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江苏南京鼓楼区2024年高考模拟(一)生物试题含解析

江苏南京鼓楼区2024年高考模拟(一)生物试题含解析

来源:好走旅游网
江苏南京鼓楼区2024年高考模拟(一)生物试题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下列哪一项不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容( ) A.多种多样的基因 C.丰富的个体数量

B.丰富的物种数目 D.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2.利用两种肺炎双球菌进行下列四组转化实验,能发生转化的实验组有( )

①加热杀死的S型菌用蛋白酶处理后再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 ② 加热杀死的S型菌用RNA降解酶处理后再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 ③ 加热杀死的S型菌用DNA酶处理后再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 ④ 加热杀死的R型菌与活的S型菌混合培养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3.下列关于人类与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深海地壳热裂口的生物其能源来自地热和硫化氢的氧化 B.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的热逸散增加,俘获热减少 C.臭氧减少能使农作物和水产品的产量均减少 D.水土流失的冲积物是引起水体污染的污染物

4.取大小与生长状况相同的马铃薯幼根与物种a的幼根分别放入甲~戊五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数小时后,取出称重,质量变化量如图所示。已知在该实验中,植物根细胞吸水能力与根细胞细胞液的浓度有关。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五种蔗糖溶液浓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为甲、丙、戊、乙、丁

B.正常情况下,马铃薯幼根细胞细胞液浓度大于物种a幼根细胞细胞液 C.物种a在与马铃薯根细胞液等渗的完全培养液中能正常生长

D.当马铃薯根细胞在乙蔗糖溶液中质量不再发生变化时,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也就停止了

5.植物紫茉莉的花暮开朝合,被誉为“天然时钟”。若其花色受常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将一红花植 株与白花植株杂交,F1均为粉红花,F1随机交配,F2中红花:粉红花:白花=1:2: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亲本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都为纯合子 B.F2中出现三种花色,这是基因重组的结果 C.红花、粉红花、白花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aa D.F2中白花与粉红花杂交,F3会出现2种花色 6.下列有关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T2噬菌体的遗传信息传递可以在肺炎双球菌的核糖体上进行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

C.在没有受到抗原刺激的情况下,少数B细胞经淋巴因子作用后就可开始增殖、分化 D.激素和神经递质都是通过与靶细胞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来传递信息

7.质子泵在泵出H+时造成膜两侧的质子浓度差为阴离子的跨膜运输提供了驱动力。下图为某植物根细胞通过质子泵吸收H2PO4-和NO3-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运输H2PO4-和NO3-的载体蛋白的空间结构相同 B.抑制细胞呼吸不会影响H2PO4-和NO3-的跨膜运输 C.质子泵同时具有酶的功能和载体蛋白的功能 D.图中离子的运输方式和根细胞吸收水的方式相同

8.(10分)下列关于核糖体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核糖体由蛋白质和tRNA组成 B.抗体是由浆细胞中游离的核糖体合成

C.多个核糖体串联在一条mRNA上可快速合成多条肽链 D.核糖体在完成一条mRNA的翻译后两个亚基立即被降解

二、非选择题

9.(10分)如图为北京大兴区留民营村建立的生态农业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生态系统能够维持相对稳定是因为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该能力的基础是____;该村生态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____的作用是维持相对稳定的关键。

(2)甲图中产品A、B、C、D内的能量都可以被人类利用,实现了____,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各环节产生的废物经多种途径后,最终又可以被农作物利用,这遵循了____这一生态学基本原理。

(3)农林业上人们对有害动物的防治方法有____防治、生物防治和____防治,图乙食物链中最早人们并没有在田间养殖蛙,后来增加了蛙去控制虫害,这属于____防治。养殖的蛙又成为了餐桌上的美味,这是研究能量流动后,帮助人们合理地___。

10.(14分)流感是发生在呼吸道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病毒感染,人类感染的流感病毒主要是甲型流感病毒(FluA)和乙型流感病毒(FluB)。幼小儿童和65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是流感的高危人群。临床上可用FluA/FluB抗原检测试剂对流感做出快速诊断。请回答:

