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100亩设施蔬菜基地新建项目

100亩设施蔬菜基地新建项目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一章 总 论

第一章 总 论

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1.1.1 概况

项目建设单位:********* 所有制形式:有限责任公司。

经营范围:种植、养殖、加工销售,货运站场(仓储货物配送)、普通货运。

注册资本:700万元人民币

发展历程:*********是2004年组建,以建材经营为主导产品。2008年根据省、市关于环境综合治理规划的相关要求和关闭淘汰落后产能的有关精神彻底拆除机立窑生产线,并于2009年开始规划企业转型和建设生态型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到目前为止大樱桃温室大棚近30座采用紫外线灯加热、换气扇加强通风换气,达到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将种植户的种植风险及劳动强度将到了最低,为安全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始终以造福乡邻,带动周边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和贡献社会为己任。坚持以“质量第一,信誉至上”,不断追求技术进步,扩大企业规模,曾多次被命名为“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被评为“先进单位”“先进私营企业”等。

1

第一章 总 论

1.1.2 财务状况

经宇宏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截止2010年12月31日,企业拥有总资产978.17万元,其中流动资产466.7万元,固定资产444.75万元。总负债81.62万元,全部为流动负债,资产负债率8.34%,所有者权益896.55万元,当年实现销售收入 491.58万元,实现利润72.77万元;

截止2009年12月31日,企业拥有总资产906.45万元,其中流动资产377.41万元,固定资产473.74万元。总负债64.48万元,全部为流动负债,资产负债率7.11%,所有者权益841.97万元,,实现销售收入 437.62万元,实现利润64.47万元;

1.1.3 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1.2 项目基本情况

1.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100亩有机设施蔬菜基地新建项目。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地点:*********市*********乡*********村。 1.2.2 产品方案及规模

产品方案:有机反季节鲜蔬菜。年推广应用新品种10个、新技术5项,年产新鲜蔬菜300吨。

1.2.3 品种、技术、设备方案 主要品种:黄瓜、蕃茄等

2

第一章 总 论

主要设备:双排货运汽车,车载喷雾器和机动喷雾器38台、辆。 1.2.4 土建工程

主要土建工程:建设节能型日光温室32座。 1.2.5 建设期限

项目建设周期1年,从2011年9月开始至2012年8月建设完成。 1.2.6 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实施建设的总投资400万元,其中土建工程费用303万元,设备购臵及安装费30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31万元,科技投入资金7万元,预备费17万元,铺地流动资金12万元。

项目总投资400万元。本项目拟申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补助资金150万元,其余250万元资金由企业自筹。

1.2.7 项目效益

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项目总投资: 400万元 其中 企业自筹资金: 250万元 农综扶持资金: 150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 381万元 投 资 其他投资: 7万元 结 构 流动资金: 12万元 种植基地规模: 100亩 建设期: 1 年,生产运营期 9 年 培训农民数: 1000人 农户新增收入: 350万元 项目年收入: 200万元 项目年利润: 45.6万元 项目投资利润率: 10.6% 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 18.7% 财务净现值: 223.81万元 项目盈亏临界点收入: 118.6万元 项目盈亏临界点率: 59.3% 项目投资回收期: 5.98年 带动农户数: 约200户,1000人 企业新增就业人数: 42 人

3

第一章 总 论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2012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

2、国家发改委《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3、《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的意见》(国办发„2010‟18号)

4、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5、中共中央 国务院《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

6、农业部《关于促进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农机发[2008]3号)文件;

7、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实施七大工程促进农民增收规划纲要(2008—2012年)的通知》(陕政发„2009‟1号)

8、陕西省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规划(2008—2012年) 9、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以及现场调研的资料。 1.4 综合评价

经研究论证,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逐步建立促进生态改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长效机制的具体体现。项目建设依据充分,建设地址环境良好,建设条件优越,建筑规模适度合理,建设方案切实可行,投资估算准确完整,环

4

第一章 总 论

境效益良好,经对项目财务及经济分析评价,项目经济效益较高,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建成后,使本地区农业生产和农民进入市场组织化程度提高、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开发能力、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贡献,促进本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因此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5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为了推进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各级政府都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地处关中南塬,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优势,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全区已初步形成了以蔬菜、养殖、林业为主的三大支柱产业,其中,尤以蔬菜产业对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作用最为显著,成为了区域经济最具活力、最具发展前景的特色支柱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经济来源,具有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地处*********温室有机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区内,具有得天独厚的蔬菜发展条件。建立近三年来,始终坚持发展农业、富裕农民的经营观念和创业思路,坚持合法经营、诚信为本的原则,重质量、守信誉,使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员工已经由建设初期的24人发展到现在的152人。为了更好地发挥资源优势,加快产业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经济技术支撑,开发中心立足自身发展的要求和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实际,根据国家农发办《2011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财政补助项目》,利用已有的基地场区、技术优势、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农民群众发展生产的积极性,以及党委、政府对蔬菜生产发展的扶持,拟实施“*********100亩设施蔬菜基地新建项目”。通过项目建设,达到推动产业发展、提升产品质量、提高

7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经济效益、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财政增收、实现农民增收、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调整的目的。为此,特申请本项目。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1有利于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区,增产不增收的状况一直是困绕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推进我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区委、区政府立足*********实际,把发展蔬菜生产作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主导产业来抓,通过多年的发展和建设,我区的蔬菜生产面积发展到20万亩,占全区耕地面积的30%以上。因此,实施“100亩设施蔬菜基地新建项目”,有利于开发*********温室有机蔬菜名优品牌,提高蔬菜产品的转化升值,发挥辐射、示范、带动作用,有利于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速第三产业的发展。

2.1.2有利于培育和壮大项目区主导产业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区的蔬菜生产已初具规模,特别是高产高效的温室有机蔬菜生产,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高涨的生产积极性,董河镇、寺沟镇为中心的温室有机蔬菜“十里长廊”已经形成,公司所在地是新农村建设示范区,本项目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和产业化项目相结合的试点项目,将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挥开发中心的有利条件,扩大有机蔬菜生产基地,通过统一品种、技术服务和产品订单收购销售等产业化生产措施,有效提升当地优质蔬菜的生产技术水平,有利于培育和壮大项目区的主导产业。

8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2.1.3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需要

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从世界范围看,发达国家科技在农业增长中的贡献份额一般在80%左右,而我国现阶段只有40%左右。国际上用于科研、应用开发和产业化开发三个环节的投入比例,一般为1:10:100,而我国这一比例即使在上海等大城市也仅为1:1.5:26。较低的科技投入大大制约了我国农业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是农业大县,项目区立足于实际,针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引进、组装、示范推广国内外农业特别是蔬菜生产先进适用技术成果,把项目区建成农业科技成果集成转化的载体、农业科技信息的辐射源、农业技术人才培训基地,通过优质种苗繁育技术、有机蔬菜高新技术、有机蔬菜技术以及蔬菜加工技术的示范与辐射、推动蔬菜产业化发展,提高农业整体效益。

