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市场行情转淡,后市分化明显

来源:好走旅游网
未经同意 请勿转载

第21期

丹阳市统计局 (总第1233期) 二○一 四年五月二十八日

市场行情转淡,后市分化明显

—— 一季度房地产市场调研报告

进入2014年,各地不时传出楼市降价传闻,伴随媒体上经济下行、人民币贬值和国际资本出逃的负面消息,许多人开始担心房地产泡沫快速破裂,楼市大崩盘。这些舆论和传闻对我市房地产会有何影响,我市房地产一季度总体概况如何?我市的众多房地产开放商经营现状如何?带着这些疑问,市统计局结合一季度房地产市场的统计数据在4月下旬对我市的10家房地产开发公司进行了调研。

一、目前房地产市场概况

从一季度的统计数据来看,整个房地产市场的总体概况开始由热转淡,当前全市房地产市场相对低迷。整个一季度,我市的房地产投资总额为11.98亿元,同比增长了55.4%,其中:住宅的投资额为7.68亿元,同比增长22.2%。房屋建

筑施工面积为451.91万平米,同比增长58.6%,其中:住宅的施工面积为326.23万平米,同比增长47.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为2.95万平米,同比下降75.7%,其中:住宅竣工面积为2.03万平米,同比下降77.6%。

从新房销售情况来看,一季度新建商品房的销售面积为13.22万平米,同比下降38.8%,其中:住宅的销售面积为12.45万平米,同比下降35.9%。新建商品房的销售额为8.35亿元,同比下降32.9%,其中:住宅的销售额为7.64亿元,同比下降29.5%。从二手房销售来情况看,一季度成交面积为7.06万平米,同比下降53.6%,其中:成交面积为4.28万平米,同比下降64.3。二手房成交金额为3.09亿元,同比下降48%。二手住宅房的成交金额为1.18亿元,同比下降77.2%。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一季度我市的房地产市场开发热情还在,许多新楼盘的投资和建设依旧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但销售情况难言乐观,新房和二手房的销售都进入了困境。随着银行信贷的收紧,市场也会逐步进入一个观望期,这将加剧房地产市场的困境。

二、企业调研基本情况

从调研情况来看,10家房企有部分楼盘库存积压,企业面临资金周转难、成本高等诸多问题,经营信心有所下降。

1.从房地产开发情况来看,六成的房地产企业认为当前楼市开发正常,四成的企业则认为开发过热;关于房地产开发类型,90%以上的企业以商品房为主,70%的企业今年在

建项目也以毛坯住房为主;就企业土地储备而言,4家企业有土地储备,同时有40%的企业今年有购地意愿。

2.从商品房价格情况来看,70%的企业认为目前房价比较符合我市实际,30%则认为房价偏高;关于今年房价的走势,60%认为平稳,40%则认为小幅下降;就影响房价的主要因素而言,选择国家楼市调控政策影响、市场开发楼盘过多,供大于求影响、土地价格影响的,分别占50%、30%和20%。

3.从商品房销售情况来看,销售情况选择较好、一般、较差,分别占10%、30%、60%;对于影响商品房销售的主要原因,选择国家楼市调控政策影响占60%、选择购买者持币观望增多影响和市场购买已趋于饱和的各占20%;就销售方式而言,70%的企业采取售楼部现场销售,30%选择专业公司代售。

4.从资金来源情况来看,六成以上企业的开发资金以自有资金为主;关于企业资金的运营状况,40%认为正常,10%认为比较宽松,50%认为比较紧张;就影响开发资金运转的主要因素而言,七成以上企业认为房屋销售未达预期,资金回笼难,且都选择促销方式,加快资金回笼。

三、企业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供销失衡。一方面是销量明显下降。调查的10家企业销量同比都呈下降趋势,其中4家企业的成交量同比降幅超过50%以上,6家降幅至少在20%以上。另一方面可销售面积依旧在持续增多。初步统计仅调查的10家企业的今年

