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工砂高性能混凝土配制技术研究

人工砂高性能混凝土配制技术研究

来源:好走旅游网
・・46

建筑技术

ArchitectureTechnology

第38卷第1期2007年1月

Vol.38No.1Jan.2007

http://www.zzzhu.net/exchange.php?b=0&s=0&o=0&k=制砂机

人工砂高性能混凝土配制技术研究

宋少民,耿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土木工程系,100044北京)

要:采用现代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理念,通过试验,研究了人工砂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原则。通过

分析粉煤灰、石粉含量对人工砂高性能混凝土在工作性和力学性能上的影响,确定粉煤灰的最佳掺量和石粉含量的范围,结果表明人工砂完全可以替代天然砂配制高性能混凝土。

关键词:人工砂;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石粉中图分类号:TU7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4726(2007)01-0046-03

STUDYONPRODUCTIONTECHNOLOGYOFHIGHPERFORMANCE

CONCRETEWITHARTIFICIALSAND

SONG

Shaomin,GENG

Lei

(BeijingInstituteofCivilEngineering&Architecture,SchoolofCivilEngineering&TrafficEngineering,100044,Beijng,China)

Abstract:Usingmoderndesignconceptofconcretemixtureratio,researchesweremadeonthedesignprincipleofthemixtureratioofhighperformanceconcretewithartificialsandthroughtests.Byanalyzingtheeffectsofthecontentsofflyingashandstonepowderontheworkabilityandmechanicalpropertiesofthehighperformanceconcretewithartificialsand,optimumcontentsoftheashandpowderweredetermined.Itshowsthatartificialsandcanbecompletelyusedtoproducehighperformanceconcreteinreplacementofnaturalsand.

Keywords:artificialsand;highperformanceconcrete;mixtureratio;stonepowder

水泥为P.O42.5级水泥,选用石景山电厂Ⅱ级粉煤灰,试验所用人工砂和天然砂的主要物理性能见表1、表2,碎石最大粒径为20mm,泵送剂由北京瑞博商品混凝土搅拌站复配,减水率21%。

表1

堆积密度

表观密度

配制人工砂高性能混凝土,得出在不同浆体用量(n=

1.2,1.3,1.4),不同水胶比(λ=0.45,0.40,0.35,0.30)下

人工砂高密实配合比见表3。

表3

人工砂的高密实配合比

λ=W/B0.450.400.350.300.450.400.350.300.450.400.350.300.450.400.350.30

C189214243276213240271306237266298381213240271306

FA166166166166162162162162158158158158162162162162

S981981981981957957957957933933933933957957957957

G938938938938915915915915893893893893915915915915

kg/m3

W163155146135174166156144185176165139174166156144

人工砂的主要物理性能

细度模数

石粉含量

吸水率

评定

1.2

编号

R21R22R23R24R31R32R33R34R41

1.4

R42R43R44T31

1.3

T32T33T34

/(kg/m3)1540

/(kg/m3)2730

2.911.1%2.04%Ⅱ区中砂

表2

堆积密度

表观密度

天然砂主要物理性能

细度模数

含泥量

吸水率

评定

1.3

/(kg/m3)1530

/(kg/m3)2650

2.71%1.58%Ⅱ区中砂

1.1

试验结果与分析

高密实人工砂混凝土试验结果与分析

根据人工砂的主要物理性能,利用密实堆积理念

收稿日期:2006-07-25

作者简介:宋少民(1965-),男,北京人,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工程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注:R代表人工砂,T代表天然砂,n代表浆体富余量,λ代表水胶比,

W代表水,B代表胶凝材料(水泥+粉煤灰),C代表水泥,FA代表粉煤灰,S代表砂子,G代表石子。

2007年第1期宋少民,等:人工砂高性能混凝土配制技术研究・・47

设计原则:

(1)要求拌合物坍落度达到180~220mm,不改变设计用水量,通过掺加高效减水剂来调整拌合物的坍落度;

(2)要求控制水泥用量,不超过400kg/m3,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裂缝;

(3)要求掺加占胶凝材料总量30%以上的粉煤灰,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和耐久性;

(4)要求用水量一般控制在170kg/m3以下。

落度、坍落扩展度随着用水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单位用水量过大,易发生离析和泌水,尤其是在浆量较少时(n=1.2或以下时)。由此说明单位用水量对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影响是显著的。