2.1.4是加快蔬菜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蔬菜生产的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是适合当今世界有机蔬菜发展趋势和需求方向的重大措施。在有机蔬菜产业化项目区建设中,对项目区及周边地区因地制宜进行有机蔬菜的区域化、产业化布局生产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化生产,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成果,装备现代化农业设施,实施现代化管理,集中投入,集中开发,形成知识密集、劳动密集的区域主导产业,充分发挥项目区产业聚集功能,

9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无疑会大大加快县有机蔬菜产业化进程。

通过有机蔬菜产业化项目的建设将蔬菜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联结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蔬菜生产与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通过运用高新生物技术走高产、优质、高效、低耗和无污染的生态新路子,实现从农业资源型开发向农业科技型开发转变,达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因此,建设设施农业蔬菜产业化项目是十分必要的。

10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第三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3.1 建设地点选择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4.1市场分析

4.1.1市场供求现状及前景分析

市场调查显示,在区以下中小城市中,反季节有机蔬菜产品相对较少,在大中城市中,优质的反季节有机蔬菜产品量少价高,满足不了广大居民的生活需求,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条件的提高和城市人口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优质有机蔬菜需求会大幅度提高,发展有机蔬菜、生态有机蔬菜符合我国的产业政策,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优质反季节有机蔬菜将不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同时我区建有*********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形成了相对稳定的蔬菜销售市场网络,并积累了丰富的营销经验,如项目在公司所在地实施,可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促进深加工企业建设和发展,这又为公司发展反季节有机蔬菜提供了条件,由此可见,发展有机蔬菜生产有十分可观的市场空间和乐观的发展前景。

4.1.2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我国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农产品消费已转向质量提升与优质多样化,特别是人们环保与健康意识的

11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不断增强,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性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高度重视,使绿色有机农产品消费需求在快速增长。新世纪我国将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向更加富裕社会迈进,也是人们生活质量全面提高的重要时期,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有巨大的生产需求空间与潜力,前景广阔。依托其发展蔬菜设施栽培的资源环境条件优势,以加快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为目标,应用现代先进设施工程技术和有机的绿色生产方式、标准化栽培技术,建设集产加消一体化的万亩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区,规模化开发品种多样和优质、营养、安全的绿色有机蔬菜产品,符合市场消费需求发展方向,也有很强质量竞争优势。而且示范区建设地点地处绿色有机蔬菜市场消费需求量大的西安大都市,交通方便,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了良好市场条件。

*********将有机蔬菜生产列入四大主导产业之一,予以大力扶持。生产的蔬菜品种以黄瓜、西红柿、芹菜、豆角、圣女果等优质蔬菜为主,特别是反季节蔬菜主要从周边地区调运。全区共有两个大型果蔬批发市场,自产蔬菜可满足50%的需求,但有机绿色蔬菜只能满足10%左右的市场需求。

项目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生产,技术含量高,质量有保证,新项目实施后,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和较强的竞争能力。

12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4.2销售策略、方案、模式

4.2.1销售策略

在今后的经营管理过程中,切实加强对市场的调研和开发,广开营销渠道。同时根据市场需求和人们生活对蔬菜质量要求,重点做好品种选配、生产管理、产品质量检测等工作,保证产品质量的安全卫生健康,守合同、讲信誉,与需求单位建立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提高项目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实施名牌战略,争创名牌产品。

4.2.2销售方案

项目建成后,在积极做好为广大菜农服务的同时,进一步密切与省内超市和蔬菜市场以及周边销售网点的供货关系,同时加强新市场的开拓,积极争取与省内外大中城市更多的超市连锁店建立良好的业务关系,争取成为他们的主要供货单位,不断提高市场的占有率。

4.2.3 营销模式

在产品营销模式上,开发中心在加强原有营销队伍建设和密切与营销网点的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和扩大自己的营销队伍,开拓建设新的营销渠道,并根据国内不同区域的不同需求,积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营销活动。对营销人员实行任务与利益挂钩,进一步增强他们做好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创新营销模式,加大营销活动。

13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4.3市场风险分析

4.3.1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1)虽然项目建设单位已有稳定的销售网络,与销售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供需关系,但仍需进一步扩展销售渠道,注意建立和开辟新的产品市场。

(2)产品质量能否满足需求方和人民生活的需要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市场风险因素。要提升产品质量、稳定市场占有、规避市场风险。

4.3.2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针对市场风险因素,规避市场风险,要切实做好以下工作: 要加强产品质量的检测和控制,保证需求方对产品质量的要求,稳定现有市场。

积极加强市场的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市场,把握瞬变的市场信息,以防单一市场出现问题时能及时转向其它的市场。

加强同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积极探索产品的加工转化,切实增加产品的市场广度,减少市场风险。

14

第五章 建设方案

第五章 建设方案

5.1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5.1.1产品方案

本项目投入运营后,蔬菜育苗中心每年向社会提供优质种苗为150万株。蔬菜品种以西红柿、豆角、黄瓜、芹菜、圣女果等优质蔬菜为主,每年种植反季节蔬菜3茬,年产反季节蔬菜300吨,产品全部销售在本地内市场。

5.1.2项目建设规模

100亩有机设施蔬菜基地新建项目由设施蔬菜栽培基地和蔬菜育苗中心组成。

1、设施蔬菜生产基地建设内容

新建节能型日光温室30座,每座室内面积为600平方米。 2、蔬菜育苗中心建设内容

新建日光育苗温室2座,每栋室内建筑面积为600m,辅助用房总建筑面积为280平方米,包括控制室10m,催芽室20m,播种间100m,检测室30m,生产辅助用房100m,配电室20m,

3、基础配套设施

建设完善电力设施,动力及照明供电线路(地埋暗线)2.5km,铺设给水管道3500米,排水渠600米,建设园区道路1600平方米。

4、设备购臵

2

2

2

2

2

2

2

15

第五章 建设方案

购臵园区生产设备79台、件(详见附表2-2 设备投资明细表)。 5.2建设规划和布局

5.2.1建设规划

基地根据生产规模、生产流程要求进行设计规划,同时,根据环境要求,对园区环境进行绿化。详见园区平面布臵规划图。

5.2.2项目布局

项目区选择在******************乡*********村。生产区按照便于采光、利于生产、方便采收和外运的原则进行规划和布局。建设30座节能型日光温室。同时,根据环境评价和充分利用土地的要求,对项目区外的土地进行重新规划和设计,开辟出以育苗场所和示范品种为主要形式的新的栽培区或进行绿化。(详见园区平面布臵规划图) 5.3建设标准

