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日常使用中,由于天气、人为施工和其他原因,建筑物的防雷设备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和破坏。本文从管理制度、人员、设备、安全、档案等几个方面,对防雷设备的日常保养工作进行了阐述,并对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设备进行了全面的维护,使之能够及时的发现雷击事故,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少雷击事故的发生。
关键词:雷电;要求;维护;防护装置
在长期的雷电安全管理工作中,人们发现,在建筑物经过一次常规的防雷测试之后,在进行下次测试时,也经常会出现雷电隐患。其中的隐患主要是由于原有的避雷设施老化、人为破坏、新电气设备的安装不规范等,特别是电气线路的不规范和无证的避雷设施的改装,对雷电保护设备的安全运行造成了很大的威胁。
一、防雷设备的日常维修
《防雷减灾管理办法》明确指出:“防雷器的持有者或受托人,应指定专门人员进行防雷设备的日常维修。”对避雷设施的安全隐患,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并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
在现代建筑物中,一个完整的避雷系统应该包括接闪装置、引下线、等电位连接系统、屏蔽系统、合理布线系统、浪涌保护器和公共接地系统。各个环节相互配合,形成一道又一道的防御,形成了一个整体。如果一个环节的维修不到位,致使防雷设备的保护效果丧失,就会发生雷击事故。一旦发生雷电事故,将会导致严重的经济和财产损害,甚至会导致人员死亡。
二、雷电防护装置日常维护的基本要求 1.管理制度的要求
任何一项工作的实施都离不开健全的管理体系,而对雷击防护设备的日常保养也是一样。对防雷设备的使用单位,要制定相应的工作责任制,指定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并对维修人员的工作职责进行明确,以保证维修人员的责任。维修需要具备一定的技术含量,因此,维修人员要具备相应的防范措施,对防雷设备的所有单位都要对维修人员进行培训,保证维修人员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使之与工作需要相匹配。
2.设备的要求
但由于维修人员的防雷技术水平较低,在发现雷击防护装置因某些原因而丧失了其应有的防护功能时,应根据所配装备的设备对其进行操作,使其恢复到原来的防护效果。如果这种作业太过专业,要立即向有关部门报告,请专业的避雷机构来解决。所以,维修所需的工具、仪器、设备,如改锥、扳手、虎钳、锉刀、锤子、万用表、电笔、钢卷尺等,无需额外配备诸如等电位仪、 SPD测试仪等专用仪器。
3.人员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在现阶段,我国的防雷技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科学性和覆盖面广的综合学科。雷击保护设备的维修人员通常都不是专门从事防雷工作的,缺乏足够的防雷知识,需要各单位组织维修人员进行专业的防雷技术和有关的安全训练,具有防雷设备维修的基础知识,熟悉有关行业的电气安全技术规范;熟悉防雷设备的安装位置,对其功能、性能和操作方法有一定的认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及时地发现雷击保护设备的安全隐患,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档案的要求
对雷击保护设备进行维修,要有相关的工作记录,一方面能使维修工作更加规范,职责明确,要求明确,应急及时;二是可以方便地进行问题的追溯;另外,因为防雷设备各单元的人员经常变动,所以,要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作文件,方便了工作的移交。根据《防雷装置检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QX/T 319-2016)的
要求,日常维护记录应当至少保存2年以上,其中应包含防雷设施的安装资料、日常维护记录、定期检测报告、事故处理记录、新建和扩建记录。
5.安全的要求
