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道德是指( )
A 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事件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
B 内化于新闻传播主体的品格、习性和意向。
C 通过言行表现出来,是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发挥着特殊作用的推翻性调节体系 D 与其他职业道德形态上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对新闻报道行为特殊的规范意义。 2.新闻道德的社会作用表现为()
A 新闻道德对社会道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 B 新闻道德在新闻传播活动中起调节作用
C 新闻道德是调节新闻工作者新闻工作行为准则的总和。 D 新闻道德对新闻工作者的新闻工作行为起指向作用。 E 新闻道德对新闻工作者具有自我调节作用。 3.近代中国新闻道德规范
A 记者的“品性”最为重要
B 报道务求客观、真实、公正、全面。 C 报纸文风要“直抒胸臆”、通俗易懂。 D 健全舆论要素
4 马克思、恩格斯的新闻道德观包括()
A 办报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服务,是新闻道德规范的核心。
B 人民的报刊和无产阶级新闻工作者应当“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
C 真正的“好的”人民报刊,即和谐地融合了人民精神的一切真正要素的人民报刊才能形成。
D 敢于宣传真理、坚持真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毫不动摇、绝不屈服、这是一个新闻工作者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职业品质。
5 改革开放以来新闻界的伦理建设发展
A 第一阶段是在20世纪80年代新闻界以维护新闻真实性为主要内容的活动。 B 第二阶段是在20世纪90年代开展的以反对有偿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活动。 C 第三阶段是进入21世纪,新闻传媒伦理建设呈现一个全新发展的态势。 D 第三阶段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开展的以反对有偿新闻为主要内容的活动。 6.诚实是()
A 动机在于传达真信息的行为。
B 是自己以为真的也让别人信其为真、自己以为假也让别人信其为假的行为。 C 是动机在在于传达假信息的行为
D 是自己以为真却让别人信其为假、自己以为假却让别人信以为真的行为。 7 诚实的道德价值
A 一切诚实的行为,都有利他人、有利于自己、更有利于社会的存在发展 B 都符合道德目的,边都是道德的、善的、应该的。
C 一切欺骗的行为,都有害于他人,也有害于自己,更有害于社会的存在发展 D 都不符合道德目的,便都是不道德的,不应该的,恶的。 8 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表现在认知上的矛盾是 A 外界与内在的矛盾
B 自我评价与社会评价的矛盾
C 主观认知与客观效果的矛盾
D 主观评价与社会效果的矛盾
9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 A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B 实事求是 C 坚持三贴近
D 坚持新闻真实性
10 社会主义道德的实事求是要求 A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 B 坚持新闻真理性原则 C 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 D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1 新闻媒体格调不高,品味低下主要表现在 A 渲染淫秽色情
B 传播封建迷信
C 炒作以追逐“轰动”效应。 D 题材媚俗,远离大众。
12 新闻传播内部腐败现象表现为 A 有偿新闻
B 与权力部门勾结获取政治资本与经济收益 C 贪图享乐 D 恶性竞争 二 名词解释 1 公正
2 中庸价值 3 必要恶 4 善恶
5 诚实 三 简答
1 中国近代报人对新闻道德的认识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2 新闻传播活动中不道德行为与非道德行为的区别? 3 采访报道中如何体现“人道主义”原则? 4 隐性采访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5 什么是动机效果统一论?