5.3.1设施标准

1、日光温室布臵规划与棚型结构

项目选用西北型日光温室,为全骨架无立柱式地下日光温室。每栋日光温室室内长度68m,跨度9m,设施栽培面积600m2;前后两栋日光温室的棚间距5m,露地栽培面积242.5m2。日光温室布臵受地形限制的地段可结合实际布臵,调整宽度与长度。

2、排列方式:单栋日光温室座北向南,温室群南北排列。 3、墙体结构:后墙高于地平面2.36米,室内拽实后耕作地面下沉深度距采光带地平为50厘米,墙体碾压密实(压实系数为0.70),

16

第五章 建设方案

切削面为93度,墙体无蜂窝麻面、裂缝;墙体上宽1.5米,底宽3米。侧墙外包12砖,砌筑平整,侧墙做到与钢拱架弧形相同程度且低于拱架弧形15厘米左右时,墙顶砌筑二皮砖,细石混凝土封顶,顶面中间稍凹于两边,便于揭膜后排水。

4、拱架标准:热镀锌钢管和腹筋焊接拱架,上弦6分热镀锌钢管,壁厚2.75毫米,下弦4分热镀锌钢管,壁厚2.5毫米,腹筋直径8毫米圆钢,焊接后涂刷防锈漆和银粉。横拉杆符合相关设计要求,不能随意减少,拱架安装入墙30厘米,拱前接地基础上的混凝土现浇座顶面与后墙上的混凝土现浇座顶面的垂直距离为2.36米,按组装式一单拱一双拱结构,间距1.2米完成拱架安装,做到横平竖直,所有部件连接牢固。

5、覆盖材料:温室屋面顶部采用醋酸聚乙烯无滴长寿膜覆盖,外层防紫外线,内层防结露;屋面后坡复合保温板覆盖。

6、设施配臵:冬季采用电动卷被保温,电气开关人工控制。室内设固定式滴灌系统。

7、性能指标: ⑴.风载:0.5KN/m2 ⑵.雪载:0.35KN/m2 ⑶.恒载:10KG/m2 ⑷.吊挂载荷:15Kg/m2 ⑸.电参数:220V

17

第五章 建设方案

⑹.规格尺寸:跨度9米;后檐高2.36米,脊高3米;主骨架间距3米。

5.3.2产品标准 蔬菜质量标准

外部质量标准:有机蔬菜需要符合新鲜、洁净、外观整齐、美观、发育正常、着色均匀、无霉变、无病虫害等。

内部质量标准:

主要涉及农药在蔬菜中的残留量,有害元素含量和硝酸盐及亚硝酸盐含量三项重要指标。具体按国家颁布的有机蔬菜质量标准和蔬菜卫生标准实施,包括细菌总量、大肠杆菌、寄生虫卵等致病菌都应严格控制在安全范围。 5.4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5.5.1工艺(技术)路线及流程图

一、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流程

18

第五章 建设方案

名特优抗病蔬菜新品种 种苗繁育技术 工厂化穴盘育苗技术 壮苗培育 移 栽 常规育苗技术 脱毒育苗技术 病虫害防治技术 配方施肥技术 节水灌溉技术 高效栽培配套技术 分级筛选

有机蔬菜收获加工 蔬菜加工 鲜菜销售 产品质量检测 包装上市 反季节蔬菜栽培技术流程

二、工艺技术流程说明

项目本着有机蔬菜的标准栽培反季节蔬菜,有机栽培是一种按照国家有机蔬菜生产标准,少施化肥和对农药进行选择使用的生产方式,

19

第五章 建设方案

生产过程中其他情形的污染也应注意,所以项目的选择很重要,一般选择土壤、空气、水源没有污染的地块,并且土壤质地要好。蔬菜有机栽培包括设施有机栽培和露地有机栽培。

1、栽培措施

品种选择。栽培可根据当地病虫发生的有关资料记载,尽可能的选择对病虫害抵抗力较强的蔬菜种类和品种。目前主要生产的蔬菜品种有:西红柿、豆角、黄瓜、圣女果等蔬菜为主等。随着新品试验和市场需求,不断增加新品种。

土壤处理。有的园地由于连作多年,土壤中某种病虫害可能非常严重,这样可采用土壤长期浸水的方法,也可采用土壤消毒或深耕曝晒,但注意避免使用化学消毒剂。

肥料的使用。有机栽培需要使用大量的有机肥料,以逐渐培养土壤优良的物理、化学性状,从而有利于蔬菜根系的生长以及微生物的繁殖。

2、病、虫、草害防治

栽培防治。一般使用的方法包括土壤管理、轮作、选用抗病品种等。土壤管理以浸水或翻耕为主,浸水可消灭害虫的虫卵、幼虫或蛹。轮作或豆科作物与其他作物轮作效果较好。

物理防治。该方法主要有遮掩、捕杀、诱杀等方法。遮掩法包括搭设塑料防护网、果实套袋等;捕杀法就是人工捕捉卵、幼虫或成虫;诱杀法可利用黑光灯、性诱芯及糖醋液等方法。

20

第五章 建设方案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有益微生物(如天敌)进行病虫防治的方法。生产上应用的有寄生性昆虫中的寄生蜂、寄生蝇,捕食性昆虫中的草蛉、瓢虫等。此外还可利用枯草杆菌、放线菌等拮抗微生物直接或间接抑制病菌。

杂草防治。杂草防治可沿用人工锄草的方式或者在行间种植生长快的绿肥作物以抑制杂草生长。

三、蔬菜生产技术路线

番茄品种选择→育苗→定植→生产管理→整枝沾花→疏花疏果→采收→整地施肥

黄瓜品种选择→黄瓜育苗→砧木育苗→嫁接→定植→大温差管理→生产管理→病虫害综合防治→采收上市→落蔓及摘除下部老叶→盛瓜期→拔秧

有机蔬菜生产的关键技术 (一)选择生产基地

项目区四周生态条件良好,无工矿企业,远离交通线和医院、垃圾场,空气和灌溉及土壤环境质量均达到国有有机蔬菜生产的要求,基地园田土层深厚,肥沃、保证3-4轮作一次。

(二)消毒

种子消毒。根据我地主要病害选用消毒方法,常见浸染性病害,选用温汤浸种进行消毒,番茄防病毒病用1‰的高锰酸钾浸种消毒。

床土消毒

21

第五章 建设方案

要选用无病虫害源的田园土,腐熟农家肥、草碳土、复合肥按比例配制营养土,番茄每平方米床土用福尔马林60ml,加水3L喷洒床土,再用农膜闷盖3天后揭膜,待气体散尽后播种。其它也可用50%多菌灵混合消毒。

