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物理提优练习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现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此时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p乙,则
2题
A p甲可能大于p乙 B.p甲一定小于p乙 ……○ __○_…__…_…___……__…:…号…订考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名…装姓装_…__…_…___……___……_:校…○学○……………………外内……………………○○……………………A. C.p甲一定等于p乙 D.p甲可能等于p乙
2.如图所示,正方体物体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的厚度,使二者剩余的体积、压强均相同,则切去的质量△m甲、△m乙和切去前甲、乙对地面的压强p
甲
、p乙的关系是
A.△m甲<△m乙,p甲<p乙 B.△m甲>△m乙, p甲<p乙 C.△m甲<△m乙,p甲>p乙
D.△m甲>△m乙,p甲>p乙
3.如图甲是西南大学校内的一座塑像,其基座结构类似于图乙和丙的模型。若A、B是质量分布均匀的正方体物块,其边长分别是20cm、30cm,密度之比ρA:ρB=3:1。将A放在水平地面上,B放在A的上面,A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5100Pa(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图乙中,物块A对地面的压力为204N: ②. 物块A的密度为1.2×
103kg/m3; ③.图乙中,B对A的压强为6000Pa;
④.若将物块B放在水平地面上,A放在B的上面(如图丙),要使B对地面的压强为2800Pa,应将物块B沿竖直方向切去
A.只有①、②、④正确 B.只有①、②、③正确 C.只有①、②正确
D.只有③、④正确
4.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若用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物质分别制成实心正方体A、B并排放在水平地面上,则A、B对地面的压强之比为( )试卷第1页,总6页
………线…………○………… ………线…………○…………
A.8:1 B.4:1 C.4:3 D.2:1
5.如图,甲、乙是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质量均匀的长方体,它们的密度之比ρ甲:ρ
乙
=4:5,底面积之比S甲:S乙=5:8,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6:5,下列有关
甲、乙的说法错误的是
6题
A.甲、乙的质量之比是3:4 B.甲、乙的体积之比是15:16 ……○ __○_…__…_…___……__…:…号…订考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名…装姓装_…__…_…___……___……_:校…○学○……………………外内……………………○○……………………C.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 D.将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后,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能相等 6.如图所示,甲、乙为两个实心均匀正方体,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两个正方体的上部,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并将截去部分叠放在对方剩余部分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和p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p甲可能小于p乙 B.p甲一定小于p乙 C.p甲可能大于p乙 D.p甲一定大于p
乙
7.如图甲所示,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木块,图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8题
A.木块两次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均相等
B.因为第1次木块运动的速度大,所以木块第1次受到的拉力较大 C.因为第1次木块运动的速度大,所以木块第1次受到的摩擦力较大 D.刚开始未拉动木块,是因为拉力小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8.如图所示,消防员正进行徒手爬杆训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向下滑动时,增加手的握力会增大手对杆的摩擦力 B.向下滑动时,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下
C.静止在杆上时,增加手的握力会增大手对杆的摩擦力 D.静止在杆上时,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下
试卷第2页,总6页
………线…………○………… ………线…………○…………
9.如图所示,甲是放在水平桌面上的重为10N的木块,重为6N钩码乙通过细绳绕过定滑轮带动甲做匀速直线运动,若要用力将甲物块向左水平拉动,拉力大小为
10题
A.4N B.6N C.12N D.16N
