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坝基上采取上游迎水面坝坡设置复合人土工膜、坝基设置水平与垂直防渗舗塑,能够有效控制水库渗漏量,且 能起到保证坝基稳定的作用;并在试验成果基础上,从坝基、坝体盼渗施工措施等方面提出软弱地基上的水库防渗质量控制措施。关键词:软弱坝基;平原水库;渗漏分析;施工措施
中图分类号:TV223. 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305(2020)02-0261-04过去几十年,为了合理开发水资源,充分利用 地表水资源,我国修建了诸多平原水库,随着水库 投入运行,不断出现一系列问题,其中水库渗漏成
及施工工艺措施,可为类似地基上修建水库提供
借鉴。为最致命的问题之一,根据统计结果显示,因渗漏 破坏而导致大坝垮坝的,占30%以上⑴。我国水
1 工程概况该水库为中型平原水库,设计最高蓄水位为 20.00m,最大库容为4732万川,年入库水量为 7657万川,年供水量为6980m3,水库所在地土层
库除修建在岩基或硬土地基上,大部分修建在河道 冲积层和滨海沉积层上,坝基地质条件通常以轻粉 壤土为主,呈松散状态,渗透性强且土层分布厚度
为冲积平原新近沉积的粉土、黏土,坝基土深度
不均匀,夹有高压缩性、低强度的黏土层。在此类 地基上修建坝基,如若防渗措施及工艺选择不合
30m范围内自上而下可分为八层:一层粉土,厚2.5 ~5m,中等压缩性,工程性质较好;二层黏 土,软塑,厚度l~4m,承载力低,是较好的隔水
理,将会导致水库渗漏问题进一步加剧。因此,需 要对软弱坝基上的水库坝体渗漏进行研究。层;三层粉土,中密,厚度0. 5 ~ 2. 3m,低压缩 性;四层粉质黏土,软塑,厚度2.7 ~7.0m,中压 缩性,工程性质较差;五层粉土,密实,厚度2.1 ~5. 5m,低压缩性;六层粉质黏土,软塑,厚3.0国内外许多专家均对水库渗漏问题开展了研 究,计庆宝对泽城西安水电站大坝渗漏进行研究, 发现坝基全新统洪积卵石混合层、强风化岩层为渗 漏的主要部位⑵,顾正聪认为小浪底土石坝运行期
3m,中压缩性;七层细砂,中密,厚度1.0~
间在坝基覆盖层和基岩断层处产生了较大的渗漏 量⑶,吕百胜、庞琼、闫小兵、张先员等对水工坝 基防渗技术进行了探讨,如采用混凝土和自凝灰浆
4.9m,低压缩性,工程性质较好,八层黏土,可
塑,厚度0.9 ~ 3.1m,中压缩性,工程性质良好, 各土层渗透性及颗粒组成见表1。制作防渗墙、以高压喷射为施工方式的防渗墙、帷
幕灌浆、淤泥固堤防渗、水泥土搅拌桩防渗墙等各 种新型且见效快的防渗措施大坝渗漏主要有 三种:坝体渗漏、坝基渗漏和坝肩渗漏,其中坝基
2渗漏分析及控制研究2.1渗透试验因坝体填筑材料多为就地开挖土料,而开挖土渗漏是水库工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⑷。本文在总结 前人研究理论和技术的前提下,对软弱地基上平原 水库坝基土渗透性进行试验研究,并提出防渗方案
收積日期:2020-01-08作者简介:聂亮亮(1986年一),男,工程师。• 261 •2020年第2期水利技术监督工程实践表1各土层渗透性及颗粒组颗粒组成百分比/%层数土层名称渗透系数/( cm/s)0. 01 ~0. 005mm3. 87<0. 005 mm0. 25 ~0. 074mm0. 074 ~ 0. 05 mm0. 05 ~0. 01mmKh2Q2.51 xlO-41. 15 xlO-712粉土黏土粉土& 4523.616. 9360. 6717.5463.4559.3548.743.43& 792. 57 xlO-53. 13 xlO-75.21 xlO-42.51 xlO-66. 875. 874. 9423.9829. 874. 