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食品药品工作通报

食品药品工作通报

来源:好走旅游网
 食品药品工作通报 第三期 四川省绵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二○○九年四月二日 编者按:3月25日,市政府召开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李勇局长总结了2008年食品安全工作,安排部署了2009年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任务。现将李勇局长的讲话印发给你们,希望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职责,细化任务,增添措施,强化监管,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 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 保障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在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绵阳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副主任、绵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李勇 (2009年3月25日) 同志们: 受市政府委托,下面我就2008年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进行总结并安排2009年全市食品安全工作。 一、2008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08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5.12特大地震和处置婴幼儿奶粉事件的严峻考验,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县市区、各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大力实施食品放心工程,深入扎实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 治,突出食品种植养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环节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全市没有发生重特大食品安全事故,确保了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安全。 (一)认真落实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责任 认真落实各级政府和监管部门责任年初,组织了对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级监管职能部门完成2007年食品安全目标情况的考核。召开了全市食品安全工作会议,对全市的食品安全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明确了工作目标和任务,调整了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成员,并多次专题研究食品安全工作,加强领导和协调,保证了全市食品安全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印发了《2008年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要点及目标任务》,并向各县市区政府和市级各监管部门下达了2008年食品安全工作目标任务。各县市区、市级各监管部门按照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要求,分别制定了本地、本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意见和方案,认真履行职责,积极开展工作。全市273个乡镇、3352个村(社区、居委会)都建立了食品安全工作机构,落实了抓食品安全工作的负责人,进一步健全了从市、县市区到乡镇三级政府食品安全工作的组织体系,建立起政府负总责,统一指挥,政令畅通的食品安全工作领导机制。游仙区、涪城区、江油市、安县、三台县、梓潼县、盐亭县等地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政府目标管理,与各乡镇政府、县级部门签订责任书,年底进行考核检查和表彰奖励。江油市、安县、三台县、梓潼县政府加大了对食品安全的投入,将食品安全综合监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增加金额。北川县、安县、梓潼县、江油市按照“四定”、“五有”、“四到位”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网络建设。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工作安排部署,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灾后食品安全工作的紧急通知》、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强五一、中秋、国庆等节日期间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关于查处三鹿问题奶粉的紧急通知》等文件。多次召开了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成员会议,对阶段 2 性工作进行总结和安排部署。举办了全市食品安全监管能力培训班,增强了处理突发食品安全事件的应急能力。组织开展了年度15类重点食品品种质量检测,共抽检282个批次,合格261个批次,合格率92.6%。全年,由市食品安全协调委员会牵头组织市级相关职能部门进行了7次专项联合执法检查,各县市区密切配合,部门上下联动,因地制宜,把集中整治与日常监管相结合,加大了食品安全监管力度。 (二)切实加强地震灾区食品安全监管 切实加强地震灾区食品安全监管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各县市区、各部门,特别是北川县、平武县、安县、江油市迅速投入到抗震救灾和全力保障食品安全工作之中,农业部门加大对生产基地、批发市场、超市等重点部位的监管,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抽检救灾农产品样品125个,合格率为100%。畜牧兽医部门组织实施了灾后动物防疫工作,全市共免疫注射动物疫苗7934万针次,无害化处理死亡动物尸体1094万具。水务部门灾后无害化处理死鱼6315吨。商务部门加强对屠宰厂场的监督检查,坚决打击屠宰加工注水猪、病害猪的违法行为。质监部门出动快速检测车20余车次,对乳制品、饮料、米、面、油进行检查。对已恢复生产的食品企业开展了400余批次的产品检验,对30余家桶装饮用水生产企业进行驻厂监管。对全市17个捐赠点的300余个批次的捐赠食品进行了检验。工商部门加大市场巡查力度,投入2辆快速检测车、90余台快速检测仪,共检测猪牛肉等食品1127组,对检测不合格的22组共计203公斤食品进行了处理。粮食部门重点对调入我市成品粮质量检查和全市粮油加工企业产品质量的督查,确保灾区群众和救灾部队的粮油供应和质量安全。共向灾区运送成品粮33297吨,运送食用油418吨,组织空投粮油145吨。卫生部门狠抓源头食品的进货、餐饮具和群众集中安置区环境卫生的消毒关,组建应急小分队,进驻受灾县市区指导抓好饮用水、餐饮消费环节食品卫生安全监管工作。各级食安委办认真履行组织协调和综合监督的职能,加强督促检查,在当地党 3 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积极组织协调相关部门切实做好抗震救灾期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各县市区、各部门建立信息沟通和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实行24小时值班,领导同志亲自带班,落实岗位责任,确保信息准确和畅通,及时有效开展食品安全监管工作。通过各县市区、各部门的共同努力,确保了灾区群众饮食安全。 (三)及时有效处置婴幼儿及时有效处置婴幼儿奶粉事件处置婴幼儿奶粉事件 奶粉事件 三鹿牌婴幼儿奶粉事件发生后,市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成立了处置婴幼儿奶粉事件应急领导小组。市食安委办认真履行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职能,主动协调,加强督办,积极稳妥地做好了婴幼儿奶粉事件的处置工作。各成员单位按照《绵阳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职责分工和工作要求,切实完成好各自职责分工范围内的处置工作任务。各县市区政府也高度重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主要负责同志把处理婴幼儿奶粉事件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亲自抓、负总责,建立了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制,认真组织开展以问题奶粉查处为重点的食品安全隐患大排查和专项整治行动,及时妥善解决有关问题,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市卫生系统全力以赴组织开展食用含三聚氰胺奶粉婴幼儿筛查和救治工作。全市累计接诊婴幼儿60126例,住院治疗84例,已出院84例。市畜牧兽医局对全市奶牛养殖场和奶牛饲料加工单位进行了全面清查,切实加强畜禽产品检疫工作,确保上市产品安全。市质监局加大了乳制品生产环节的监管力度。对辖区内的乳制品生产加工企业的原料进货把关、生产工艺过程控制、产品出厂检验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同时对市内在生产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实施驻厂监管。全市工商系统共下架不合格和问题奶制品总数量14.9万公斤,受理和处理有关奶制品的消费者咨询、申诉和举报405件,为消费者退换奶制品1245公斤。 (四) 突出重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 突出重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 突出重点环节食品安全监管 农业部门狠抓生产过程技术指导,强化农业投入品的监管,杜绝 4 违禁农药、饲料的销售和使用。突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 农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从2002年的81%提高到2008年的96.7%,食用菌合格率为100%。畜牧兽医部门全力加快生猪产业发展,组织实施了全市春防、夏防、灾后动物防疫工作。加强了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工作,共新增产地认证6个、产品认证3个,全市无公害畜产品基地产地达到21个、产品达到24个。水务部门共检查生产基地50个,渔药销售点30个,重点市场15个,基本杜绝了禁用药品使用。新增无公害基地2.2万亩。商务部门将打击私屠监宰作为专项整治的重点,与县市区经济商务部门签订了专项整治目标责任书,与屠宰企业签订了承诺书,建立和完善了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各项制度,确保了我市猪肉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100%。质监部门从源头上严把食品生产加工关。严格市场准入,做好食品生产许可证办证和证后监管工作,对规模较大和质量稳定的食品生产企业,采取由企业定期报告食品生产状况与监督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小作坊的监管力度。全年共投入专项整治经费81万元,检查企业2523家次;全市383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已全部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507家食品生产加工小作坊已全部签定承诺书。工商部门把食品安全常态监管和有针对性开展专项整治作为重中之重,全面推进“四个五统一”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不断扩大索证索票、进货台帐“两项制度”的覆盖面。全市工商机关共检查食品经营者151808户次,检查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等3269个次,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案件649件。卫生部门以学校食堂、餐饮业、农村聚餐、节日旺销食品为重点,积极推进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督促从业人员健康检查10205人,督办卫生培训合格证11031个。新增A级单位13个、B级单位32个。 2008年在全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中,共出动执法人员20万人次,出动车辆4万多台次,检查食品生产加工经营单位18万家次,查处违法行为1697起,取缔无证无照生产经营单位484家,取缔无证无照餐馆99个,涉及的货值金额205.6万元,罚款金额86.46万元。 5 (五)积极推进信用体系和积极推进信用体系和食品放心工程建设 对全市首批6家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守信单位进行了复查考核,在各县市区确定了20个基础较好、条件成熟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开展试点工作。抓好江油市创建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完成了对三台、梓潼县政府食品放心工程综合评价。 (六)加强宣传,加强宣传,营造食品安全良好氛围 营造食品安全良好氛围 通过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月集中宣传活动、食品安全广场宣传活动、食品安全“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宣传活动,向广大群众广泛宣传党和政府关于食品安全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开展了优质食品展示和服务咨询,增强了广大消费者的识假辩假能力。对食品安全协管员、信息员进行了培训,讲解了食品安全基础知识、假劣食品鉴别常识、购买食品的注意事项、食品的污染源头及原因、食物中毒的应急处理措施等知识,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七)做好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工作 做好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工作 绵阳市食品安全信息网于2007年12月开通以来,共发布食品安全工作信息198条,要闻播报25条,食品安全知识19条,检测预警 4条,居全省系统前列。全年编发《食品安全工作简报》26期,被省上采用25篇,中国医药报采用3篇,市级新闻媒体采用8条。做到定期通报食品安全信息,及时交流指导全市食品安全工作。 过去一年,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虽然取得了较好成绩,但我们也必须清醒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是灾区环境卫生特别是饮用水和食品卫生条件较差,板房学校食堂环境较差,食品安全危险因素增加;二是奶牛养殖场所涉及面宽量大,奶源监管工作难度较大;三是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时有发生;四是农村和城乡结合部的食品安全监管难度大,尤其是地震重灾区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需要重建和完善;五是食品安全专项经费和质量检测设备、经费不足。 