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公共项目后评估的内容及评估方法

来源:好走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公共项目后评估的内容及评估方法

作者:宋娜 李媛媛 王韶钏 来源:《商情》2016年第27期

公共项目后评估是相对于公共项目评估(或称之为前评估)而言的,是指在公共项目立项或注入资金后的确定时间,由项目相关主体的某一方或委托第三方执行,对项目立项、决策、设计、实施直到实现运营或完成项目的已发生活动全过程及其结果、影响和绩效的考察和总结,从而判断项目预期目标的实现程度的一种评价程序和活动。项目后评估最早是于20世纪初在美国、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的,随后开始在向世界其它国家蔓延。

相较于之前政府、公众只注重公共项目的前评价的不同,近年来政府和公众也开始越来越注重公共项目的后评价,这样能够全面的衡量一个项目给社会带来的影响,公共项目的后评价也开始越来越受到社会各方面的重视。 一、公共项目后评估的内容

公共项目投资的成败对经济和社会生活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其内容主要包括了经济效益后评价、社会效益后评价、环境影响后评价和可持续性后评价四个方面来。公众主要通过对这四个方面进行评价来确定公共项目实施以后对社会生活产生带来的究竟是正面的效益还是负面的影响。

(一)经济效益后评价

经济效益后评价是指对建成投产后的项目投资经济效益的再评价。在早期的项目后评估中,项目的财务目标及其相关指标主要决定着具体项目的取舍,到了20世纪60年代,为了国家的长远发展,西方国家在本国的公用事业基础设施以及社会福利事业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为了对这些公共项目进行评估,评估或简称为经济评估的概念引入了项目效益评价的范围,并成为其后评估的主要关注点。而经济效益后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的财务评估和经济评估(齐中英 朱彬 2004)。 (二)社会效益后评价

社会影响评估一般定义为对项目在经济、社会和环境方面产生的有形和无形的效益和结果所进行的一种分析,是公共项目后评估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主要分析项目对就业、地区收入分配、居民生活条件、受益者范围、各方面参与、地方社区发展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齐中英 朱彬 2004)。

(三)环境影响后评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项目的环境影响后评估是指对照项目前评价时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重新审查项目影响的实施情况,审核项目环境管理的决策、规定、规范、参数的可靠性和实际效果。环境影响后评价主要包括项目的污染控制、区域的环境质量、自然资源的利用、区域的生态平衡和环境管理能力五方面的内容(齐中英 朱彬 2004)。 (四)可持续发展后评价

环境的恶化造成了巨大的灾祸,非再生资源的枯竭及再生性资源再生能力的丧失已显而易见,这使得可持续性成为国际发展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可持续性已成为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在项目后评价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可持续后评价主要受到政府政策、管理、组织和参与、经济财务、环境生态及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曲晓丹 项目后评价在公共项目中的应用)。

二、公共项目后评估的评估方法

研究评价方法是建立后评价工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后评价所采用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项目后评价的科学性。一般而言,进行项目后评价的主要方法应该是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具体而言,有以下几种: (一)统计预测法

统计预测法是一种定量的研究方法,是一种从数量方面认识事物的科学统计方法,它包括统计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三个阶段(齐中英,朱彬,2004)。统计资料的收集也可称为统计调查,它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统计调查方法,有策划有组织的收集被研究对象的原始资料的工作过程,是统计方法的基础,也是统计整理和分析的前提(辛侨,杜宏彪,2007)。统计资料整理是统计工作的第二个阶段。它是根据研究的任务,对统计调查阶段获得的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加工汇总,使其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以得出反映事物总体综合特征资料的过程(言丹,2004)。统计分析是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要求,采用各种分析方法,对研究的对象进行解剖、对比、分析和综合研究,以揭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的规律性(言丹,2004)。 (二)比较法

后评估方法中另一种常见的方法就是对比法,而对比法又可分为“前后对比”和“有无对比”两种具体的方法。

后评估的“前后对比”是将项目预评估时所预测的效益和项目完成以后的实际效益相比较,找出差异和原因。而“有无对比”是将项目实际发生的情况与若无项目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比较(吕滨,贷款项目成功度模糊综合评价法探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逻辑框架法(LFA)

逻辑框架法是一种综合而系统的思维框架模式,是对项目进行分析、设计、评价的逻辑方法,有助于对关键因素和问题做出合乎逻辑的判断。其基本模式是一个矩阵(如图1):其核心是项目各层次之间的因果逻辑关系,即“如果”给项目提供了某种条件“那么”就会产生某种结果(刘丹平,江水,2004)。

除此之外,公共项目后评估比较简单易行的方法还有目标效果对比法和效益评估法,前者比较项目的效果和目标,侧重于决策目标是否正确及其实现程度;后者比较效益和投资、成本,侧重项目的投资建设是否值得。这两种方法都没考虑、进行原因分析,难以回答项目成败的经验教训,因此虽然容易操作,但在国际上并不通用。国际上主要采取的还是以上几种评价方法,其能够较全面的进行对公共项目的后评价。 参考文献:

[1]齐中英,朱彬.公共项目管理与评估[M].科学出版社,武汉出版社,2004. [2]曲晓丹.项目后评价在公共项目中的应用[D].城都:电子科技大学,2008. [3]辛侨,杜宏彪.项目后评价方法探讨[J].建筑技术开发,2007,2(04). [4]言丹.项目后评价方法及其在主题公园中的应用[D].西安,西北工业大学,20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