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英译汉中汉语四字格的运用探索

来源:好走旅游网
山东外语教学 StumdongForeign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 2009年第4期(总第l3l期) 英译汉中汉语四字格的运用探索 郭卫民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河南焦作454002) 摘要:汉语四字格以其巨大的优势在英译汉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要分析了汉语四字格的基本 语言特征,探讨了英译汉中汉语四字格的运用。 关键词:四字格;英译汉;运用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643(2009)04.084—04 1.0引言 2.0四字格的语言特征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话语变换为另外一种语言 四字格的基本语言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的话语的过程,而语言是社会生活、文化活动等的载 其一是它的语音特征:音韵上的节奏美。语言的特 体(吴越民,吴洁,2008),换成另一种语言进行表达 点决定着语言节奏的形式。汉语语言的节奏可以利 实在不容易。虽然人类的概念交流和认识能力从总 用音色,音调和音长构成节奏。四字格成语一般是 体看大同小异,这也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可以 “二二组合”,可分为前后两半,平仄互相配合,交错 相互沟通的基础和条件,但是各民族有自己的说话 出现,形成抑扬顿挫,读起来铿锵有力,和谐悦耳,有 习惯,语言都有自己的独特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 的四字格四调齐全,如:风调雨顺,多愁善感;有的逢 方法。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总会出现 奇数的词和偶数的词音调各相同,如:名正言顺、玉 差异。译者的任务是用另外一种文字重新创作,表 石俱焚;有的利用叠音词制造和谐的音响效果,如: 达出作者的用意,产生同样的效果,使译作读者与原 兢兢业业、轰轰烈烈。其二是四字格的词汇结构特 作读者最大限度地获得相同的体验和感动。英译汉 征:形式上的整齐美。不少四字格在用词上都讲究 要求译者在把握两种语言特点的基础上,发挥汉语 词性的对称,有的前两个词与后两个词的词性相同, 优势,传达原作思想及神韵,措词简洁,语法对称,句 如:粗心大意、慷慨激昂、汹涌澎湃;有的四字格的两 子灵活,声调铿镪,汉语的这些特点在语言的实际运 对奇偶数词的词性对称,如:精疲力竭、察言观色、道 用中则常常表现为“四字格”的广泛使用。从广义上 听途说、断垣残壁;有的四字格则不讲究词性的对 来讲,四字格与四字成语并不完全等同,因为在汉语 称,只注重用词精练,如趋之若鹜、所向披靡、偏安一 里,四字格可以指四字成语或四字熟语,也可以指那 隅、唾手可行、谈虎色变、杯弓蛇影,等等。其三是它 些结构相对稳定的四字词组,四字格的范围比四字 的语义特征:内容上的意象美。翻译是一门,是语言 成语的范围要大一些,四字成语和四字熟语具有较 艺术的再创造。(冯庆华,2000:3)一篇好的译文,应 强的稳固性与习惯性,不能随心所欲地改变其内部 该栩栩如生,使读者欣赏时仿如身临其境,心情的高 成分与结构,而四字格则相对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 低起伏都由文字掌控。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就要求 可塑性,可以起到四字成语一样的表意作用。四字 译文形象生动,深刻鲜明,意美而神似。四字格历经 格措词精悍、结构简洁、语义凝炼,汉译时,如能恰如 锤炼,不仅凝练含蕴,而且可以以实指虚,具体生动, 其分地运用,可以使译文简洁明快、言简意赅、表达 形象鲜明,有助于有效地体现原文情态与意境,增强 力强、富有文采。为了更好地运用四字格,以下就四 译文的感染力,带领读者身临其境,领会原文作者的 字格的一些基本语义特征及其在英译汉中的运用技 思想。 巧进行探讨。 3.0四宇格在汉译英中的运用 收稿时间:2009-02-25 作者简介:郭卫民(1965一),男,河南焦作人,副教授。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与英语教学。 正是由于四字格具有琅琅上口、结构精短、语义 来才采取的,也不是唱高调”。(马祖毅,1982:198) 所以,我们在翻译时运用汉语成语和词组时必 须注意语体色彩、分寸要与原文一致,不能乱用,具 体问题具体分析,学会巧用汉语四字格。 4.0四字格的使用技巧 丰富等语言特征,才使得它们在英译汉中大有用武 之地,倍受译者青睐,以求译文避繁就简、一目了然、 增添文采。在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苔丝》中,有这 样一段描写苔丝的文字: She was so modest,SO expressive,she had looked SO soft in her thin white gown that he felt he had acted too foolishly. 