四、应用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21、在以下的案例中,有人认为“《华夏时报》无德记者骗取坠崖北大女隐私!”请谈谈你的看法。
2006年4月30日,云南省敌情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发生一起重大车祸,造成6人死亡、4人受伤。死者之一叶坚颖,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大四学生,其男友、清华大学数学系大四学生朱丽平受伤。当叶坚颖的室友还没有得到这一消息时,《华夏时报》的一位记者自称是叶坚颖以前的同学,从哈尔滨坐了九小时的车,来北京找叶坚颖玩。叶坚颖的室友接待了她,她和叶坚颖的同学聊了很多关于叶坚颖的私人话题,并拿出相机来拍,鉴于是叶坚颖饿同学,室友们没有拒绝她。后该记者在《华夏时报》上发表了她同宿舍其他人的谈话,并将谈话中了解到的叶坚颖的一些隐私内容公开发表,还刊登了叶坚颖生前所在的宿舍的照片。
后叶坚颖的室友们认为,记者以“叶坚颖的朋友”的名义骗取信息,实属无德。 22、从新闻道德和法律的角度分析以下案例中记者及媒介的行为。
2006年5月15日新华社发出通告报道:《中国食品质量报》记者站记者王启明私自聘请朱XX、王XX等人为四川记者站临时工作人员,„„由朱、王等人自己购买生猪并注入后销往肉联厂,同时,将整个过程拍摄成录像带交给汪。汪获取录像带后,于2006年1月9日要求该厂立即派人到成都核实情况,观看录像带。10日,汪在给企业人员的电话中称关于该厂收购、加工注水猪的稿件已经出来了,中央及几家媒体欲报道此事,但自己有能力摆平,不过要花费现金50万元。后经协商称30万,11日,汪再次打电话到企业,称这件事最迟14日便会报道出来。谎称中央等几家新闻媒体至少要20万才不会报道,并要求企业先给2万元差旅费以便到北京协调此事。企业“迫于无奈”向汪的私人账户汇入2万元。1月19日,汪又打电话称,如果企业确定困难,可以先汇10万元。1月20日,汪又以记者站的名义,发函到乐山市委、市政府施加压力。1月23日,汪在成都岷山饭店向企业人员再次索要10万现金以换回录像带时被抓获。有报道称:因为媒体也要生存,汪启明所为正是某些记者的一种比较普遍的操作办法——首先是获得企业的违法违规证据,然后告知企业,进而视其情况通告企业的地方行政领导和行业主管领导,在新闻曝光的压力下,企业一般会“主动”提出“辛苦费”或“广告支持”的试探,有时一般是“晓以大义”,并再三声明不会以私人的名义收钱,收钱则开局广告、赞助或发行发票。事实上,这样往往能准确地向收取“发行费”、“广告费”或者“赞助费”的效果。而像汪启明这样的记者站负责人,对报社有承包广告发行任务,经济收入是硬指标。
一多选
1. 提高品德的基本方法
A 发展经济 B 政治清明 C 优良道德 D 繁荣科教 2. 中国新闻队伍中的新闻工作道德的失衡与错位 A 媒介因逐利而堕落;
B 社会公器变成私人表达空间;
C 新闻传媒报道中的歧视现象突出; D 同情心的普遍缺失; E 新闻传媒内部腐败现象
3 新闻媒介格调不高、品位低下主要表现 A 渲染淫秽色情; B传播封建迷信;
C炒作以追逐“轰动”效应 4 当前媒体存在的问题 A 题材媚俗,远离大众 B语言粗俗,文风欠佳; C不负责任,信口开河 D 平庸轻浮、矫揉造作 5 新闻政策与新闻法律的区别 A 制定的组织不同; B 实施的方式不同;
C 表现形式不同;
D 二者调整的范围不同。
6 西方资产阶级理论家确定的新闻自由内容
A 采访自由 B刊播自由 C传递自由 D出版与言论自由 7 表达自由的“自我统治”理论所涉及的问题
A民主体制中表现的作用。B社会稳定论。C保障信息流通。D权力监督论。 8 清末各报律立法条款的变化及特点
A清末报律关于公民办报条款呈宽松趋势
B 报纸发印前须呈送官署的表述,由“查核”到“存查”
C 增加了新闻从业者及媒介的义务条款,如不得损人名誉、涉及阴私、有错误须更正等,使报律在内容上更趋完整
D惩处条款刑罚的量刑程度不断减轻,民事化色彩渐浓 9 清末报律在实施方面的特点
A 清末报律从总体上说还是被接受认可;
B 对因报道内容违法者尚能依报律惩处,且处罚渐趋轻缓 10 国民党政府时期颁布的新闻出版方面的法律
A 《出版法》; B 《修正出版法》 C《新闻记者法》 D《出版法施行细则》 11 新闻从业者的职务犯罪
A 受贿行贿 B非法出版 C 敲诈勒索 12 我国《刑法》规定的违反保密法的犯罪 A 泄露国家秘密罪
B 向境外提供国家秘密、情报罪 C 非法获取或非法持有国家秘密罪 二名词解释
1、新闻工作者品德 2、清末报律 三简答
