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林业科技 汉中科技 2007年第6期 洋县古树名木存活现状及保护途径和措施 陈志强 (洋县老科协。陕西洋县723300) 古树名木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见征之 占58.7%;树高特征多数在1s一2【)米,胸径主要在 一。是森林资源中的瑰宝,也是自然界和前人留下 8O—l0喱米之间,树冠覆盖面积在50一lOOm2最 来的珍贵遗产。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和经济价 多。 值。古树客观地记录和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历史和自 随着全县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提 然界的物种变迁,是研究社会与自然等诸多学科领 高,古树名木的价值逐步被群众所认识,保护和管 域的活标本.活文物,也是不可多得的旅游资源。 理古树名木工作开始得到社会关注和重视。主要表 1 洋县古树名木的形状 现:一是群众保护古树的意识有所增强。如槐树关 洋县地处汉中盆地东部,属暖温带到北亚热带 镇麻转村二组。群众自发集资,对三株古柏建水泥 过渡气候,北有秦岭屏障,南有巴山阻隔,汉江自 围栏、立保护碑,改变了原来根系裸露,水土流失 西往东穿境而过,平坝、山地.丘陵兼而有之,雨 局面。二是部分地方相继启动了保护措施。如:旅 量充沛,物阜民丰 洋县古称“洋州”,始建于西 游景点.机关、学校、林场等多数单位增没了围 魏废帝二年(553年).唐天宝十五年(756年)迂至今 栏,有的挂牌编号,扩大树盘,有的对树体堵洞、 洋县县城,明洪武三年(1370年)降洋州为洋县,名 支撑,有的施肥、灌水、复壮等,使千年古树。至 称沿用至今 洋县历史悠久。山川秀丽,文化积蕴 今不衰。三是各级领导重视,从涮查入手,摸清了 深厚。名胜古迹颇多。在这方灵山秀水中,古树名 底子 县对225株古树名木已分级挂牌,列为 木星罗棋布。据凋查统计,全县26个乡镇和两个国 第一批保护对象。 有林场共有古树名木431株,生长地点185处,其中 2存在问题 古树405株。174处,占94%;名木26株,ll处,占 洋县古树名木的保护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 6% 共汁2l科,26属,3O个树种,其中柏科、漆 总体形势不容乐观,保护工作远未受到全社会重 树科、银杏科、壳斗科最多.分别占生长地点的 视 主要问题是:(1)宣传不到位,一些地方的群 62.7%,株数的80.8%;树种最多的是黄连木,共 众还未养成爱惜古树的习惯,保护意识不强,如随 s1)处、7s株,占生长地点的41%。古树名木主要分 意砍枝取柴、拴绳挂物、剥皮打钉子、拉电线、乱 布在平川和丘陵地区,龙亭、茅坪、黄家营、槐树 搭建筑物或周围堆放柴草、砖瓦等,不少地方树根 关、四郎、白石、黄安、戚氏、草庙等9个乡镇。 裸露、悬空,致使古树生长环境恶劣。(2)保 占全县分布地点的70.8%。从生长位置看,农村占 制不健全。火烧、滥挖、盗卖、破坏卉树名木的现 80%以上,主要生长在“四旁”,以路旁,村旁最 象时有发生。有的地方修路、建房时砍挖树根,致 多;从生长状态看,呈散生状分布有167处,群生 古树活而不旺。近十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古树 状态l8处。散生主要是黄连木、银杏,群生主要是 株数仍处减少趋势。原以树种命名的药坝、银杏 侧柏。分布在旅游景点、林场、寺庙和古坟地;从 坝、核桃坝等有的已无大树。(3)管理责任未落 权属分布看,多数为集体所有,其次是国有,个人 实。多数古树为集体所有.谁来保护?没有责任合 所有占的比例较小,在431株中,集体226株,占 同。管理单位不固定,人员不落实,责任不明确, 52.4%,国有149株.占34.6%,个人s6株,占 基本处于自生自灭状态。(4)保护资金严重不足。 13%;从县挂牌保护的225株古树名木树龄 自下而上没有资金保障,没有专项经费,日常的养 看,一级(500年以上)aa株。占24.4%,二级(300- 护管理、施肥、防虫、设围栏、避雷设施等难以实 499年弘8株,占16.8%.三级0oo一299年)132株, 现。造成有的濒临死亡,有的生长势较差。 一29—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林业科技 3保护途径和措施 保护一株古树名木,就是保护一部自然与社会 汉中科技 2007年第6期 续。