129. 873456723.568.013.0017. 831.582.78 xlO-47. 87 x IO\"3. 67 xlO-46. 23 xlO-51.78 x IO-44.51 xlO-7粉质黏土粉土20. 678.785.0312. 456. 345. 52 x 10 _46.45 xlO _4粉质黏土2. 150.318.7526. 369. 23细砂黏土3& 9336. 7515. 322. 43 xlO47. 14x10\"87. 3520. 1233.7823.43料大多为地表第一层土料粉土,其渗透性大,抗渗 设垂直防渗铺塑。方案3:坝体迎水面铺设防渗土工膜,坝基设
稳定性较差,因此对坝体及坝基的渗透特性及抗渗 稳定性进行分析,对控制软土地基上水库坝体坝基 渗透极为重要。置垂直防渗铺塑并插入第二层黏土层。坝体渗透试验采用的试验土样是粉土 75%、 粉质黏土 25%混合土样,两次试验干密度分别为1.53、 1.56g/cm3,两次试验计算所得的渗透系数
I
(a)方案1:分别为 1.99x10\"、1.72 xl0_4cm/s,由此可见,
随着土样干密度的增加,渗透系数略有减少,但变 化不明显,同样坝基土渗透试验结果与坝体差别不 大。渗透破坏试验结果显示,当坝体干密度分别为1.53、 1. 56g/cm3时,临界坡降分别为0.94、
0. 98,取安全系数为3,其允许坡降i =0.31 ~ 0. 33o参照有关资料,对坝体土干密度为1. 53g/
(b)方案2cm'时,得到允许坡降为0.07,由于粉土性质介于 无黏性土与黏性土之间,为保证坝体的渗透稳定
性,综合分析取粉土允许坡降为0.11(c)方案32.2渗流分析图1三种方案防渗简图2. 2.1断面设计考虑到坝体长度不是很长且地面起伏较小,坝
2.2.2渗流计算进行渗流场分析时,坝体土的渗透系数采用 干密度为1.53g/cm3的土样试验时所得到的渗透
基土层分布基本一致,选择一个断面分析即可看出 全坝的渗流情况。因坝基第二层黏土层渗透系数比
系数为1.99 xl0-4cm/s, 土工膜的渗透系数取用 1. 0 X 10 _1° cm/s计算 °第一层粉土层约小1/100,可以将坝基地下第二层 黏土层看作水平隔水层,因此选择黏土层最薄、粉 土层最厚渗流最不利的断面作为控制分析断面。为
(1)方案1计算结果分析该方案为对比试验,不采取任何防渗措施,因 坝体填筑土料与坝基粉土的渗透系数十分相近,所 以坝体内渗流出逸点比较高,渗流计算结果如图2
论证防渗措施的必要性,对选择的断面进行了三种
防渗方案的渗流分析,且选择不做任何防渗措施的
方案1作为对比参考皿切,如图1所示。方案1:坝体迎水面不设防渗土工膜,坝基不 设垂直防渗铺塑。(a)所示。由图2可知,渗流出逸点距坝脚位置约 为4.12m,出逸点处的等势线已达45% ,出逸坡降
i=0. 23 >0. 11,渗透稳定性不满足要求,工程渗 透稳定性工程措施量大且比较复杂,该方案计算所
方案2:坝体迎水面铺设防渗土工膜,坝基不 • 262 •工程实践水利技术监督2020年第2期得到的单宽渗漏量是2. 98 X 10-6m3/So(2) 方案2计算结果分析该方案为上游迎水面坝坡防渗方案,在上游迎
水面设置复合人工防渗土工膜,渗流计算结果如图
2(b)所示,方案2和方案1相比,方案2坝体内水 浸润面明显降低,出逸点高度大约为1.23m,出逸
点位置的等势线为20%,出逸坡降i = 0. 141 > 0.11,渗透稳定性虽不能满足要求,但较方案1已
明显增强,且计算所得的单宽渗漏量是1.18x10\"
m'/s,也有明显地减少。(3) 方案3计算结果分析方案3是在上游迎水面坝坡设置复合人工防渗
土工膜、坝基设置垂直防渗铺塑与第二层黏土层隔 水层相衔接构成完整的防渗体系,渗流计算结果如
图2(c)所示,方案3与前两个方案相比,防渗效 果特别显著,坝体内浸润线与坝基面基本一致,渗