二、2009年工作安排 6 2009年,全市食品安全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六次全会、市委五届十次全会精神,认真贯彻执行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食品安全监管全局,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目标要求,强化落实食品安全监管责任, 深入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进一步健全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提升食品安全控制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实现全市食品安全状况的持续好转。总体目标是通过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使我市食品安全长效监管机制不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效能不断提高,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责任意识明显增强,重点食品质量安全指标水平进一步提高,食品生产经营秩序得到明显好转,生产经营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活动得到有效遏制,不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得到有力保障。主要做好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深化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深化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确保监管取得明显成效 确保监管取得明显成效 1、强力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要认真总结2008年奶制品专项整治工作经验,全面巩固专项整治取得的成果,深入开展以群众日常生活必需品为重点品种,以广大农村、城乡结合部和城市社区为重点区域,以食品小作坊、饮食小摊点为重点对象的多层次、全方位的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继续做好打击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整治食品添加剂生产、流通和使用,坚决依法打击在食品中添加非食用物质的行为。加强重点食品品种质量检测,充分发挥行政、法律以及舆论监督等综合手段的作用,加大处罚力度,使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2、进一步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测和预警机制。开展食品行业不安全因素排查摸底工作,重视群众投诉举报的食品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整治。加大对重点品种的抽验力度,特别是对各类添加剂进行严格的检测与细致的抽查。建立健全食源性疾病的监控网络,对可能产生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时进行准确的风险识别和评估。 7 (二)抓好重点环节监管抓好重点环节监管,节监管,提升食品安全总体水平 1、抓好农产品种植养殖环节的监管。全面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推进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和实施,使全市无公害农产品基地面积,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比上年有所增加。加强农业投入品使用管理,提高科学种植养殖水平。加强产地产品检测,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和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制度。加大农产品例行检测力度,增加农产品抽检的范围和频次,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复查换证工作。 2、抓好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的监管。严格食品质量市场准入标准,做好食品及食品相关产品生产加工企业生产许可证的受理、审核和换发证工作。对重点食品、地方特色食品的质量安全进行排查,通过巡查、回访、年审、强制抽检和监督检验等措施实施有效监管。健全食品加工环节质量安全检测预警机制。加强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和酒类流通市场监管。 3、抓好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继续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各项制度的落实,加强各类食品经营主体准入,强化食品质量和经营行为等方面的监管,进一步落实“四制两查一承诺”、“五有三管一指导”监管模式,全面推进“四个五统一”监管方式,进一步落实分类分级监管制度,逐步实现所有食品经营者建立索证索票制度和台账制度,继续巩固已取得的“两个百分之百”成果。加大对农村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推进乡村食品安全示范店创建工作。加强对进出口食品的检验监管,严厉打击逃漏检行为。 4、抓好食品消费环节的监管。继续开展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工作。抓好地震灾区群众集中安置点供餐单位、学校和建筑工地食堂食品卫生监督管理。规范旅游景区食品经营单位和餐饮企业的经营行为。进一步规范食堂和餐饮单位食品采购索票索证行为。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地区集体聚餐的指导监管。 (三)推进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推进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高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能力 提高食品安全综合监督能力 8 1、加强食品安全信息交流和发布。充分发挥绵阳市食品安全网的平台作用,加强食品安全信息管理和发布工作,实现部门之间的信息实时互联互通和共享。进一步贯彻落实《绵阳市食品安全信息报送和发布制度》,及时做好食品安全信息的收集、整理、评估、发布工作,适时发布食品安全综合信息。 2、提高食品安全应急处置水平。各县市区各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与《绵阳市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相配套的制度,制定和完善应急指挥机制、工作规范和工作流程,并注重实战演练,提高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加大食品安全重大事故督查督办力度,健全事故查处机制和重大事故回访督查制度。 3、加强全市食品安全状况调研。依托市食品安全专家咨询委员会,进一步开展对全市食品安全重点环节的调研,全面掌握食品产业、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现状及发展态势,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继续组织开展15类重点品种食品安全质量抽查,掌握食品安全现状,增强预见性和主动性,将专项整治活动引向深入。 (四)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加强农村食品安全工作,改善农村食品安全状况 改善农村食品安全状况 1、深入开展农村食品安全“四级联创”试点工作。认真总结和推广创建食品安全示范县工作经验,巩固初步创建的成果,开展省级食品安全示范县、食品安全示范乡镇、食品安全示范单位、食品安全示范村“四级联创”试点活动,探索强化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的新路子。 2、进一步完善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络。在不断完善构建县、乡、村三级农村食品安全监督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落实乡(镇)政府牵头抓农村食品安全工作责任,逐步解决监管队伍的工作经费。