好的译文,不但要忠实原文,自然流畅,还要有 修辞之美,才有感染力。英、汉语在形式、语法等各 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它们不可能完全对等。因此,在 有人译为:她是如此的谦逊,如此的充满着感 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英语单词、习语、词组、谚语甚至 情;在单薄的衣服下显得如此柔软,以致于使他觉得 他的行为太冒失了。这种译文不可谓不忠实,可以 称之为“信”;而张谷若先生的译文是:“她的态度是 那样的幽静娴雅,她的眼神是那么的脉脉含情,她穿 着薄薄的长衫,那样轻柔温软,因此,他觉得,他刚才 的所作所为真太愚蠢了。”(张谷若,1984:89)张先生 以他深厚的语言功底,巧妙地使用汉语四字格,将这 段文字惟妙惟肖地呈现在译本读者面前,让人不禁 拍案叫绝。再如:培根的《论读书》中有这样的一句 话: Studies serve for delight,for ornament,and for ability.Their chief use for delight,is in privateness and retiirng;for ornament,is in discourse;and for ability,is in the judgment and disposition of business.(转引自王 佐良,1997:76) 王佐良先生把它译为“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 彩,足以长才。其怡情也,最见于独处幽居之时;其 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之中;其长才也,最见于处 世判事之际。”(同上)这段译文,连续使用汉语四字 格,使译文形式上整齐划一,音韵上抑扬顿挫;有对 偶式四字格的运用:“独处幽居”、“高谈阔论”、“处世 判事”;有添加虚词构成的四字格:三个“足以……”, 三个“其……也”,这样的译文将原文典雅、精练的风 格忠实地表达了出来,达到了移情、传神的效果。 四字格运用得好,往往能够取得极好的效果。 但在翻译中并不能随意使用四字格,比如: The anti・・colonialist position of the Argentine Repub・- lie,therefore,is not a belated and rhitorieal one. 有人这样翻译,“阿根廷共和国的反殖民主义立 场并不是随波逐流或夸夸其谈的。”这里的belated 意思是“落后了的”,与“随波逐流”根本风马牛不相 及;rhetorical有“浮夸”的含义,但不符合讲话人的口 气,没有任何一个代表团说本国的某种立场是“夸夸 其谈”。因此,译文中的两个四字短语都不能用,可 以译为“阿根廷共和国的反殖民主义立场既不是后 整句,都可巧妙地译为汉语四字格。 4.1英语单词 在不违背原意的情况下,译者可以采用一个恰 当的汉语四字格来翻译特定的英语句子中某个英语 单词。这样的译文生动明快,富有文采,语义完整, 其中包含了译者对原文的深刻理解和比较完美的表 述以及对译文的润饰。 (1)The headlines of the Paris and London newspa- pers were big,black,and frightened. 巴黎和伦敦的报纸用的是大号黑体标题,显得 惊慌失措。(连淑能,2006:252) (2)He showed himself calm in an emergency situ- ation. 他在情况危急时,态度从容,镇定自若。(同上) (3)They relentlessly tear at the flowem they see. 他们见花就摘,毫不爱惜。(同上:253) (4)The sailors swarmed into a laughing,cheering irng around the two men. 水兵们欢欢笑笑,蜂拥而至,把这两个人围了起 来。(同上) 4.2英语成对词 英语里有一种叫twinwords(成对词)的惯用语。 其结构模式是由连词and把两个词性相同的词连起 来,成对词由不同词性的词组成,可以充当不同的句 法成分;在音、形、义及文体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点。 这种结构具有意义上的统一性、结构上的稳定性、应 用上的整体性,并具有加强语气、语义等功能(汪榕 培,1980:121),如果能用恰当的四字格来译它,可以 增加译文的文采,例如: (1)He won the game厂n and square. 他正大光明地赢得这次比赛。(何光谟,1978: 44) (2)Mary became high and mighty after she won the prize,and Jane would not goaround with her any more. 玛丽得奖后就趾高气扬,珍妮不愿再同她来往 85 了。(同上:198) (3)The missing child came back safe and sound. (1)Who WaS really responsible for the quarrel it is diiculft to say.It seenls to me it is a caSe of six of one and halfofthe other. 那个失踪的孩子安然无恙地回来了。(同上: 426) (4)They agreed to forgive and forget and became friendly again. 