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
2、能力目标:能够主动参与服务社会的活动
3、知识目标:知道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促进全面发展;懂得服务社会需要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需要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树立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识。
教学难点:知道服务社会体现人生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课时设置: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情景导入:
作为社会中的一员,我们有责任也有能力参与社会活动,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导入情境:
学生结合教材第80页“运用你的经验”中呈现的各种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汇总参加过的服务社会的活动,并总结参加活动的感悟和收获。 教师提问:
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活动?与同学分享你的感受。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1
我们身处的社会日新月异,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是我们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服务社会的过程,既是体验社会生活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发展和成就自己的过程。我们都应该积极参加服务社会的活动,了解社会,收获成长。 二、 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要求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 P80-84内容,结合导学案思考下列问题,并在课本上做标记,时间5分钟。 1、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意义? 2、怎样服务社会,奉献社会? 3、中国主义青年团的性质是什么? 4、中国主义青年团的使命是什么? 5、怎样服务和奉献社会? 三、 新课共学:
1.奉献助我成长
材料一:鲍守坤:在奉献中追求人生价值(一) 20多年无偿献血,爱心永不停歇
鲍守坤是河北钢铁集团承钢公司的一名基层。鲍守坤无偿献血20多年,累计献血量超过20多万毫升,位列河北省第一名。同时,他也是承德市第一个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鲍守坤说:“我希望能够实现在全国各地献血的夙愿,让我炽热的血液挽救更多人的生命,我也希望能用自己的骨髓去救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为了生命的延续,无偿献血的路上我永不停歇!”
2
合作探究:从鲍守坤身上你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讨论发言。
教师归纳:鲍守坤胸怀爱心,在无私奉献中不断追求着更高的人生价值。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得到什么。只有积极为社会作贡献,才能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实现我们自身的价值。
材料二:鲍守坤:在奉献中追求人生价值(二) 在岗一分钟,精心60秒
“在岗一分钟,精心60秒。”鲍守坤说,多年一线工作中,他始终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和遵循的工作原则。他曾经担任过司炉。在狭窄的车头中,冬天,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夏天,车内火炉烤,车外骄阳照。“别人能干,我也一样能干,而且还要干得更好,更出色!”鲍守坤暗下决心。凭着年轻人不服输的一股“犟劲”,他很快就掌握了烧火技术,在同事中脱颖而出,机车的运行效率名列前茅。后来,他又做了一名检车员。检车员岗位看似普通,但对技术要求却是精益求精,作业过程中要求无误差、零缺陷。16年来,鲍守坤共检车10万多辆,从未发生影响安全行车的责任事故。“平时能看出来、关键时候能站出来、危险时候能献出来。”鲍守坤说,这是自己对标准的诠释和理解,更是对自己作为一名的要求和标准。
学生讨论:是什么让鲍守坤不断成长?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总结:鲍守坤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不断超越、默默奉献,也使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断提升。可见,服务社会能够
3
促进我们发展,让我们不断成长。
二、奉献社会我践行
(一)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青年担当责任 活动情境:
学生阅读教材第83页“阅读感悟”和“相关链接”,登录中国共青团官网等网站,检索中国主义青年团团旗、团徽、团歌,了解这些象征和标志的内涵及形成过程。
教师提问:
1.对团旗、团徽、团歌进行解读,并阐释它们有哪些象征意义。 2.结合新宣誓誓词,谈谈共青的责任和使命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从团旗、团徽、团歌的内涵和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以及宣誓誓词中,我们能够认识到其蕴含的精神、情感和要求,深刻感受到共青团的神圣和崇高,为主义事业而奋斗是广大共青神圣的使命和责任。宣誓誓词激励了一代代青年人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不懈奋斗。
中国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中国主义青年团在中国党领导下发展壮大,始终站在斗争的前列,有着光荣的历史。中国主义青年团团结带领广大青年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在新时代,共青团组织广大青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
4
化建设的实践,为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功立业。
当代青年欣逢强国时代,肩负强国使命,要在中国党的领导下,奋力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在自己手中变成现实。这是当代青年千载难逢的历史荣光,更是当代青年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担起强国使命,青年必须有担当。新时代是干出来的,实现强国目标,更要一代接一代苦干实干,甘于奉献,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报效祖国。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青年担当责任,牢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成为共青、佩戴上团徽是光荣而神圣的,愿同学们能够早日加入中国主义青年团,主动承担责任,在中国党的领导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而奋斗。已经成为共青的同学,要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严格按照宣誓誓词和团章的要求,积极履行义务,勤奋学习,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教师也可以参照教材第79页“拓展空间”组织学生开展拟订关爱宣言活动,使学生在撰写宣言的过程中加深对关爱的理解,并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实际行动关爱他人。
(二)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活动情境:学生阅读教材第82页“探究与分享”,结合自己的相似经历和感受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
5
1.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活动?
