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卷第1期 2010年2月 农业装备技术 Agricultural Equipment&Technology V0L36 No.1 Feb.201O 镇江市特种粮食 生产现状及几点思考 周惠瑜,罗 明 (江苏省镇江市农林局) 1 特种粮食生产现状 据镇江市农林局2009年统计数据分析: 1.1 单产总体平衡2009年玉米单产375 kg,比 2008年减产6 kg;豆类单产148 kg,比2008年减产 77.800%;推广甘薯双行垄作技术,仅句容市推广面 积达0.150万hm ,占甘薯面积88.500%;推广玉米 免耕和乳苗移栽地膜技术,仅句容市推广面积分别 达到0.210万hm2 0.030万hm ,分别占玉米面积的 81.600%、13.200%。 1 l kg;薯类单产393.200 kg,比2008年增加6.500 kg。 1-2面积略有减少2009年玉米面积0.500万hm , 2.4推广新模式 比2008年减少0.070万hm ;豆类面积0.460万hm , 改变单一传统特种粮食生产模式向多元化方向 发展。由传统特种粮食薄地模式走向水田沃地模式, 由以往稻麦轮作模式转向稻一绿、稻一油、稻—蔬等 模式。以扬中市为例,在水稻成熟收割后不再种植小 比2008年减少0.032万hm ;薯类面积0.272万hm , 比2008年减少0.042万hm 。 1.3总产基本稳定2009年玉米总产量为2.820万 t,比2008年减少0.410万t;豆类总产量为1.030万 t,比2008年减少0.150万t;薯类总产量为1.600万 t,比2008年减少0,200万t。 麦,而是种植红花草、秧草作为绿肥或食品加工原 料,种植面积已扩大到0.067万hm 。以京口区为例, 在水稻成熟收割后不再种植小麦,而是种植蚕豆作 为绿肥或食品加工原料,面积达33.330余hm 。 2特种粮食技术应用现状 2.1推广新措施 3特种粮食生产发展方向的几点思考 3.1推进生产规模化 第一,平衡施肥。氮、磷、钾肥合理搭配,有机肥 和无机肥合理搭配。玉米每667 ii1 施用氮、磷、钾肥 分别为20、5、6 kg。第二,因苗施肥。针对不同苗类长 特种粮食生产的土地流转部分是农户间自发进 行的私下流转,流转双方多是亲戚、朋友,流转规模 较小,很多是口头协议,不进行正式登记,没有履行 势,看苗施肥。对于长势旺盛的苗类,适当控制肥料 用量,准确控制肥料施用时期;对于长势不足的苗 类,适当增加肥料用量,适当提前肥料施用时期。第 三,因地施肥。针对不同田块肥力不同,分类施肥。土 必要的手续,缺乏严谨的履约依据,缺乏长期的稳定 性,零散生产,制约生产水平的提高。要积极引导土 地合理流转,规范土地流转手续,加强土地流转的协 调,将零星生产的田块连片成规模,实行规模化种 植,充分发挥土地规模化优势。 3.2推进生产设施化 地肥沃的田块,适当减少肥料用量;土地肥力不足的 田块,适当增加肥料用量。 2.2推广新品种 特种粮食品种不断优化,常规品种基本稳定,新 大部分特种粮食生产中农事操作机械欠缺,设 施化水平不高,综合配套设施不完善,与规模化种植 的要求差距很大。一些配套水利设施薄弱,灌排能力 差,产量和质量不稳定,生产调控能力较弱,生产机 品种不断引进,加快品种更新步伐和推广力度,选择 适应性好、抗逆性强、稳产性优、产量性高、品质性佳 的新品种。如句容市引进巾豌6号、日本荞麦等,丹 徒引进徐薯系列等,扬中引进了红花草等新品种,在 生产上进行一定范围的示范应用。 2.3推广新技术 械化程度较低。要加强生产配套基础设施,注重推广 农药机械、肥料机械、种植机械,注重科学规划,因地 制宜,整体推进,适度规模,发挥综合效益。 3.3推进生产组织化 特种粮食生产技术逐步实现两个转变,即由传 统型生产向现代型生产转变,由粗放型生产向集约 型生产转变,技术应用水平逐年得到提高。推广大豆 免耕技术,仅句容市就达0.140万hm。,占大豆面积 总第155期 由于长期以来小农经济的思想左右,特种粮食 生产规模小,农户零散种植,未将农户统一组织起来 进行共同生产和销售,在市场竞争中缺乏有效竞争 力。