……○ __○_…__…_…___……__…:…号…订考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名…装姓装_…__…_…___……___……_:校…○学○……………………外内……………………○○……………………10.忽略空气阻力,抛出后的小球在空中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抛出后的小球由于 A.不受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B.不受力,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 C.受到重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D.受到推力作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11.如图所示,将木块放在压缩了的弹簧旁,释放弹簧,木块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离开弹簧后,木块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2题1
A.木块所受摩擦力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 B.B.弹簧对木块的弹力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 C.木块所受摩擦力不会改变木块的运动状态 D.木块最终停止运动是由于失去弹簧的弹力作用
12.如图一架直升机吊着一辆起重机在悬停在灾区上空,在此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A.直升机对起重机的拉力和起重机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直升机对起重机的拉力和起重机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直升机的重力和起重机的重力大小必定相等 D.直升机对起重机有拉力而起重机对直升机没有拉力
13.如图所示,劲度系数均为k的甲、乙两轻质弹簧,甲弹簧一端固定在天 花板上,乙弹簧一端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当在甲的另一端挂一重物G,乙的 另一端压一重物G时,两弹簧的长度均为L,现将两弹簧并联,并在其下方系一重物G,此时弹簧的长度应为
试卷第3页,总6页
………线…………○………… ………线…………○…………
A.L+ B.L+ C.L- D.L-
14.如图所示,用大小为8N的水平拉力F拉上表面粗糙程度各处相同的物体A,使其在水平地面上以1m/s匀速运动,当物体B静止不动时,与水平绳相连的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3N保持不变(不计绳和弹簧测力计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__○_…__…_…___……__…:…号…订考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名…装姓装_…__…_…___……___……_:校…○学○……………………外内……………………○○……………………A.水平拉力F与地面对A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B.A对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大小为8N C.若A以2m/s匀速运动,拉力F将变大 D.地对A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大小为5N
15.在水平地面上有一长方体木箱,小林用水平推力F把木箱向前推动,如图甲所示,此过程中,推力F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木块前进的速度V的大小随时间t的变化情况如图丙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0~1秒内,木箱静止不动,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100N,推力不对箱子做功; B.1~3秒内,木箱加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00N,推力对箱子做了功; C.3~5秒内,木箱匀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00N,推力做了400J的功; D.5~6秒内,木箱减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越来越大,推力不对箱子做功; 16.在做“研究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时,将木块A放置水平木板B上,加载一个砝码,把一只测力计系在A上,如图所示。当向左拉动B时,测力计指针稳定。下列讨论中正确的是( )
17题
A.A对B的压力与B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A受B的摩擦力与测力计对A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方向向右
试卷第4页,总6页
………线…………○………… ………线…………○…………
D.若增大拉动B的速度,测力计的示数会变大
17.如图所示,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立柱质量为M,有一质量为m的猴子从立柱匀速上、下运动,已知猴子静止时,受到摩擦力为f,则有关猴子在运动过程中不正确的是 A.猴子向上、向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相反B.猴子向上、向下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C.猴子向上时,支柱对地面的压力是Mg+f D.猴子向下时,支柱对地面的压力是Mg+mg
17……○ __○_…__…_…___……__…:…号…订考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名…装姓装_…__…_…___……___……_:校…○学○……………………外内……………………○○…………………….用密度不同的两种液体装满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甲和乙,甲杯中两种液体的质量各占一半,乙杯中两种液体的体积各占一半。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1和ρ2,且ρ1<ρ2.设两种液体之间不发生混合现象,若甲、乙两杯内液体的质量分别为m甲和m乙,则( )