另外对古树名木出现病虫害,生长势刺,濒临 死亡时,管护单位应及时向主管部『J报告,以便抢 救或复壮 3-4依靠科学技术,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和管理 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护古树名木的重要手段, 要积极推广实用科技成果、开展抗衰老、防治病虫 害、堵孔洞、复壮等研究工作。定期检查古树名木 的生境,生长势、保护现状,做好跟踪服务,发现 发展史书,就是保护一件珍贵古老的历l史文物,就 是保护一座优良种源基因库,也是保护一种人文和 自然景观,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保护祖先留 给我们和子孙后代的宝贵财富。当前保护途径和措 施是: 3.1 切实加强宣传教育,努力提高全民保护古树 名木的意识 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是一项社会性、群 问题,及时解决。 众性很强的工作,必须从宣传入手,把增强全民保 3.5 广开渠道,加大对古树名木的资金投入。古 护意识建立在广泛的群众基础之上,才能取得良好 树名木保护是公益性事业,保护所产生的生态、社 成效。各级各部门都应当把保护古树名木作为精神 会、经济效益将造福于全社会。因此必须依靠全社 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列入社会文化发展日 会力量,加大投入。应本着“分级管理,分级投 程,创新宣传手段,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 入”和“使用者付费”的原则,各级各部门各单位 度,让保护古树名木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都应有所投入,各级列入财政预算;建立古树 3.2加强法制建没,依法保护古树名木。认真贯 名木效益补偿基金制度;旅游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 彻落实现有的法规,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 的资金,用于保护;鼓励社会各界参与保护,开展 盗伐、盗挖、非法移栽、收购倒卖、砍枝取柴、火 认养活动,资助、捐赠等,推动古树名木保护工 烧挖根等破坏古树名木的违法活动。 . 作。 3.3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落实单位,责任到人 3.6 加强后备资源培育。全县古树名木有所减 在各级统一领导下,分级管理。首先对县 少,后备资源十分匮乏。当前应划定一些50年以 已挂牌的第一批古树名木,各部门各单位要分 上、珍贵稀有或奇特、有科研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大 工负责,按照权属,与管护单位和责任人签订管护 树作为后备资源,认真培育;在古树稀少的景点和 责任书,落实责任、义务和管护措施。对未挂牌的 地区,选择生长旺盛、寿命长、价值高的优良树 古树名木,也应仿此执行。其次对变更管护责任书 种,栽植补充;大力开展营造纪念林,植纪念树活 的单位或个人,要报主管部『]确认,办理转移手 动,扩大古树名木的资源总量。 (上接第47页) 多,单凭底肥不能满足生长发育需要,因此必须及 (2)播种方法。在播种带内开沟播种,一般 时追肥。追肥一般在茁高3【)一s【)厘米时,亩用尿素 5o厘米播种带内可播种两行。沟深6—12厘米,每 lO—l5公斤撒施提苗;6月下旬山药进入大量生长 ls_2(J厘米平放一节,均匀播种后覆土3—5厘米, 期,亩用“二铵”30—5()公斤、油渣4O一50公斤、 然后盖上地膜提温, 钾肥1 5-2cv ̄斤混合后壅于根部1 0厘米处。 5、加强田间管理 (4)除草。播种后未出苗时用化除,出苗后只 (1)及时破膜放苗 当小苗生长N2—3寸时应及 可进行人工除草,不可再进行化除,以防伤苗伤 时破膜放苗,并注意封膜保温。 根。 (2)适时搭架。山药属藤本植物,需搭架支撑 6、病害主要有炭疽病和腐烂病。炭疽病多始发于 藤蔓。一般在茁高3【)一5()厘米时及时搭架并引蔓上 6月中甸,7Y]下旬一8月上旬为爆发期。病原菌为真 架。架杆可选用细竹竿,竿长2米以上。搭架时要 菌。防治方法为50%力贝佳加螯合g ̄300倍液,可 按带搭成“人”字形.并连成一条直线(有利于田 有效控制病情发生与发展。腐烂病的病原菌为细 问操作) 菌,可用5O0倍的敌克松液灌根,可有效治疗该病 (3)适时追肥。山药块根肥大产量高需肥较 害 山药虫害较少,一般不用药剂防治。 一30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