要不断提高农户组织化水平,把零散的农户组织 第36卷第1期 2010年2月 农业装备技术 Agricultural Equipment&Technology V01.36 l .1 Feb.2010 一 带式输送岳相海纠浩偏(江苏应山宝用集团有【l限】公的司) 改进措旋 带式输送机已广泛使用于粮食仓储、建材、码头 2.1 将改向滚筒设计成鼓形输送带经过承载运 和矿产物料的装卸运输场合,其中输送带既是承载 物料的构件,又是传递牵引力的牵引部件。输送带绕 过驱动滚筒,支承在许多托辊上,依靠胶带和滚筒之 输后,在改向滚筒上跑偏比较明显和多见。标准的改 向滚筒一般为圆柱面,现设计为鼓形面,铸胶时使中 部的直径比两端大5~10 mm。这样胶带紧压在改向 滚筒上时应力分布就会形成中间大,两侧小,成阶梯 状向两侧降低,因此形成了两侧向中心移动的分力, 即胶带有向滚筒中心直径大处移动收缩力,消除了 跑偏的可能性。 间的摩擦力,使物料随输送带送到卸载地点。工作 中,输送带的跑偏是带式输送机的常见故障,不仅影 响运输生产,而且极易因摩擦撕裂胶带边,损坏胶 带,危及安全。本人就此问题谈一些做法和想法。 1 带式输送机输送带跑偏原因 1.1滚筒在加工过程中有锥度,形成了“一头大一 2.2改进托辊支架设计实施单个托辊前倾或后 倾调节纠偏。托辊的前倾或后倾调节已被实践证明 头小”,使滚筒在鼓动中,两端的线速度不~致,从而 是有效纠偏调节手段。以往是托辊成组前倾安装来 实施整体胶带跑偏的纠正,现单个托辊调节,可不停 机操作,提高效率。 2.3适当调节槽型托架的槽型角 目前最常用的槽 导致与其摩擦而传动的输送带两侧速度一快一慢, 胶带就跑偏。这个问题不仅是生产厂家要把关,用户 在维修更换也要注意避免此类滚筒的安装使用。 1.2由于下料,输送过程中风向等因素,滚筒上堆 积的灰尘也不会均匀分布,加上空气中的水分,长期 工作粉尘会粘附而逐层紧压在滚筒上。滚筒两端的 粘附程度不同,客观也形成了前述的“一头大一头 型角为35o,较大的槽型角既可加大载料的横端面, 并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胶带跑偏。 2.4在下部加反压托辊反压托辊相当于普通槽 型托辊倒置,即所谓“反V型托辊”。当胶带发生偏 移时,两侧托辊即在胶带上造成侧向压力,从而引导 胶带回到中间位置。 小”。因此,经常清理滚筒上的粘附物也很有必要。 1.3安装中或使用一段时间后,滚筒中心线与输送带 的中心线不垂直,胶带就会跑向一边,此时,应调整滚 输送带纠偏总的思路是促使输送带在宽度方 向所受合力为零,使胶带工作中拉应力能在宽度方 筒位置,使其中心线尽可能与输送带的中心线垂直。 1.4 由于输送物料向输送带抛放时不均匀,即输送 带上承载的物料在宽度方向一边重一边轻,导致胶 带在承载段跑偏。对此应采用前倾托辊组,使胶带产 生向中心的回复力,实施纠偏。如果采用结构相对完 善,费用也相对较高的调心托辊组,效果更佳。 向均匀分布或对称分布。这个问题在上料、承载、传 动、拉紧、回程、清扫、改向等各个环节都有影响因 数。在改善输送带跑偏的同时,往往会增添附加的 摩擦功耗,也会增加一些制造成本,这些支出相对 于生产率高、输送距离长、工作平稳、能量消耗低、 使用日益广泛的带式输送机如何取舍,有待于相关 方综合平衡 2运输带的自动纠偏或调节纠偏的改进措施 起来,成立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社、土地合作社等, 坚持自愿、互惠、共享的原则,提高农户特种粮食生 产组织化水平。 3.4推进生产市场化 的食品加_T企业规模小,消化能力差,品牌意识弱, 与市场需求还存在较大差距。要积极引导农户,发挥 特色,走市场化运作之路,鼓励和引导食品加工企业 与农户构建利益互惠机制,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展 订单生产,开发和加工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注重品 牌意识,增加农民收入。 特种粮食生产市场化意识总体上较弱,能够带 动和辐射的龙头企业数量少,进行特种粮食深加工 总第15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