FluA/FluB病毒的根本区别在于_____不同,(1)临床上用FluA/FluB抗原检测试剂对流感做出快速诊断是利用了_____原理。

(2)FluA/FluB侵入机体后,T细胞的细胞周期变_____(长/短),原因是_____。

(3) 医生建议高危人群在流感季节之前接种流感疫苗,就算得了流感,症状也会比没接种的人轻得多,原因是_____。C〜40°C。体温升高的原因主要是病毒毒素导致_____的体温中枢功(4)甲型流感容易出现重症病例,体温可达到39°能改变,_______,体温升高。

11.(14分) “鱼-兔-鸭”立体养殖是在池塘上搭盖兔舍、鸭棚,兔、鸭的粪便除直接作为鲤鱼的饵料外,其中的微生物还可转化为浮游生物并为滤食性鱼类提供饵料。请回答:

(1)建立生态工程要考虑投入、产出和经济效益。搭建兔舍和鸭棚,购买鱼、兔、鸭的饲料,这些投入属于该系统的 实际消费;该系统对外部的物质输出,则包括____。兔、鸭的粪便作为池塘中多种鱼的饵料,减少了投入,实现了____。(2)养殖母兔若干只,每年产仔兔量主要由兔子的____(答出两点即可)决定。

(3)该池塘群落的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____决定的。浮游生物活动的主要场所是池塘的____层。

(4)要估计草鱼的数量,可采用____法。农户每隔一段时间捕捞出一定量的草鱼出售并投放鱼苗,则草鱼的环境容纳

量将____。

12.2019年武汉病毒性肺炎病例被发现,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2月11日该病毒被世界卫生组织命名COVIO-19。完成下列有关问题:

(1)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在________内增殖。

(2)新型冠状病毒入侵人体过程中,病毒表面的S蛋白首先与人体细胞膜上ACEⅡ蛋白结合,这体现细胞膜的________功能,之后该病毒入侵人体细胞。已知新型冠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进入宿主细胞后,首先翻译出RNA聚合酶,这一过程需要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答3种)。

(3)新型冠状病毒入侵细胞后,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________________,与被病毒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在肺炎康复者的血清中存在________,能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1、C 【解题分析】

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即基因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题目详解】

ABD、生物多样性通常有三个主要的内涵,即基因的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ABD正确。 C、丰富的个体数量不是生物多样性的内容,C错误。 故选C。 【题目点拨】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内涵。 2、A 【解题分析】

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其DNA仍具有转化活性,可使R型菌发生转化。酶具有专一性,可催化特定物质的水解。 【题目详解】

加热杀死的S型菌用蛋白酶处理后,只能使蛋白质水解,不会破坏DNA,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可使R型菌发生转化,①正确;加热杀死的S型菌用RNA降解酶处理后,只能使RNA水解,不会破坏DNA,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

养,可使R型菌发生转化,②正确;加热杀死的S型菌用DNA酶处理后,DNA被破坏,再与活的R型菌混合培养,不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③错误;加热杀死的R型菌与活的S型菌混合培养,不会使S型菌发生转化,④错误。 故选A。 3、B 【解题分析】

本题考查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包括火山爆发、温室效应、臭氧层漏洞、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回忆和梳理相关知识点,结合选项分析答题。 【题目详解】

A、深海地壳热裂口能源来自于地热和硫化氢的氧化,A正确; B、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的热逸散减少,俘获热增加,B错误; C、臭氧减少能使农作物和水产品的产量均减少,C正确; D、水土流失的冲积物是引起水体污染的污染物,D正确。 故选B。 4、B 【解题分析】

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与细胞液和外界溶液的浓度差有关,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质量变小;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质量变大。细胞外液和细胞液的浓度差越大,质量变化越明显。当水分子进出细胞达到平衡时,质量不在发生变化。 【题目详解】

根据题图可知,纵坐标表示处理后根的质量变化量,当蔗糖溶液浓度相对较高时,根细胞失水,质量减轻,蔗糖溶液浓度相对较低时,根细胞吸水,质量增加,因此可推断出五种蔗糖溶液的浓度从小到大的顺序为丙、戊、甲、丁、乙,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植物根细胞吸水能力与根细胞中细胞液的浓度有关,则细胞液浓度越大,根吸收水的能力越强,据图推断,正常情况下,马铃薯幼根细胞细胞液浓度大于物种a幼根细胞细胞液,B正确;在甲溶液中,马铃薯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则甲溶液属于马铃薯的等渗溶液,而物种a在此溶液中会失去水分,所以不能正常生长,C错误;当马铃薯质量不变时,水分子的跨膜运输达到动态平衡,D错误。 故选B。 【题目点拨】