A.m甲<m乙 B.m甲=m乙 C.m甲>m乙 D.无法确定
二、填空题
18.如图所示,在两个大小为F1和F2的压力作用下,质量为m的木块可在两个长木板之间匀速向下滑落,如果保持两个压力F1和F2的大小和方向不变,为使木块匀速向上滑动,则对木块向上的推力大小为________。
19.物块A静止在粗糙程度均匀的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物块A受到水平拉力F的作用,拉力F随时间t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小萍从t=0开始,每隔2s记录一次物块A的位置(用“•”表示物块A),如图丙所示,6s~12s内物块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N,10s~14s内物块的平均速度为_____cm/s。
20.如图所示,是用传送带传送大米的情形,米袋随传送带一起水平匀速运动。米袋相对于传送带处于______状态;米袋越重传送带向下弯曲的程度越大,说明力的______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此时,米袋_______(选填“受”或“不受”)摩擦力。
试卷第5页,总6页
………线…………○………… ………线…………○…………
22.已知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1、ρ2.若将质量相等的两种液体混合,则混合后液体的密度为_____。若将体积相等的两种液体混合,则混合后液体的密度为_____(两种液体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
四、计算题
23.有一个玻璃瓶,它的质量是0.2kg,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是0.7kg,……○ __○_…__…_…___……__…:…号…订考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名…装姓装_…__…_…___……___……_:校…○学○……………………外内……………………○○……………………用此瓶装金属粒若干,瓶和金属粒的总质量为1.33kg,若在装金属颗粒的瓶中再装满水时,瓶,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1.73kg,求: (1)玻璃瓶的容积。 (2)金属颗粒的质量。 (3)金属颗粒的密度。
24.一水杯装水放在冰箱冷冻室后,结满了冰,且冰面正好与杯口相平,此时杯与冰的总质量为24g,当冰全部融化后,需向杯中加2mL,水面正好与杯口相平,ρ冰
=0.9g/cm3。求:
(1)杯的质量为多少g; (2)杯的容积为多少cm3
;
(3)要将这一满杯水配制成密度为1.2g/cm3的盐水,要在水中加入多少g密度为2.2g/cm3
的盐。(不考虑体积变化)
试卷第6页,总6页
………线…………○………… ………线…………○…………
……○ __○_…__…_…___……__…:…号…订考_订_…___……___……___……:级…○班_○…___…_…__…_…___……:…装名姓装_…__…_…___……___……_:校…○学○……………………外内……………………○○……………………试卷第7页,总1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根据p=
gh可得: 甲 甲g 甲, 乙 乙g 乙,由题意知,
甲 =, 乙则ρ甲gh甲=ρ乙gh乙,由图知,h甲<h乙,所以,ρ甲>ρ乙,由图知,S甲<S乙,根据V=可知,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体积后,正方体甲、乙高度的变化量△h甲>△h乙,所以,
根据p=ρgh可知,此时它们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p甲<p乙,故ACD错误,B正确。 2.A 【解析】 【详解】
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柱体(含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由图可知,原来的高度h甲<h乙,底面积S甲<S乙,
沿水平方向切去不同的厚度,使二者剩余的体积、压强均相同,因S甲<S乙,剩余的体积相同,则由V=Sh可知,h甲剩余>h乙剩余(如图)因h甲剩余>h乙剩余,剩余部分产生压强相同,则由 可知,ρ甲<ρ乙;
因原来甲的体积小于乙的体积,切去不同的厚度后剩余的体积相等,所以切去部分的体积关系为V甲切<V乙切,由△m=ρ△V切可知,△m甲<△m乙,故BD错误;因原来甲的高度小、密度小,所以由p=ρgh可知,切去前甲、乙对地面的压强关系为p甲<p乙,故C错误、A正确。 3.A 【解析】 【详解】
2222
①物块A的底面积:SA=LA=(20cm)=400cm=0.04m,物块A对地面的压力:
F=pSA=5100Pa×0.04m2=204N,故①正确;
②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所以,图乙中物块A、B的总重力G总=F=204N,
答案第1页,总11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由G=mg=ρVg=ρL3g可得:GA+GB=ρALA3g+ρBLB3g=204N,因为ρA:ρB=3:1,所以有:ρA×(0.2m)3×10N/kg+ ρA×(0.3m)3×10N/kg=204N,解得:ρA=1.2×103kg/m3,故②正确; ③物块A的重力:GA=ρALA3g=1.2×103kg/m3×(0.2m)3×10N/kg=96N,物块B的重力:GB=G-GA=204N-96N=108N,图乙中,B对A的压强: ,故③
错误;
④图丙中,沿竖直方向切去物块B后,设剩余部分占物块B体积的比例为x,则物块B剩余部分的底面积为SB•x,物块B剩余部分的重为GB•x,
,
,解得 ,即将物块B沿竖直方向切去,故④正确。
综上可知,①②④正确,③错误。 4.B 【解析】 【详解】
由图可知,当甲的体积为1cm3时,质量为8g,所以甲的密度为8g/cm3;当乙的体积为4cm3时,质量为4g,所以乙的密度为1g/cm3;所以 : : ;已知 : : ,由
可得 ,所以,VA:VB=1:8;由 可得,A、B两正方体边长(高)之比: : : ;因为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
