断增多,随后分化形成幼蕾。该阶段温度应控制在10~20 ℃。低于10 ℃,原基难以形成,当菇棚温度低于10 ℃时,要注意采取保温措施。用小刀抠去多余的幼蕾,每袋留2~3个集中的幼蕾。幼蕾经3~5 d分化形成幼菇,幼菇经3 d分化后形成成菇。这一阶段应加大通风量,避免温差较大的风直接吹向成菇,菇棚湿度保持在90%,温度控制在15 ℃左右,同时保持菇棚内空气清新。
6采收管理
在菇盖张开平整,菌柄长10~12 cm,子实体基本长大,基部隆起但不松软、菌盖基本平展并中央下凹、边缘稍有内卷、孢子未弹射时便可采收。杏鲍菇的产量集中在第1潮菇。采收前1天停止向菇棚喷水。采收宜在上午进行,此时气温较低,菇体新陈代谢缓慢,菇体不宜开伞。采收要轻采、轻拿、轻放,以减少对菇体的损伤。第1潮菇采收完后,要及时清理料面,调节好菇房的温度、光线、通风、湿度,15 d后可采收第2潮菇。第2潮菇的产量低,朵形较小,菇柄短。一般可收3~4
潮菇,生物学效率70%~80%。
7参考文献
[1] 白兴荣,廖鹏飞.桑枝蚕沙栽培杏鲍菇的研究[J].中国食用菌,2008,27(5):61-62.
[2] 王传福.新编食用菌生产手册[M].北京:中国农民出版社,2002.
[3] 常明昌.食用菌栽培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4] 米青山.杏鲍菇无公害栽培技术[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3):100-10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