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电阻与滑动变阻器

来源:好走旅游网
电阻与滑动变阻器

编稿:张天宝 审稿:郭金娟 责 编:李井军

目标认知 1、学习目标

①、知道电阻及单位;

②、会用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几个条件; ③、知道滑动的变阻器的工作原理。

2、学习重点

①、控制变量法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几个条件; ②、变阻器的工作原理及应用。

3、学习难点

①、正确理解, 即影响电阻大小的几个条件; ②、正确使用滑动变阻器。

知识要点梳理

(一)定义及符号 要点诠释:

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

(二)单位

1.国际单位:欧姆。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通过导体的电流是1A,这段导体的电阻是1。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1000K,1K=1000。

4.了解一些电阻值:手电筒的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为几欧到十几欧。日常用的白炽灯—-灯丝的电阻为几百欧到几千欧。实验室用的铜线—-电阻小于百分之几欧。电流表的内阻为零点几欧。电压表的内阻为几千欧左右。

(三)影响因素 要点诠释:

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

3.结论: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还与温度有关。 说明:

⑴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⑵结论可总结成公式,其中叫电阻率,与导体的材料有关。假如架设一条输电线路,一般选铝导线,因为在相同条件下,铝的电阻小,减小了输电线的电能损失;而且铝导线相对来说价格便宜。

(四)分类 1.定值电阻: 电路符号:

2.可变电阻(变阻器): 电路符号或者 ⑴滑动变阻器:

构造:瓷筒、线圈、滑片、金属棒、接线柱。

结构示意图:

变阻原理: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

铭牌:某滑动变阻器标有“50 1.5A”字样,50Ω表示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50Ω或变阻范围为0~50Ω。1.5A表示滑动变阻器允许通过的最大电流为1.5A。

作用:①通过改变电路中的电阻,逐渐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②保护电路。

应用:电位器

优缺点: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但不能表示连入电路的阻值。 要点诠释:

使用方法:选、串、接、调。

根据铭牌选择合适的滑动变阻器;串联在电路中;接法:“一上一下”;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调到最大。

注意:①滑动变阻器的铭牌,告诉了我们滑片放在两端及中点时,变阻器连入电路的电阻;②分析因变阻器滑片的变化引起的动态电路问题,关键搞清哪段电阻丝连入电路,再分析滑片的滑动导致变阻器的阻值如何变化。

3.电阻箱: 分类:

旋盘式电阻箱:

结构:两个接线柱、旋盘。

变阻原理:转动旋盘,可以得到0~9999.9之间的任意阻值。

读数:各旋盘对应的指示点的示数乘以面板上标记的倍数,然后加在一起,就是接入电路的电阻。

插孔式电阻箱:结构:铜块、铜塞,电阻丝。

读数:拔出铜塞所对应的电阻丝的阻值相加,就是连入电路的电阻值。 优缺点:能表示出连入电路的阻值,但不能够逐渐改变连入电路的电阻。

规律方法指导:

1、滑动变阻器接法:“一上一下”;接入电路前应将电阻(只看下面的接线柱和划片P间的长度)调到最大。

2、探究影响电阻大小的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所以定论“电阻的大小与哪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必须指明“相同条件”。

3、阻值随温度变化规律:大多数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变大。只有极少数(玻璃)电阻

的阻值随温度升高而变小。 变阻器的正确使用歌: 串入电路,调流控压; 一上一下,作用最大; 同上同下,没有变化; 接入电路,拨到最大。

经典例题透析 Ⅰ、概念理解

1、甲、乙两条同样粗细的导线,甲长20cm,乙长1.3m,比较它们电阻大小的关系,正确的是( )

A.甲大 B.乙大 C.一样大 D.无法确定

解析:此题考察我们对影响电阻大小的几个条件的正确理解上,影响电阻大小的条件不仅有长短、粗细,还与温度、材料有关。 答案:D

总结升华:影响电阻大小的几个条件是: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与其他条件无关。

举一反三:

1、一个电阻接在10V的电路中阻值为10的阻值应为 。

解析:电阻大小与它两端电压无关。

,当把开关打开,电阻两端电压为0V时,它

答案:10

2、若将1的金属丝均匀拉长为原长的3倍时,电阻又是多少?