1 新闻道德的失衡与错位
2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品德的基本要素 3 影响新闻道德品德的外部因素
4 新闻传播法体系特点
5 新闻媒介禁止传播不利于社会秩序的内容 四论述题
诚实和欺骗是基本的道德规则而不是道德原则。
五应用题
1.某电视台在一个名为“整顿市场经济秩序——我们在行动”的栏目中,搞了一次暗访——《亲历盗墓》。为了让观众了解盗墓者究竟是怎样盗墓的,记者竟“乔装打扮,打入盗墓者内部”,与盗墓者一起从西汉古墓“取出”13件西汉文物。之后,又将这些文物买下“捐给”陕西省文物局,而盗墓的主要犯罪嫌疑人几乎悉数逃脱了公安机关的抓捕。
2.《人民日报》的开头引用了江苏教育电视台暗拍的一组镜头:一个5岁的儿童在南京新街口闹市区迷路了。他哭着央求行人送他回家,可是,有的推说忙,有的讲没时间,有的让孩子去找民警,有的则一声不吭扬长而去。面对成年人的冷漠面孔,孩子哭得更厉害了。
《新闻伦理法规》2009年10月份考试题
1、 新闻道德概念(识记)
新闻道德就是指从事新闻信息传播活动的人们,在长期的职业实践中形成的调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新闻道德内化于新闻传播主体的品格、习性和意向之中,又通过其言行表现出来,是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发挥着特殊作用的规范性调节体系。作为职业道德的一种,新闻道德与其他职业道德形态上的根本区别,在于其对新闻报道行为特殊的规范意义。
2、 每个社会成员都应有道德,为什么新闻从业人员在道德方面尤其受到关注和重视。(识记)
首先,这是由新闻工作者诉诸舆论而参与国家治理的特殊身份和地位所决定的。 其次,这是由新闻工作者所承担的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神圣使命所决定的。 第三,这是由新闻工作者所具有的公众道德的示范和表率作用所决定的。 第四,这是由新闻媒介在社会中巨大的影响力决定的。
3、 公正的概念:与分配公正一起当做公正的两大类型;如果一个人损害社会和别人,那么,他也会受到同等的损害,他便不会轻易损害社会和别人了;等害交换能够使人们避免相互伤害,赋予社会和人们以安全;亚里士多德等哲人认为是极为重要的道德 4、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品德的基本要素(识记)
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两点,即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实事求是。 5、 影响新闻道德品德的外部因素(识记)
品德与财富分配----经济发展越快,财富分配越公平,人们物质需要的相对满足便越充分,人们做一个好人的道德需要便越多,人们的品德便越高尚;品德与政治环境----政治越清明,德福便越一致,有德便越有福,无德便越无福;政治越腐败,德福便越背离,有德便越无福,无德便越有福。记者的品德高尚与否,与媒介和从业者的活动环境有很大关系。作为记者努力地写出百姓喜爱读的作品是他的美德,也是他的幸福,但如果他因此而不幸,他便会放弃对这种美德的追求。品德与道德优良----人们的品德高低还取决于社会所奉行的道德之优劣。品德与科教发展----科教事业越发达,人们的认识水平便越高,人们的道德认识水平便越高。
6、 国民党政府实施的《新闻记者法》:1932年7月1日实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专门的关于新闻记者的法律。
7、 有关规章赋予报刊的主办单位重要的职责和权限:在报刊内容方面,在经济责任方面,在人事制度方面。
8、 药品、医疗器械广告不得含有下列内容:(1)不得含有不科学的表示功效的断言或者保证。(2)不得说明治愈率或者有效率。(3)不得与其他药品、医疗器械的功效和安全性比较。(4)不得利用医药科研单位、学术机构、医疗机构或者专家、医生、患者的名义和形象作证明。(5)不得出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禁止的其他内容。 9、 法国大革命前,“言论自由人类社会走向文明与进步的必由之路”:伏尔泰、卢梭、狄德罗、弥尔顿、卢克兰原题中出现的所有名字,但是书上只有伏尔泰、卢梭、狄德罗、不确定弥尔顿是否正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