(3)混凝土抗压强度分析

在抗压强度方面与天然砂相同,对于同一水胶比的混凝土,龄期与抗压强度的关系为:强度随龄期的增加而增加,在一定范围内,水泥浆量越多,混凝土的强度越高。W/C控制混凝土的早期强度,而水胶比主要控制混凝土的后期强度,这也是高浆量混凝土具有较高强度的原因。n等于1.2~1.3时的混凝土抗压强度可很好地满足施工的要求。n值相同时,混凝土的强度随水胶比的增大而降低。

1.1.1高密实混凝土试验结果

按表3的各组配合比,分别观察和易性(坍落度、扩

展度)和各龄期强度,结果见表4。

表4

人工砂高密实混凝土和易性及抗压强度

抗压强度/MPa

和易性

1.1.3人工砂与天然砂混凝土和易性和强度的比较天然砂高密实混凝土和同配合比的人工砂高密实

坍落坍落扩泵送剂

编号度展度/(kg/m3)

/mm/mm

7d14d28d56d

混凝土相比,由于颗粒比较光滑,摩擦阻力小,因此,在用水量相同时,坍落度和坍落扩展度均大一些,能够获得较好的流动性。但总体来说,差别不是很大,能够满足泵送要求。图1为采用人工砂和天然砂不同水胶比混凝土坍落度的变化。

300250

坍落度/mmR21230495R22210490R23190395R24130275R31240505T31T32T33T34

245550240550210470205445R32230455R33200445R34200435R41230515R42235490R43220475R44215470

10.6511.4012.2713.2611.2511.2512.9910.9411.8512.7213.6814.1711.2512.0612.9914.04

轻微泌水,粘聚性良19.023.933.537.6轻微泌水,粘聚性好19.227.839.443.4不泌水,粘聚性优不泌水,粘聚性优不泌水,粘聚性好不泌水,粘聚性好不泌水,粘聚性优

20.139.347.348.829.448.753.260.821.727.334.638.820.325.531.439.323.531.136.542.633.938.948.557.139.752.150.154.438.041.547.855.720.425.834.341.125.634.641.649.536.144.150.556.544.346.756.561.2

轻微泌水,粘聚性好23.926.128.340.4不泌水,粘聚性优

轻微泌水,粘聚性好25.128.233.841.7不泌水,粘聚性优不泌水,粘聚性优不泌水,粘聚性优不泌水,粘聚性优不泌水,粘聚性好不泌水,粘聚性好

200150100500

0.30

0.35

水胶比

0.400.45

人工砂天然砂

1.1.2人工砂高密实混凝土试验结果分析(1)浆体用量对和易性的影响

由表5可以看出,在保持砂率不变的情况下,n值等

图1人工砂和天然砂不同水胶比混凝土时坍落度的变化

人工砂由于表面粗糙,棱角多,在相同配合比,和易性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所配制的混凝土28d抗压强度明显高于天然砂混凝土。

扩展度表现最好,n值于1.3的高密实混凝土的坍落度、

等于1.2时则减小,这是由于骨料含量相对较多,润滑浆量相对较少,整体内聚力较高的原故;n值大于等于

1.21.2.1

不同粉煤灰掺量人工砂混凝土试验结果与分析粉煤灰掺量试验结果

为研究不同粉煤灰掺量对人工砂高性能混凝土和

1.4时,虽和易性好,但因为水泥用量较多,既不经济,

又不利于耐久性;n值小于1.2时,由于骨料含量多,表面积大,浆量不足,以致造成混凝土拌合物干涩,缺少流动性,几乎近似于干硬性混凝土(数据未列入表中)。

(2)水胶比对和易性的影响

保持砂率不变,随着水胶比的增大,在减水剂掺量相同的情况下,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扩展度逐渐增大,说明采用一定的骨料的情况下,流动性混合料的坍

易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对表5所示的配合比进行试验,结果见表6。

1.2.2不同粉煤灰掺量试验分析

表6可以看出,在保持水胶比为0.40时,混由表5、

凝土拌合物都具有很大的坍落度和较大的扩展度,随着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坍落度和扩展度逐渐减少。这主要是因为即便是Ⅰ级粉煤灰,需水量比较低,但当掺加

