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关键字

来源:好走旅游网
 关键字:现代设计、生活实例

首先,就有关人机工程学的定义来简单叙述一下

人机工程学的特点是在认真研究人,机,环境三个要素本身特性的基础上,不单纯着眼于个别要素的优良与否,而是将使用“物”的人和设计的“物”以及人与“物”所共处的环境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在人机工程学中将这个系统称为“人—机—环境”系统,这个系统中,人,机,环境三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决定着系统总体的性能,人机工程是科学地利用三个要素见的有机联系,来寻求系统的最佳参数。

人机工程学的基本研究对象是人的工作,有趣的是,其许多原理认识之后常常显得非常浅显,而认识之前又常常难以发现或者易于忽视。 就日常的熟悉程度,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青少年的学习姿势和近视眼问题。为了防止青少年写字时驼背和近视眼,人们曾设计出各种姿势纠正器具,来限制弓腰,使学生写字时保持直坐姿势。这些器具也许会吸引家长掏腰包,但我要怀疑它们是否会得到学生的欢迎。难题实际上在于,人的眼睛是向前长在脸上的,而不是向下长在下巴上的,而人的眼睛又倾向于对对象作正面的观察。这样,看作业本就要求面部向下倾斜,这时要挺直脊柱,必然导致颈部弯曲角度的加大;如果又要挺胸又要直颈,学生就只好使劲向下撇眼睛。对此王小波在《白银时代》里有一段生动的描写?quot;只要不是工间操时间,我们都要挺胸垂着头写稿子,那样子就像折断了颈骨悬在半空中的死尸。长此以往,我们都要像一些拐杖了。\"所以相比之下,在作业中自然形成的适度的驼背姿势,把这个角度的扭曲交由脊柱、颈部和眼睛来共同分担,倒可能是更适合人的生理特性的姿势。这个问题合理的解决办法之一,是让桌面具有适当的斜度,椅座具有所谓瀑布形的前缘,总之某种姿势的自然形成,是离不开相应的桌椅设计为诱导和支持的。

类似的问题,也出现在操作计算机的上机姿势中。在现行的上机条件下,操作员常常是手臂向前悬空着来操作键盘和鼠标的。手臂的悬空形成了肩颈部的静态疲劳,使得操作员不便背部后靠在椅子靠背上作业(后靠姿势会加大悬空的手臂的前伸程度,从而增大肩部所需的平衡力矩,加快肩颈部的疲劳),而当操作员脱离靠背又手臂悬空时,体重就全部需要由脊柱来承担,其结果或者是腰背的疲劳酸痛,或者是腰肌放弃维持直坐姿势而塌腰驼背,或者是把手腕抵在桌沿而引发腕管综合症。如此等等,使得计算机操作员的作业姿势,大都不是打字教科书中推荐的正确姿势。这里问题的关键和前面类似,即如果书本推荐的正确姿势没有适当设计的桌椅的支持,就会是一种费力的姿势,而各种错误的姿势由于其省力而易于维持,便会成为人们事实上的作业姿势。 再举一个人体测量学的例子,在一些大客车座椅,或者老板椅的靠背上部,都有一道鼓起来的凸包。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这个凸包常常是顶在后脑勺,使得当身体后靠在椅背时,不得不稍稍低头。从设计上来说,这个凸包本来是用来垫靠颈部的凹处,使人的头颈更舒服的。问题的出现是由于这些座椅的设计和生产直接从国外引进,而生产者又没有有关的常识,尺寸上完全照搬。由于中国人的身材较西方人小,结果西方人垫颈的凸包就顶住了我们的后脑勺。所以座椅的设计要遵循实际情况,且要符合基本规律:如坐高、坐宽、斜度、整体的美感等等。

再说一下关于橱柜的人体工程学,在新的厨房概念中,厨房不仅是烧菜的地方,还应该是沟通情感的家庭场所。“厨房”传达了一个全新的生活概念。在选购橱柜时不仅要注意柜体面材的选择,在进行厨房设计时,还应该考虑合理的工作流程和人体工程学设计。合理的工作流程可以在厨房工作时,保持一份悠然自得的心态,人体工程学尺度能让人操作起来也得心应手。以清洁餐具为例,习惯上,在清洁水池上方吊柜存放餐具,如果没有按科学的测量,操作起来的结果是拿放物品非常费劲。如果按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加以设计,加宽水池的宽度,延展的宽度作为后操作台,同时降低吊柜的高度,只是改变一点,就可以把工作的强度降到最低。当人体工程学巧妙的融入橱柜设计中,一切就不同了。再如以柜子与大抽屉的类比为例。如果我们用柜子储藏物品,取物时,要打开柜门,蹲下才可以拿到物品。如果用抽屉储存物品,拉开抽屉,就可以看到全部的物品,轻松取物。一切都是那么轻松和舒适。这样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既要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也要是在其中工作的人感觉很得心应手。

参考文献:

《人机工程学》;丁玉兰

《工业设计与人因公程》; 游万来等

《人-机-环境系统工程计算机仿真》; 陈信等

《人机界面设计》; 罗仕鉴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