可销售面积约在110万平米以上,而去年全市的商品住宅房的合同销售面积不过107万平米。此外,据数据表明,一季度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积为43.24万平米,同比增长19.1%,其中住宅为25.69万平米,同比增长30.9%。供需矛盾的加剧,导致企业对目前的经营前景难以乐观。40%的调查房企对全市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信心不足,认为会出现停滞状态或减缓开发速度,尤其是少数企业对全市真实的库存量,表示隐忧渐增。

2.开发周期长、资金压力大。一是开发周期长。一般从拿地到开盘的周期在6-12个月,丹阳恒大置业公司、丹阳碧桂园等外来房企,只需3-8个月,而本地企业则需12个月左右,周期越长资金压力越大。本地房企由于开发周期时间长,在销售方面明显处于劣势,如丹阳碧桂园去年下半年开盘销售了2000多套,销售额约16个亿,几乎比同期本地全部房企的销量的总和还多,外地房企由于开发周期相对较短,资金回笼快,企业资金压力明显小于本地企业。二是资金周转慢。由于开发周期长,回笼的资金相对较慢,本地大多房企采取楼盘打折等优惠措施,有的楼盘92折还送车库,最低打8.8折,甚至还可以再优惠,但销售仍不乐观。目前我市银行对符合房贷政策的购房者房贷也需要1-2个月,公积金放贷一般需要5-6个月,放贷时间比以往几乎拉长了一倍。企业为了销售,只能先为购房者垫资,目前我市已有某开发公司1-4月已经累计垫资超过1000多万元,资金比较紧张。三是贷款难。调查中有6成企业认为银行贷款难,主要是房

地产企业不能直接贷款,或者需提供抵押才能贷款,对企业的正常经营影响很大。

3.开发成本高。一是土地成本高。调查企业中每亩土地成本在250-300万的占比70%,多数房企认为目前我市的土地市场已处在偏热的状态,地价不断飙升,风险加大。二是税费偏高。调查中有八成企业认为税费较重。某上市房企的财务人员以目前房价每平米6000元来计算,土地成本约为1500-2000元,占25%-30%;税费成本,仅国税和地税两者相加就有12%以上,加上配套费、建筑材料检测费、报证费等,约在20%左右;建筑成本,毛坯房每平米1000元左右,精装1400元左右,也占20%左右;行业毛利算下来也就在20%-30%。部分企业售楼回笼资金慢,要支付的财务费用增多,企业经营风险增大,收益下降明显。

四、我市房地产市场后市展望

1.房企阵营将会进一步强弱分化。我市房地产在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后,目前已有60多家企业具有资质,其中本地房企占了88.3%,但大多数企业资质等级低、规模偏小、抗风险能力弱,能和外来房企抗衡的只有寥寥几家。在当前银根收紧,资金紧缺,销售不畅的形势下,我市的房企将会经历一场洗牌,预计部分房企因资金短缺会淘汰出局,实力较强的房企将重新划分市场格局。

2.项目建设水平也将进一步分化。我市诸多房企的新建项目也会在将来进一步拉开差距。新建项目的区域地位、人文环境、配套设施以及设计理念也会参差不齐。资金充裕的

大型房企,将会不断提升项目的品位。而资金薄弱的房企,受条件制约,必将导致建设水平低从而影响销售,使企业的生存环境愈加恶劣。

3.房价区间分化拉大,涨跌成为常态。随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住宅的需求也将越来越高,越来越个性化。目前,随着投机需求被不断地挤出房地产市场,我市房价未来单边上涨的格局将被打破。房屋价格将依照地段、功能、配套设施等情况呈现有涨有跌的分化趋势。靠近核心城区,设计理念新颖,功能多样,配套设施齐全的小区将继续上涨;反之,偏远落后,配套缺乏的房地产项目将被市场淘汰,成为滞销区域,一改过去随便买套房坐等升值的情形将成为历史,投机房产的风险将会越来越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