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tal.471
September2019(C)
“互联网+”背景下农科院校人才培养现状调查与分析栗滢超
中图分类号:G640摘
要
屈梦华杜如宇
河南·郑州
450002)
DOI:10.16871/j.cnki.kjwhc.2019.09.007
(河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文献标识码:A
互联网对大学教育的冲击倒逼着教育方法、人才用互联网的方法、规则和精神,成为高校转变教学模式的重要思维方式。
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业发展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智慧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农业高端人才的大量需求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要求。农科类院校作为现代农业人才培养的摇篮,需要把互联网思维嵌入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努力做好专业与产业对接、人才规格与社会需求衔接,推进信息技术与农科院校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现代化,以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基于此,为全面了解农科院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状况,笔者以河南农业大学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问卷1963份,回收率98.15%,其中有效问卷1849份,有效率达94.19%。
培养模式的不断创新。农业发展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智慧农业转型跨越的新阶段。本文在对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从打造多渠道学习平台、革新教学方法手段、建立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创新教育模块和完善教育考评机制等方面探索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逐步建立以能力提升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机制。关键词“互联网+”农科院校
人才培养
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fTalentCultivationStatusinAgriculturalCollegesundertheBackgroundof“InternetPlus”//LiYingchao,QuMenghua,DuRuyu
AbstractTheimpactofInternetonuniversityeducationforcesthecontinuousinnovationofeducationalmethodsandtalenttrainingmodels.Agriculturaldevelopmentisinanewstageoftransitionfromtraditionalagriculturetomodernintelligentagri-culture.Basedontheinvestigationofthepresentsituationoftal-entcultivationinagriculturalcolleges,Thispaperputsforwardanewapproachtothecultivationofinnovativeandappliedtalentsfromtheaspectsofbuildingamulti-channellearningplatform,innovatingteachingmethodsandmeans,establishingathree-di-mensionalpracticalteachingsystem,buildinganinnovativeedu-cationmoduleandimprovingtheeducationalevaluationmecha-nismtograduallyestablishatalentcultivationmechanismorient-edbyabilityimprovement.
Keywords\"Internetplus\";agriculturalcolleges;talentcultiva-tion
“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延伸和发展,互联网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主要体现在能够将分散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优质教学资源整合到一起,实现优质资源共享。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对教育的冲击正驱使甚至倒逼着教育方法、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革新。如何充分利
1农科院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现状分析
1.1互联网学习现状认知
随着互联网的推广普及,使用互联网进行自主学习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从调查结果看,通过教师和学校的引导进行网上专业学习的学生占比为70.71%,但学生使用互联网学习的效率不高。50.71%的学生表示在互联网学习过程中,偶尔会遇到一些困难,26.13%的学生表示在互联网学习中没有遇到困难,认为互联网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17.64%的学生表示在互联网学习中经常遇到困难,认为传统的面对面交流的方式更好,仅有5.52%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总体来看,互联网学习逐渐走入学生学习生活,如何把网上学习与传统教学有机融合成为当前高等教育需要思考与面对的主要问题之一。1.2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互联网+”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教为主的教育模式,使得教育观念更加开放、多元。传统教学主要是以教师讲授、学生倾听的形式开展,这种教学方法虽然比较严谨,但容易形成枯燥、一言堂的学习氛围。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调查显示,42.38%的学生表示教师上课只使用PPT、投
基金项目:河南省重点教改项目(2017SJGLX035);河南农业大学核心示范课程项目。
作者简介:栗滢超(1979—),女,博士,副教授,硕导,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与管理。
16
