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北京的春节讲课稿

北京的春节讲课稿

来源:好走旅游网


北京的春节讲课稿

课文简说: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古老而又传统的节日。不同地区,不同的民族过春节,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本文作者—-著名语言大师老舍先生,用他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展示了中国节日习俗的温馨和美好,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热爱。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

课前互动

同学们都知道,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中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节日,那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度过刚刚过去的2012年这个春节的?

导入:从刚才的叙述中我能深刻的体会到大家过春节时的幸福和快乐,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历史悠久,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时代,人们过春节的民风民俗也各具特色。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老舍先生去体验一下老北京人过春节时的民风民俗吧!(板书课题:北京的春节)

一、读准字音,扫清阅读障碍

1、本文篇幅较长,全文共有13个自然段构成,请大家在段首快速标上序号。

2、投影“我会读\":熬夜 大蒜 打醋 饺子 翡翠 榛树 栗子 风筝 鞭炮 麦穗 逛街。

(一个同学先读一遍,其他同学评价,然后大家齐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章线索。

1、投影“我能行\":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北京的春节从开始到结束有多长时间?找出文中相应的语句。课文第一自然段开头写了“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大体标志就是从腊八开始。)在最后一段又写了“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可见北京的春节时间要有一个多月。

2、默读课文,合作填表 (1)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看看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老舍先生都重点写了哪几天老北京百姓过春节的习俗呢?找出具体的时间性的词语。

(2)交流汇报,教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把我们上边说到的这些时间填到你手中表格的左边一栏,把文中写到的这些时间里的风俗习惯填在表格右边一栏里,填表时可以同桌合作,一会儿找有关同学汇报。

投影“我会填”。 时间 风俗习惯 腊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腊月二十三 过小年,放鞭炮,吃糖 除夕 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正月初一 店铺关门,男人出外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 元宵节 张灯结彩,吃元宵,小孩放花炮。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3、汇报交流,了解写作顺序. 同学们:如果说春节是一台大戏的话,那么这部大戏从腊月的(初七、初八)就开

始筹备了,而(腊月的二十三)进入了正式的彩排,之后大幕开启,(除夕)这天进入第一个高潮,跨过除夕的门槛进入了(大年初一),这是第二个高潮;(元宵节)则是第三个高潮了,过完十五,高潮渐退,到了(十九),春节 结束了,这算是一部大戏就正式谢幕了。

根据以上总结,我们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是按(时间)顺序写的。 三、朗读体会,感受民俗

通过前边的理解、分析,我们感受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最热闹、最喜庆的气氛,那么你最喜欢这个春节中的哪一天呢?请大家就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有感情的读一读,并在旁边做上批注或写出自己的体会,一会我们来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

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

说明方法:打比方

作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从第一句话就可以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以”“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的亲情,侵润着传统美德。品读这些句子不仅了解北京的春节习俗,还要深入领悟传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一眨眼:说明作者对春节的恋恋不舍.

与开头第一句话呼应: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始了。

四、小结,布置作业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知道了课文的写作顺序,朗读了自己喜爱的段落。课文中还有更多精彩的画面需要我们慢慢欣赏,还有更多的民俗风情需要我们去细细体味,希望大家课下继续好好品读自己喜欢的内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