,所以,两正方体A、B对
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 : : ( ):( ) : 。故B正确。 5.C 【解析】 【详解】
由 可得,
乙
甲 甲 甲
乙乙
,甲乙放在水平地面上,甲乙的重力大小等于对地面的
甲
乙
压力大小,所以甲乙的重力比值等于压力的比值,即 ,由 得甲乙的质量比值是:
乙
甲
甲 乙
,故A说法正确;
乙
甲
由 可得,
乙
甲
甲 甲 乙 乙
甲 乙
乙甲
,故B说法正确;
答案第2页,总11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由 甲: 乙 : 可得 甲 乙,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高度,减少的压强比是:
△ 甲△ 乙
甲 乙
甲 乙
,则△ 甲 △ 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是
甲 乙
甲 △ 甲 乙 △ 乙
△ 乙 乙 乙 △ 乙
,如果 甲 乙,则有 乙 △ 乙 乙 △ 乙,则可得到 乙 △ 乙,所以
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并不可能相等,故C是错误;
甲 甲 乙 乙
如果甲、乙分别沿水平方向切去相同的体积,则减少的压强比值是:△
甲
△ 乙
甲 乙 乙 甲
,则△
甲
甲
△ 乙,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是
乙
甲 △
甲
乙 △ 乙
△ 乙 乙
乙 △
乙
,如果 甲 乙,
则有 乙 △ 乙 乙 △ 乙,可解得: 乙 △ 乙,所以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可
能相等,故D正确。 6.B 【解析】
试题分析:要解决此题,需掌握压强公式p=,物体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其重力; 根据压强相等利用柱体压强公式p===度的部分的重力大小;
则后来物体的对地面的压力等于自身剩余重力加对方切去部分的重力,根据压强公式比较压强大小便可.
解:把甲、乙均分为两部分, 甲最初对地面的压强p甲1=
①
=ρgh列出相应的关系式,判断出截去相同高
乙最初对地面的压强p乙1= ②
由于它们均为实心正方体,且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设它们的边长分别为a、b. 可得ρ
甲
ga=ρ
乙
gb
甲
甲切去部分的重G甲切=ρgV甲切=ρ
2
乙
甲
gah ③
2
同理乙切去部分的重G乙切=ρgbh ④
答案第3页,总11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③:④有==>1
可得G甲切>G乙切 ⑤
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 则此时甲的整体产生的压强p甲=
⑥
此时乙的整体产生的压强p乙=由①⑤⑥可知,p甲<p甲1 ⑧ 由②⑤⑦可知,p乙>p乙1 ⑨
⑦
而最初甲乙对地面压强相等,结合⑧⑨可知,p甲<p乙.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压强大小的判断,关键要掌握压强的计算公式,特别是柱体物体对支持面的压强公式应用,在分析过程中要注意改变的量和相等的量,要细心分析. 7.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中“……拉木块……摩擦力……”、“……未拉动……拉力小于……摩擦力”及s-t图像可知,本题考查滑动摩擦力大小影响因素、物体受力时的运动、s-t图像。根据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平衡状态的受力、速度与路程和时间的关系等规律进行分析推断。 【详解】
乙图中两次拉动木块运动的s-t图线都是过原点的直线,且图线1在图线2上方,说明两次木块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且 。
A. B.C滑动摩擦力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与速度无关。两次拉动木块,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都不变,所以木块两次受到的摩擦力相等。又因匀速运动拉力等于摩擦力,所以两次木块受到的拉力也相等。故A正确,B.C错误。
D.未拉动木块,即木块仍然静止,属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拉力等于摩擦力。即未拉动木
答案第4页,总11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块是因为拉力等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故D错误。 【点睛】
D选项易错,未拉动不是因为拉力小于摩擦力,而是因为拉力等于摩擦力,拉力的作用效果与摩擦力的作用效果相抵消,相当于没拉,所以才未拉动。本题难度稍大。 8.A 【解析】 【详解】
A、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所以向下滑动时,增加手的握力会使压力增大,故摩擦力会增大,故A正确;
B、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故向下滑动时,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故B错误;
C、静止在杆上时,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重力,故增加手的握力不会增大手对杆的摩擦力,故C错误;
D、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即摩擦力与重力平衡,所以静止在杆上时,手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向上,故D错误; 故选:A。 9.C 【解析】 【详解】
