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论价格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论价格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来源:好走旅游网
宏观经济探索 《当代财经》1994年第10期

论价格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李林茂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商品价格是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形成的,它对促进生产发展、搞活流通是十分有益的。但是,要使商品价格活而有序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政府便不能对它放任自流,撒手不管,而必须进行有效宏观调控。

一、价格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决定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市场经济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但任何事物都不是完美无缺的,市场经济本身也有其缺陷和不足,这主要表现在:

行业垄断破坏平等竞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各经营主体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进行公开、平等的竞争。然而实际上并非像善良的人们想象的那样一旦价格放开,就会出现平等竞争。现实的经济生活表明无论多么发达的市场经济,都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垄断,价格也并非完全由市场竞争形成。同种商品的生产者、经营者,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往往形成行业默契,确定一个比自由竞争更高的垄断价格,并对进入或退出这一领域设置种种障碍。垄断使竞争失去平等性市场价格难以实现正常的波动供过于求的商品价格不能正常下跌。这种垄断力量与市场的抗衡,是市场机制本身缺陷的必然结果。

滞后调节干扰经济结构。市场对经济建设的调节是滞后调节,也就是说,只有当商品生产出来,拿到市场销售时,才能发现某种商品的多与少。这种滞后性不可避免地带来经济建设的盲目性,造成经济结构的失衡。这种失衡在某一种经济过热时表现尤为突出。如年初,广东珠海市房价每平方米。元到下半年涨到元。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各地房地产开发业盲目发展,许多开发公司为追求高额利润脱离国民实际,大搞高级住宅,每平方米售价几千元或上万元。由于投资的盲目性,造成大量高级住宅无人问津的局面。这种市场调节的滞后性,导致经济建设的盲目性,既不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也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唯利是图导致畸型发展。一个国家或地方的经济发展是一个承前启后,永续利用的过程,必须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但由于市场经济中各个经营主体都是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它们对利润的追逐,往往会造成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规划,竭泽而渔,使资源遭到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然而市场经济的排他性、利已性,必然导致单纯对利润的追求,使某些人不顾社会道德,唯利是图,破坏精神文明的建设。

调节的范围是有限的。市场调节的范围并不是无所不包的,有些商品和服务如社会福利、国防和行政事业所需的相当一部分产品和服务并不通过市场交换因

宏观经济探索 《当代财经》1994年第10期

而市场机制的作用就无法覆盖到这些领域进行调节。市场机制只能对经济行为进行调节对一些非经济行为是无能为力的如自然灾害、政治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是难以用市场调节来达到目的的。

由此可见,市场经济并不是完美无缺的,对市场经济的放任自流不许管、不敢管就是对市场机制自身缺陷和不足的保护,这种偏爱的结果只能是对市场经济的破坏。要消除其消极作用,就应建立起相应的宏观调控体系来纠正市场运行的偏差克服其局限性使市场机制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同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市场调节供求关系、配置资源和收入分配等,这是一只看不见的手二是通过宏观调控调节供求关系、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等,这是一只看得见的手。两手互相配合,互相补充,互相协调,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机调控体系。价格作为市场经济的灵魂和核心加强对它的宏观调控,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机制,促进经济的健康、协调和持续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二、价格宏观调控是价格运行的内在要求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通过市场形成,由供求关系等众多因素决定。在这众多的因素中,既有各种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不仅有国内因素还有国际因素。经济主体的多元化,市场竞争的开展,使交易行为频繁、市场价格多变。消费者主权地位的加强,使不同收入、爱好、购买心理的消费者呈现不同的消费投向。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既有形成合力的又有互相抵消的,从而使价格运行轨迹—价格总水平和单个商品价格变动幅度不规则,难以预测。这就要求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来减少或消除价格运行的不规则性。

供求总量与供求结构之间的一致与不一致的关系,制约着价格总水平和单个商品价格的变动,使价格运行呈现出复杂性。一般来说供求总量平衡使价格总水平也相对稳定,从而使各种商品价格的相对稳定也有了前提。可是,各种商品价格又受其自身供求即供求结构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而且各种商品价格特别是重要生产资料、消费品、劳务的价格变动也会反过来推动价格总水平的变化。因而政府应密切关注价格总水平的变化,通过对价格的宏观调控,努力保持市场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运行的诸因素相关性明显成本推动与需求拉动是促使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主要因素,两者互为条件又可互相转化。成本推动价格上涨需要以一定的需求拉动为实现条件,而需求拉动在劳动生产率、物质消耗率不变的情况下转化为成本推动。基础产品价格的变动对后续产品价格的影响也加强,而后续产品价格的变化又反过来影响基础产品价格。汇率、利率、工资率、税率等市场参数的变动与市场价格变动的互动性及波动效应也增强。价格运行中诸因素的相关性和波及效应的存在,客观上要求政府加强对价格的宏观调控,通过建立健全价格宏观调控体系,提高对价格运行的预见能力。

宏观经济探索 《当代财经》1994年第10期

市场经济条件下价格运行的特点表明,任凭价格机制牵动市场经济的运转,以解决经济生活中微观和宏观上的一切问题是不现实的它还存在着某些局限。所以国家对价格实行在一定程度上的宏观调控是必不可少的。