棚室消毒

定植前在高温天气下闷棚3-5天,使棚内气温上升至600C以上,也可用50%敌敌畏250g拌上锯末与2000g硫磺粉混合,分10份点燃,即高温消毒。放风无味后定植。定植后,生长期亦可用5%百菌清烟剂,每亩棚100g密闭烟熏消毒杀菌,亦可天蚜烟雾剂杀虫。

(三)施肥

生产中推广配方施肥和测土施肥。要求基肥有充分腐熟的农家肥(如鸡粪、猪粪)为主,配合允许使用的化学肥料。追肥以无害化有机肥和化肥混合施入。基肥每亩施优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5-6T,再施三元复合肥50㎏,尿素20㎏。

不准施用城市垃圾、污泥和未经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不施含氯较高的化肥。

(四)病虫害防治

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指导方针,首先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换茬,培育壮苗,种子施肥,创造一个有利于蔬菜生产发育的环境条件,优先使用物理防治、生物防治、配方化学防治等。

1、物理防治

22

第五章 建设方案

①要首先选择设施防护,在通风口、门窗处设防虫网,覆盖农膜、遮阳网等。

②诱杀

如用黑光灯,频振式杀虫灯,悬挂黄色机油板等。 2、生物防治

主要是应用生物药剂,如:农用链毒素,农抗120等。 3、化学防治

①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如杀虫咪、3911等。

②农药使用限次与间隔时间,为减小农药残留,应准确掌握用药与蔬菜上市时间的间隔。如45%百菌清烟剂安全间隔期为10天。

③对症下药

要准确判定病情,合理选用高效、低温、低残农药,避免滥用农药是实现无害化生产的关键。

如:黄瓜霜霉病,应用配方是(15㎏水量) 72%霜霉威水剂 600溶液喷雾。 加红糖 100g 尿素 60g 磷酸二氢钾 30g 鲜牛奶 300ml 番茄育苗关键技术

(一)品种选择,培育壮苗

番茄品种选择一般应根据当地市场需求和人们的消费习惯,有针对性的选择品种,我区种植的番茄选用的是粉红色,肉厚,耐贮运的

23

第五章 建设方案

抗逆性强的高产品种,如中杂系列、金棚系列、辽粉系列番茄品种,育苗一般采用保护地遮阳网,营养钵育苗,苗龄一般30-40天,株高15-20㎝直径0.3㎝,带蕾定植。

(二)苗床准备

苗床选用地势高,排灌便利,通风透光条件良好。营养土配制应选用无种过菜田的疏松土壤和腐熟有机质,按3:2比例,每平方米营养土加硫酸钾复合肥0.5斤,营养土防治苗期病害,用500倍多菌可湿粉剂喷洒。

(三)播种

播种前1天温汤浸种,用55-600C热水不断搅拌到水温300C,浸种4-5个小时,捞出后将种子洗去粘液,再用0.1%高锰酸钾浸种15分钟,捞出种子用清水反复洗净后用净沙布包好放到300C的温度催芽,待种子露白后,把种子播入提前准备好的营养钵内,每钵一粒,播后覆营养土0.5㎝厚度,盖遮阳薄膜,棚内保持300C左右的温度,2-3天即可出苗。

(四)苗期管理

播种以后到番茄苗出齐约3-4天,如温度高时,中午可喷水降温,以利幼苗生长,2-3片真叶时根据土壤墒情浇水,雨后要及时排水,注意防治病虫害,用25%灭螨灵乳油2500倍液,防治蚜虫、白份虱,用72%瑞毒锰锌防治疫病、猝倒病,用2500倍植病灵防治番茄病毒病,同时,增加叶面施肥、喷打0.2%磷酸二氢钾促进植株健壮,有利于花

24

第五章 建设方案

芽分化形成,5片真叶花蕾显现时即可定植,定植前一天应浇透水,保证营养坨完整,根系齐全。

5.4.2主要技术来源的可靠性和可得性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手段,按产业化、规模化、商品化的标准,实现蔬菜优质高效、创陕西名牌。项目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多位园艺专家,组成设施农业生产技术顾问团,对项目区设施农业生产长期指导,建成集育苗、新品种展示于一体的园艺标准化示范基地。同时,建立起多层次、全方位的农业科技培训网络,提高种植户的科技水平。

5.4.3 主要技术参数

番茄品种选择金棚M6,高秧无限生长类型。植株生长势较强,叶片较稀,茎杆较细,节间较短。主茎第7叶着生第一花穗,以后一般每隔三叶着生一花穗,在第四至第五花穗间也会出现间隔一叶的现象。果实高圆,幼果无绿肩。成熟果粉红色,无棱沟,着色均匀一致,光泽度好。平均单果重200~250克,大的可达300克以上。果肉厚,果芯大,果实硬度达7.0kgf/cm2,耐贮耐运,货架寿命长。风味佳,可溶性固形物6.2%,可溶性糖3.39%,Vc16.1mg/100g,可滴定酸0.753%。高抗南方根结线虫,高抗番茄花叶病毒,中抗黄瓜花叶病毒,抗枯萎病,抗叶霉病。晚疫病、灰霉病发病率低,极少出现筋腐病。早熟,总产量春季日光温室4穗摘心亩产8500~10000公斤。

黄瓜品种选择天津黄瓜所的津春系列品种, 主要性状:植株生长

25

第五章 建设方案

势强,茎粗,叶肥大,叶色深绿,以主蔓结瓜为主,有侧枝,单性结实力强,第一雌花着生在3~4节,瓜码密,结瓜集中。瓜条棒形,长30cm,横径约 3.0cm,单瓜重 200~300g,瓜绿色,棱瘤适中,白刺,有棱,瓜头无黄色条纹,风味较佳,早熟,从播种至始收60天左右。抗霜霉病、白粉病。耐低温和弱光,适宜日光温室越冬栽培。一般667平方米产9000kg以上。

5.4.5物料消耗定额及平衡

表5-2物料消耗定额及平衡(蔬菜)

每万株蔬菜种苗物料消耗 育苗费 材料费 电 水

2300元 500元 16度 3吨

表5-3单位产品(100㎏蔬菜)物料消耗

单位产品(100㎏蔬菜)物料消耗 种苗 农药 肥料 电 水

1.18元 1.76元 2.94元 20度 2吨

26

第五章 建设方案

农膜 11.77元

5.5主体工程建筑方案

一、设施蔬菜基地建设设计方案 规划新建节能型日光温室30座。 设施栽培区日光温室建设设计如下: 1、日光温室布臵规划与棚型结构

项目选用西北型日光温室,为全骨架无立柱式地下日光温室。每栋日光温室室内长度68m,跨度9m,设施栽培面积600m2;前后两栋日光温室的棚间距5m,露地栽培面积242.5m2。日光温室布臵受地形限制的地段可结合实际布臵,调整宽度与长度。