由题意知,钩码通过定滑轮拉着木块向右进行匀速直线运动,木块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左6N的拉力和水平向左的滑动摩擦力作用,二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滑动摩擦力是6N;
对木块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使木块拉动钩码匀速上升,木块向左匀速直线运动,木块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向左的拉力F、水平向右的滑动摩擦力、水平向右的拉力6N,此时三个力平衡力,所以F左=6N+6N=12N,故C正确。
答案第5页,总11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故选:C。 10.C 【解析】
小球出手之前,和手一起运动,抛出的小球,不再受到手的推力,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前进.小球出手前后都受到重力作用,重力改变了小球的运动方向和速度,运动状态不断发生改变.故选C. 11.B 【解析】
是弹簧对木块的弹力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而不是摩擦力。木块所受的摩擦力可以改变木块 速度的大小,所以其运动状态可以被摩擦力改变。木块最后停止是由于摩擦力与弹力相等。12.A 【解析】 【分析】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二力平衡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相互作用力的条件: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详解】
AB、直升机吊着一辆起重机在悬停,起重机受到的拉力和它自身重力符合平衡力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B错误;
C、直升机的重力和起重机的重力大小无关,不一定相等,故C错误;
D、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直升机对起重机有拉力的同时起重机对直升机也有拉力,故D错误。 故选:A。 13.A 【解析】 【详解】
设弹簧的劲度系数是k,根据弹簧长度的表达式弹簧的长度为: ,则甲
答案第6页,总11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弹簧的长度 甲 ,则原长 甲 ;乙弹簧的长度 乙 - ,则原长 乙 ;甲、乙弹簧并联时,两者长度相同设为s,
那么甲的伸长量 甲 ,产生的拉力 甲 ;
乙的伸长量 乙 ,产生的拉力 乙 ;甲、乙两弹簧拉力之和应该等于G,即: ,计算得出弹簧的长度 .所以A选项是正确的. 【点睛】
(1)弹簧测力计的原理是: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即 ,其中F为弹力大小,x为伸长量,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2)根据 可以计算出弹簧的伸长量 ,弹簧的长度为 ,其中L0表示弹簧的原长. 14.D 【解析】 【详解】
A、因为AB之间发生相对滑动,因此A对B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因为A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因此A受到拉力F与地面对A和B对A水平向左的摩擦力是平衡力,故A选项中说法错误;
B、由于B处于静止状态,因此B受到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A对B的摩擦力,且A对B的摩擦力水平向右,并且二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A对B的摩擦力大小为3N;故B说法错误;
C、若A以2m/s匀速运动,那么A仍处于平衡状态,拉力的大小仍然等于A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分析可知,地面对A和B对A的摩擦力并没有变化,所以拉力的不变。故C说法错误;
D、因为A在水平面上作匀速直线运动,因此A受到拉力F与地面对A和B对A水平向
答案第7页,总11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左的摩擦力是平衡力,所以F【点睛】
地面对A摩擦
=F
拉力
-FB对A摩擦=8N-3N=5N,故D选项正确。
(1)当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2)一般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反;
(3)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平衡力作用,即合力为零. 15.D
【解析】A. 0−1s内,由图乙可知,推力F100N,由图丙可知,木箱的速度v0m/s,推力不对箱子做功,故A不合题意; B. 由图丙知,3−5s内,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乙可知,推力F200N,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此时fF200N;由图乙可知,木箱在1−3s内做加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与推力大小无关,由于物体间接触面粗糙程度与物体间压力不变,木箱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不变,则1−3s内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200N,故B不合题意;C. 由图丙知,3−5s内,木箱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乙可知,推力F200N,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此时fF200N,3−5s内,箱子移动的距离为2米,因此推力做功:WFs200N2m400J,故C不合题意;D. 5−6秒内,木箱减速运动,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箱子在推力的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推力对箱子做功,故D符合题意。