理解质量变化和细胞吸水和细胞失水的关系以及细胞吸水和失水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 5、B 【解题分析】

根据题干中的杂交结果可推知:红花×白花→F1粉红花,F1粉红花自交→红花:粉红花:白花=1:2:1,说明是不完

全显性,所以控制红花性状的基因为显性纯合子(AA)或隐性纯合子(aa),控制粉红花性状的基因为杂合子(Aa),控制白花性状的基因为隐性纯合子(aa)或显性纯合子(AA)。 【题目详解】

A、由分析可知,该性状表现为不完全显性,亲本红花植株和白花植株都为纯合子,A正确; B、F2中出现三种花色,这是F1Aa个体产生A、a两种配子随机结合的结果,B错误;

C、由分析可知,粉红花基因型一定为Aa,红花、白花的基因型可分别用AA、aa来表示,C正确; D、F2中白花(aa)与粉红花(Aa)杂交,F3会出现白花、粉红花2种花色,D正确。 故选B。 6、B 【解题分析】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上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二是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

【题目详解】

A、T2噬菌体遗传信息传递在大肠杆菌的细胞质中进行转录,核糖体上进行翻译,A错误;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B正确;

C、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被激活并进行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C错误; D、激素的受体不一定分布在细胞膜,还可能在细胞内,如性激素,D错误。 故选B。 7、C 【解题分析】

由图可知,质子泵在泵出H+时需要消耗能量,为主动运输,而同时利用膜两侧的质子浓度差为阴离子的跨膜运输提供了驱动力,说明质子泵吸收H2PO4-和NO3-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膜两侧的质子浓度差,为主动运输的方式。 【题目详解】

A、运输H2PO4-和NO3-的载体蛋白种类不相同,所以二者的空间结构存在差异,A错误;

B、质子泵在泵出H+时需要消耗ATP,而质子泵吸收H2PO4-和NO3-所需要的能量来自膜两侧的质子浓度差,所以抑制细胞呼吸会影响H+运输,使膜两侧的质子浓度差变小,进而影响H2PO4-和NO3-的跨膜运输,B错误; C、质子泵能够水解ATP,具有ATP水解酶的功能,同时也可以运输H+,具有载体蛋白的功能,C正确; D、题图中离子的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而水的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两种运输方式不同,D错误。 故选C。 【题目点拨】

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跨膜运输,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题意,判断不同物质的运输方式。 8、C 【解题分析】

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进行,以DNA为模板,产物为RNA。RNA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A链。翻译过程是以信使RNA(mRNA)为模板,指导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题目详解】

A、核糖体由蛋白质和rRNA组成,A错误;

B、抗体是分泌蛋白,由浆细胞中附着的核糖体合成,B错误;

C、多个核糖体串联在一条mRNA上可快速合成多条肽链,提高翻译的效率,C正确; D、核糖体在完成一条mRNA的翻译后大小亚基会分离,不会立即被降解,D错误。 故选C。

二、非选择题

9、负反馈调节 人 能量的多级利用 物质循环再生(或物质循环) 化学 机械 生物 调整了能量流动的方向,使之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解题分析】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全部太阳能,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与种植单一作物的农田相比,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自我调节能力强,建立该生态系统遵循的原理主要是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生物多样性原理。 【题目详解】

(1)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一旦人的作用消失,生态系统会很快崩溃,所以人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是维持相对稳定的关键。

(2)从多环节获得产品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废物最终被生产者重复利用,实现了物质循环,即遵循了物质循环再生的生态学基本原理。

(3)农林业上人们对有害动物的防治方法有化学防治、生物防治和机械防治。养殖蛙后,改变了食物网,调整了能量

流动的方向。同时,控制了虫害,使流经该食物链的能量减少,能量重新分配后,更多的能量由农作物直接流向人。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生态农业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0、遗传物质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短 FluA/FluB作为抗原,刺激T细胞,使T细胞快速增殖分化 接种疫苗后,机体产生抗体和和记忆细胞,能有效的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下丘脑 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产热量增加 【解题分析】

