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好走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高等院校校园旅游发展研究

高等院校校园旅游发展研究

来源:好走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等院校校园旅游发展研究

作者:王浩然 王子健

来源:《科教导刊》2013年第26期

摘 要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单纯观光游已不能满足旅游者需求,有历史与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更具吸引力,于是兼有两者所长的高校校园旅游越来越受喜爱。本文以我国高校分布最密集地区之一的武汉为例分析我国高校校园旅游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政策性建议。

关键词 高校校园旅游 发展 武汉 中国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高等院校校园旅游是指依托高校资源与设施(包括自然与人文景观、文化与学术氛围等),以大学校园为游览对象的一种文化旅游活动。”“培养人才、发展科技、传播知识、服务社会”是目前较为公认的高等院校四大主要职能。高校不应仅服务在校师生,也应致力于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全民素质。开展高校校园旅游是由高校社会职能决定的。

高校校园旅游的主要形式为:学术游、修学游、科普游、文体游、会议游、观光游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素养的提高,单纯的观光游已不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有历史与文化内涵的项目更具吸引力。于是兼有两者所长的高校校园旅游越来越受喜爱,并已逐渐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一支新秀。然而其发展也带来了许多问题。本文以我国高校分布最密集地区之一的武汉为例分析当前我国高校校园旅游发展的优势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政策性建议。 1 武汉发展高校校园旅游的优势 1.1 宏观层次

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地形平坦,湖丘交错;交通便利,水陆空齐全;经济发达,人口密集;高校多且集中。 1.2 微观层次

高校众多且各具特色如综合类院校武汉大学,理工类院校华中科技大学,军事类院校海军工程大学,体育类院校武汉体育学院。覆盖大部分旅游资源主类及亚类如教学科研研究实验场所类—华中农业大学试验田;体育健身场馆类—中国地质大学攀岩馆;人工洞穴类—武汉大学防空洞。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武汉发展高校校园旅游存在的问题 2.1 管理不善 2.1.1 资源配置不合理

校园环境承载力有限人均资源占有量小,游客大量涌入给管理带来压力;开放资源单一,自然风景多科教资源少,如武汉大学标本馆是中国高校中规模最大的,但这个馆藏丰富的标本馆只在樱花节期间开放,造成资源浪费。 2.1.2 游览盲目性

游客多为自主游览,其盲目性既影响游览质量又会对校园环境和秩序产生恶劣影响,如游客随意进入教学区。 2.1.3 职能矛盾

教育与社会职能的矛盾是高校校园旅游中的最主要的矛盾。建设之初未考虑为旅游活动预留空间,加之游览盲目性等都加重该矛盾。师生在校园旅游中的角色与一般旅游中的目的地居民相似,据“旅游发展阶段的社区居民心理容量变化曲线”其态度表现为:兴奋、淡漠、恼怒、敌意、妥协五阶段,应在第一阶段结束前解决好旅游活动与师生学习生活的矛盾。 2.1.4 商业活动无序

商业活动多为随意摆摊设点,缺乏统一管理和物价控制,无序的商业活动既扰乱校园秩序也会给游客留下不良印象。 2.2 缺乏合作

各高校旅游活动独立发展,缺乏校校、校企及校政合作,力量单薄难以解决系统开发、设施建设等问题。 2.3 特色不突出

高校在校园建设、旅游发展中未突出特点,追求高、新、异的建筑,忽略与原有自然和人文环境的和谐,千校一面使游客缺乏兴趣。

造成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利益,虽然校园旅游能给高校带来诸多好处,但总体上利小于弊,理性人追逐利益最大化,高校也难以免俗。部分学校在特殊时期实行收费的办法,费用作为对旅游带来的负面效应的补偿,应发放给受影响的主体,即老师、学生、环卫和保卫人员,而大多数老师和学生并未获得补偿。旅游是一种特殊的社会交换活动,相对于现实存在的弊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端,师生能获得的经济社会利益少而无保证,当他们不支持旅游活动且难以参与决策时,会有消极妥协甚至阻挠等负面行为。 3 武汉发展高校校园旅游的建议 3.1 互利互惠提高积极性