答案:由于金属丝被拉长,电阻将要增大到原来的3倍,而在拉长的同时,金属丝的横截面要变细到原来的1/3,因此电阻仍要增大到3倍,合计是9倍,所以被拉长后的金属丝电阻是9,理解题目中的“均匀拉长”的真正含义:当金属丝被均匀拉长时,我们看到不仅长度变化,同时横截面也要发生变化,都会影响电阻的大小。

3、用一根导线从甲地到乙地拉一根电话线,如果不是用一根而是把这两根导线并到一起使用,这时电话线的电阻是增大了还是减小了?

解析:使用一根导线或把两根导线并到一起使用,它们的长度相同,都等于甲、乙两地间的距离,材料也相同,那么两根导线并到一起使用时,横截面积增大了,电阻减小。 答案:电阻减小。

Ⅱ、夯实基础:

2:如图所示,先用导线把电源、灯泡连接起来,再依次把铅笔芯、塑料线、玻璃棒、瓷棒等接到M、N之间,其中能使灯泡发光的是 ( ) A.铅笔芯 B.塑料线 C.玻璃棒

D.瓷棒

解析:此题考察导体与绝缘体的区别与联系,导体易导电,绝缘体不易导电,但不是不能导电,各种金属、酸碱盐的溶液都是导体;铅笔芯主要成分是石墨,是良好的导体;而塑料、玻璃、瓷棒都是绝缘体。 答案:A

总结升华: 导体易导电,绝缘体不易导电, 但不是不能导电,只是电阻较大,但二者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半导体导电能力在两者之间,具有单向导电性,在某些条件下,导体的电阻可以降为0,这种现象叫超导现象。

举一反三:

人在皮肤干燥时电阻约为几千欧至几十千欧,10k其电阻一般应在1M以上,1M=________。

答案:1×104,1×106;

Ⅲ、能力提升

=________

;我们平常说的绝缘体,

3、关于导体的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导体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 B、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小,电阻越小 C、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小,电阻越大 D、以上说法都不对

解析:导体电阻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长度、横街面积和材料,还受温度的影响,与其它因素无关,因此B、C不对,而A不全面;因此选择D。 答案:D

总结升华:决定电阻大小的是:长度、材料、横截面积,影响电阻大小的是温度;导体越长,横截面积越小,电阻越大;大多数导体,温度越高,电阻越大;电阻的大小与通过它的电流大小、两端电压大小无关。

举一反三:

1、关于白炽灯丝的电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灯丝发光时电阻大些 B、灯丝不工作时电阻为零 C、灯丝重新搭上后电阻减小 D、灯丝不工作时电阻较小

解析:灯丝发光时,温度较高,电阻较大,因此A、D正确;重新搭上后,长度变短,横截面积变大,因而电阻变小。 答案:A、C、D

2、如图所示,当细铁丝绕制的线圈不加热时,电流表示数为0.3A。当缓慢加热一段时间,可看到电流表示数将( ) A.大于0.3A B.仍等于0.3A C.小于0.3A D.不能确定

解析:如图所示,用酒精灯加热,导致线圈电阻变大,因此电流变小;因此选择C。 答案:C

Ⅲ、综合应用

4、如图所示的电路中,某同学用滑动变阻器控制电路中的灯泡的亮度,想使滑动片向右滑动时灯泡变亮,关于将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接D、N接B B.M接B、N接A C.M接D、N接C D.M接B、N接C

解析: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大小只看划片P和下端接线柱的长度,与其它条件无关,只要此长度变大,电阻值就变大;而此题想要灯泡变亮,电阻值应变小,因此P右移,只有PB变短,因此下端必须接B,上端接C、D均可以;因此选A、D。 答案:A、D

总结升华:滑动变阻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改变导线连接在线路中的长度从而改变电阻; 其结构如图所示:瓷筒、电阻线、金属棒、金属滑片、接线柱等;它有A、B、C、D四个接线柱,只接CD电阻可视为“0”,只接AB,电阻最大,且不可调。

正确使用方法:

①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4种(“一上一下”);

②不能使变阻器电阻变化的接法有2种,其中“同下”电阻总是很大,而“同上”的电阻总是很小。

③滑片越靠近下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的电阻越小。 ④、滑动变阻器要和它控制的用电器串联使用。

举一反三:如图(甲)为调光台灯,(乙)为一简单调光台灯的电路图,将电路图的M、N两点之间接入一个滑动变阻器,使得滑片P向左移动时,灯泡的亮度减小,则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A.A接M,B接N B.A接M,C接N C.A接M,D接N D.B接M,C接N

解析:“一上一下”, P向左移动时,灯泡的亮度减小,因此电阻器阻值变大,因此必接D,上端接AB均可;因此答案为C; 答案:C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