2、排列方式:单栋日光温室座北向南,温室群南北排列。 3、墙体结构:后墙高于地平面2.36米,室内拽实后耕作地面下沉深度距采光带地平为50厘米,墙体碾压密实(压实系数为0.70),切削面为93度,墙体无蜂窝麻面、裂缝;墙体上宽1.5米,底宽3米。侧墙外包12砖,砌筑平整,侧墙做到与钢拱架弧形相同程度且低于拱架弧形15厘米左右时,墙顶砌筑二皮砖,细石混凝土封顶,顶面中间稍凹于两边,便于揭膜后排水。

4、拱架标准:热镀锌钢管和腹筋焊接拱架,上弦6分热镀锌钢管,壁厚2.75毫米,下弦4分热镀锌钢管,壁厚2.5毫米,腹筋直径8毫米圆钢,焊接后涂刷防锈漆和银粉。横拉杆符合相关设计要求,不

27

第五章 建设方案

能随意减少,拱架安装入墙30厘米,拱前接地基础上的混凝土现浇座顶面与后墙上的混凝土现浇座顶面的垂直距离为2.36米,按组装式一单拱一双拱结构,间距1.2米完成拱架安装,做到横平竖直,所有部件连接牢固。

5、覆盖材料:温室屋面顶部采用醋酸聚乙烯无滴长寿膜覆盖,外层防紫外线,内层防结露;屋面后坡复合保温板覆盖。

6、设施配臵:冬季采用电动卷被保温,电气开关人工控制。室内设固定式滴灌系统。

7、性能指标: ⑴.风载:0.5KN/m2 ⑵.雪载:0.35KN/m2 ⑶.恒载:10KG/m2 ⑷.吊挂载荷:15Kg/m2 ⑸.电参数:220V

⑹.规格尺寸:跨度9米;后檐高2.36米,脊高3米;主骨架间距3米。

二、蔬菜育苗中心建设设计方案

规划蔬菜育苗中心占地面积5亩,新建设日光育苗温室2栋,每栋室内建筑面积为600m,辅助用房总建筑面积为280平方米,包括控制室10m,催芽室20m,播种间100m,检测室30m,生产辅助用房100m,配电室20m。

2

2

2

2

2

2

2

28

第五章 建设方案

(一)育苗中心日光温室建设设计 1、日光温室布臵规划与棚型结构

项目选用西北型日光温室,为全骨架无立柱式地下日光温室。每栋日光温室室内长度70m,跨度9m,设施栽培面积600m2;前后两栋日光温室的棚间距4.85m,露地栽培面积242.5m2。日光温室布臵受地形限制的地段可结合实际布臵,调整宽度与长度。

2、排列方式:单栋日光温室座北向南,温室群南北排列。 3、墙体结构:后墙高于地平面2.36米,室内拽实后耕作地面下沉深度距采光带地平为50厘米,墙体碾压密实(压实系数为0.70),切削面为93度,墙体无蜂窝麻面、裂缝;墙体上宽1.5米,底宽3米。侧墙外包12砖,砌筑平整,侧墙做到与钢拱架弧形相同程度且低于拱架弧形15厘米左右时,墙顶砌筑二皮砖,细石混凝土封顶,顶面中间稍凹于两边,便于揭膜后排水。

4、拱架标准:热镀锌钢管和腹筋焊接拱架,上弦6分热镀锌钢管,壁厚2.75毫米,下弦4分热镀锌钢管,壁厚2.5毫米,腹筋直径8毫米圆钢,焊接后涂刷防锈漆和银粉。横拉杆符合相关设计要求,不能随意减少,拱架安装入墙30厘米,拱前接地基础上的混凝土现浇座顶面与后墙上的混凝土现浇座顶面的垂直距离为2.36米,按组装式一单拱一双拱结构,间距1.2米完成拱架安装,做到横平竖直,所有部件连接牢固。

5、覆盖材料:温室屋面顶部采用醋酸聚乙烯无滴长寿膜覆盖,外

29

第五章 建设方案

层防紫外线,内层防结露;屋面后坡复合保温板覆盖。

6、设施配臵:冬季采用电动卷被保温,电气开关人工控制。室内设固定式滴灌系统。

7、性能指标: ⑴.风载:0.5KN/m2 ⑵.雪载:0.35KN/m2 ⑶.恒载:10KG/m2 ⑷.吊挂载荷:15Kg/m2 ⑸.电参数:220V

⑹.规格尺寸:跨度9米;后檐高2.36米,脊高3米;主骨架间距3米。

5.7辅助工程及其它工程方案

5.7.1辅助建筑物与设施

控制室、催芽室、播种间连接温室大棚,建设设计按照育苗技术规范设计,检测室和生产辅助建筑锅炉房、配电室均为单层建筑,采用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50平方米。辅助用房总建筑面积为280平方米。

5.7.2基础设施工程建设

建设完善电力设施,动力及照明供电线路(地埋暗线)2.5km,铺设给水管道3500米,排水渠600米,建设园区道路1600平方米。

30

第五章 建设方案

5.8实施进度安排

本项目建设进度根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规定和项目的实际情况,并考虑尽量缩短建设周期和不利因素的影响,项目规划建设期为1年。其实施进度安排是:项目可行性研究及审批2个月,初步设计1个月,土建施工6个月,人员培训1个月,钢骨架安装及覆盖塑膜3个月。考虑到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允许一些工作交叉进行。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见附表。

项目实施进度计划表(表5-2)

完成时间(1年) 建设内容 土建勘察设计 基地土建工程施工 种植基地设备安装 品种引进 人员培训 竣工验收 2011年2011年2011年2012年2012年2012年9月 △ 10月 △ 11月 △ 4月 △ △ △ 6月 △ △ △ 8月 △ △ 31

第六章 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措施

第六章 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措施

6.1环境影响

该建设项目的主题内容是有机蔬菜生产,不排放和不产生废物、废水、废气、粉尘、噪声等污染源。不仅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相反通过生态蔬菜群的建立,土壤生态结构得到改善,土壤肥力得到提高,周边环境得到美化,同时还能为周边群众提供一个休闲健身的场所。

6.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6.2.1主要污染来源与污染物

在项目实施和生产过程中,将以生物肥料及充分腐熟的优质有机肥和生物农药施用为主,少用或不用允施化肥和农药,不会对产品和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可以切实保证蔬菜产品的质量,满足需求方和人们安全、健康生活的要求。主要是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沉淀后再排镇排水管网。符合国家排放要求。