点睛:对于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分析是个难点,应加强受力分析的练习。 16.B 【解析】 【详解】
A. A对B的压力与B对A的支持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物体,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力的性质相同,所以二者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A错误;
B. A静止不同受B的摩擦力水平向左,与测力计对A的拉力相等,二者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二者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答案第8页,总11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C. 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与地面受到的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题干中并未给出B的运动情况和F的拉力大小,所以B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无法判断;
D. 若增大拉动B的速度,A受到的滑动摩擦力并未改变,所以测力计的示数会不变,所以D选项错误; 【点睛】
本题考查了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只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而与物体处于何种运动状态无关。 17.BCD 【解析】 【分析】
据题目可知,猴子从立柱匀速上、下运动,都处于平衡状态,猴子受到的摩擦力与猴子重力平衡,所以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向上,且大小一定等于自身的重力;
立柱自身质量为M,则重力为Mg,猴子质量为m,则重力为mg.猴子在向上或向下时受到的摩擦力是f,方向向上,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则立柱受到的摩擦力也为f,二力大小相等,只不过方向是相反的,故立柱受到的摩擦力是向下的,则立柱受到向下的合力等于立柱对地面的压力Mg+f或Mg+mg。 【详解】
AB、据题目可知,猴子从立柱匀速上、下运动,即处于平衡状态,猴子受到的摩擦力与猴子重力平衡,所以摩擦力的方向一定向上,且大小一定等于自身的重力,故A错误;B正确;
CD、对猴子受力分析,由于猴子匀速滑下,则猴子受力平衡,即mg=f。
对立柱进行受力分析,立柱受到的重力为Mg,受到的猴子给它的摩擦力为f,两者合力为Mg+f,所以立柱对地面的压力也是Mg+f,或者Mg+mg。 故选:BCD。 18.2mg
答案第9页,总11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解析】 【详解】
在竖直方向,当木块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匀速下滑时,处于平衡状态,重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 木块的受到的重力为:G=mg;
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f=G=mg,方向竖直向上。
当木块匀速向上滑动时,向上的推力与物体向下的重力、向下摩擦力平衡,三个力是平衡力,由于对物体的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摩擦力不变, 故得此时推力为:F=G+f=2G=2mg。 19.6 5.5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意判断物体所受摩擦力的种类;注意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由丙图确定物块在不同时间段的运动状态,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时间段及图乙,利用二力平衡条件确定摩擦力的大小。 (2)根据 算出10s~14s内的平均速度。
【详解】
(1)由图丙知,12s~18s内物块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所以此时间内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由图乙可知此时的拉力F=6N,由二力平衡条件可得,滑动摩擦力 ;由图丙可知,6~10s内,物块处于运动状态,物块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间的压力大小有关,由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物体间的压力都不变,所以滑动摩擦力大小不变,即6s~12s内物块所受摩擦力仍等于6N;
(2)由图丙知,10s~14s内物块的平均速度: 故答案为:6;5.5。 【点睛】
本题是有关力和图像的综合分析题目,在分析过程中,关键能够根据丙图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变化,根据二力平衡条件确定摩擦力的大小。 20.静止 大小 不受
答案第10页,总11页
。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解析】
米袋相对于传送带没有位置的变化,所以处于静止状态;
米袋越重传送带向下弯曲的程度越大,即重力大,弯曲程度大,说明力的大小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一起匀速运动时,米袋与传送带没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不受摩擦力。
答案第11页,总11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