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设计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设计

来源:好走旅游网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案设计

一、教材简析: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语言朴实自然,叙写生动具体,情致淳厚感人,以“爱”贯穿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静心品味语言,进一步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神情动作来表现人物内心世界的表达方法,多读、多想、多体会,深切人与人之间纯真美好的感情,体会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教学中重课文朗读、重情感感悟、重语言实践,在听、说、读、写中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正确读写“凋零、骨髓、空旷、移植、袭击、绽放、辗转、余震、含苞、暂停、间隔、同胞”等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理解“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地高尚品质,感受两岸人民血脉亲情。 教学重点:

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感悟台湾青年和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教学难点:

想象两岸的不同场景,体会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是有情感体验的孩子,他们的体验和感悟还处于自发的朦胧状态。激发他们潜在的情感,以利于理解课文内容及“生命桥”的深层含义。因此本课教学尽量丰富的教学资源,采用综合性学习手段,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情景创设策略:

自读感悟,自主探究,以文本为出发点,并抓住重点词句体会,借助网络和多媒体资源,让学生了解海峡两岸的相关知识,通过看图和上网查资料丰富与台湾相关的知识,丰富本课教学资源。从而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2、自主学习策略: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借助阅读资料自主读书,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借助网络资源自主搜集查阅资料,借助多媒体手段展示对本课知识进行链接,丰富对文本的理解。提供本文语言特色鲜明,表达准确生动,是培养语感的好材料。因此教学中不能忽视本课语言对学生语感的熏陶作用,因此,在教学中既要关注课文内容,了解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同时也要加强朗读的指导和训练,通过范读、跟读等形式,培养学生语感。

3、拓展探究策略:

教学本篇课文,重点在读懂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峡两岸相关的知识

内容,尽量借助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采用综合性学习手段,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举一反三,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教学环境:多媒体及网络环境;

2、教学资源:自制的ppt课件、课外搜集的资料。

六、教学设计:

教学程序: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讲述的是一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杭州的小钱得了白血病,而海峡彼岸台湾的青年同胞正在余震中为患病的小钱捐献骨髓。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 板书课题: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齐读课题 二、复习检查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些词语朋友,我们来叫叫它们的 名字,并说说在这些词语中你们的发现。课件出示词语:凋零、骨髓、空旷、移植、袭击、绽放、辗转、余震、含苞、暂停、间隔、同胞。

生:我们发现凋零——绽放是一组反义词,并且它们都和花有关。 师:还有没有和花有关系的词,找到了吗? 生:找到了,是——含苞。

师:那么,在课文中的句子里,这三个词语还是在形容花吗? 生:不是

师:请同学们找出带有这三个词的句子读一读,看看它们分别指的是什么? 课件出示句子:小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师:这句话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 生:比喻

师: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把年轻人的生命比作含苞的花朵,不曾开放就将凋零。

师:是呀,18岁的年龄如含苞的花朵,还没来得及绽放,还没来得及享受美好的生活,就要去世了,多么让人痛心啊!你能带着这样的心情来读好这句话吗? 师:说到“白血病”老师给同学们做一下简单地介绍。出示“白血病”的资料: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血液病,目前有效的治疗方法只有进行骨髓移植,但是要找到配型相同的骨髓是非常不易的。

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36800156d5b6c2dc&hl=ja

介绍:慈济医院,位于台湾花莲市,是目前亚洲最大的骨髓捐赠中心,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华人骨髓资料库。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43480845.html 三、品读课文

课件出示句子: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小钱是幸运的,几经辗转,终于在台湾找到了这样的人。 师:谁来接着读读这段话,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找骨髓很不容易。

师:是呀!十万人,茫茫人海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而且还是有可能,谈何容易!想象一下,医生可能曾经在哪些人当中、怎样地寻找过适合移植的骨髓?在小钱的家乡杭州找到了吗?在祖国大陆找到了吗?最后,在哪里找到了?像这样的寻找过程,用一个词语来形容。 生:齐答——辗转。

小结:也就是说非常不容易。小钱是不幸的,疾病缠身,但他又是幸运的,李博士和台湾青年正冒着生命危险在为他捐献骨髓呢! 师:我们再来看看课文又是怎样描述的呢?相信还有很多句子会打动你的心。谁来读?指名读

课件出示句子:在同一时刻,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骨髓移植专家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

师:现在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在这句话上,先来读一读。 (1)“同一时刻”是指什么时候呢?联系上下文想一想。 (2)在这样的时刻,李博士步履匆匆的去干什么?

(3)此时此刻,他本应该去干什么?但是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步履匆匆的为小钱抽取骨髓,此刻他心里在想些什么呢?