很难说这次吵架由谁负责。在我看来双方是半 斤八两。(同上:99) (2)You’re not hurt badly,Johnny.Stop trying to 他们同意既往不咎,言归于好。(汪榕培,1980: 58) (5)He applied the cat-and-mouse technique of make a mountain out ofa molehill tlI crying. 乔尼,你伤得不厉害,别小题大做哭得那么凶。 (同上:103) handling the opponent. 他用欲擒故纵的手段来对付敌手。(同上:77) (6)We should seine the people heaa and sou1. 我们应该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同上:97) 4.3英语习语的汉译 习语具有较大的修辞作用,英语原文使用了习 语使其行文流畅、地道,如果译者选用一个与其表意 功能相当的汉语四字格来译,会添色不少,基本能实 现习语美学价值的转移。英语习语为英语的精华部 分,用汉语四字格翻译英语习语的情况稍微复杂些, 可分三种情况来处理,一是基本对应的情况,指英语 习语在汉语中有在意义上和用法上都基本一致的成 语或短语。比如: (1)You pretended that you were helping them out of their difficulty,but actually you were pouring oil on the ifre and making matters Worse. 你自称帮助他们摆脱困境,实际上你是火上加 油,把事情搞得更糟。(陈文伯,1982:65) (2)I have my vacation and get around and see things and I see the trade too.Kill two birds.I don’t lose any time. 我既是度假,到处去观光,同时又看看生意怎么 样。一举两得,一点不浪费时间。(同上:73). (3)The boy was between舭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he had to go home and be whipped or stay in town all night and be picked up by the police. 这孩子进退两难,他要么是回家挨打,要么是在 镇上过夜而被警察抓去。(同上:78) (4)He had at hisfingers’ends all the regulations that were required for the business of hteir administration. 他对于管理方面所需要的一切规章制度都了如 指掌。(同上:87) 二是部分对应情况,指英语习语与汉语成语在 意义上或用法上有不一致的地方,但有共同点,根据 上下文的意义仍可互译。比如: 86 (3)It’S time George stopped all this theorizing and got down to brass tacks.What we want to know is how much the job will cost,not how scientiifc the method is going to be. 乔治别再谈理论,该直截了当了。我们想了解 的是这件事要花多少钱而不是这方法多么合乎科 学。(同上:112) (4)He has conspired against me like the rest,and they are but birds fo0nefeather. 他和其余的人一样阴谋同我作对,他们都是一 丘之貉。(同上:139) 三是不对应或基本不对应的情况,指英语习语 与汉语在字面上有共同之处的成语,而两者在整体 意义和实际用法上很少有共同之处,这类习语翻译 时绝对不能互译,而应选取其他合适的汉语短语。 例如: (1)I…am already in debt again,and moving ehaven and earth to save myself from exposure and de- strnction. 我……又负了债,于是就得想方设法,不露出马 脚,不把自己毁掉。(陈文伯,1982:187) 这里的move heaven and earth就不能译成在字面 上似乎是对应的汉语成语“翻天覆地”。再如: (2)The missiles were alerady in Cuba,and all we would be doing with a blockade would be“closing the odor after the horse had teh barn”. 导弹已经在古巴了,我们用封锁的办法只不过 是“贼走关门”而已。(同上:201) 句中的close the door after the horse had left the barn与汉语成语“亡羊补牢”形象上有类似之处,但 含义却恰好相反: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而贼走关门为 时已晚。 4.4英语谚语的汉译 谚语是每一种民族语言宝库中的明珠。它们是 本民族人们长期劳动和生活经验的高度总结,也是 人们智慧的结晶。谚语往往说明一个道理,反映一 个问题,包含一定的哲理,因而具有格言警旬的特 性。(喻翔生,1980:25)大多数英语谚语用词精短, (5)He is one-up OR . 