6.2.2治理措施

对于项目区产生的生活垃圾,拟在项目场地边缘,易于来往运输之地建一垃圾中转站,由环卫处定时清运,可以解决大量的生活垃圾污染问题。项目废水不含有毒物,经处理后即符合国家排放标准。 6.3评价与审批

该项目在建设及实施过程中,没有污染物排放,达到了环保要求,

33

第六章 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措施

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有关规定。

34

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7.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本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实行项目建设目标管理。 按照项目要求,及时足额落实自筹资金,设立项目资金专户,建立专帐,专人管理,按照项目进度,及时支付项目资金,保证专款专用。项目建成后,由国家审计部门对项目建设资金,尤其国家财政补贴资金,进行检查审计,确保资金扶持效果。

图7-1组织机构图

机构职责:

办公室:负责人事调配、文秘及综合事务工作。

销售部:负责有机蔬菜的市场开发及销售工作,种植基地农户商品菜的收购及销售工作。

35

董事长 总经理 办公室 财务部 部技术部 部 生产部 后勤保卫部 销售部 部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技术部:负责种植场的生产进度安排,品种的选育、疫病防治、配方施肥研制、种植过程的技术指导等,同时负责该项目所带动的周边大棚基地农户种植过程的技术指导及疫病防治工作。

生产部:负责品种、种植基地生产、生产资料采购等。 财务部:负责财务结算和管理日常财务工作。 后勤保卫部:负责种植基地水、电供应及保卫。 7.2劳动定员

依据项目生产规模、生产班次、设备和岗位等因素,确定满负荷后工作人员48人,其中管理、技术人员18人,工人30人。

各部门具体编制如下: 场长: 1人 办公室:1人

财务部:2人(1人兼职) 生产、技术、销售部:6人 种植人员:30人 后勤保卫部:2人 7.3经营管理措施

7.3.1项目建设期管理措施

(1)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装备需符合当地国土、环保、城市规划等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2)建设项目的设计必须由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

36

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3)建设项目的施工图设计文件须按国家相关规定,报所在地有关部门审查。

(4)建设项目实行工程监理制。

(5)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坚持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确保工程质量。

(6)建设单位要在建设项目工程设计、工程招投标、工程施工、竣工验收、工程保修等阶段进行全面的监督管理。

(7)认真做好工程各阶段投资控制工作。

(8)加强对建设资金的管理,按国家有关规定设立资金专户,确保建设资金专款专用,严禁挪作他用。建设项目的工程竣工决算须经相关部门审查批准。

(9)认真制定建设项目总体及分阶段工程进度计划,保证建设项目的供暖、供电、污染处理、通讯等配套辅助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建成,确保建设任务按期完成。

(10)项目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项目法人要对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工程投资、工程进度、生产安全等负责并严格监督。

(11)建设项目建成后,须由建设单位按照批准的设计文件、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和其它有关文件,及时组织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及其它有关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及时提交竣工验收报告,并向当地相关部门提交竣工验收备案文件。

37

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7.3.2项目竣工后的管理措施

本项目属温室种植,技术性、专业性强,要求起点高。自项目可研报告批准之日起就应分期分批对管理层人员进行科学管理、市场营销业务及综合素质培训,对业务技术人员进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训考核,对种植人员进行上岗专业培训。

在项目生产过程中,聘请省内外专家及组织同行业管理人员对本场员工进行培训教育,重点对开发中心社员进行培训,特别是进行育苗技术、栽培技术进行培训,使之严格按照技术标准进行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定期对各岗位员工进行专业技术考核,使全场员工不断更新观念,提高业务技能水平;并对当地种植户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辐射带动本地种植产业跨越式发展。 7.4技术培训

项目实施中,聘请专家对技术工人和基地农民进行培训,培训人次为1000人次。对岗位工人进行脱产培训,对基地内农户以村为单位进行集中培训。还将聘请农业科技人员组成技术服务小组,深入田间地头,对农民进行必要的田间技术指导,确保花卉栽培管理各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

7.5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投产后符合职业安全卫生的要求,保障职工在劳动中的安全和健康。项目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和劳动部“关于生产性建设项目

38

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职业安全卫生监察的暂行规定”的卫生规范。

本项目采取的主要安全措施如下:

(1)建立健全安全和防护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评比、奖惩活动,及时排除安全事故隐患,确保生产安全。

(2)对全体员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防护知识教育,牢固树立“安全生产”观念,把“安全第一”作为企业工作的指导思想。

(3)要求从业人员每年进行健康检查,取得健康证方可上岗。建立卫生消毒设施,每天生产前后均彻底打扫卫生,消毒场所。

39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8.1 投资估算依据

1、中国工程造价管理协会标准《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编审规程》CECA/GC 1-2007

2、陕西省现行的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及其他费用定额 3、《实用建筑工程估价手册》

4、根据现行建筑市场的综合价格,结合项目建设内容进行估算。 5、《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参考大纲》中规定的方法与参数。

6、项目承建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及数据。 7、土建工程参照同类工程单位造价计算。

8、设备购臵按生产厂家提供的价格及收集到的市场价格计算。 9、项目不可预见费按工程费用的5%计提。 8.2 投资估算

8.2.1 总投资

该项目总投资4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88万元,铺地流动资金12万元。(详见附表2:建设投资估算表)

8.2.2.1建设投资

根据项目的总体规划、空间布局和建设内容,按照单项工程投资估算法,项目工程建设投资为388万元,其中,土建工程投资303万

41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元,占78.2%,设备购臵及安装费投资30万元,占7.8%,工程建设其它费31万元,占7.9%,预备费17万元,占4.3%,其它投资7万元,占1.8%。(具体见附表2、表2-1、2-2)

8.2.1.3 流动资金

流动资金以经营成本为费用基数,按扩大指标估算法估算,该项目所需全部流动资金为37万元,按流动资金的30%计算铺地流动资金为12万元。 8.3 资金来源

本项目资金来源,主要由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财政补助资金和公司自筹两个方面构成。其中,申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财政补助资金15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7.5%;公司自筹250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2.5%。

8.3.1 中央财政资金

申请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 8.3.2 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地方财政配套50万元 8.3.3 自筹资金及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400万元,所余资金250万元全部由企业自筹解决。其中238万元用于固定资产投资,12万元用于铺底流动资金投资。 8.4 财政资金的使用范围

项目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温室投资143万元;新品种引进示范投资

42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2万元,技术示范投资3万元,技术培训投资2万元。共计使用财政资金150万元。