・・48建筑技术第38卷

表5

不同粉煤灰掺量的人工砂高性能

混凝土的配合比

S887887887887

G1008100810081008

W177177177177

砂率/%

kg/m3

表8石粉含量对人工砂高性能混凝土的影响

编号C316284262218

FA121153175219

FA取代C/%

28354050

编号

f40f41f42f43

47474747

坍落度扩展度泵送剂

和易性轻微泌水轻微泌水不泌水不泌水较粘

密度

抗压强度/MPa

/mm

SF10SF11SF12SF13SF14

230205220225175

/mm50×4247×4443×4341×4134×36

/(kg/m3)7.867.867.867.867.86

/(kg/m3)3d23082308233223042328

13.213.621.417.418.1

28d29.429.640.538.837.6

表6不同粉煤灰掺量的人工砂高性能混凝土

试验结果

编号

坍落度坍落扩展度/mm

泵送剂

和易性不泌水不泌水不泌水不泌水

抗压强度/MPa

现出较粘的特性,坍落度和扩展度明显减少。这说明石粉的掺量对和易性有一个最佳的范围。这是因为石粉是一种惰性掺合料,细度小,可补充混凝土中缺少的细颗粒,增大粉体总量,在混凝土单位体积用水量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混凝土的浆量和浆体粘稠性,从而减少了泌水和离析。

(2)人工砂中的石粉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样由表7、表8可知,对于掺加的石粉含量不同时,混凝土的3d和7d强度遵循着同样的发展规律,即先增大后减小,存在着一个最佳的范围,这是因为石粉是惰性材料,它没有活性,不参与水泥的水化,石粉中的微细颗粒进入水泥水化产物的晶体中起了一点微集料填充作用,能够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因而对强度的增加是有利的,当砂中的石粉含量达到12%时,混凝土强度开始小幅度下降。

试验结果表明,综合对和易性和强度的影响,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控制在9%~12%左右较合适。

/mm

f40f41f42f43

260245240240

/(kg/m3)5.375.375.375.37

3d26.122.017.818.1

7d35.326.631.425.7

28d52.646.245.340.1

55×5550×5542×4745×48

比例过大时,由于细度比水泥细,比表面积大,使浆体有些粘稠的原因。同样由表5、表6可知,在粉煤灰的掺量逐渐增加时,混凝土的3d、7d、28d强度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而减少;但3d强度均可满足工程要求;粉煤如前所述,在灰掺量在35%~40%时28d强度相差不大。低水胶比的粉煤灰混凝土中早期强度更多的由水灰比决定,而28天以后的强度更多的开始由水胶比决定。总体来看,当粉煤灰掺量在胶凝材料35%时和易性和抗压强度较好。

1.3不同石粉含量人工砂混凝土试验结果与分析通过改变人工砂中石粉含量研究对人工砂高性能

混凝土和易性和抗压强度的影响。人工砂中的石粉通常是指小于0.075mm的颗粒,石粉主要是磨细的岩石粉末,与人工砂成分相同,在混凝土中主要起微集料作用。

2结论

在本试验范围内得出如下结论:

(1)人工砂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胶凝材

1.3.11.3.2

不同石粉含量试验结果(表7、表8)不同石粉含量试验分析

(1)人工砂中的石粉对混凝土拌合物的影响由表7、表8可以看出,在不掺石粉或石粉含量很低

料总量不宜过多,以对和易性和强度有利。

(2)人工砂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中水胶比宜较低(最好在0.4以下)。

(3)粉煤灰掺量在胶凝材料中占35%时,人工砂高性能混凝土和易性和强度较好。

(4)石粉是人工砂中的有益组分,其含量在9%~

时,混凝土出现泌水,随着石粉掺量的不断增大,和易性得到很大的改善,当增到15%时,混凝土拌合物已表

表7

编号

水泥用量

12%时可以明显改善人工砂高性能混凝土的和易性,

人工砂中石粉含量不同时的配合比

胶材粉煤灰用水量砂

石粉含量/%

砂率

kg/m

/%4242424242

提高强度。

参考文献

[1]中国时代国际资讯网.新型建设用砂:人工砂.2004,2,5.[2]黄兆龙.混凝土性质与行为[M].:詹氏书局,1996.[3]

P.KumarMehta.High-porformance,High-volumeFlyAshConcreteforSustainableDevelopment.SustainableDevelopment&ConcreteTechnology,2004(5):3-13[4]

陈家珑,宋少民.尾矿配制商品混凝土的应用研究[J].建筑技术,

W/B0.450.450.450.450.45

SF10273SF11273SF12273SF13273SF14273

393393393393393

120120120120120

175175175175175

81511258151125815112581511258151125

0591215

2004,35(1):42-4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