流出逸点与坝脚位置几乎持平,出逸坡降:= 0. 0342 <0.11,满足渗透稳定性要求,计算所得的
单宽渗漏量是1. 11 xl0-7m3/so
2.2.3计算结果分析由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对比方案1因未采取任 何防渗措施,其出逸点高度、等势线、出逸坡降及
单宽渗流量均比方案2、3的指标高;方案2虽然 在坝体迎水面设置了复合人工防渗土工膜,相关指
标较方案1有所下降,但仍未满足渗透稳定性的要 求;方案3因坝坡设置复合人工防渗土工膜、坝基 设置垂直防渗铺塑与第二层黏土层隔水层相衔接构 成完整的防渗体系,坝体内浸润面、出逸坡降均有 明显减少,且满足渗透稳定性要求,单宽渗流量较
方案1、2也减小1 /20 ~l/10o因此,由试验研究 分析可知,软弱坝基上平原水库通过采取方案3类 似相关防渗体系后,水库坝体坝基渗透得到较好的
控制。3施工措施探讨综合上述实验成果,该水库坝体坝基防渗工程
施工时需要注意,将坝脚处的垂直防渗工程插入第 二层黏土层中但不能穿透黏土层,其上端与水平防
渗措施相连接,再与上游坝坡复合人工土工膜无缝
连接,形成一个闭合的防渗体系,渗透系数将会大 大减少。(1)垂直铺塑即先采用施工机械对坝基基础进 行清理、平整,在需要铺设的位置放好线并用开沟(a)方案1造槽机挖出较窄的深槽,采用泥浆护壁技术对槽壁
进行固定,以防止泥土脱落,然后沿着槽壁铺设 PE膜,相邻两块膜的结合处要相互搭接,铺设完
后及时回填黏土,即形成一道完整的垂直防渗帷幕
墙,其上端塑膜与水平铺塑连接在一起,构成了连 续的防渗阻隔系统。但在施工时需特别注意:①泥 浆护壁时,泥浆重度不能太小或太大,以免泥浆不 粘合槽壁;②两块塑膜接合处,搭接长度不小于
30m,以免增加渗流通道。(2)坝体防渗即在上游迎水面坝坡砂垫层上 铺设人工土工膜形成水平防渗层,铺设前需先清
理、平整坡面,然后铺设土工膜材料,再在上面 均匀铺设一层黏土进行保护,可以起到覆盖渗漏 部位、保证坝基稳定的作用。但在施工时需注意:
①可根据坝坡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复合土工膜, 以减少焊接次数,且每隔10m预留褶皱,防止变
形损坏土工膜;②膜与膜之间的焊接重合长度不
少于20cm,边角不齐的地方要修剪平整,保证施
工质量。4结论试验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在上游迎水面坝坡设 置复合人土工膜、坝基设置水平与垂直防渗铺塑,
坝体人工土膜、坝基防渗铺塑与第二层黏土层隔水 层即构成完整的防渗体系,能够起到很好的防渗效
果,且能起到保证坝基稳定的作用;综合前人研究 成果,结合现场工程经验,提出了坝体、坝基防渗 施工措施及施工注意事项,研究成果可为类似软弱 坝基上的水库防渗提供借鉴。• 263 •2020年第2期水利技术监督工程实践[8] 袁勤国,陈思翌.湖北省中小型水库土石坝渗漏原因及防渗处
参考文献[1] 刘杰.土的渗透稳定与渗流控制[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
理[J].长江科学院院报,2009, 26(S1): 76-80.[9] 钱家欢,殷宗泽.土工原理与计算[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
社,1992.[2] 计庆宝.山西省泽城西安水电站大坝坝基渗漏分析[J].科技情
版社,1996.[10] 朱云虎,朱红雷.玄武岩台地区水库工程地质问题探究[J].
报开发与经济,2010, 20(21): 160-161.[3] 顾正聪,黄勇,向衍.小浪底水库大坝坝基渗漏影响分析[J].
