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第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授课类型 新授 课标依据 知道洪秀全,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衰。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和经过。 知识与 技能 2.知道《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重要影响。 3.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进步性和失败的原因。 1、通过阅读相关资料,观察太平天国运动形势图,了解太平天国运教学目标 过程与 动的开始的标志及重大事件。 方法 2、阅读《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主要内容,分析其进步性与局限性。 情感态太平天国运动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和度与价外国侵略势力,体现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反抗侵略的英勇气概。 值观 教学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 对《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的评价。 难点 教学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洪秀全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重点 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观察人民英雄纪念碑《金田起义》浮雕思考: 1851年的中国为什么会爆发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颁布了哪些纲领性文件?有什么样的作用?我们一起探讨吧! 二、讲授新课 (一)金田起义 1.阅读教材:洪秀全领导金田起义的原因有哪些? 观察图片,激趣导入。 教师归纳:鸦片战争的失败,进一步加深了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统治阶级和劳动群众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 2.教师过渡:我们说时势造英雄,在这样的时势下,一个英雄应运而生。这个人就是洪秀全。 3.教师提问:洪秀全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创立了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学生回答:洪秀全于1943年创立了“拜上帝教”,并积极传教, 发展贫苦农民会员达两千多人。 4.教师过渡:在这种情况下,洪秀全开始“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于1851年在广西金田村发动轰轰烈烈的反清起义运动。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被称为“太平军”。 5.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指出洪秀全为加强起义军队伍建设所作的努力? 学生回答:洪秀全自称“天王”。封杨秀清为东王,萧朝贵为西王,冯云山为南王,韦昌辉为北王,石达开为翼王,所封诸王均受东王节制。使得太平天国初步建立起政权组织。 (二)定都天京 1.教师展示《太平天国运动形式示意图》 让我们根据地图和教材描述,简单看看进军路线:金田→永安(初建政权)→全州(冯云山战死)→长沙(萧朝贵战死)→武昌→南京(天京) 2.教师讲述:1853年,太平军攻占南京后,将南京改为天京,作 为都城。太平军定都天京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管理自己的半壁江山? 学生回答:对内:颁布《天朝田亩制度》;对外:北伐西征。 教师讲解:《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性文件,其主要是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那么它是如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呢?又该如何评价这一种方法?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归纳总结。) 分配方式 分配原则 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 这一主张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制和平均社评价 会财富,是不可能实现的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简要说一说太平天国北伐西征的情况? 学生回答:北伐:曾逼近天津,最后全军覆没。西征:取得重大胜利,至此天平天国在军事上进入全盛时期。 (三)天京陷落 1.请同学们阅读教材,通过图示简单描述天京事变的经过? 学生回答: 规定部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鼓励学生通过讨论来阐述自己的看法,并对学生看法给予正确评价。培养学生敢于阐述自己想法的勇气和能力节课。 通过图示进行描述,提高学 2.教师讲述:天京事变后,洪秀全依然掌握着朝政大全,但这一事变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为了重振国政,洪秀全大胆起用新人,封洪仁玕为干王,总理朝政;提拔陈玉成、李秀成等一批年青将领。 3.教师提问:洪仁玕总理朝政后,采取什么措施重振国政? 学生回答:洪仁玕写成《资政新篇》,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等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主张,得到洪秀全的赏识。但受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到历史条件的限制,《资政新篇》未能付诸实践。 4.教师指出: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失败。这场历时达14年之久、席卷半个中国的农民运动为什么会轰然倒塌,其原因是什么? 5.教师总结归纳:失败原因: ①主观:根本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体的腐败,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②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李秀成进逼上海时,遭到华尔的洋枪队和李鸿章淮军的联合抵抗和反扑) 6.历史意义:太平天国运动虽然失败了,但是它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势力。 三、课堂总结 太平天国革命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和外国的侵略,促进了封建社会的崩溃,阻止了中国殖民化的进程,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极其重要的一页。 四、课堂练习 《同步导练》1-9题 五、布置作业:10-11题 必做 12题选做 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