影仪进行辅助教学,35.52%的学生表示教师经常会使用一些现代教学方法,13.18%的学生表示教师偶尔会使用现代化教学方法,仅有8.92%的学生表示教师上课只使用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现代教学方式正逐渐进入大学课堂,总体来看,学生对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愿意主动尝试使用。1.3创新教育氛围及途径
创新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引擎。实施创新教育就是要从培养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新生力量更应该把创新当作自己的责任,但调查结果显示,只有23.69%的学生认为创新是大学生的责任,27.99%的学生则不认为创新是大学生的责任,还有34.15%的学生认为“现在不是,将来会是”,仅有14.17%的学生表示不清楚。总体来看,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比较薄弱。本次调查主要从创新教育获取途径、创新教育氛围、创新教育活动等方面了解创新教育状况。从创新氛围看,50.61%的学生认为学校支持创新、鼓励创新,32.83%的学生认为学校对创新的鼓励还不够。如果有创新活动,76.67%的学生表示愿意参加。另外,大部分学生表示学校及学院组织的科技创新活动还不能充分满足自身需求,创新氛围有待改善。从创新影响力看,82.22%的学生表示学校和老师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有较大影响。创新精神和能力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后天的培养和教育。因而,大学教育应积极探索如何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大胆探索和勇于创新的能力。1.4实践教学及设施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调查显示47.13%的教师能够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34.35%的教师授课时更重视理论知识,18.52%的教师更重视实践能力。在理论和实践教学安排上,能够将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训练穿插进行的约占44.65%,27.75%的学生表示实践能力训练方面的课程很少。仅2.32%的学生表示没有实践环节。在实践配套设施方面,14.03%的学生认为实践设施不完善,28.78%的学生认为实践设施不太完善,43.67%的学生认为实践设施一般,只有13.52%的学生认为学校实践教学硬件配套设施很完善。加强大学生的理论基础教育和实践能力锻炼,使学生真正做到懂“农业、爱农业,想干事、会干事”是高等农业院校的基本使命。1.5教育教学考核方法
教育教学考核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重要环节,也是评价学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指标。目前教学考核主要包括笔试成绩和实践成绩两大类,超六成学生
教育管理
表示当前学校考核主要采用笔试和实践综合评定相结合的方式,并且比较认可这种考核方法,但是期末考试形式尚有进一步改进的空间。调查显示,10.44%的学生表示本专业的考核非常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43.70%的学生表示本专业的考核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45.86%的学生表示本专业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还比较欠缺。从调查情况看,高校对学生创新能力的考核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2“互联网+”背景下完善农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2.1建设多渠道学习平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互联网时代催生了知识体系的快速增长,教师和学校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源泉,以课本为基础的传统教学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学习平台日益增多,慕课、学堂在线、爱课程等一大批专业学习平台的兴起,打破了以往的传统教学方式,有效地将分散在不同空间、不同时间的优质教学资源整合到一起,实现优质资源的全民共享。以课堂教学为基础,打造线上线下多渠道学习平台,尝试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建立教师线上教学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学生积极参与线上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2.2革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实施翻转课堂教学
翻转课堂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学习时间,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课前学生通过视频等工具完成知识的学习,课堂则变成师生互动交流的场所。老师的角色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和引导者,也是知识的分享者。翻转课堂重构了学习流程,使得教学信息清晰明确,复习检测方便快捷,教学视频短小精悍,这些特点也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教师需要制作课程视频或者筛选合适的视频进行教学,在课堂的师生互动环节中,老师也要能够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翻转课堂教学,不仅是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老师不断充实提高的过程。
2.3建立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政用产学研深度融合
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是指结合专业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探索构建实验、实践和实习多层次全过程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各学科培养特点和目标,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依托学校实验中心,整合实验教学内容,创新新型实验教学平台,开展本科生自主设计、实验和分析的探究式实验。本科期间深入实施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通过计划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的协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的培养。实习引导学生到学校实习基地或者企事业单位进行长时间不间断的专项实习,推进政用产学研深度融合。这种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涵盖专业学习的全阶