他胜我一筹。(同上:201) (6)This was a theme that keet on recurring. 语义凝练。汉译时,汉语中有对应谚语的当然首选 对应谚语,比如:Time is money.译成“一寸光阴一寸 金”可以最大限度地再现原文谚语的美学价值,传达 其“形美”与“神美”。而对于在汉语中没有对应谚语 的英语谚语,利用恰当的四字格可以说是翻译部分 谚语的首选手段。例如: (1)Learn not and know not.不学无术。(喻翔 生,1980:32) 这个理由是老生常谈。(同上) 5.0结束语 英译汉时,译者若能恰如其分地运用四字格可 以增加译文的文采,使译文更加地道,这是获得佳译 的一种有效手段。要想把四字格运用得较好,就要 求译者有相当好的双语语言文字功底,即译者应具 备较好的英语理解能力和较强的汉语表达能力。 (田臻,2008)无论是用四字格来翻译原文的某个单 (2)A contented mind is a perpetual feast.知足常 乐。(同上:44) (3)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en.时不我待。 (同上:68) (4)Practice makes perfect.熟能生巧。(同上: 96) 词、习语,还是概括翻译原句的一部分或整个句子, 译者都应当遵循“信”的原则,力求准确地表达原文 的意思,不能滥用四字格,而应把握好译语的分寸, 与原文保持一致,巧用四字格,使译文在传递原文信 息的同时体现出汉语的美感。 参考文献 (5)Birds of a feather lfock together.物以类聚,人 [1]陈文伯.英语成语与汉语成语[M].北京:外语 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 以群分。(同上:9 ) (6)The dogs bark,but the caravan goes on.我行 [2]何光谟.美国成语大词典[Z].香港:成文出版 社,1978. 我素,人言何干?(同上:116) 4.5英语句子的汉译 [3]连淑能.英译汉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6. 在遵循“信”的原则的前提下,译者可以选用恰 [4]马祖毅.英译汉技巧浅谈[M].南京:江苏人民 出版社,1982. 当的四字格对原句的某一部分或全句进行概括性表 述,使译文简明扼要,避免冗词赘句。例如: (1)That’S where people vail get up and say any・ thing e),want. [5]田臻.由英汉对比反观汉语定位动词“挂”静态 义的产生[J].山东外语教学,2008,(4):12— 17. 在那里人们可以站出来畅所欲言。(马祖毅, 1982:198) [6]汪榕培.英语成对词(汇编)[M].上海:上海外 语教育出版社,1980. (2)They met once at the dinner table. [7]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 他们只是在宴会上有一面之缘。(同上) (3)It(the Palace)is surrounded by a marbelous group ofold trees. 学与研究出版社,1997. [8]吴越民,吴洁.新闻英语翻译与跨文化意识[J]. 山东外语教学,2008,(6):96—102. [9]喻翔生.英文常用谚语1000句[M].昆明:云南 人民出版社,1980. [10]张谷若译.托马斯・哈代著.德伯家的苔丝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王宫四周,古木参天,蔚为奇观。(同上:199) (4)Ihe troubles ofmany are hatfa comfort,as they say・ 俗话说,同病相怜嘛。(同上:200) An Exploration O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hinese Four-Character Structure in EngljSh—Chinese Translation GUO Wei.min (Jiaozuo Teachers’College,Jj80zuo 454002,China) Abstract: I1le Chinese four-character structure is widely used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because of its great ad- vantages.This essay briefly analyzes some basic linguistic features of the Chinese four-character structure.and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four—character structure in 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 Key words:the Chinese four-character structure;English—Chinese translation;application 8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