建筑物直接防雷设备设置在天面、设备层等高处,而电力涌动保护器则设置在大楼的主配电柜和各个等级的配电柜上,在日常的维修中,有攀爬和触电的危险。所以,维修要以人为本,在使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对人体的损害,必须穿戴相应的安全装备,如安全帽、安全警示牌、绝缘手套、绝缘鞋、安全带等。这些设备能有效地保障维修人员的人身安全。
三、日常维护的内容和要求 1.一般规定
维修内容主要是针对避雷设备的各个部分的工作状况,其中包括防雷设备的防腐蚀,以及对接头断裂或松动的再加固,以确保防雷设备的安全。在日常维修中,要进行定期的检查和维修记录,并在填写时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在作业结束后签名。
2.特定的要素和需求
根据防雷设备的自然老化率,定期检查频率为每月一次(具体为三至十月);根据气象条件,在雷暴过后,要对容易被雷击损坏的避雷设施进行检测;如果在防雷设施附近有工程,则在施工完毕后,要对防雷设备进行检查,以确定是否在施工中损坏,如果做了屋面防水,外墙清洗后,往往会导致屋顶防雷设备发生弯曲、变形、断裂;在屋顶上修建其它设备,可能会超过原来的防雷保护区域,或者没有与防雷设备进行等电势连接。周边施工是指在建筑物顶部施工、电缆施工、新增(拆除)设备施工等方面对防雷设施的施工。根据《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 GB/T21431-2015的有关规定,对各种防雷装置的检查内容和处理方法进行了详细的说明,维修人员无法解决的,要及时通知专业的防雷单位进行维修。表1提供了更多的细节。
雷电防护装置 检查周期 检查内容 处理方式 接闪器 每月或雷雨过后 接闪器有无倒伏,锈蚀,弯曲变形或个别部位有破损 接闪器无倒伏,无弯曲变形,无折断,并按照技术规定进行腐蚀处理。 每个月或附近建筑工程之后 屋顶上的杂物会不会阻挡防护设备 防雷电设备无遮蔽、拆卸不用的电缆 每个月或附近建筑工程之后 大楼顶上的接闪器上有没有连接电缆 在用线缆咨询专业防雷机构进行处理 附近建筑工程之后 新建或拆除天台设备 向专业防雷机构咨询以解决问题 引下线 每个月或附近建筑工程之后 明敷引下线上有无其它电线连接 每个月或附近建筑工程之后 明敷引下线与邻近电力线之间的间距不能少于1米,而在垂直方向上不能少于0.3米 每个月或在雷暴后或附接闪器和引出线的接头是将断开处电气连接 近建筑工程之后 否已断裂 每个月或施工后 引下导线的抗接触电压保护装置是否良好 咨询专业防雷机构进行处理 每个月或附近建筑工程之后 失 护栏,警示标志损坏或遗将护栏、警告牌修复 接地装置 每个月或在雷暴后 人工接地设备填土是否存在沉降 按原样恢复 附近建筑工程之后 是否存在挖土方、铺设管线、栽植树木等原因挖掉接地设备 向专业防雷机构咨询以解决问题 每个月或在雷暴后 接地设备的抗跨电压保护措施是否良好 每个月或在雷暴后或附近建筑工程之后 屋面金属设备,设备接地或跨越导线未连接;金属门窗,栏杆,扶梯等不接地或接地不连接 就近与雷电防护装置做电气连接 等电位 连每个月或在雷暴后或附近建筑工程之后 电器不能接地或不能接地 接 每个月或在雷暴后或附近建筑工程之后 天台金属屏蔽管、槽接头不用导线或跨导线断裂 电磁屏蔽 每个月或附近建筑工程之后 屋顶电缆敷设不当 对屏蔽进行整理和处理,将保护套管的两端与避雷设备进行电气连接 每个月或附近建筑工程之后 大楼间有电力和电气电缆架空电缆 向专业防雷机构咨询以解决问题 每个月或附近建筑工程之后 用于出入大楼(或机房)的电缆和电缆为架空的 电涌保护器 每个月或在雷暴后或附近建筑工程之后 电力冲击保护装置的断路器(保险丝)没有关闭 将电源电涌保护器支路的断路器(熔断 器)闭合 每个月或在雷暴后 电涌保护装置的运行状况(或指示灯)不正常 更换电涌保护器 每个月或在雷暴后 电力冲击保护器外壳和导线有无过热现象 向专业防雷机构咨询以解决问题 完成工程在安装了重要装置后,没后 有安装浪涌保护装置 表1
结论:本文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角度,阐述了对防雷设备的日常保养内容及要求。对防雷设备各单位要加强安全防范意识,督促维修人员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对自身安全的认识,并加强对设备的日常保养,保证其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参考文献
[1]梁洪智.牵引供电系统雷电防护体系的建设策略[J].电力系统装备.2020,(15):36-37.
[2]邹德培,潘江萍,杨玲.基于闪电定位数据的雷电灾害风险及防御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21,18(22):98-10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