水利技术监督,2014(4) : 25-27.[11] 王秀红.大伙房水库输水洞伸缩缝渗漏处理及分析[J].水利
水电能源科学,2015, 33(3) : 76-80, 41.[4] 吕百胜.水工坝基防渗技术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技术监督,2015(6); 75-77.[12] 代彬彬,朱晓萌,杨冰.煤幺寨水库均质土坝安全复核及坝体
补强加固防渗处理[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8(3): 143-146.2010, 18(14) : 95.[5] 庞琼,王士军,谷艳昌,等.土石坝垂直防渗加固措施综述[J].
[13] 严俊,陈汉宁,周瑾,等.复杂地质区大坝渗漏承压机理及其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4, 36(4) : 28-37.[6] 闫晓兵.土石坝防渗技术综述[J].山西水利,2005,21(4):
演变规律研究[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8(8): 67-71, 154.[14] 张晖,付建伟.平原型砂卵砾石层库盆水库渗漏量计算与分析
[J].工程技术研究,2019, 4(21) : 17-18.59-60.[7] 张先员,霍小力.土石坝防渗加固措施综述[J].水利科技与经
[15] 樊炳森,郭成超.高密度电法在水库渗漏检测中的应用[J].
济,2008, 14(12) : 1020-1021.长江科学院院报,2019, 36(10): 165-168.(上接第253页)z参考文献[1] 戴会超,槐文信,吴玉林,等.水利水电工程水流精细模拟理论
与应用[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50.[2] 韩贵福.黄河源电站溢洪道末端消能方案设计[J].水利规划与
设计,2016(6): 113-115.[3] 董冰霜.台阶式溢洪道纯台阶消能率变化规律研究[J]・水利技
术监督,2016, 24(3) : 70-72.扌@)设计工况[4] MINORSKY V U. An analysis of ship collision to protection of nucle
(b)校核工况ar powered plant] J] . Ship Research, 1959, 3(1): 1-4.[5] 黑鹏飞,刘洪春,方红卫,等.三峡水库调度对于重庆主城区河
图6实例工程在各工况下尾水排入下游河床段水位的快速响应公式探索[J].水力发电学报,2013(3); 156-161.5结论(1) 本工程下泄通道为直线渐变段,水流在下
[6] 张生财.新疆某水库溢洪道布置方案比选[J].水利规划与设
计,2015(3) : 83-85.泄过程中未受弯道等不利边界条件影响,因此溢洪 道断面的水位分布相对均匀,偏差值较小。(2) 在水流下泄过程中,溢洪道底板未出现负
[7] 董延超,郭维东,魏长勇,等.陡槽式溢洪道三维流场数值计算
分析[J].人民长江,2006(4): 69-71.[8] 张艳丽.海龙川水库溢洪道加固设计与计算分析[J].水利技术
监督,2015, 23(1): 49-51.[9] 廖灵芝,赵涛,刘威.不同坡降影响下弯道式引水渠首水流三
压区域,因此本工程基本不受空蚀影响。(3) 经过挑流鼻坎消能,实例工程在设计工 况、校核工况下排入下游河床的物理模型实测流
维数值模拟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2(3): 83-85.[10] 罗永钦,刁军明,何大明,等.高坝明流泄洪洞掺气减蚀三维
数值模拟分析[〕]•水科学进展,2012, 23(1): 110-116.速分别为7.95、9. llm/s,远小于规范应不大于 20m/s的要求值,因此对下游河床冲刷影响较小。[11] 刘志雄,江耀祖,陈辉.台阶式溢流面在不同流量条件下适用
情况的初步探讨[C] //唐洪武,李桂芬,王连祥.第三届全国 水力学与水利信息学大会论文集.南京:河海大学出版
(4) 在各工况下,沿程水深、脉动压强、水流
流速分布的数值模拟计算值与实测值较为接近,未 出现明显偏差。可见本文建立的数值计算模型能较 好地反映实例工程的水力特性,计算精度较高。社,2007.[12] 王亚东,李刚,李福金.勃利县九龙水库溢洪道数值模拟试验
分析[J].黑龙江水专学报,2007(4): 53-54.・26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