病毒侵入机体后,机体会产生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可阻止病毒在体内的传播,细胞免疫中的效应T细胞可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将病毒释放到内环境中。由于在特异性免疫中产生了记忆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记忆细胞会迅速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使免疫反应快速而强烈。 【题目详解】

(1)遗传物质控制生物的性状,遗传性状不同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不同,所以FluA/FluB病毒的根本区别在于遗传物质不同,临床上用FluA/FluB抗原检测试剂对流感做出快速诊断是利用了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

(2)FluA/FluB侵入机体后,FluA/FluB可作为抗原,刺激T淋巴细胞,使T淋巴细胞快速增殖、分化,所以T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

(3)由于接种疫苗后,机体通过特异性免疫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和和记忆细胞,当再次有相同抗原进入机体时,记忆细胞能迅速的增殖分化,可有效的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所以医生建议高危人群在流感季节之前接种流感疫苗,就算得了流感,症状也会比没接种的人轻得多。

(4)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体温升高的原因是病毒毒素导致下丘脑的体温中枢功能改变,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提高细胞代谢速率,使产热量增加,进而使体温升高。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掌握免疫系统的功能,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

11、农户自身消费和出售部分 物质的良性循环和多途径利用/物质循环利用 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每年生殖次数 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 表水层 标志重捕 不变 【解题分析】

1、生态工程是指应用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原理,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化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其目的是将生物群落内不同物种共生、物质与能量多级利用、环境自净和物质循环再生等原理与系统工程的优化方法相结合,达到资源多层次和循环利用的目的。 2、生态工程依据的原理:

(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在生态系统中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抵抗力稳定性;

(3)协调与平衡原理:生态系统的生物数量不能超过环境承载力(环境容纳量)的限度; (4)整体性原理:生态系统建设要考虑自然、经济、社会的整体影响;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要通过改善和优化系统结构改善功能;

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间要有适当的比例关系,使得能量、物质、信息等的转换和流通顺利完成,并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即“1+1>2”。 【题目详解】

(1)在池塘生态系统中系统的实际消费就是来自外部的物质输入,如饲料、化肥等;系统的有效贡献,就是这个池塘生态系统对系统外部的物质输出,包括农户自身消费和出售部分。兔、鸭的粪便作为池塘中多种鱼的饵料,减少了投入,实现了物质的良性循环和多途径利用。

(2)兔子的性成熟的早晚、每次产仔数、每年生殖次数等等因素都决定了每年的产仔兔量。

(3))池塘群落出现分层现象,其层次性主要是由光的穿透性以及温度和氧气的垂直分布决定的,其中浮游生物活动的主要场所为池塘的表水层。

(4)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标志重捕法。由于池塘的空间和资源维持稳定,则草鱼的环境容纳量不变。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生态系的结构和功能、生态农业和生态工程的原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各成分的功能;识记生态工程依据的原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2、活细胞(或宿主细胞) 信息交流 新型冠状病毒的+RNA、氨基酸、ATP、酶、tRNA、rRNA 效应T细胞 抗体 【解题分析】

1、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

(1)第一道: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 (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 (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

2、新冠病毒不具有代谢能力,必须在活细胞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 【题目详解】

(1)病毒营寄生生活,不能代谢,必须在活细胞(或宿主细胞)内增殖。

(2)新型冠状病毒表面的S蛋白能与人体细胞膜上ACE Ⅱ白结合,是通过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翻译合成RNA聚合酶的过程就是新型冠状病毒的+RNA与核糖体结合,tRNA将氨基酸搬运至核糖体发生脱水缩合,该过程需要酶

和ATP,核糖体由rRNA和蛋白质构成,rRNA也参与翻译过程。

(3)T细胞在接受抗原的刺激后,通过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以与被抗原入侵的宿主细胞密切接触,使这些细胞裂解死亡,病原体失去了寄生的基础,因而能被吞噬、消灭;在肺炎康复者的血清中存在的抗体能与新型冠状病毒的抗原特异性结合。 【题目点拨】

本题以新冠病毒的社会热点考查免疫调节在维持内环境稳态中的作用,对于免疫过程的理解和归纳总结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8号-2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