43

第九章 财务评价

第九章 财务评价

9.1 财务评价依据

方法依据:一是《国家农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中规定的方法与参数。二是国家计委和建设部联合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修订版);三是农业部发展计划司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共同编著的《农业项目经济评价实用手册》。

取价原则:采用建设第一年的预测价格作为计算价格。

基础参数:项目计算期10年,建设投资期1年,基准收益率8%,员工总人数按42人、工资按15000元/年〃人计算,土建工程折旧年限20年,设备折旧年限10年,无形资产摊销年限8年,递延资产摊销年限8年,大修费占固定资产原值的2%,管理费占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的4%,营业费占年营业收入的2.5%,其余事项均以现行企业会计准则执行。

9.2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和附加估算

9.2.1营业收入

本项目正常经营年份可有机新鲜蔬菜300吨,按市场销售价6元/公斤计算,可实现收入180万元;可生产优良种苗100万株,按每株0.2元计算,实现收入20万元,预计项目年可实现营业收入200万元(见附表7-1)。

45

第九章 财务评价

9.2.2营业税金及附加

该项目产品属于农业产品,按现行税收政策免征增值税、城市建设维护税和教育费附加;免征营业税、所得税。 9.3 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9.3.1 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

经测算产品单位生产成本3072.1元/吨(见附表5-1) 9.3.2 项目总成本估算

项目正常年总成本费用为154.8万元,其中: 直接材料费:8.1万元 燃料、动力及水:13.4万元 人工费:63万元 折旧费:38.3万元 大修费:7.6万元 管理费:19.1万元 销售费:4.5万元

摊销费:0.9万元(见附表5、5-1)。 9.3.3 经营成本估算

项目正常年总成本费用154.8万元,其中:固定成本65.8万元,变动成本89万元。从总成本中剔除折旧费摊销费之后,付现经营成本115.7万元(见附表5、5-1)。

46

第九章 财务评价

9.4 财务效益分析

9.4.1 盈利能力分析 ① 投资利润率

投资利润率年利润总额或年平均利润总额100%

项目总投资45.2100%10.6%>ic=8% 本项目投资利润率=

426.6② 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

nt0 C1C0t1FIRRt1本项目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计算结果为18.7%。详见附表8。

③ 财务净现值(FNPV)

FNPV=

1Ict C1C0tnt1本项目基准收益率按8%,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FNPV)计算为223.81万元。详见附表8。

④ 投资回收期(Pt)

累计净现金流量开上年累计净现金流量的绝对值投资回收期1始出现正值年份数当年净现金流量

本项目在运行8年时(包括建设期)累计净现金流量开始出现正值,其含项目建设期1年的全部投资回收期(Pt)经计算5.98年。详见附表8。

47

第九章 财务评价

9.4.2 银行贷款清偿能力分析 无

9.5 不确定性分析

9.5.1 盈亏平衡分析

该项目建成投入运营后,正常年可实现营业收入200万元,总成本费用为154.8万元,其中固定成本65.8万元,变动成本89万元,经营成本115.7万元,项目正常年流转税及附加为0。

(1)项目盈亏平衡点:

项目盈亏平衡点=

固定成本100%

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可变成本本项目盈亏平衡点=

65.8100%=59.3%

200089

盈亏平衡点销售收入=59.3%*200=118.6(万元) 安全幅度=200-118.6=81.4万元 安全幅度率=40.7%>40%(属超安全)。

项目盈亏平衡点为59.3%,风险程度较低,属超安全项目。项目实施后,从市场分析和财务分析看,本项目建设技术上是可行的,经济上是合理的,项目建成后具有较强的经济能力,可以保证预期效益指标。

(2)项目盈亏平衡分析图:

48

第九章 财务评价

如图8-1

万元

500 总收入线

400

盈利区 300 总成本线 200 亏损区 100 固定成本线 0 %(生产能力利用率)

28%盈亏平衡点

图8-1 项目盈亏平衡分析图

9.5.2 敏感性分析

项目敏感性分析图,如图8-2所示.

销售价格

基本方案18.70% 投资变化

经营成本 基准收益率8%

0

图8-2 项目敏感性分析图

由附表9分析结果可以看出,三个因素的增减各增加或减少7%变化对项目财务效益指标的敏感性程度依次为销售收入>经营成本>

49

第九章 财务评价

固定资产投资。从上述因素变动情况分析,无论销售价格、经营成本和生产能力在一定幅度范围内提高或降低,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都在8%以上,表明本项目受市场、经营波动影响较小,投资风险小,具有较为稳定的收益能力。 9.6 财务评价结论

项目财务分析的结论是:①投资建设方案科学,建设规模合理,资金筹措方式可行,具有一定的操作性;②项目具有较高的投资回报,商业财务效益好,借款偿还能力强,抗风险能力强;③项目实施会给项目单位及农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也能带动农业及相关基础产业的发展。由于该项目收益能力、偿还能力、抗风险能力都较高,因此,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

50

第十章 社会效益分析

第十章 社会效益分析

10.1对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10.1.1 壮大主导产业,促进结构调整

本项目完成后,不仅可以带动项目所在地广大农民从事精细农业,大力推广新品种、应用新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强发展温室蔬菜的积极性,同时辐射带动周边乡、村农民积极发展蔬菜生产,不断壮大主导产业,种植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农民收入不断增加。

10.1.2 建设现代农业,促进产业化发展

本项目建设以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和应用为主线,突出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全区蔬菜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并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完善产业发展链条,创新和发展现代农业经营模式,为发展农村开发提供经验。 10.2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实施“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模式。生产项目实施中,以利用当地农业资源优势,带动农民增收为前提,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公司通过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多家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结成了技术联姻,并利用公司的技术力量,成立设施栽植技术研发部和技术培训部,加大对种植户的管理、信息、技术服务力度,

51

第十章 社会效益分析

与广大设施农业种植户签订的种植收购服务合同,进行数量和质量方面的约定,农户在该公司技术部门的指导下进行种植和管理。公司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利益联结原则: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确保农民增收,企业增收,最终实现农民与企业的“双赢”。

利益联结形式:围绕龙头企业建基地,围绕基地促发展,让企业与基地农户签订产品回收订单,走“企业+基地+农户”订单生产的产业化生产经营模式。

兑现措施:农户持订单向企业交售符合标准要求的商品蔬菜,公司现金支付农户产品销售款。 10.3带动农户及农民增收效果分析

项目建成后,将带动全区的保护地蔬菜增产增效,辐射带动周边广大农户发展优质蔬菜种植300亩,新增产值达到450万元,新增效益300万元,户每户均增收10000元,推广发展有机蔬菜增产增收的潜力巨大。同时,该项目可直接增加就业人数为42人,直接转移了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并带动交通运输、饮食服务、编织、制箱等行业的发展。