单纯强调公立高校的资源属于全民或采取强制手段要求高校对外开放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推动校园旅游的发展,需从根本上使高校变被动为主动,而要提高积极性,最切实的是让其尝到开放旅游的甜头。对开放旅游和科普工作表现优秀的高校进行物质精神奖励;确保师生学习生活不受过大影响,争取使其分享开放旅游的益处,提供勤工俭学岗位、与社团合作、产学结合等都值得探讨。 3.2 改善管理塑造形象 3.2.1 优化资源配置

用限制人数、提前预约、分散客流等方法优化资源配置。增加科教资源开放如图书馆、实验室、标本馆等,以分散室外游客。校史讲解、图书阅览、实验参与等也能充分体现校园旅游的特点。还可开放文娱活动如音乐会、体育比赛等,特别是湖北美术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特色院校可利用自身条件邀请游客参观作品展,既为旅游者提供近距离接触校园活动的机会,也是高校展现自身风采的好方式。 3.2.2 主次分明适当调整

高校的首要职责是培养人才,开放旅游服务社会是次要职能。高校不同于真正意义上的景点,其设立本意不是为旅游服务,校园旅游存在的价值不是把高校变成景区,否则不仅会使校园旅游失去特色,更重要的是会舍本逐末影响教学。这就需要在发展旅游时主次分明,在满足师生学习生活需要、保护文物遗迹的基础上,适当改造基础设施如路标指示系统、就餐制度等。亡羊补牢不如未雨绸缪,与其在建设成型后想办法缓解矛盾,不如在兴建或改造时就充分考虑游览需要,将教学区与休闲区分离、合理规划道路。 3.2.3 缓解矛盾共同进步

利用时间穿插地点交错等方式缓解旅游与教学的矛盾,如利用假期安排游览或避开学生活动较多的地段。充分利用开放旅游的契机提供实习实践机会,变挑战为机遇,变矛盾为互利,促进旅游和教学共同发展。 3.2.4 正规管理合理收费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成立专门管理部门,专人负责接待引导既能减少旅游活动对教学的影响,还可让游客在更短时间内更好地了解高校历史文化,同时吸收学生勤工俭学,一举多得。在特殊时期,如旅游高峰期或特殊地点,如需大量资金维护的实验室,可适当收费,但须规范合理,对受负面影响危害的主体进行补偿等。 3.3 多方合作求共赢 3.3.1 校政合作

以武汉为中心的100公里半径内的都市区是华中最大最密集的城市群,《武汉市城市圈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于2010年通过审批,为武汉城市圈旅游产业发展指明了道路。政府应完善基础设施并大力宣传,为高校旅游发展提供便利。《武汉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4-2020)》已将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武汉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列入第二大精品工程——大东湖旅游区内作为武汉旅游发展近中期重点支持项目。 3.3.2 校企合作

合作企业可为旅游开发公司、旅行社、媒体和景区等。目前中国法定假期多为1~3天,高校可与旅行社合作制定短期线路,或与周围景区共建谋求集聚效应。例如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同属东湖风光科技景观密集区,高校可与东湖磨山、省博物馆等景区合作互惠互利。 3.3.3 高校联手

牛津和剑桥这两所世界名校间每年一度的赛艇比赛历史悠久,武汉的同城双星——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大学东湖龙舟赛也可以效法先例,依托两所高校、一大景区、一大活动进行旅游开发。各大高校可利用校园分布集中的优势,合作开辟“青少年修学游”等主题路线。 3.4 突出特色

随着学生的增多和对科研硬件要求的提高,建设现代化教学楼、实验室无可厚非。但校园建筑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建筑应与自然环境、原有建筑风格以及校园精神和谐统一,否则会破坏校园美观甚至影响治学精神的传承。高校在宣传中也应突出特色,以防淹没在众多相似的面孔中。 4 结语

“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高等学府受人向往的理由是其学术与文化气息。任何形式的开发管理都要建立在高等学府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的基础上。如果高等学府不需复杂的管理措施就能使游客有“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之感,才是高校校园旅游发展之最高境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haog.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