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第二章_国际分工ok

第二章_国际分工ok

来源:好走旅游网
第二章国际分工1.1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15世纪末和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开始了国际分工的萌芽阶段。•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带有明显的地域分工的性质,是宗主国同殖民国之间的分工。这一时期国际分工的特点:①大机器工业的建立为国际分工的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②国际分工基本上以英国为中心而形成。③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世界市场上交换的商品种类发生了变化,奢侈品日益以大宗商品所替代。④欧洲殖民国家推行国际专业化的手段发生变化。第一节国际分工的形成和发展•国际分工(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1.2国际分工的形成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60年代的产业革命形成了垂直型的国际分工体系,一头是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城市”,另一头是沦为“世界农村”的亚非拉国家和殖民地。1.3国际分工的发展阶段(19世纪中叶到二次大战)第二次产业革命,促进了新的国际分工体系的发展。这一时期国际分工的特征是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的国际分工体系。一方面,前一阶段宗主国与殖民地之间的分工继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另一方面,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分工(主要是工业部门间的分)也日益发展起来。1该阶段国际分工的特点:①亚非拉国家变为畸形的片面的单一经济。经济的两种依赖性:经济生活依赖少数几种产品的生产和出口;高度依赖世界市场。②分工的中心从英国变为一组国家。1.4国际分工的深化阶段(二战后)•促进该阶段国际分工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①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一系列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产业多元化,产业分工细化。②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夕阳工业的转移,促进了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部门分工;该阶段国际分工的特点:①国际分工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战后,国际分工在经济结构相似、技术水平接近的工业国之间得到迅速发展,使工业国之间的分工在国际分工格局中居于主导地位。②国际分工形式有了很大改变国家间工业部门内部分工增强。由产业间分工向产业内分工转变。包括不同型号不同规格产品的专业化分工、零部件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和工艺过程的专业化分工。该阶段国际分工的特点:③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增强了。④贸易方式发生转变。样品展览、商品交易所的发展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国际定期集市、现场看货交易方式。③跨国公司的兴起与发展推动了国际分工的变化;④非殖民化过程的开始;⑤多边贸易谈判、区域性经济集团的建立等都不同程度的促进了国际分工的发展。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工业分工在发展,而工业国与农业国、矿业国的分工在削弱;④区域性经济贸易集团成员国之间内部分工迅速发展;2⑤从国家经济所有制上,不仅有资本主义国家、而且还有一批社会主义国家参加国际分工;⑥从商品形式上,国际分工从有形商品领域向服务业领域扩展。⑦从分工类型上,从垂直型分工日益向水平型分工过渡第二节影响国际分工发展的因素一、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一)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二)各国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三)生产力的发展对国际分工形式、广度和深度起着决定性作用(四)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的产品内容三、人口、劳动规模和市场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一)人口分布的不均衡,会使分工和贸易成为一种需要(二)劳动规模或生产规模,也制约和影响国际分工(三)国际分工的实现还要受制于国际商品市场的规模国际商品交换市场的规模取决于:投入交换的商品数量;有支付能力的人口密度;交换距离分工类型:垂直型。是指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与大多数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分工就属此种形式的分工,前者向后者出口制成品,从后者进口原材料,在这种形式的分工中,前者是主动的,后者是被动的,前者得益多于后者。水平型。是指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的国家之间的分工。其中既有产业部门之间的分工,也有产业部门内部的分工(生产专业化与协作)。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之间的分工多是水平型形式的。混合型。是指垂直型与水平型混合起来的国际分工。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少部分新兴工业化国家参加国际分工多属此种形式。二、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自然条件对国际分工的作用正在逐渐减弱。因此,自然条件只提供国际分工的可能性,不提供现实性,要把可能性变为现实性,需要一定的生产力条件。四、资本国际化是国际分工深入发展的重要条件1.二战后国际资本流动以FDI为主体,促进了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和贸易。2.FDI促进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工业分工的发展。3.二战后,FDI促进了产业内分工。3五、国际生产关系决定了国际分工的发展国际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各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以及他们在国际分配、国际交换和消费中的各种关系。第三节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一、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发展速度国际分工是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主动力。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同步发展。二、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地理方向•19世纪国际分工的主要形式是宗主国同殖民地等落后国家之间的分工。这种分工形式决定了当时国际贸易主要在殖民地同宗主国这两类国家间进行。•二次大战后,国际分工发生了变化,从出口制成品、进口原料为主变为工业部门生产专业化协作为主了,即从垂直型分工变为水平型分工。国际贸易的地理方向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变为以发达国家间的贸易居主导地位,发达国家同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变为次要。六、政府行为可以推进和延缓国际分工的发展(1)政府可以调整和改变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和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特别是产业政策的制定。(2)政府可以通过与其他国家协商、缔约的方式,共同推进区域性分工和贸易发展。(3)政府通过参加国际组织、缔结国际协定可以改善其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由于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国际分工体系,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其对外贸易出现高涨,其在资本主义世界国际贸易中的比重从1820年的18%,提高到1870年的22%,而且贸易的增长还超过了生产的增长。在1913―1938年间,世界生产发展缓慢,国际分工处于停滞状态,国际贸易量在这个时期年平均增长率极低,只有0.7%。二次战后,国际分工又有了飞速的发展,国际贸易量的发展速度也加快了,并快于以前各个时期。三、国际分工影响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分工的发展和深化,带来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如下变化:1.工业制成品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超过初级产品2.发展中国家出口中的工业制成品增长3.跨国公司的发展,使中间性机械产品的比重提高4.服务贸易迅速发展4四、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利益分配•整体利益:世界范围内资源合理配置,充分享受分工利益,福利增加,提高国际社会生产力。•当前国际贸易利益的分配殖民主义国家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间的分工造成的不平等利益分配;二战后有所改观第四节国际贸易对国际分工的影响1.国际贸易是联结国际分工的纽带各国参与国际分工意味着只生产或更多地生产部分商品,它所放弃的那部分商品需要通过国际商品交换来获得,而它所进行专业化生产所超过本国需求的那部分商品也需要通过国际交换来实现。3.国际贸易引导着国际分工的发展方向在国际分工条件下,一国的出口企业必须面对世界市场来组织生产。国际贸易会带来商品流动、资金流入及人员的流动,从而使生产要素资源达到更加优化的配置,更有利于国际分工的展开。五、国际分工与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国际分工的发展,使各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不断提高①整个世界的贸易依存度提高②国际分工成为各个国家经济运行的必需条件,国际贸易的重要性有了显著的增加。2.国际贸易的规模和发展速度制约着国际分工的发展国际贸易联结着国内生产与世界市场,如果一国的国际贸易渠道畅通,商品适销对路,则可以扩大一国国际分工的规模;反之,如果商品流通受阻,市场狭窄,则有可能缩小国际分工的规模。4.国际贸易是实现国际分工利益的关键途径国际贸易可以使各国充分发挥自己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生产出比原来更多的产品,从而获得比较利益。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