2.有人说,必须做到自我牺牲,才是对社会的奉献;也有人说,只有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才是对社会的奉献。你如何看待这两种观点?(提示:注意引导学生辩证思考。)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服务和奉献社会的方式很多。对青少年来说,我们可以参加环境保护、社区服务等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我们可以在社区、公园、车站等公共场所纠正不文明行为,可以到科技馆、博物馆做志愿者。公益活动离我们并不遥远。无论参加哪种形式的社会公益活动,我们都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时间、精力等情况,重点关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带来的实际效果,不应该过于关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
为社会和他人作出自我牺牲、做出轰轰烈烈的大事,固然是对社会的奉献,但作为平凡人,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依然能奉献社会。立足于本职工作,承担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应做的事,也是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具体体现,要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而不是好高骛远、追求不切实际的伟大壮举。学生的本职工作是学习,通过学习掌握必备知识和技能,可以为以后服务和奉献社会奠定基础。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奉献社会,不是远离现实的高谈阔论,而是平凡生活中的实际行动。
教师也可以参考教材第84页“拓展空间”,搜集微公益的相关资料,向学生介绍微公益的特征、优势和参与方式,使学生理解服务社会无关力量大小,而在于积极参与、倾情投入,激励更多学生通过
6
微公益的形式在日常生活中奉献社会。
(三)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 活动情境:
学生结合教材第84页正文和自己了解的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的事迹,探讨热爱劳动、爱岗敬业与服务和奉献社会的关系。
教师提问:
你从全国敬业奉献模范身上学习到哪些优秀品质? 学生分享后,教师总结:
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踏实工作,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将本职工作做到了极致。他们在工作中发扬了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通过默默工作为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提供便利,也在社会上树立了敬业奉献的标杆。我们要向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学习,热爱劳动,树立敬业精神,努力掌握知识和本领,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奉献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四、 课堂总结:
学生谈收获,教师补充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承担责任的代价与回报,知道了怎样面对可以选择的责任和不可推卸的责任,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提升自身素质,增强履行责任的意识,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热爱劳动,爱岗敬业,为将来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做好准备。 五、 当堂达标:
7
1、服务社会能够促进我们全面发展,主要表现为( D ) ①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我们的视野不断拓展 ②知识不断丰富 ③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 ④人际交往能力得到提升 ⑤道德境界不断提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2022年7月10日晚上6点半左右,在“四叶草”东登录厅的天桥上,一队队的进博会志愿者“小叶子”整装而出,告别第三届国际进口博览会。 4800多名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志愿者用微笑、服务、礼让的精神,讲好上海故事,展现了上海及中国美好形象,打造了最美的“中国名片”。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 ①志愿者亲近社会,服务社会②志愿者在服务社会中践行自己的人生价值
③志愿者以自身的行为为社会添彩,也会赢得他人和社会的尊重和认可
④亲近社会是自觉服务社会的重要表现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3、服务和奉献社会,需要我们热爱劳动,爱岗敬业。这要求我们( A )
①要努力学习,增强劳动观念 ②培养敬业精神 ③学会全力以赴、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④以学习为主,成年后再参加公益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
4、下列属于热心公益事业、体现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是( D ) ①小李经常帮助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②小东积极向“希望工程”捐款,帮助失学儿童③小宁迷恋网络游戏,经常带同学去网吧④小华向市提出有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合理化建议 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
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