三、价格宏观调控是深化价格改革的客观要求

经过十多年的价格改革,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已初步形成,但在改革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市场物价上涨过多,价格秩序混乱,物价管理出现了一些真空地带。建立以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机制,是我国价格改革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必须保持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和良好的市场秩序。这些都离不开国家对价格的宏观调控。

当前总的形势是好的,市场繁荣、人心安定但突出的问题是物价上涨较多。这种趋势如果发展下去,就会影响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影啊各项重大改革的顺利实施,影响社会安定。因为价格的大幅上涨,使供过于求的商品价格也水涨船高,长线产品压不下来,短线产品又得不到长足的发展很难达到通过价格改革促进供给和抑制需求的目的。对此,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从去年下半年以来采取了一系列经济的、法律的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对物价的宏观调控。

价格改革的中心内容是对不合理的价格进行调整,理顺价格关系,这种调整必须是在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才不至于引起市场物价的大幅度波动。在价格总水平急剧上升条件下改革价格体系,必将导致各种商品和劳务价格的大幅度上涨,价格关系将更加紊乱,进而还会影响社会安定。而要保持价格总水平的基本稳定,也就必须加强对价格的宏观调控良好的市场秩序是价格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但是,当前市场秩序混乱,乱涨价、乱收费比较严重。有的企业借税制、汇率和价格改革出台之机,抬高物价、搭车涨价有的地方为了局部利益越权定价、乱收费有的经营者不执行明码标价制度,漫天要价、牟取暴利、欺行霸市。所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市场秩序,影响了生产和流通的正常进行。实行价格的宏观调控,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将有效地制止乱涨价、乱收费现象,规范市场价格行为,创造企业正当竞争的良好条件,促进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价格改革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但是如果价格总水平上升过快,使居民实际生活水平下降,就会挫伤群众支持和参与改革的积极性,这既不利于价格改革,也不利于社会安定。因此,政府必须加强对价格的宏观调控,使市场价格的上涨幅度控制在居民心理承受能力和经济承受能力范围之内。

四、价格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国家的通行做法

现代市场经济不同于传统的市场经济,传统市场经济以自由放任为特点,而现代市场经济强调政府干预,政府围绕一定的经济目标进行调节或控制。迄今为止,西方各主要市场经济国家,都根据本国的情况,对价格实行侧重点不同的宏

宏观经济探索 《当代财经》1994年第10期

观调控德国实行的是“ 社会市场经济” ,它吸收了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些长处,如社会公平、社会保障等,德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对价格的宏观调控,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年,原联邦德国消费价格年平均上涨写,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中是最低的。德国对物价的宏观调控主要是控制货币量,由中央银行全权负责货币发行和市场物价的稳定。独立运行的银行体系,是原联邦德国经济管理体制的最大特点。正是由于这种体制。才使它从年代后期以来始终保持了物价的稳定,为德国经济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增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日本实行的市场经济又称“ 协调型市场经济”或“ 社团市场经济” ,它的特点是注重经济关系的协调。日本政府特别重视宏观调控,尤其对物价总水平调控更为关注,他们一直把稳定物价作为管理经济的重要目标和实现经济增长的重要条件,认为“ 物价的稳定,是国民生活安定的基本条件,也是经济协调发展的基础” 。它对价格的调控主要是通过财政、金融政策,缩减投资规模、控制货币供应量,减轻需求过大对物价上涨的压力采取保障供应政策,促进生产,增加物资供应运用法律手段,如制定“ 禁止垄断法” ,取缔不公平交易,制止哄抬物价对部分公共收费进行直接干预等。正因为日本政府重视对价格的宏观调控所以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旧本物价是较稳定的。据统计从一年日本消费物价平均每年仅上升。

美国实行的是开放度较大的市场经济有人称它为“分散的市场经济”,但美国历届政府也丝毫不放松对物价的宏观调控。它对价格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制订反托拉斯法解散已经形成的垄断集团限制谋合垄断取消地区性垄断惩处价格歧视行为打击价格的垄断行为运用财政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从而控制价格的上涨控制工资成本的过度上涨根据对平均生产率增长的估计确定一个一定年份内工资增长速度标准对煤气、电勺、电话、通讯、铁路和其它交通运输的价格和收费实行直接调控,规定最高收费标准保护消费者利益对农产品实行支持性价格政策防止农产品价格下降损害农民的利益。

无论是德国式、日本式、还是美国式的市场经济都毫不例外地重视对价格的宏观调控它们的共同特点是制定竞争规则建立市场秩序监督经济主体遵守法律通过政策的调整改变宏观条件引导企业和经营者个人的经济活动朝着预期的方向运行在经济增长的同时保持币值和物价的稳定对部分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价格和收费实行直接调控。可以说当今世界无论其社会制度如何,只要是市场经济就毫无例外地处于政府宏观调控之下。

综上所述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格机制,必须是宏观调控下的,绝不是自由放任的一定要把“ 看不见的手”与“ 看得见的手”结合起来。以间接手段为主的价格调控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一个重要方面并不是可有可无、无足轻重的。

宏观经济探索 《当代财经》1994年第10期

(作者系江西省物价局副局长)

责任编辑:章大榕 责任校对:蒋尧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