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可以使每亩温室蔬菜生产的效益达到2.5万元以上,是种植粮食的20倍以上,也带动了周边区区蔬菜生产的发展和种植水平的提高,对培育主导产业、优化种植结构、促进农业增产、发展当地农村经济都具有很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52

第十章 社会效益分析

通过以上综合分析,项目建成后,不仅可以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较好地为菜农提供技术服务,而且可以为广大菜农提供优质种苗,避免了菜农购买不到优良品种和效益差的风险。

本项目是项目单位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项目区农民增收实际,利用当地资源、技术、经营、基础设施等优势,开展高效农业产业化示范园区建设。项目建成后,对推进全区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调动广大菜农生产积极性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新疆省农村经济发展及种植结构的整体调整规划,属于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扶持的范围,能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优化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经调查分析论证,该项目切实可行。

53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 1

1.1 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 1

1.1.1 概况 ............................................................................................... 1 1.1.2 财务状况 ....................................................................................... 2 1.1.3 法人代表基本情况 ....................................................................... 2 1.2 项目基本情况 .......................................................................................... 2

1.2.1 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 ............................................... 2 1.2.2 产品方案及规模 ........................................................................... 2 1.2.3 品种、技术、设备方案 ............................................................... 2 1.2.4 土建工程 ....................................................................................... 3 1.2.5 建设期限 ....................................................................................... 3 1.2.6 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 ................................................................... 3 1.2.7 项目效益 ....................................................................................... 3 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 4 1.4 综合评价 .................................................................................................. 4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 7

2.1项目建设背景 ........................................................................................... 7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 8

2.1.1有利于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 8

I

2.1.2有利于培育和壮大项目区主导产业 ............................................ 8 2.1.3是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的需要 9 2.1.4是加快蔬菜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加速农业现代化进程的需要。 ........................................................................................... 9

第三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 ................................................................ 11

3.1 建设地点选择 ........................................................................................ 11

4.1.1建设地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土地类型及来源方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建设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地理位臵及地形地貌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气象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3水资源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4土壤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6交通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7公共设施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8施工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 11

4.1市场分析 ................................................................................................. 11

4.1.1市场供求现状及前景分析 .......................................................... 11 4.1.2市场竞争优势分析 ...................................................................... 11 4.2销售策略、方案、模式 ......................................................................... 13

II

4.2.1销售策略 ...................................................................................... 13 4.2.2销售方案 ...................................................................................... 13 4.2.3 营销模式 ..................................................................................... 13 4.3市场风险分析 ......................................................................................... 14

4.3.1项目产品市场风险因素分析 ...................................................... 14 4.3.2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 14

第五章 建设方案 .................................................................................... 15

5.1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 15

5.1.1产品方案 ...................................................................................... 15 5.1.2项目建设规模 .............................................................................. 15 5.2建设规划和布局 ..................................................................................... 16

5.2.1建设规划 ...................................................................................... 16 5.2.2项目布局 ...................................................................................... 16 5.3建设标准 ................................................................................................. 16

5.3.1设施标准 ...................................................................................... 16 5.3.2产品标准 ...................................................................................... 18 5.4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 18

5.5.1工艺(技术)路线及流程图 ...................................................... 18 5.4.2主要技术来源的可靠性和可得性 .............................................. 25 5.4.3 主要技术参数 ............................................................................. 25 5.4.5物料消耗定额及平衡 .................................................................. 26

III

5.5主体工程建筑方案 ................................................................................. 27 5.7辅助工程及其它工程方案 ..................................................................... 30 5.8实施进度安排 ......................................................................................... 31

第六章 环境保护及节能减排措施 ........................................................ 33

6.1环境影响 ................................................................................................. 33 6.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 33

6.2.1主要污染来源与污染物 .............................................................. 33 6.2.2治理措施 ...................................................................................... 33 6.3评价与审批 ............................................................................................. 33

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 35

7.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 35 7.2劳动定员 ................................................................................................. 36 7.3经营管理措施 ......................................................................................... 36

7.3.1项目建设期管理措施 .................................................................. 36 7.3.2项目竣工后的管理措施 .............................................................. 38 7.4技术培训 ................................................................................................. 38 7.5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 38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 41

8.1 投资估算依据 ........................................................................................ 41 8.2 投资估算 ................................................................................................ 41

8.2.1 总投资 ......................................................................................... 41

IV

8.3 资金来源 ................................................................................................ 42

8.3.1 中央财政资金 ............................................................................. 42 8.3.2 地方财政配套资金 ..................................................................... 42 8.3.3 自筹资金及来源 ......................................................................... 42 8.4 财政资金的使用范围 ............................................................................ 42

第九章 财务评价 .................................................................................... 45

9.1 财务评价依据 ........................................................................................ 45 9.2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和附加估算 ......................................................... 45

9.2.1营业收入 ...................................................................................... 45 9.2.2营业税金及附加 .......................................................................... 46 9.3 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 ........................................................................ 46

9.3.1 单位产品生产成本估算 ............................................................. 46 9.3.2 项目总成本估算 ......................................................................... 46 9.3.3 经营成本估算 ............................................................................. 46 9.4 财务效益分析 ........................................................................................ 47

9.4.1 盈利能力分析 ............................................................................. 47 9.4.2 银行贷款清偿能力分析 ............................................................. 48 9.5 不确定性分析 ........................................................................................ 48

9.5.1 盈亏平衡分析 ............................................................................. 48 9.5.2 敏感性分析 ................................................................................. 49 9.6 财务评价结论 ........................................................................................ 50

V

第十章 社会效益分析 ............................................................................ 51

10.1对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 51

10.1.1 壮大主导产业,促进结构调整 ............................................... 51 10.1.2 建设现代农业,促进产业化发展 ........................................... 51 10.2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 ....................................................................... 51 10.3带动农户及农民增收效果分析 ........................................................... 52

附 录

附表:

附表1:可研报告编写人员基本情况表 附表2:建设投资估算表 附表2-1:土建工程投资明细表 附表2-2:设备投资明细表 附表2-3:科技投入明细表 附表3:流动资金估算表 附表4:资金筹措与使用计划表 附表4-1:财政资金使用明细表 附表5:总成本费用估算表 附表5-1:单位成本估算表

VI

附表6: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估算表 附表7: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附表7-1: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附表8: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附表9:项目敏感性分析表

二、附图: 1.地理位臵示意图 2.现状图 3.总平面布臵图

三、附件:

附件1:营业执照副本及税务登记证

附件2:由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项目单位近两年财务审计报告 附件3:土地使用证明(加工及流通设施等用地)或土地租赁、承包协议(养殖、种植项目用地)

附件4:自筹资金来源证明 附件5:龙头企业证书

VII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