渊下转第17
26页冤
教育管理
4.2要重视对少数民族学生文化生活的关注
高校要努力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提高对内地文化生活的适应能力,在学校的办学条件、发展规划、课程设置等方面,要适当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的需求和发展。要通过举办民族文化艺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加强不同民族同学之间的交往交流。要加大对优秀少数民族学生先进事迹的宣传,营造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氛围,打造和谐共荣的校园环境。
4.3要加强对少数民族学生学业上的辅导
由于受民族地区教育条件和水平的限制,少数民族学生的学业基础与汉族学生不在同一水平线上,尤其是英语和计算机的基础差距较大。高校要正视这些现实,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制订相对适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学生社区、学校图书馆也要适当增加民族类报刊书籍,方便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少数民族学生往往和汉族学生混班学习,任课老师要把握好授课的难度和进度,适当照顾到少数民族学生的接受能力。少数民族学生的辅导员可组织班里的学生骨干与少数民族学生结对帮扶,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好他们的学业。
4.4要完善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经济资助和保障
国家十分重视对贫困学生的资助和帮扶,建立了“贷、渊上接第15页冤
段,为学生今后踏入社会打下坚定基础。
2.4构建创新教育模块,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新不仅要挖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要求教师拥有创新精神。作为知识的传授者,要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需求,不断学习新知识,具备相应的创新能力和知识结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转变教育观点,从注入式教学向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教学方向转变,教师在课堂上善于调控课堂教学活动,努力营造平等、和谐、融合、合作、相互尊重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诱发学生想象力,触发创新灵感。在课本之外,以第二课堂为载体,激励学生参加国内、省内、校内等各级各类专业技能比赛,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2.5改革教育管理考评机制,实现教育质量内涵式发展
现有教育管理考评主要采用期末考核方式,通常通过考前突击复习就能在期末考试中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笔试成绩在综合成绩中还是占主导地位,当前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监管还不够。网络学习、实践能力和创新水平等方面还缺乏相应系统的考核方法。改革教育管理考评机制,加强对学生学习全过程的监管,完善学习成绩考核层次,从理论、实践、网络、创新等方面全方位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结
26
参考文献
[1]祝卫东.关于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几个问题[J].行政
管理改革,2016,7(7):57-62.
[2]李文军.论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作用[J].求索,2017(9):
67-72.
[3]孙诚,王占军.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师资队伍结构现状分析[J].
大学:研究版,2010(8):70-79.
[4]孙忠富,杜克明,郑飞翔,等.大数据在智慧农业中研究与应用
展望[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3,15(6):63-71.
[5]钟秉林.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推进高校内涵发展[J].探索与争
鸣,2017(8):33-36.
[6]张倩.案例教学法在商学教育中的创新性运用探究———基于
MOOC和翻转课堂的视角[J].上海管理科学,2016,38(4):121-124.
[7]栾召学.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J].科技信息,
2009(35):1104.
助、补、减、免、缓”资助体系,确保不让一名贫困学生辍学。少数民族学生的家庭普遍比较贫困,能提供的资助较为有限,少数民族学生贫困生所占比例较高。高校的资助政策应适当地向少数民族大学生倾斜,或设立专门的少数民族学生奖助学金,专款专用,确保少数民族贫困学生得到足够的关怀和保障。同时,学校为少数民族学生设立勤工助学岗位,使贫困民族生通过勤工助学的方式解决自己的生活困难,教育少数民族大学生克服“等、靠、要”的不良习惯,自力更生,培养自强乐观的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孟琪,张燕飞.新疆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特点及管理工作探析
[J].科技信息,2013(20):23.
[2]谢中清.新“五力模型”理念下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研究[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53-55.—以大[3]魏军.辽宁省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统战工作的几点思考——
连民族学院为例[J].辽宁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2(1):24-27.
[4]张栓.内地高校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J].长春
教育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0):80,95.
编辑张效瑞
合农科院校专业特点和培养目标,探索并实践线上线下学习的成绩认定及相关配套机制,尝试构建多维评价体系,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式发展,以适应信息时代社会经济对人才的需求。
编辑张效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