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品读多味的人生

来源:好走旅游网
“直面惨淡的人生”模块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掌握作家作品等基础知识。

2、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小说情节结构特点。

3、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文中精彩的人物刻

画方法。

4、领悟作品的思想意义,增强学生的生命意识,学习文中人物积极向上的

人生态度和追求。

一、 教学重点

学习小说情节结构特点:伏笔、照应。

二、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品味文中精彩的人物刻画方法。 2、领悟作品的思想意义,学习文中人物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追求。

三、 教学方法

分组讨论、合作探究、归纳总结

五、教学课时 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语

文章按文学作品来分:可以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童话.寓言.民间故事等等。 在这些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小说是最为浓墨重彩的一笔,她向我们展示了社会百态,描绘了芸芸众生。人在旅途,感受到的不可能总是春色满园,鸟语花香,还有西风落叶,雨雪冰霜;映入眼帘的不可能都是一马平川,灿烂阳光,还有悬崖峭壁,月遮星藏。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的脚步,学习在波涛汹涌的大海里搏击风浪的自强不息!

(二)记一记(检查预习)

1、作者简介

欧·亨利(1862-1910),美国著名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大师之一。曾被评论界誉为曼哈顿桂冠散文作家和美国现代短篇小说之父。代表作有小说《警察与赞美诗》、《带家具出租的房间》、《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藤叶》等使他获得了世界声誉。

莫泊桑(1850—1893)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80年完成了《羊脂球》的创作,轰动了法国文坛。以后离职从事专门的文学

1

创作,并拜福楼拜为师。10年间他写了300多个短篇和6个长篇,其中许多作品流传深广,尤其是短篇小说,使他成为一代短篇小说巨匠。长篇有《她的一生》《漂亮朋友》(《俊友》)等;中短篇有《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等。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的讽刺和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罪恶,尤其是在资产阶级思想腐蚀下的人们精神的堕落。

栗良平是日本作家,本名伊藤贡,主要发表的作品有《纺织公主》,《又听到二号汽笛》,《穿越战国时代的天空》等多种作品。他以《一碗清汤荞麦面》(又名《一碗阳春面》)而成为日本的儿童类畅销作家。

2、字词注音

单薄 鬈曲 茎部 执拗 拗口 苔藓 舌苔 打烊 抚恤 摇曳 嗫嚅 气氛 札幌 寒伧 惊骇 誊写 租赁

自惭形秽 沽名钓誉 面面相觑 相濡以沫

(三)比一比(复述故事情节)

1、学生在预习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从《最后一片叶子》《一碗清汤荞麦面》《项链》中选择喜欢的篇目口头复述,组员间相互评论、完善。

2、三个小组派代表复述本小组所选篇目,并展开竞赛,小组间互相评论。 3、老师指导:按照小说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复述。 《最后一片叶子》:明线——琼西病重→琼西病危→琼西转好→琼西脱险 暗线——贝尔门画常春藤叶→贝尔门生病→贝尔门病

危送医院→贝尔门去世

《一碗清汤荞麦面》:对母子三人四次到面馆吃面的叙述和描写。 《项链》:想项链→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得知项链是赝品

(四)找一找(探究情节结构)

1、以小组为单位,谈谈各组所选篇目在情节结构上的妙处。

《最后一片叶子》:明线—琼西病重→琼西病危→琼西转好→琼西脱险

暗线—贝尔门画常春藤→叶贝尔门生病→贝尔门病

危送医院→贝尔门去世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尾特点(学生从文中找依据)

《一碗清汤荞麦面》:母子三人四次吃面

以“一碗清汤荞麦面”为物线及文中伏笔、照应。

《项链》:爱虚荣→得请柬→借项链→丢项链→赔项链→还债务→明真相

2

以“项链”为物线,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学生从文中找依据)

2、学生找出组与组间的相似点,并一起思考这些结构特点的好处。 3、老师引导、点评。

明确:伏笔、照应(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好处: 伏笔、照应,是在文章的故事发生前对将要出现的人物或

事件做出某种暗示性的铺排,当事件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再予以“响应”的写作技巧。戏剧、曲艺创作称为“抖包袱”。伏笔,是文章峰回路转、达到情节高潮的精彩揭示。好的伏笔能起到暗示、点题、沟通文章内部联系、逆转人物关系等作用,使文理通顺、合情合理,往往能让人产生会心一笑、心灵共鸣或意外感悟等阅读惊喜;同时能使文章出色生辉,具有独特魅力。伏笔与照应往往配套使用。照应是篇章间的伏笔照应,又叫呼应。一篇文章要有头有尾,前后内容要有内在联系。前面交待过的话,后面得有照应;后边要照应的话,前边得先有个交待。这样,文章前后才能贯串,使读者容易掌握全文的脉络。

如《项链》中,马蒂尔德借项链时她的朋友佛来思节夫人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还假项链时她连看都没有看……

《最后一片叶子》中寒冷的雨夹杂着雪花不停地下着;经过了漫长一夜的风吹雨打,在砖墙上还挂着一篇藤叶……

(五)想一想(探究人物形象)

1、学生在明晰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分析各篇小说的人物形象特点及刻画人物的方法。

《最后一片叶子》:贝尔门——倔强、古怪、善良、有同情心,舍己为人。

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侧面(环境烘托) (贝尔门与琼西谁是小说的主人公?为什么?)

《一碗清汤荞麦面》:母子三人——自强不息、团结向上、坚忍不拔、不

向命运低头。

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外貌、侧面 (思考文中刻画店主夫妇及环境作用)

《项链》:马蒂尔德——爱慕虚荣、追求享乐、诚实善良、勤劳坚强、勇

于担当

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

2、学生思考他们身上的共性,并谈谈个人的理解。 明确:直面人生的坎坷,在困境中自强不息、顽强奋斗

3、老师拓展延伸:直面惨淡的人生!面对是强者的凯歌,逃避是弱者的坟墓。联系现实,我们如何对待人生中的第一场考验——高考。

3

4、老师小结:刘欢《从头再来》

(六)练一练(随堂练习并讲解)

1、 选择题部分略

2、 《绝盗》冯骥才

1) 本文以“绝盗”为题目,根据全文简要分析“绝”在何处。

2) 小说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形象,请任选一处加以赏析。

3) 这篇小说多处设置伏笔,请列举其中两处,并分析其作用。

4) 有人说文章最后一段可以删掉,你觉得呢?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1) (1)设计的“局”绝、偷盗的人绝、案件始终未破,成为绝票(答出两点并作合理分析即可)

2) 第二段的肖像描写,写出了老头子的老辣凶悍;第四段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表现了老头子的演技高超(答其他细节描写言之成理也可)

3) 开头写故事发生地“人头极杂,邪事横生”,暗示故事没有看到的那么简单;开头写青年男女刚刚搬来,“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为下文邻居们袖手旁观埋下了伏笔;老头子三人“面色都凶”,为下文揭示三人身份埋下伏笔。(答出两点即可)

4) 同意删去(1分)。

最后一段是作者的议论评价,删去之后故事结构仍然完整,而且删去之后能给人留下更多回味思考的余地,以小两口没找到“爹”结尾更具有讽刺意味,更能体现其“绝”。

不同意删去(1分)。

最后一段与开头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更加严谨;加入了作者的议论评价更能体现作者的情感倾向,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只表明态度不加分析不给分)

(七)写一写(课后作业)

将对“直面惨淡的人生”的理解整理成一段议论性文字。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