继续推广“多员合一”的农村公共安全协管员队伍建设经验,真正发挥协管员在农村食品安全工作中的有效作用,形成群防群治的社会监督网络。 3、逐步改善城镇食品的交易环境和条件。紧密结合“12315维权网络体系”建设、“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工程”等工作,开展创建绿色市场活动,建设乡、村 “农资放心店”、“食品安全示 9 范店”,探索鼓励大中型批发企业以连锁配送的方式,把安全放心的食品及时供应到农村市场。 (五)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培训力度,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培训力度,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提高食品安全意识 1、大力宣传学习《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已于2009年2月28日经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将于2009年6月1日起施行。食品安全法的公布施行,对规范食品生产经营活动,防范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增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规范性、科学性和有效性,提高我国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要充分认识食品安全法的重要意义,认真做好学习、宣传和培训工作。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建设责任政府的高度,从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充分认识食品安全法实施的重要意义,要把学习、宣传食品安全法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列入议事日程,把实施食品安全法作为一项长期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地方政府要对食品安全法的宣传工作做出具体安排,广电、新闻出版等部门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媒体的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食品安全法的立法宗旨和主要内容,做到家喻户晓,增强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法律意识和监督意识,为法律的贯彻实施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卫生、农业、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等部门要开展食品安全法的学习培训,特别要加强执法队伍的法律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确保执法人员准确理解、全面掌握食品安全法的主要内容,提高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和执法水平。食品生产经营者要加强食品安全法学习,熟练掌握食品安全法律知识,自觉守法经营;食品行业管理部门要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者、食品行业组织学习食品安全法的指导。 2、加大食品安全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刊、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报道活动。把新闻报道和知识传播相结合,把曝光违法行为与宣传先进典型相结合,客观、公正报道。广泛宣传 10 优质产品、优良品牌和优秀企业,提高我市食品信誉,增强群众消费信心和鉴别能力。 3、推进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的社会化。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食品安全工作的积极性,推进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的社会化。继续深入开展食品安全宣传“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活动,拓展宣传范围,丰富宣传内容。组织食品行业协会倡导行业自律,推动企业诚信建设,提高从业人员生产技能和食品安全意识。 4、大力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加大基层食品安全监管人员培训力度,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工作的能力和服务水平。对食品生产经营人员进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以及食品安全基础知识等内容的培训,使依法经营、规范生产成为企业职工的自觉行为。重视对广大农民的食品安全教育培训,向农民传授农业种植、养殖的安全知识,使农民自觉抵制使用违禁投入品。 (六)强化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 强化各级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 坚持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真正形成“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负总责、监管部门各负其责、企业负主体责任”的责任体系。地方政府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领导,将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政府综合目标管理和“为民办实事”工程,强力推进食品安全工作。要加强监管部门之间协作,形成合力,共同做好食品安全工作。 (七)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 强化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 进一步强化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推进企业诚信体系建设,督促企业自觉履行社会责任。继续推动食品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不断扩大覆盖行业范围和覆盖面,逐步在食品行业全面推行。发挥各类商会、协会的作用,促进行业自律。建立健全投诉举报制度,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八)加大督查考评力度,加大督查考评力度,严格责任追究 严格责任追究 11 把食品安全工作纳入对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对因领导不力,监管措施不到位,造成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并导致严重后果的,要严格依法依纪追究责任。要加强对重点工作和重大问题的督促检查,促进及时发现问题和整改到位。要开展对涪城区、游仙区的食品安全综合评价工作,通过以评促改、以评促管,推动各级政府落实监管责任。 (九)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加强监管队伍建设,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投入 加大对食品安全监管的投入 进一步充实食品安全基层工作力量,加大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执法水平。逐步加大食品安全保障投入,改善执法装备和检验监测技术设备,提升食品安全监管能力。 分送:省局办公室,市食安委各成员单位,各县市区食安委办,本局领导,市局各科室队及派出机构,存档。 四川省绵阳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办公室 2009年4月2日印 (共印31份) 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