师:在这么危险的时刻,李博士还一心想着他人而不顾自己的安危,他的所作所为真是太令人感动了,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好好地读一读。(生读) 一个“步履匆匆”就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李博士一心想着他人,不顾自己安危的高尚品质。师:像这样写李博士的句子还有很多,请你在书中画一画、读一读。 课件出示句子:

(1)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皮肤里脱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时此刻,跑到空旷的地方才比较安全。但是,他仍沉着地站在病床边。

(2)骨髓的保存期只有24小时。李博士带着刚抽取的骨髓,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州,和当地的医护人员一起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师:读后想一想,哪些词也让你有这份感动?(沉着、奔波、连夜) 从这几个词我们读懂了李博士一点儿也不紧张,很镇定。 师:他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仍显得那么沉着? 生:一阵突如其来的余震来到的时候。

师作补充:你们知道吗?据有关资料记载,这一天,台湾每小时的余震60—70次,可以说房屋随时都可能倒下来,人的生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http://www.people.com.cn/GB/historic/0921/3108.html

师:我们想象一下,又一次余震来了,当时的情形会是怎样的呢? 学生发言

师引导:在窗户上的玻璃啪啪地掉下来的时候,李博士沉着地—— 生:站在病床旁

师引导:在大地开始颤抖时,李博士仍然—— 生:沉着地站在病床旁

师引导:在房屋开始摇晃时,李博士还是—— 生:沉着地站在病床旁

小结:在这种情况下,李博士还坚持工作,所有的一切,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为了尽早挽救海峡彼岸18岁的年轻人。你想怎样读这句话?

学生读

师过渡:透过这些字词,一个尽心尽职,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所急的医生形象就清晰地出现在我们的脑海里。其实,在这样危急的时刻,还有一个人也置自己的安危不顾,同样让我们为之感动,他就是——台湾同胞青年。认真读一读写台湾青年的句子,说说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师:台湾青年在忍受了一次又一次的疼痛后,仍静静地躺在病床上,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多么感人的一幕啊,你会读好吗? 课件出示读文

师过渡:是呀,在这场灾难中,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他不清楚,身上的疼痛,他不在乎,但是,他清楚地知道——

生: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多么善良的心啊!多么博大的爱啊!感动我们的正是这颗善良的心,这份博大的爱!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 课件出示句子:

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这涓涓流出的难道仅仅是台湾青年的骨髓吗? 生:不,是爱心、友情、希望、是生命桥

师: 同学们,课文学到这儿,一定对题目有了更深的理解了,让我们再一次来读一读课题。

师:小钱得救了。这是简短的一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生:承上启下

师:既点明了手术的成功,又自然地引起了下文,同时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小结:小钱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用友情、用希望架起了一座(生齐读)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让我们面对着祖国的版图,用心地读读这段话。生齐读

师:其实,像这样感人事例还有很多很多,并且每个事例背后都有一个感人的故事,这次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和死神争夺生命的较量,最后生命在人们的无私给予中复活了,生命之花在人们的爱心和奉献中重新绽放了。相信小钱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了感激。这些正是在海峡两岸之间的生命桥。

播放音乐《阳光总在风雨后》生再次齐读最后一段

http://mp3.baidu.com/m?ct=134217728&lm=-1&word=%D1%F4%B9%E2%D7%DC%D4%DA%B7%E7%D3%EA%BA%F3

四、课后拓展小练笔: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献骨髓的台湾同胞青年相遇了,他们的表情会怎样?会说些什么话呢?

板书设计: 22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 捐献骨髓 台湾 小钱 沉着 同胞 白血病 奔波 余震中 连夜

教学反思: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的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作者在细节描写上多次运用对比,使故事更具感染力。在教学中,我有意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体会、朗读:将“灿烂的阳光没有使他苍白的脸红润起来”与杭州的美景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景色虽好而小钱的生命却即将逝去的悲哀;将“台湾青年不清楚家人是否平安无事”与“他知道小钱期待着骨髓”联系起来体会,让学生感受台湾青年的伟大。使他们一心为小钱着想的形象跃然纸上,海峡两岸的骨肉亲情体现无余。我设计了想象说话,如“当地震发生时,台湾的手术室里可能会是怎样的场景?” “如果有一天小钱和那位捐骨髓的台湾相遇了,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些什么?”等,并注意了学生的读写训练,使学生在深刻感受了课文情感之后,抒发出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这既是对文本内容的延伸,又为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供了自我表现的舞台。学生在经历自我与他人的行为对比、体会手术危情和感受护送骨髓的辛劳之后,也真正体会到了海峡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最后以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结束,升华了主题,引发了学生对爱的思考,对人间真情的渴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